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今萍嵋-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后!”小姑娘爬上沈今竹的膝盖上坐下,将光头往她怀里一阵猛蹭,一旁女官说道:“禀太后,公主午饭一口都不肯吃,非要来找太后一起用饭。”
  “珍儿今天又不乖了。”沈今竹板着脸说道,双手却爱怜的揉搓着女儿的小胖脸,挤出了各种可笑的造型。这一辈人从土,女儿是她的掌中珍宝,所以取名叫做珍儿。珍儿委屈的说道:“母后已经有四顿饭没有陪珍儿一起吃了,昨天早上醒来不见娘,睡觉娘也没回去,今早还是没看见母后,父皇在地里头睡觉,不能吵他,为什么母后也不陪珍儿玩会?”
  刚忙完国葬,奏折堆积如山,沈今竹确实忽略了女儿,对她而言,珍儿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也是她在深宫中最大的安慰,小孩子的身体是如此的柔弱,但散发出一股巨大的生机和力量,足以对抗一切黑暗。表面上是她保护着女儿,其实是女儿支撑着她。
  沈今竹命人给女儿盛了一碗饭,搬了一张专门为小孩子特制的高脚椅来,把珍儿放在椅子上,递给她一个银勺、一双筷子,说道:“那你配哀家一起吃吧。吃完饭哀家陪你玩解九连环。”
  谁知珍儿嘟着小嘴说道:“母后不要自称哀家了,我不爱听,哀伤是个不好的东西,把它甩掉。”沈今竹一愣,珍儿摸着沈今竹的脸,双手食指在眼脸下面划了一道,说道:“哀伤不好,会哭的,哭的孩子羞羞脸,不是好孩子。母后笑的时候最好看,一哭就丑丑的。”
  女儿笨拙的劝解差点让沈今竹当场飙泪了,孩子就是这么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母亲在孩子面前都会变得坚强而感性。她夹了一块鸭脯喂给女儿,“好,以后在你面前,我就不自称哀家了。”
  “母后说话要算数哦。”珍儿像是赢得了什么大胜利似的,笑眯眯的吃了这顿饭,从她两岁半开始,沈今竹就命人不准再给她喂饭,要她自己学着吃,筷子不会用,就用勺子或者干脆用手抓,刚开始经常吃着吃着,饭碗就盖在头上了,汤汁菜肴撒了一裙子,现在略好了些,饭碗能抓的牢,筷子也用的有模有样了,就是依然撒饭粒、漏菜、漏汤汁。
  饭毕,女官牵着珍儿下去洗脸更衣,沈今竹宣了曹核进来。曹核这几年蓄了胡须,粗硬的胡须垂到喉结处,越发成熟稳重了。
  “微臣参见太后。”曹核行了跪拜大礼。
  沈今竹说道:“免礼,赐座。”
  “谢太后。”曹核坐在凳子,抬头看着沈今竹,若要俏、一身孝,三十岁的沈今竹依然美丽,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表的魅力,她目光看过来时,曹核几乎不敢与之对视,害怕内心的心跳耽误说正事。
  “太后清减了。”曹核脱口而出,说完又后悔,真是没用,从小到大,总是在她面前口不择言。一个新寡的妇人,当然是比素日要瘦了,胖了才奇怪。
  沈今竹似乎没听出来,说道:“案子审问的如何?”
