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千禧时代-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正站在高台上,目光灼灼的盯着那些人,他没有带稿子,也没有带稿子的习惯。
  其实有些话,周正早就在心里藏了好长时间了,不说出来这些东西,就像是压抑在心头的一根刺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的内心。
  与此同时,周正的目光渐渐移在了刘云栋的脸上。
  老刘看到周正转过来,刚好这个时候也把手机收下,朝他比了个OK的手势。
  行了,只要这件事情已经向上面备案,接下来他就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全部倒出来了。
  同一时间,来自于京都各大报社的那些记者,也开始长枪短炮地把周正瞬间给围住了。
  底下的村民看着这种架势,紧张的是一句话也不敢说出来。
  像他们这种小村子,平时压根就没有什么人过来采访,顶多就是乡镇里来的,什么领导啊,干部主任的过来口头上慰问几句,但一般就是走到村口,然后就离开了,因为他们村子实在是太破旧了,人家镇上的领导都不屑于来这种地方,再说了一些比较有名望有资本的村子,京都也不是没有。
  人家去他们那些地方,吃好的喝好的。
  说不定还有小红包呢,像他们这种破村子,一点发展潜力都没有。
  “各位,我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进行针对于咱们白杨村小学建成,从而进行的一个教育演讲。
  或许各位可能知道,由我来进行教育演讲,多少有些太过于装大头,毕竟我今年才大二。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有志不在年高,也是通过村长爷爷的鼓励,我今天才能站在这里,告诉大家我的想法。”
  周正的一系列场面话说完。
  眼看着底下的那帮记者就开始拍起来了,有些人甚至在录视频。
  不过没关系,有什么打击尽管来!
  咱奉陪到底……
  周正知道,接下来他说的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大不韪,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公平,但针对于农村教育,周正觉得他应该说。
  “以教育层面入手,各位可能觉得,在农村教育的过程中,咱们占据了比较片面的资态。
  或许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他们觉得,教育这种东西拼的就是资源也就是资源丰富的地区,比如说是沿海城市与内陆地区,城市与乡村,产生各种对比的反应。
  觉得沿海城市,就一定是富裕、开放,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觉得资源贫乏的西部地区,偏远的农村就是贫穷,狭窄闭塞的。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至少,我们以后的教育发展,不可能向这个方向走。”
  周正一句话就把这件事情定了调子,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虽说如今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确实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高一些,甚至比如说高很多,但是现实既然已经呈现出了这样的姿态,周正就不希望太多的人执拗于这个事实。
  因为大趋势,大环境,就算是以国家力度,也很难去产生有力的改变。
  就更不用说他这种小屁孩儿,压根就没有办法改变上面进行的一些决策。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是落后的,是没有条件的。
  是那些城里的孩子,他们考大学很容易,上名校也更简单,像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别说是上名校了,就算是能考上大学,其实也已经阿弥陀佛了。”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社会现实!的确经济社会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是一个大的现象,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一个问题,而在这种大社会整体范围内的不均衡,又进一步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就是说,从孩子上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乃至于这个孩子毕业完了之后再进入职场环境。
  在农村和城市之间,都会有一个较大的划分,这些划分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不同教育地区的教育资源影响。
  所以很多人觉得农村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在资源教育上面觉得通过升学,孩子们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高密度的优质球员资源,到时候他们能够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等发达地区,然后在毕业后享有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从而愉悦龙门,实现完成自己身份目标的转换,甚至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下可以帮助自己的亲戚,同样完成这种逆转。”
  “可是,各位难道不觉得这样的想法有些自私了吗?”
  “华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读书,而且当年的科举制度也孕育了一大批招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励志故事,但个别的例子不能代表于整体啊,所以你们应该明白吧,很多农村孩子可以通过教育跳出农门,但从农村整体层面上来说,这一比例是有一个很高的限度的,也是解决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这种教育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其实就是一种十分缓慢而且效果不高的一群,在农家的孩子里面挑选,可能能够适应社会,能够适应时代大发展的那群人。
  可是,难道那群暂时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发展,暂时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生活的那帮人就得活该这样受罪吗?
