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媒崔姑姑-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罢,他叫崔世君等在门外,进屋去见霍云,彼时霍云刚服完药,正依靠在榻上看书,冬日严寒,地上拢着炭盆,盆里烧得好炭,没有一丝烟味。
  屋里静悄悄的,火华站在霍云面前,他双手垂立,说道:“老侯爷,崔姑姑来了。”
  霍云的眼皮撩起,停顿一下,他的视线随际落回手中的书上,火华见他不作声,拿不准老侯爷是甚么意思,前日回来时,他也曾跟老侯爷说起在侯府遇到崔姑姑,那时老侯爷跟这时的反应一模一样,一句话也不说。
  火华在心里嘀咕一句,他就是想着老侯爷独来独往,也就崔姑姑还能入他的眼,近些日子老侯爷每日拘在屋里,话也不说,药也不好好服用,崔姑姑来探病,说不定还能好生劝劝他,谁知老侯爷却像是不想见她似的。
  过了半晌,火华小心翼翼的说道:“前日崔姑姑得知老侯爷你病了,还特意叫我去问了几句话,想必她是特意来看老侯爷的呢。”
  “啰嗦!”霍云总算开口了,他放下手里的书,冷冷的说道:“我谁也不见,你叫她回去罢。”
  火华不敢多嘴,低头退出门外。
  火华一路回想着老侯爷冷冰冰的样子,哭丧着脸走到门口,他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老侯爷让你回去。”
  崔世君怔住,她没有追问霍云为何不见她,只问道:“你家老侯爷吃得是甚么药,这两日好些了不曾?”
  “老侯爷吃了华大夫的药,今日看他脸色好多了,早上用了半碗米粥,这会儿正在看书呢。”火华说道。
  崔世君的眉头微微蹙起,她道:“看书最是费神,你们老侯爷身子没好,你怎么不劝劝他。”
  “我何尝敢劝,前日华大夫跟我一起上山,老侯爷还说我不听他的话,要赶我回去呢。”火华瘪嘴说道。
  他没告诉崔世君,这些日子,他家老侯爷心气儿不顺,火华伺候得战战兢兢,好不容易等来崔世君,原本指望她能开解老侯爷,不想老侯爷连她也不见。
  崔世君见他委屈的眼眶都红了,叫阿杏拿出几颗糖给他甜嘴,宽慰道:“老侯爷病了,心里不免有些郁气,你一片忠心,老侯爷和侯爷都是明白的。”
  火华难为情的笑了笑,说道:“伺候老侯爷原是我的本份。”
  说罢,火华想起一事,他道:“姑姑,上回你叫福叔还给我们老侯爷的图纸,我们老侯爷给烧了。”
  崔世君一楞,她失声说道:“烧了?”
  为了那张图纸,惹出许多事端,霍云从来便是随心所欲,当日他一时发恼,就要烧了苦心绘制的图纸,是崔世君舍不得他一片心血,强行留下来,没想到到底也没留住。
  火华说道:“那日老侯爷回山,姑姑叫福叔送来图纸,后来那张图纸就一直被夹在书层里,有一日,我替老侯爷找书,图纸无意掉出来,老侯爷看到了,顺手就将图纸扔进火盆里。”
  说起此事,火华还有些负疚,要不是他找出图纸,老侯爷也想不起来要烧了它。
  崔世君微微有些出神,她默默不语的站在门口,火华又不好叫她走,于是打发另一个小厮进屋伺候,他自己留下来陪着崔世君。
  过了大半日,火华腿都站麻了,再者天色不早,回城还得一段路程,火华劝道:“崔姑姑,冬日天短,你早些下山罢,免得在路上耽搁了。”
