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媒崔姑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姥姥吃了一惊,要她来看,崔世柔不能生养,和前夫和离,如今夏小清能看上她,简直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她怎么倒还挑拣上了?
  心里这么想,赵姥姥嘴上却笑道:“崔姑姑这话说的,咱们共事多少年了,我惦记着二姑娘也是应当的,不过你也要劝劝二姑娘才是,像夏小哥儿这么好的人家,错过这个村儿,可就没那个店了。”
  崔世君对她笑道:“我虽是她姐姐,终归还是要她自己喜欢。”
  夏小清听出了崔世君的意思,他先是有些灰心,随后站起身,朝着崔世君说道:“大姑娘,劳烦你跟二姑娘说一句,我等了她七八年,不怕再等下去,反正我是娶定了她。”
  说罢,他昂首阔步的出了大门,那赵姥姥一急,拍着大腿说道:“哎,夏小哥儿,你急甚么呀……”
  她追了上前,跑到门口时,赵姥姥又想起来,她回头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过两日我再来找你说话。”
  赵姥姥追着夏小清出了崔家的大门,正屋只剩下崔世君和徐姨娘,崔世君问道:“世柔呢?”
  徐姨娘回道:“在老姑姑屋子里。”
  她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姑娘,要我来说,这个夏屠夫虽说是个莽汉,看起来像是忠厚老实的人呢。”
  是不是忠厚老实的人,崔世君尚且还说不好,不过他对妹妹的一片赤城之心,倒有些打动崔世君,她没有多说,只望着外面的日头,说道:“都这个时辰了,我还得去衙门里当差,姨娘把夏小清的话带给世柔,我先出门了。”
  徐姨娘送崔世君出门,转身回了屋里,往老姑姑的院子里去了。
  且说,因着莫婉重病,又不知她病到甚么地步,崔世君难免为她悬着心,可惜她又见不着莫婉,是以崔世君只好打发阿杏守在东郡侯府后门,指望着能遇到相熟的人,哪怕是问问莫婉的病情也好。
  阿杏一心等在东郡侯门口,直等到后晌,还一无所获,就在她以为要白忙一场时,竟真叫她撞上一个熟人。


第30章 
  说来也巧; 莫婉院子里有个扫洒丫头,名字唤做红霞; 因着她和阿杏年龄相当,阿杏随着崔世君到侯府去时,与她说过几回话。
  那阿杏看到她走出后门; 心里不禁一喜; 她连忙跟了上前,直到没人的地方后; 阿杏出声喊住她; 红霞唬了一跳,看到时阿杏时; 说道:“原来是阿杏姐姐。”
  阿杏没说她是专门等在此处的,只道:“我路过这里; 看到是你; 就叫住了你。”
  说着,她又问:“你不是在莫姑娘院子里当差么,她那屋子里等闲离不得人; 你这会儿怎么出府了?”
  听了她这话; 红霞眼圈儿一红; 她道:“我爹前日没了; 姑娘院子里嬷嬷叫我挪了出来。”
  阿杏这才发觉她身上戴着热孝,想来是亲爹没了; 她身上重孝; 恰逢莫姑娘病重; 侯府的管事嫌她晦气,便将她打发回家了。
  阿杏拉着她的手,说了几句安慰的话,问道:“听说你们姑娘身子不大好,我们姑娘几次想上门去探望她,不过侯府门口的小幺儿拦着不让进,说是怕打搅了姑娘静养,不知你们姑娘身子到底如何呢?”
  红霞虽说只是粗使丫头,提到莫婉的病情,也满脸愁容,她说道:“这已将近两个月了,起先姑娘还能下地走动,往后就病得起不了床,多少太医来瞧了也不中用,如今侯爷从山东请来一个甚么名医,只望着能医治我们姑娘的病就好了。”
  “甚么病这么厉害,连太医也治不好?”阿杏吃惊的问道。
  红霞说道:“说来也怪,姑娘刚开始只是染了风寒,后来吃了几贴药,略好了些,不想过了些日子病情加重,渐渐总是身子发困,每日昏睡不醒,太医来看了,也说不出名堂,为着姑娘生病,我们院里的婆子丫头,从上到下都不敢有一丝松懈。”
  想了一下,红霞低声对阿杏说道:“前日我走的时候,悄悄进屋去看了一眼姑娘,姑娘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阿杏听说莫婉病得如此厉害,便细细的问了红霞几句,有的红霞答得出,有的红霞答不出,后来阿杏见再问不出甚么了,说道:“你也别担心,不是说要来个山东名医么,或许就医好了你们姑娘呢。”
  红霞重重的叹着气,说道:“要真能救好我们姑娘,那就是菩萨保佑了。”
  阿杏急着回去跟崔世君复命,她跟红霞说了几句话,就和她分开,转身就往衙门里去了。
  只说衙门里,崔世君忙了半日,就见阿杏回来了,她看到阿杏满脸急色,起身问道:“可是打听到了?”