  事实上从90年代末,从安州那边,一位摄影师所拍摄的那一些乡村孩子们刻苦学习的照片,能够登上人民大会堂开始,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对于乡村教育的发展和帮助,就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可是,我们的公益项目,现在却只能维持在自助偏远地区等孩子们上学帮助他们提高升学率,帮助农村孩子考上大学。
  但是如果社会整体的资源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考大学来改变命运,就永远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问题……”


第四百七十七章 精神教育最重要(第三更)
  周正很清楚他在说什么也知道,如果他把这些话说出去的同时,肯定会对乡村教育行业产生一个巨大的冲击。
  实际上现在的这种情况大伙不是没有人知道,但很多知道的人不愿意把这层窗户纸捅破,毕竟在教育环境的大资源问题上面,想要改变一部分资源问题,远远比扭转乡村那些农家人思想更加明显,虽然汇集面只能达到很小的一撮人,根本就不能改变最终问题。
  可是,周正知道的是20年后的那位领导人会进行精准扶贫,届时国家层面的影响力在发展的同时,对于乡村教育也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
  但是这一会儿他明明有一个改变这一些乡村人思想的,一个比较好的渠道,他就愿意想要这么做。
  因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20年后那帮人只知道瞎鼓捣什么,公益基金项目啊。
  什么帮助孩子上学的项目,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从思想观念上带给他们任何改变,而是在资金上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扶持。
  可是资金就算是再多,又怎么能帮助全部的那些孩子们上大学呢。
  再说了,有时候某些公益项目,做着做着,就变了味道了。
  那些被扶持过的孩子们。
  可能他们的心里早就已经被别人早熟了吧,从很小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而且在思想观念上面几乎就跟变形记的那些孩子们差不多。
  得到关爱的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被抛弃掉,这种思想上的改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难进行改变的。
  可能对那些标志性的代表孩子来讲,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政治资源。
  可是,一个人的能力如果达到了某种程度而没有办法改变的话,他就只能呈现出那种状态。
  但如果外地去引导的话就已经变味了,也没有办法去探索公益的本质问题了。
  而对于教育的本质问题,他们能够探讨的其实很少很少。
  所以,资源的不均衡确实导致了教育的不均衡。
  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外乎于两种,要么改变社会实现资源公平,所谓的资源公平不仅仅是在教育层面上的去改变,而是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整个社会大环境下所影响的各行各业之间的资源平衡,但说句大实话,所谓的资源平衡就和所谓的阶级固化其实是一个概念,想要实现这种真正的均等。
  其实有些马克思理想社会中的共产主义。
  所以说,要么就去帮助身处资源匮乏地区的人实现流动,从而能够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资源。
  因此国家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城乡一体化,其实就是在实践这些东西。
  而大环境所影响的某些东西,身处在那种强大的社会环境和压力之下,想要进行改变,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老实来说,难如登天。
  很多人,尤其是这些农家人。
  他们心中的想法无外乎于觉得,资源的不均衡会让他们的孩子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生活,这样从而导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矛盾会大大加大。
  同时他们脑海中的想法,就会回到曾经计划经济的那个时代,设想着如果社会大环境能够回到那个时代的话,他们就不用受这样的行业压制了。
  毕竟,在人人平等的大时代。
  哪怕是真正的高官子弟,所能够享受的资源配比其实也是很有限的。
  除此之外,随着大环境的迸发和社会大规模经济化的影响,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命运如果在无法改变的环境中,他们就会寻求自我感动和社会麻痹。
  在自身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一个较为保守的观念认知。
  在观念影响的环境下,从而使社会大环境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件事。
  可是有些人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了,但只是一部分人思想观念的一个麻痹,也就是说在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上,他们压根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因为人这个东西,不可能是批量生产出来个机器人。
  因此,社会环境所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推动的。
  所以,周正所阐述的这些理论。
  归咎到最后,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资源决定教育的逻辑,虽然有其独特的理解性,但却是一个悖论。
  因为按照这一逻辑来说的话,教育的问题由资源产生。
  而资源的定义,则需要靠资源去解决。
  这也就是说资源意味着更先进的技术,更丰富的内容,更优秀的师资力量,更优秀的学生实力。