  崔世君回神,她朝着院内望了一眼,里外隔得有些远,看不清屋里的情形,只能见到院子里那棵柿子树,柿子树长得高大,树枝越过院墙,不过树叶早就落光,单剩几个红色的果实,孤零零的挂在枝头。
  “我先回去了,你好生照顾老侯爷。”崔世君说完这句话,意欲多叮嘱几句,又自觉冒昧,索性不再开口。
  “姑姑,我省得了。”火华嘴里答应一声,叫她放心,崔世君留下这句话,扶着阿杏的手走了。
  在她走后不久,霍云嫌火华话多,罚他在院子里跪了半日,这些崔世君自是一概不知。
  山里的天气变换无常,下山的路上,起了一阵北风,崔世君不禁打了一个寒颤,阿杏摸到她手上冰凉,懊恼的说道:“上山时出了一身冷汗,如今又吹了风,可别受凉才是呢。”
  崔世君不以为意,她道:“福叔还在等着呢,等回城就好了。”
  阿杏不再多话,主仆两人相扶相携下山,坐上马车启程回家。
  到了晚间,崔世君果然有些发热,她吃了两丸药,到第二日,症状加剧,不得不叫了郎中来看病,抓了几副药煎服。
  近来衙门公务繁忙,赶上崔世柔成亲,崔世君忙得脚不沾地,她并不常去宁国侯府,只偶然听说老侯爷的身子渐渐好转,不过崔世君自从前几日去到清华观,回来便染上风寒,兼有咳嗽气喘之症,服了药也时好时坏,总是不能痊愈,不出几日,崔世君形销骨立,崔老姑姑看了心疼不已。


第62章 
  一眨眼; 到了崔世柔出嫁的日子,冬日可爱; 越发显得崔家人个个喜气洋洋,新娘子崔世柔却与往日一般无二,她怀着身孕; 从前几日开始; 胃口大增,除了吃便是睡; 整个人圆润了一大圈; 夏小清最初送来的嫁衣,已被改了好几回; 最后崔世柔索性叫他们裁得宽大一些,省得隔三差五就要重试嫁衣。
  出嫁前几日; 崔福家的说她连着几日在巷子口附近看到陈盛容; 崔世君猜想或许是崔世柔怀胎,又要另嫁,令他勾起往日的旧情; 只是他二人缘份已尽; 只望着陈盛容能早日看清; 莫要做些无谓的事。
  崔世柔正在养胎; 陈盛容的事,家里谁也没跟她提起; 不过为免节外生枝; 崔世君叫来夏小清; 将此事告诉他,让他多加留意,成亲那日家里亲戚众多,万一陈盛容来闹场,岂不是要丢尽脸面。
  夏小清听说陈盛容敢来搅局,恨不得上门再揍他一顿,到底他还记得眼下就是他大喜的日子,不宜生出事端,于是夏小清花银子找来几个游手好闲的地痞,也不必打人,只叫他们每日盯着陈盛容,要是有甚么动向,就及时来报,到接亲这日,夏小清约了相好的兄弟们一起来迎亲,一来人多热闹,二来防着陈盛容使坏。
  一大早,崔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喜棚是前几日就请人搭好的,另请来邻里手脚麻里的妇人帮着打下手,虽说崔世柔是二嫁,说好不需大操大办,到了这一日,家里仍旧来了许多客人,外面男客有崔世安和三姑爷毕远文招呼,女眷则由崔世君和崔世雅姊妹相陪,不久,阿杏来回话,说是河阳侯夫人和莫婉打发陪房来送礼,崔世君将人迎进屋,请她们喝茶,又和她们叙了半日话,方才起身往崔世柔的院子去了。
  此时,宾客来得差不多,迎亲的也快来了,崔世柔进到崔世柔的屋里,有四五个才留头的小丫头笑嘻嘻的围着她打转,都是亲戚家带来的孩子,另有两个中年妇人,一个是崔世柔的堂舅母,另一个是崔世雅婆家的婶子,到时由她二人陪送崔世柔去夏家。