  阿杏急着回来见崔世君,路上没有一刻停歇,此时回到衙门里,她一口气喝了两盏茶,而后喘着粗气说道:“打听到了,莫姑娘果真病得不轻。”
  崔世君脸色一惊,说道:“你别急,慢慢的告诉我,今日见得是谁,都说了些甚么话。”
  阿杏于是把看到红霞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崔世君,崔世君听说莫婉的病情,脸上惊疑不定,她问道:“究竟是得了甚么病,怎会病到这种地步?”
  “不知呢,那么多太医都治不好,难道这山东来的名医就治得好?”阿杏疑惑的说道。
  崔世君低头沉思,她心里总有些不安,只是此时见不到莫婉,便是那个东郡侯,也处处透着古怪,只是一时她又说不出缘故。
  阿杏眼见崔世君不说话,问道:“姑娘,咱们该如何是好呢?”
  崔世君不假思索的对阿杏说道:“我们这就去宁国府,找老侯爷帮忙。”
  这会儿还没到落衙的时辰,崔福的马车也不在,阿杏租了一辆马车,主仆二人乘车,不到一顿饭的工夫,马车便到了宁国侯府门前。
  看门的小幺儿认得崔世君,他听说崔世君是来找老侯爷,先去请来崔长松,不多久,崔长松来了,他看到崔世君,出声问了一声好,说道:“崔姑姑这会儿来找老侯爷,莫不是有甚么要紧事?”
  崔世君说道:“是关于莫姑娘的,这事恐怕还得当面跟老侯爷说。”
  听说与东郡侯府有关,崔长松不敢耽误,他打发小厮去跟老侯爷回话,又领着崔世君进了内宅,说道:“崔姑姑来得巧,要是再晚来半刻,老侯爷就该出城了。”
  崔世君心知霍云是个闲不住的,只是不知他又出城做甚么,这么想着时,他们一行人已进了内宅,不久,一个小厮跑来回话,说是老侯爷请崔世君过去。
  那崔长松便打发小厮领着崔世君去见老侯爷,几人走了半日,却不是往主屋去,而是来到宁国侯府的后花园,这个时季,园子的花开得姹紫嫣红,处处蜂鸣蝶舞,他们绕过假山,只见眼前是一片牡丹花圃,老侯爷穿着一身短衣,头上戴着草帽,弯着腰在给花圃松土。
  “老侯爷。”小厮走到近前,说道:“崔姑姑带到了。”
  霍云立起身子,他回身看了一眼崔世君,从旁边的小厮手里接过手帕擦汗,说道:“你来了。”
  崔世君屈膝向他行了一礼,说道:“给老侯爷请安。”
  两人已是极熟了,霍云冲着她摆摆手,直接问道:“莫家出甚么事了?”
  说话时,他继续给花圃松土,这花圃里的牡丹不算甚么名贵品种,离绽放还有十来日,此时半开半含,虽少了盛开时的雍容华贵,却自有一段娇俏可爱。
  霍云培土时,手法娴熟,显见已经做惯了,崔世君看着他,开口说道:“莫姑娘病了,听说许多太医看了都束手无策。”
  霍云停下来手里的动作,他鼻子里轻轻的哼了一声,说道:“我就说那孩子不像是个有福的。”
  老侯爷这话似是在责怪崔世君,崔世君身子微顿,她悄悄看了霍云一眼,只见他神情跟平日一样,看着并无怒色,崔世君大着胆子说道:“无论好不好,侯爷和莫姑娘也已交换了庚帖,东郡侯顾念着莫姑娘的身子,轻易不让她见外人,只不过我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是以来向老侯爷讨个主意。”
  她这话,是仗着与老侯爷相熟才敢说,谁知霍云却毫不在意,他道:“她又没嫁过门来,我能有甚么主意?”