  曹核办的是一件惊天大案,月初沈今竹抱着皇子皇女,带着文武大臣送先帝的棺木入葬皇陵,五天前返程时京军三大营之一的五军营总指挥使谋反,带领军队包围了宗室和大臣们得车驾,号称是来“兵谏”的,并下了讨伐书,自称是不是谋反,而是来勤王的,说沈今竹是“妖后”,逼沈今竹自裁,以谢天下,给先帝爷殉葬。
  五军营共约六万余人,由骑兵和步兵组成,分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五路军队,其指挥使不是别人,正是肖太嫔的族兄!也就是小皇帝的远房表叔,他们有血缘关系。肖指挥使目的如何,群臣心里都很清楚,什么妖后殉葬,无非是觉得孤儿寡母好欺负,一旦除掉垂帘听政的太后,那么小皇帝听谁的?当然是生母肖太嫔了,肖太嫔以后虽无摄政之名,但是有摄政之实。这天下明地里姓朱,实际上恐怕要改姓肖了。
  原本那些对沈今竹垂帘听政之事心存不满的大臣们心里开始摇摆了,为何?同样是间接听命于女人,听沈太后的、总比听肖太嫔的要好的多!沈太后是何人?以前封过安远侯和太子太傅啊,先帝爷父子两人的命都是沈太后救的,谁人不知?沈太后勾引自家学生这事做的不地道,但是人家的才学、气魄和胆识是不错的,起码懂得政治,是个内行人。
  而肖太嫔呢?一个低级武官之女,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卑贱宫女而已,就是肚皮争气,生了大皇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肖宫女虽然一直都没有位份,但是在先帝爷的提拔下,赵家这几年官运亨通,取得了京城三大营之一的五军营的控制权。
  这下文武百官都不愿意了,您看看人家沈家人,都是凭借考科举,真才实学当的官,而且基本都是外放的县官等小官,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丝毫没有皇亲国戚的骄纵之态,沈二爷因女儿当了皇后,封了承恩伯,干脆连实职都没有,在金陵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去了,两袖清风,多么儒雅从
  容。
  相比而言,肖家人就显得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了,现在又闹出兵谏逼宫,其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有了肖太嫔野心勃勃的一家子人做对比,百官瞬间都倒在了沈太后那边。沈太后也不负众望,当即下令命令锦衣卫联合神机营防御抵挡,布下阵势,同时飞鸽传出,派出探子,拿着诏书寻京郊的军营速速勤王。
  战争持续了一个昼夜,沈太后亲自坐镇,甚至在最后援兵到来,里应外合行程合围之势时,沈太后骑马加入了战团,太后枪法极准,亲自将肖指挥使击毙,五军营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溃不成军,香山之围被化解,太后威信大震,同时以铁血手腕震慑住了那些蠢蠢欲动之辈。
  随着五军营谋反案的爆发,曹核带着锦衣卫,联合刑部、兵部,开始对京郊军队进行了彻查和大清洗。进宫之前已经整理过仪容了,可是他的手上有一股怎么洗都褪不掉的血腥味,双眼有些青黑之色,已经连续两夜不曾粘枕头了,只在马车里小憩片刻。
  曹核汇报完这几日的战果:诏狱已经住了一半人进去。肖家连根拔起,除了肖太嫔的嫡系家人,其余族人都灭了全族。经过诏狱的几番伺候,肖太嫔的父兄都已经被攀咬出来了,但是碍于小皇帝,不好直接斩了,此时还在诏狱里头关着,等待刑部量刑定罪,而宗人府那边还在商议如何处置肖太嫔,结果尚未出来。
  手里有一张名单,画了红圈的都已经死了,沈今竹说道:“京城防卫太重要了,万万不能再出现香山谋反事件,否则天下人会觉得哀家无能,无法掌控局势。把汪家两位义兄都叫来京城,听候调令。五军营是太祖爷就建立起来的,不能就这么毁在肖家人手里,我会叫兵部重组五军营,你推荐一些可靠的人给哀家。”
  一口一个哀家听起来刺心,就像以前沈今竹自称本宫一样,六年过去了,曹核依旧听不惯这些话,只觉得心疼、辛酸、内心的怒火在燃烧,可是他无可奈何,装作早就斩断情丝的样子,甚至为了博得先帝父子的信任,不惜娶妻生子伪装自己,默默地守护在她身边,曹核说道:“是,太后。太后还有何吩咐?”