  原本陪送的应该是女方至亲的女眷,然而崔家没甚么亲戚,唯有一个亲舅舅,还跟她亲娘一样走得早,剩下舅母随着表哥搬到青州,这回只托人送来贺礼,人并没赶回京城。
  此时,崔世柔穿着一身大红色百蝶穿花嫁衣,衣料是锦缎裁制,虽有些宽大,衣裙上的刺绣十分精美,佩戴的头面首饰也是京里时兴的样式,为了娶回崔世柔,夏小清一应聘礼都是上等的,惹来街坊那些三姑六婆说了许多闲言碎语。
  崔世君进屋时,崔世柔手里端着一碗酒酿汤圆,她一大早起床梳妆打扮,早就饥肠辘辘,如今她经不得饿,况且他们小门小户没那么多规矩,翠娘每隔片刻,就会送给吃食来。
  “看你,口脂都掉色了。”崔世君嗔道。
  崔世柔刚吃完汤圆,先前画得口脂颜色掉了,崔世君打开胭脂盒,崔世柔用簪子挑出一点抹在唇上,并道:“哪里这么麻烦,等会儿吃完又要掉色呢。”
  “还进甚么食,迎亲的快到了呢。”崔世君说道。
  “早着呢,外面打闹都得半日。”崔世柔吃饱了,便斜倚在引枕上歇息,没有半点新人的娇羞,崔世君看不得她这幅懒懒散散的模样儿,碍于有外人在场,她不好多说,便道:“要带的东西都清点好了么,你就爱丢三落四,到了夏家,要找东西又不方便。”
  “姨娘帮着清了好几遍,没有落下的,再说他家跟咱们家就隔着两条街,来回一盏茶的工夫就到了,回来取也容易。”崔世柔懒洋洋的说道。
  崔世柔本是嫁过一回,依着她的意思,婚礼一切从简,可惜夏小清死活不干,崔世柔是二嫁,他却是头一回娶媳妇,自家上回办喜事都忘了是甚么时候,何况有前一次的陈盛容比着,他自然想办得热闹喜庆。
  没过多久,徐姨娘来了,她欢喜的说道:“迎亲的仪仗到了前街,老爷让大姑娘你到前面去一趟。”
  “来了,这么快?”崔世柔连忙坐起身,她嘴里嘟囔着:“我还以为早着呢。”
  崔世君将她歪了的发簪扶正,又查看她的妆容,直到崔世柔盖上盖头,她怕崔世柔妆花了,说道:“别再吃了,要是实在肚饿,就在手帕里包些方便进食的点心。”
  交待几句,崔世君留下徐姨娘在屋里陪着崔世柔,独自往前厅待客。
  不一会儿,只听前院闹哄哄的,不时有人叫着‘新姑爷来喽’,一问之下,夏小清已带着他的兄弟们在喊门了,院内的大门早就下了栓,一帮子半大小子守着大门,起哄要他给喜钱,夏小清一心想赶紧把崔世柔接回家,大大方方的派发红封,足足闹了小半个时辰,就见一群人簇拥着夏小清进到二门。
  出门来迎夏小清的是崔世君和崔世安,并有崔家的三姑爷毕远文,崔世君抬眼望去,夏小清穿着一身红通通的喜服,乐得见牙不见眼,他身旁有个兄弟看他这般不庄重,用手肘捅了他两下,他这才收敛几分。
  陪同夏小清一起来迎亲的还有赵姥姥,她刚进门就看到站在门口的崔世君,便拉着夏小清说道:“新姑爷,快去见过老泰山一家。”
  夏小清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崔世君面前,拱手喊道:“大姐,你受累了。”
  说罢,又与崔世安和毕远文问好,夏小清和毕远文就见过两回,今日见他格外亲切,夏小清嘴里叫他连襟,院里不知是谁笑他:“还没拜堂呢,就急着认亲,夏小哥儿也忒急了。”
  赵姥姥凑趣说道:“知道我们新姑爷心急,你们可不许再拦着了。”
  众人一起笑着打趣夏小清,崔世君问夏小清:“一路上可还顺当?”