  若不是崔世君一再跟她说起莫婉的好处,霍云是断然看不上东郡侯府的,家道中落不说,朝里连个有出息的族人也没有。
  崔世君温声说道:“老侯爷,我实在是没有法子,莫姑娘和我一场情份,如今她病了,我连她的面都见不着。”
  她来向霍云求救,不光语气软了,眉眼也带着几分可怜,这使得霍云禁不住看了她几眼,过了半晌,他说道:“罢了,她要真死了,说不得嘉哥儿还要落个克妻的名声。”
  他对身旁的小厮火华说道:“去把华郎中请来。”
  火华领命去了,崔世君听见他叫小厮去请郎中,屈膝行礼说道:“多谢老侯爷。”
  霍云不理她,他蹲下身,培土过后,又剪下残叶,再悉心的给牡丹浇着水,崔世君望着他,无论何时,老侯爷做事时总是一丝不苟,此时他洁白修长的手指上沾了一些泥土,更衬得他肤色细腻。
  不知是想到了甚么,崔世君微微有些出神,半晌,霍云出声说道:“这牡丹开得好,等会儿你带几株回去栽种,只略微用些心,花开时很是养眼,倒不愧它国色天香的名声。”
  “老侯爷的爱物,我怎好夺人所好。”崔世君说道。
  “我不爱牡丹。”霍云说道,他又道:“这是嘉哥儿母亲嫁入侯府后栽种的,府里的下人不会伺候,养得花都瘦了,前两个月我回京,闲暇时就来松松土,比先前长得好了一些,这几日眼看着就要开花了。”
  这是崔世君头一回听他提起先侯夫人,事实上老宁国侯夫人嫁入京中,等闲不爱与人交往,故此就连崔世君也很少听人说起她。
  “既是侯夫人栽种的牡丹,越发不该移走。”崔世君说道。
  霍云见此,便不再开口,崔世君看着他,她想了一下,说道:“那日老侯爷送我的云海日出图,还没亲口向你道谢呢。”
  霍云回头望着她,他想了一下,说道:“你喜欢就好。”
  崔世君耳根一红,低头不语。
  园子里静了下来,霍云和崔世君都没有说话,过了片刻,火华带着一个中年男子进来,那男子见到霍云,问了一声安,霍云便指着他对崔世君说道:“这是我府上的郎中,医术高超,我叫他随你一同去东郡侯府,或许能帮得上忙。”
  说完,他又叫火华去取他的贴子,并打发人叫来崔长松夫妇,吩咐完了这些,霍云对崔世君说道:“你带着他们去东郡侯府,我看这个莫少均还敢不敢拦你。”


第31章 
  崔长松拿着宁国老侯爷霍云的帖子; 带着崔世君和华郎中前往东郡侯府,去的时候; 崔世君坐的是宁国侯府的马车,那马车造得舒适气派,车前挂着宁国府的牌子; 除了阿杏; 另有崔长松家的,并两个不认得的婆子陪着同去。
  两个婆子坐得是后面的驴车; 崔长松家的与崔世君同坐马车; 马车前往东郡侯府的路上,崔长松家的不着痕迹的打量了崔世君几眼; 先前她与崔世君见过数面,只知她是官媒世家出身; 为人稳重; 又颇识大体,很受京中世家夫人们的器重。
  刚刚出府时,当家的特意嘱咐她; 叫她好生伺候崔世君; 崔长松家的还有些纳闷; 她一个小小的官媒; 又不是宁国府的主子,为何还要伺候她?此时; 看到崔世君隐隐的坐在宁国府的马车里; 既不会显得慌张; 又丝毫没有局促,这让崔长松家的心底忽然升起一股说不出的念头,但这念头很快就一闪而过。
  崔世君和崔长松家的都不是话多的人,除去最初的寒暄,两人坐上马车后,就不再说话,有生人在场,阿杏自然也没有胡乱插话,很快,马车到了东郡侯府门前,崔长松家的打起帘子往外看了一眼,说道:“崔姑姑,到了。”