  沈今竹问道:“宁儿如何了?上次听你说他染了风寒,小孩子体弱,一点小毛病都不能忽视的。”
  曹核说道:“太后放心,宁儿由临安大长公主照顾着,已经康复了。”宁儿是曹核之子,今年五岁了。八年前沈今竹传出封太子妃后,临安长公主火速从隐居的金陵乡下赶到京城,还带着一个金陵乡绅之女,说已经给曹核合过八字了,宜家宜室,是一个良配,并且已经给了姑娘家彩礼,下了婚书,这次就来进京成亲的。次月,曹核就大婚了,长公主大宴宾客,喜事办的很隆重,皇上皇后都厚赐给曹家许多物件。
  曹妻婚后频频传出喜讯,生了一儿一女,可惜妻子生女儿时难产,曹核成了鳏夫。临安大长公主闻讯再次从金陵赶过来,帮着照顾这对孙子孙女。
  沈今竹点点头,说道:“那就好,哀家会下懿旨,宣你父亲来京城陪着姑姑,他们夫妻感情甚笃,总是分居两地也不是办法。”曹铨八年前被贬,无诏不得进京,临安大长公主本可以抱着孙子孙女回金陵老家和丈夫团聚的,但是如今沈今竹刚刚垂帘听政,需要宗室支持,临安大长公主无论是辈分还是地位在宗室是独一份的,她说话不仅仅在皇族中颇具份量,连礼部的宗人府官员们都要给大长公主面子。
  在沈今竹还是太子妃时,临安公主就很明确的站在她那边,这六年来一直力挺沈今竹,如今沈今竹手握皇权,首先就结了曹铨的□□,宣他进京,倘若曹铨廉颇未老,尚能吃饭,还有雄心在,她也会安排相应的官职,以报答大长公主的这些年的恩惠。
  曹核说道:“谢太后成全。”曹核很了解父亲,他的事业心是很重的,要不然以前也不会背叛了庆丰帝,改为支持安泰帝,父亲被贬后在金陵乡下养老,可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何况父亲的年纪并不算老,如果沈今竹能够帮助父亲东山再起,这再好不过了。
  沈今竹说道:“皇上要开蒙读书了,你是否有意要送宁儿来宫里做伴读?”
  “这么快?”曹核惊讶说道:“皇上才刚满三岁,是不是太早了?”
  “这是内阁刚刚提出来的,说是由五位阁老还有翰林院的大学士们轮流当讲师。”沈今竹笑了笑,说道:“有人担心哀家慈母多败儿,把皇上养成废人,不放心哀家。”
  “又是这一位吧。”曹核在空气中写下一个王字。肯定是个首辅王阁老!他向来都敌视沈今竹的。
  沈今竹无所谓的笑道:“瓜田李下,有这种怀疑这很正常啊,以前哀家给大公主用水苗法种痘时,他们还怀疑哀家要弄死皇上呢。不过也好,哀家公务繁忙,被珍儿缠着就更忙了,如果内阁和翰林院帮忙教育皇上,何乐而不为呢。”
  曹核说道:“微臣要回去问问大长公主的意思。”
  曹核告退后,厂公怀义来报,说肖太嫔已经绝食三天了,怎么办?沈今竹冷笑道:“她若真想死,早就自尽了,绝食不过是给哀家施压罢了。你们东厂不是很有本事吗?想法子把她喂饱。”

☆、第219章 借力打力阁老吃瘪,老厂公妙计除太嫔

  肖太嫔暂时不能死,至少在宗人府和刑部做出决定之前,她不能以任何方式死去,否则沈今竹不好交代,将来和小皇帝本来就不合太和睦的母子关系更添一抹阴影。东厂能够往人肚里子填上任何一种东西,饭食等物就更不在话下了。一个月后太医院的人给肖太嫔请平安脉,发现这位传言中寻死觅活闹绝食的太嫔不仅没瘦,反而胖了一大圈,有发福之像!奇了怪了,难道传言都是假的?
