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神话-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着近两百米宽的巨大城门,和城门上高耸入云的丹凤楼,还有比朱雀大街还要宽二十六米的丹凤门大街,萧去病整个人就有一些眼花目眩,如在梦中。恨不得立刻从背包里掏出手机,先拍他一百张照片再说。
  “寿昌县侯,快走吧,以后不是有的机会看吗?”中官孙六一脸讨好地道:“侯爷知道的,本来圣上已经去了华清宫,知道侯爷今天到长安,特意带着贵妃赶回来,要在大明宫接见侯爷。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寿昌县侯简在帝心,还没见到圣上就这么受重视,将来的富贵当真是不可限量!”
  萧去病这才回过神来,听出孙六话中明显的巴结之意,当下歉意道:“天使不要一口一个侯爷的叫,叫我辅臣就好,这样显得亲近。”
  “咱家这怎么敢?”
  “名字不就是用来叫的?这样你叫叫我辅臣,我也不叫你天使(天子的使者),就喊你孙大哥可好?”萧去病笑着道:“孙大哥知道的,我孤身一人来到长安,什么都不懂,以后还要孙大哥多多关照呢!”
  “这怎么行?这不合规矩……”
  “怎么不行,以后人前我们就以官职爵位相称,私下就这么叫。”萧去病微笑道:“那我们快走吧,孙大哥。”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只有在元旦大朝会或重大庆典的时候才开放,现在还是关着的。在孙六的带领下,往东走了大约一里路,到了望仙门。让萧去病和孙六都没想到的是皇帝竟会派第一心腹大宦官高力士相迎。
  孙六和十六位万骑(也就是龙武禁军)士兵无不暗暗咋舌,高力士何等人也,皇帝最信任,最能说得上话的人,虽为宦官,却武职加身,官拜骠骑大将军,这可是除天策上将之外武官的顶峰,不但总管内廷所有宦官宫女,更是内宦飞龙兵的统领,可谓皇帝身边第一红人!
  萧去病同样恭谨,除此之外还带有几分尊敬。李隆基沉迷享乐醉生梦死之后,唯一能给皇帝提醒,也会提醒的人就只有高力士了。
  高力士也边走边打量萧去病,这个眉目英挺,相貌俊美无俦的少年郎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神情谦恭内敛,看不到一丝杀气。说话总是带着爽朗的笑,眼神也澄净无比,像个心无杂念的孩子多过像一个将军。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勇冠三军,马前无一合之敌,单人独骑冲破两万敌阵,三箭平定河中胡呼罗珊的绝世猛将。
  在高力士的引领下,穿过纵深六百多米的含元殿广场,过了高大巍峨的世界第一大殿含元殿就是宣政殿,宣政殿后是紫宸殿,李隆基和杨贵妃此刻就等在紫宸殿内。
  萧去病跟着高力士走进了大殿,目光一扫就看到殿中尽头坐着一个穿着明黄色龙袍,头发微微发仪表雄伟俊丽老者,这就是大唐的皇帝李隆基了。
  就是这位皇帝前半生无比英明伟大,励精图治,创造了中国历史最辉煌的开元盛世,却因为后半生却太过安逸享受,不思朝政眼睁睁地看着这盛世轰然崩塌,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
  这份经历,这样前后的截然对比,反差巨大,在所有的皇帝里面也算独一份的吧?想到这里萧去病就忍不住在心里一声叹息。
  李隆基旁边是一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美艳不可方物的宫装美女,想来就是杨贵妃了。两人的下面,还坐了三个人,老中少三个都是道士。
  “臣寿昌县侯,安西军别将萧去病觐见皇帝陛下,恭祝万寿无疆!”
  李隆基显得很兴奋激动,萧去病明显感觉他的心跳波动得很厉害,五个人里面只有杨贵妃心情算是比较平静。三个道士之前都是心如古水,这个时候也出现的波动。
  “萧卿免礼平身。”李隆基笑着扬了扬手,大声道:“赐座。”
  “好一个俊俏的少年郎!”李隆基目光灼灼地看着萧去病,脸上全是笑意:“简直如画中人物,仙姿玉色,出尘脱俗,果然是仙家弟子。不知尊师道号是什么,在哪座仙山修行?”