  既是以宁国府的身份来探望莫婉,又有崔长松夫妇同行,崔世君诸事都听从他二人安排,另一边,崔长松叫来随行的小幺儿,命他拿着老侯爷的帖子送上前,没过片刻,东郡侯府的管事,亲自迎了出来。
  这帖子就好比是敲门砖,东郡侯府的家人将他们一行人引入府内,又有管家拿着宁国老侯爷的帖子去向东郡侯回话,不一会儿,东郡侯府的管事对崔长松说道:“我们侯爷请崔管家和华郎中过去。”
  崔长松和华郎中去见东郡侯莫少均,那崔世君等人自在偏厅吃茶,过了半晌,有两个媳妇子进来,她看着崔世君,说道:“崔姑姑,崔婶子,我们侯爷请二位去看姑娘。”
  凭着霍云的一张帖子,不到半日的工夫,就能见到莫婉了,这令崔世君心里松了一口气,她和崔长松家的随着媳妇子一道进到内宅,一路走来,也不知是不是少了莫婉的操持,侯府内宅远没有前几次来时显得生机。
  不久,她们来到莫婉的院子,还不曾进门,便闻到屋里一股浓浓的药味儿,莫婉的奶嬷嬷张氏等在门口,她看到崔世君,喊道:“崔姑姑,你总算来了。”
  说着,她眼眶一红,流下眼泪,带着崔世君过来的那个媳妇子说道:“张嬷嬷,快把眼泪收住,姑娘的身子本来就不好,你哭哭啼啼的,岂不晦气?”
  张嬷嬷连忙擦干眼泪,她说道:“姑娘病中的时候,时常说要请崔姑姑过来说话,如今崔姑姑来了,我这不是欢喜么。”
  她打起帘子,将崔世君引进屋里,屋里的药味儿更重,崔世君走进里间,她轻声问道:“你们姑娘服的是甚么药,太医是如何说的,这病总该有个说法儿吧?”
  张嬷嬷说道:“究竟是甚么病,我们也说不好,太医换了十几个,药方也换了不少,姑娘的病情总不见起色。”
  说话时,崔世君已到了里间,她只望了一眼床上躺的莫婉,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下来,崔世君惊道:“我的天,怎会瘦成这副样子了。”
  这些时日不见,莫婉瘦得崔世君都不认得了,她握着莫婉的手,轻声喊道:“莫姑娘,我来了。”
  床上的莫婉动了一下,却没有睁眼,莫婉的大丫鬟珍珠红着眼眶说道:“昨日夜里,姑娘还醒了一遭,她说口干要喝茶,因着姑娘尚且在服药,我只倒了一杯温水,姑娘刚喝了两口,就又睡过去了,今日一整日,姑娘还没醒过呢。”
  问了半日,崔世君又不通医理,听了也是白听,她眼巴巴的望着门外,指望着华郎中来给莫婉瞧瞧,她们来了大半日,还不见华郎中的人影,只是这里是莫府,崔世君心中就算再急切,也只能耐心等着。
  正当她心急之时,外面有丫头进来传话,说是东郡侯带着郎中来了,屋里有年轻的丫鬟纷纷避让出去,崔世君是随同华郎中一起来了,于是没有避让,屋里连她在内,另有张嬷嬷,并东郡府的几个管事媳妇。
  不一时,东郡侯莫少均和华郎中进了里间,那莫少均看到坐在床榻边的崔世君,目光紧紧的盯着她,只不过崔世君心思全在莫婉身上,全然没有发觉不妥。
  华郎中来了,崔世君起身让开,华郎中隔着帐子给莫婉把脉,如此过了大半日,屋里静悄悄的,直到华郎中收回手,一旁伺候的婆子奉上手帕,那莫少均出声问道:“华郎中,敢问家姐得的是甚么病?”
  华郎中朝着莫少均看了一眼,他沉吟片刻,说道:“莫姑娘这是偶感风寒,邪风入体,又兼之心思郁结,我开一副药方,先吃两日再说。”
  莫少均听他这么一说,脸上的神情逐渐放松下来,崔世君眉头一皱,她刚要开口询问,看到莫少均时,又闭口不言。
  华郎中开完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