  “顺当,顺当得很!”夏小清满面春风的说道。
  “那就好。”崔世君笑着将他引进正屋,领他给崔老姑姑和崔海正见礼,彼此都是熟识的,谈笑之间自是少了许多拘束,崔海正眼见时辰差不多,便道:“时候不早了,贤婿接我那二姑娘回家去罢。”
  夏小清巴不得一声,立时站起来朝着崔海正深深的作了一个揖,仍是崔世君,领着他往崔世柔的院子去了。
  一群年轻汉子,还是头一回进到姑娘家的闺房,这几人脸上笑嘻嘻,你推我攘的,最后被夏小清留在院外等着,只有夏小清和赵姥姥进到闺房,夏小清进门后,一眼看到蒙着红盖头的崔世柔,他傻笑了两声,忽然有些不好意思,便站在原地不动。
  赵姥姥朝着他的后背推了一把,笑道:“我的新姑爷,那就是你媳妇儿了,还不快上前去说两句话。”
  夏小清没站稳,脚下一个踉跄,房里挤着不少女眷,见他这笨手笨脚的样子,众人顿时哄堂大笑,崔世君忍着笑,虚扶了他一把,说道:“姑爷,仔细脚下。”
  夏小清闹了个满脸通红,好在他原本就长得黑,倒也看不出来,他走到崔世柔面前,握住她的手,目不转睛的说道:“二姑娘,我可算是娶到你了。”
  说这句话时,夏小清声音有些哽咽,崔世柔本来还嫌他轻浮,想抽回手,听到他这番表白,一时又心生不舍,便任他握住手,甚至还悄悄的捏了一下他的掌心。
  叙了两句话,赵姥姥催着他们出门,夏小清扶着崔世柔,出了闺房回到正厅,复又拜别崔老姑姑和崔海正,并告诫他们二人要夫妻和睦,互相礼让,为免耽误拜堂的吉时,话也不多说,直接打发他们出门。
  崔世君将夏小清和崔世柔送至二门处,她停下脚步,望着眼前的亲妹妹,不由想起上回她出嫁的情形,她舒了一口气,拉住崔世柔的手,说道:“你素来是个有主意的,旁的话我不多说,你好好儿跟小清过日子。“
  盖头下的崔世柔听到她这声嘱咐,鼻子一酸,便湿了眼眶,俗话说长姐如母,往常在家里,时常为了一些小事跟她置气,等到遇事时,头一个想到得总是她大姐,今日她要再嫁,心里比上回嫁给陈盛容更坚定更踏实,除了夏小清是值得托付终生的人,更因她知道无论何时,她大姐总会护着她们姊妹。
  “大姐,我省得了。”崔世柔忍着眼泪说道。
  崔世君转头看着夏小清,她柔声说道:“我把妹妹交给你了,她爱使小性儿,还望你能多多包容她。”
  “大姐,你尽管安心,我绝不让她受一丝委屈。”夏小清拍着胸脯说道。
  崔世君点头,她说道:“去吧,别误了时辰。”
  夏小清牵着崔世柔的手,他二人跟崔世君打了一声招呼,带人出了崔宅,崔世君一直站在门口,等到人走完了,发了一回怔,转身回屋。


第63章 
  崔世柔三朝回门; 新晋的二姑爷夏小清待她温柔体贴,崔家人看到他们小夫妻和睦恩爱; 自是放了心,宴客过后,家里还有许多杂事需得料理; 崔世雅帮着打理了两三日方才停妥; 趁着崔世柔回来,一家人聚了一日; 崔世雅夫妇二人收拾一番; 也该带着小元宵出城回家了,夏家离崔宅近; 崔世柔倒是多留了片刻,直到崔老姑姑回屋歇中觉; 崔世柔和崔家人打了一声招呼; 扶着夏小清的手回去了。
  一时,家里安静下来,各人忙完都回屋了; 崔世君却仍不得空闲; 她吃完中饭; 便在屋里和徐姨娘对账; 每年的人情往来不是小事,要是哪里弄错了; 丢脸不说; 兴许还会落下埋怨。
  徐姨娘的记性好; 请客时谁家来的甚么人,送了多少礼金,她记得一清二楚,崔世君一一登记入账,又算了两遍,扣除一应的支出花销,没想到另有结余的银子。
  这回办喜事没亏钱,崔世君心里欢喜,她给徐姨娘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这些日子辛苦姨苦了。”
  徐姨娘抿嘴一笑,她看着崔世君,说道:“我哪里辛苦,倒是姑娘要忙着衙门里的公务,又要顾着家里的杂事,那才是真的辛苦呢。”
  当年徐姨娘来到崔家时,崔世君已经十来岁,开始懂得人情世故,她有自己的亲娘,自是对徐姨娘亲近不起来,后来林氏死后,徐姨娘照看她们姊妹几人,还要伺候老姑姑,崔世君哪怕没法当她是亲娘,心里仍是敬重她的。
  崔世君翻看账本,看到徐姨娘娘家随了十两银子的礼金,她放下手里的茶盅,对徐姨娘说道:“姨娘你那侄儿当差不到半年,料想手里也攒不下几个银子,再者家里那么多张嘴,何需叫他们随这么多礼金。”
  徐姨娘娘家的爹娘早死了,只剩下一个兄弟,侄儿侄女有五六个,加上小辈儿的侄孙,一家十几口人,光是吃穿嚼用就是一大笔花销,前几年徐家还闹过饥荒,徐姨娘时不时得贴补几个银子,这两年孩子们大了,又嫁了两个侄女,日子这才略微好过些。
  徐姨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