  肖太嫔欲哭无泪,虽说为了防止她寻死,房间内连镜子都没有,她还是觉得肚皮上的赘肉比刚生下小皇帝时少不了多少了。那样的吃法,能不胖吗?一天三顿饭,加上半夜的夜宵,顿顿都是被强行喂三大碗猪油拌饭或者拌面,喂完之后还将她绑在床上不得动弹,吃喝拉撒都是在床上,没有下地走半步,连续半个多月后,肖太嫔终于受不了了,表示她不会绝食,开始主动正常进食吃饭。送饭的嬷嬷给她立下规矩,每天食盒里的东西必须吃完,否则就强喂。
  送来的东西都是鸡鸭鱼肉大荤之物,平日喝的也多是山楂等消食的汤饮,加上肖太嫔因前半个月填鸭似的强喂,胃口大开,食量猛增,又连续半个月的胡吃海塞下来,肖太嫔体重猛涨了约二十斤。太医把脉,一切健康。
  怀义将消息报给沈今竹,乘机邀功。沈今竹笑了笑,还是东厂的花样多,说道:“肖太嫔身子发福了,这是好事啊,恐怕以后会衣带渐窄,她身份贵重,衣服不合身怎么行呢?没得说哀家苛待皇上生母。叫尚衣局去量一量身,重新做几套衣服送去。”衣服失去了参照性,肖太嫔从此往胖子这条路不归路越走越远了。
  太子开蒙读书也有一个月了,王阁老愁眉苦脸的找沈今竹倒苦水,“赵太妃在学堂里设了个屏风,坐在屏风后面听微臣们讲课,时常出言打断讲解,时而问皇上渴不渴、饿不饿、甚至还说要不要去蹲马桶,皇上年纪还小,听了几句就不耐烦了,跑到屏风后面和赵太妃玩耍,拉着一群伴读捉迷藏,一天下来,实在学的有限,还望太后约束一下赵太妃,莫要干涉微臣们讲课了,长此以往,会耽误皇上的学业。”
  沈今竹面有难色,说道:“哀家早就听说了,也找过太妃说起过此事。哀家说内阁五位阁老,还有翰林院的大学士皆是两榜进士出身、满腹经纶的人,无论人品还是学识都信的过,可是赵太妃听不进去,说皇上还小,没有长性,哪能听一整天的课呢,有说皇上连筷子都拿不稳,如何握笔?还怪罪哀家太心急了,又埋怨哀家偏心,为何不送大公主去读书?让皇上在课堂里受罪。哀家左右为难,王阁老,你是有重孙的人了,可曾三岁就开蒙读书的?”
  王阁老一噎,确实没有,一般在五岁开蒙,再小了连板凳都坐不住,可是皇上是一国之君,后宫都是女人和太监,若不早点给他开蒙读书,多接触内阁阁老和翰林院的学士们,长于这些人之手,养成妇人性子,将来有什么出息呢?赵太妃一再干扰课堂,小皇帝和一群小伴读们基本处于放羊状态,讲师们不堪其扰,纷纷找王阁老告状,王阁老被逼的实在没有法子了,只得找太后出面干涉,这后宫之中,也只有太后能震的住这位糊涂太妃了。
  皇上是必须要出来读书的,这决不能退让,王阁老只能向沈今竹施压,说道:“太后是皇上的母后,赵太妃只是庶母,这后宫之中只有太后做的了主,太妃当然是要听太后的。圣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太后垂帘听政,管理国家大事,可是一屋不扫,何以平天下呢?赵太妃干扰课堂,太后应当约束太妃,还课堂清净,以皇上的教育为重啊。”
  王阁老的逻辑是传统士大夫典型代表,反正家里管不好,男人们有错,都是女人没有教好,没有管好。出了任何差错,罪恶的本源都是女人。王阁老咄咄逼人,质问沈今竹没有管好后宫。
  沈今竹脸色一肃,说道:“什么一屋不扫?王阁老是把赵太妃当成垃圾,要哀家扫到簸箕里去?赵太妃是先帝的生母,王阁老,这是大不敬之罪啊。”
  沈今竹是从谈判桌上练过的辩才,挑刺歪楼曲解比御史们还厉害,王阁老晓得说不过她了,只得跪地请罪:“微臣失言,请太后降罪。”
  瞧瞧,是你来有事求我,就应该放低姿态,好好的和我说话,你上来就教训我连治家都不会,何以管理政事,我能忍才怪呢。赵太妃做的确实太出格了,不过这样也好,让你们内阁和自诩清流的翰林院也尝一尝这位糊涂太妃胡搅蛮缠的滋味。才一个月就受不了了,若是再过一个月,估摸你们请求废掉赵太妃位份,软禁这位极品太妃的心思都有了。
  沈今竹着实让这位王阁老跪了一会,才说道:“王阁老起来吧,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涉及赵太妃的体面,下不为例。赵太妃糊涂,哀家不糊涂,你是四朝元老,忠心耿耿,先帝弥留时也说过哀家和内阁要齐心协力,稳住大明江山,好好的辅佐皇上。念你是初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哀家不会死抓着不放,影响大局,应当宽容对待,你说是不是?”
  王阁老当然称是。沈今竹说道:“今日这话哀家记在心里了,圣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