  但在大环境上面,人们过于对资源的盲目信仰,其实恰恰导致了教育,仅仅成为了一个附属的东西。
  会让很多人觉得,在这个社会上,资源就是横扫千军一样的东西,如果人没有了资源的影响和带动,那么他这一辈子就毁了。
  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优异的成果。
  所以说,就算人不断奋斗,不断的去追求,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资源,能够攀登到更加优秀的山峰,也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
  因为你自身的大环境,所影响了你,让你根本没有办法去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可是,这个思想观念是极为可怕的。
  太多的人认为好像只要投资了足够多的资料与资源,就能够解决一切教育问题,从而改化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
  可是,事实证明在一些大环境当中。
  哪怕是一些有钱的父母,有人脉的父母,他们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他们能够让孩子去读最好的学校,能够享受到最好的资源,吃得好学习的一些工具哈,而且逢年过节还补课,平时还请私教,几乎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能够把孩子武装到了牙齿。
  这一方面的人所产生的效果,从大环境来讲确实是有效果。
  但如果说,只要是接受过这种教育的学生,就都能够变得优秀的话,那也不尽然。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资源决定教育的逻辑把没有办法得到更好教育的一方面和有办法得到更好教育方面联系起来,把这两者都卷入到了一个大环境里。
  在此之中,一些既得利益者们拼命想要保住下一代的地位和利益,而未得利益者则争先恐后的想要改变下一代的命运,从而跻身上层社会,因此双方都把教育当做了一根救命稻草,恐惧和焦虑则成为了社会的共同情绪。
  周正记得那个时候,他曾经采访过一位母亲,那个母亲几乎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压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是从农村来的。
  成绩特别优异,考上了京都这边的名牌大学。
  可是就算是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也逐渐的被社会大环境所影响,再加上那些脑子里只有学一些没有任何东西的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特别差。
  这一点针对的是城市的那些孩子。
  周正计的那个孩子最终还是退学了,退学的原因很简单,平时在学校就要嚷嚷的,不好好学习。
  结果门门功课没有过,最终被学校不要了。
  所以,他希望这些家长们能够从思想上认清楚教育的本质含义。
  而不是在20年后的这些时间段里。
  父母们心心念念的希望孩子们能够过得更好,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省吃俭用的希望孩子能够比他们当时更优异,能够得到更优异的资源,能够把这些资源合理的利用,但殊不知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父母的想法。
  或者说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抑环境下去生活,而且在对资源的决定教育的迷信中人,这个思想观念比较重视的东西被无视了,从而使得教育本身的问题直接被消解了。
  因为这个可怕的观念。
  越来越少的人们就会去问农村教育的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他关乎于谁的利益和命运,在陷入对个别人的经验和特例关注之前,首先要做一番宏观的调查,那是极其有必要的一个东西。
  因此周正一直强调的问题,就是要对农村的那些孩子们进行一个大思想观念上的解读,而不是特立独行的帮助其中的独特代表给他们相对于其他农村孩子高尚很多倍的利益关照,哪怕他们本身实力有问题,哪怕以他们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去得到一些相应的资源和资本,也仍旧是为了树立这个所谓的典型,不断的去拔高他们的身份。
  说句大实话,这样做其实不是为了那些孩子。
  虽然在某种情况上来看他们的实力,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确实得到了提升。
  但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也是这场爱屋及乌,但却扭转了了教育本质观念的,那些人之中的牺牲品啊。
  试想一下,全天下到底有多少孩子没有办法上学,没有办法得到资源上的关注和管理。
  而在大社会资源寻求特立独行的一些代表的同时,周正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微博的言行能够扭转上面的想法,至少在大宏观思想上,他希望上面能够把有限的资源都运用在对于农家人思想观念理解,对他们教育思想观念一个改变的应用上,在这些上面能够花一些资源甚至于说更多的资源。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为以后的教育添砖加瓦,最不济也能打好基础!


第四百七十八章 农村教育全面化(第一更)
  “乡亲们,我们要了解到的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在特别多的农村孩子中,总有一部分人会通过教育等途径实现流动,享受到更多的资源。
  可是,也总有一部分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或许是因为自身能力,或许是因为从小就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没有办法实现身份的转变。
  那么到时候他们要去干什么?
  是去那些发到城市打工?可是要知道,作为打工仔的他们没有办法或者是很少能够享受到那些城市的资源,那么他们要怎么做,是继续待在农村,带着落后地区度过自己的一生吗?”
  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