  果然是想长生不老想疯了,枉我为你立下如此功劳,平定河中呼罗珊,抢回这么战利品,又费心费力花了三晚上写上万字的移民河中的计划书,结果见面第一句事不问河中之事却问我师父。
  我师父叫陈国良,最开始是我爷爷手下的一个小兵,八十年代打过几年仗,后来成为特种部队的教官,再后来发癔症差点打伤了人,跑到武当山上当了野道士。这个我能跟你说吗?好在一路上我早已准备好了说辞。
  萧去病开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回陛下,家师道号太极子,臣在山上生活了十七年,但臣确实不知道那座山在哪里,师父从不肯告知。臣从小体弱多病,几次差点死掉,因此取名去病,后被师父抱上山……就这样,师父命臣下山辅助明君,赐字辅臣,耗尽法力将臣传送至到河苍烽外,遇着高中丞。”
  “那你可知你父母亲人,故乡在哪?”
  “回陛下,师父说山中一年,世上十年,臣在山中十七年整,臣父母想来已经不在人世。”
  李隆基有些愣住,还有这种事?萧去病没等他继续问,小声道:“陛下,家师也已经仙逝了。”
  李隆基呆住了,等于什么都没问出来。小时候太小被抱上山不知道是什么山;中间在山上一直没下山还是不知道是什么山,师父也不说;下山的时候不是走下来的,是被他师父用法力传送飞下来的,还是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问他父母,竟然早就不在了。现在更好,师父也不在了!
  沉默了好一会,李隆基才道:“什么时候?”
  萧去病眼睛发红,眼圈湿润,悲伤道:“几个月前,臣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师父在山上有我的名牌知道我有难,耗尽最后一丝法力托梦于臣,并治好臣的伤。所以臣受了那么重的伤,没过几个时辰就差不多全好了。但师父也因为耗尽法力,不久仙逝。”
  “你师父可有遗言?”
  “师父要我辅助陛下,守护李家江山,让盛世永昌。”
  李隆基多聪明的一个人,在另一个时空,他之所以任用那么多奸臣,无边的宠信安禄山,并不是他老糊涂了,而是他太安逸,太懈怠了。他谈贪图享乐了,不愿**思到国家朝政上去,有时候甚至是自我回避,自我催眠陶醉在自己编织的一个盛世太平的美梦当中。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但谁要以为李隆基智商有问题,谁就是真的智商有问题。朝政李隆基几乎不感兴趣了,对于追求长生,他可兴致高的很。这个时候听到萧去病这样的回答,无疑是失望的很。他觉得萧去病的有些言不尽实,但他又找不一丝破绽。于是干脆就不再探求他的师父,而将兴趣全转移到萧去病身上来。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隆基这才动情道:“太极子老仙师如此为了大唐,又赐下一个这么好的徒儿,为大唐立下如此大功。朕要你将老仙师的容貌画下来,朕要给他塑像,立道观,享万世香火。”
  看到这一篇总算翻过去了,有了皇帝的定性,自己的身份算是得到所有的人承认了。萧去病连忙站起来,再次拜倒:“臣遵旨,臣替先师谢过陛下!”
  再次坐下,萧去病连忙道:“陛下,河中之事,臣要向陛下禀报,请陛下宽恕臣和高中丞擅作主张,在萨末建设立军镇,又扶持波斯都督府波斯王及圣女抵御大食。”
  “河中之事,等下你再单独与朕细说。”李隆基温和笑道:“至于你说的两件事,甚合朕意,又何罪之有?你们立下如此天大的大功,朕要奖赏你们呢!要什么奖赏,等下可以与朕说。”
  顿了顿,李隆基指了指萧去病对面和旁边三位道士,笑着介绍道:“这位是茅山派宗玄先生吴筠,这位是楼观派道门威仪肖玄裕,还有这位是翰林待诏李泌。他们都是修道之人,早就想目睹仙家弟子的风采……”
  萧去病连忙冲着三人行礼致意,前面两人他听都没听过,但后面这个李泌却是如雷贯耳。据说此人非常有才,早慧,安史之乱时他为肃宗出谋划策,制定出一个无比正确的方略。若肃宗听从安史之乱两年可彻底平定。但同时他又是信奉老庄之道的人,他很聪明,能提出很好的建议,如果别人不采纳他也不像儒家那样坚持,非要济世为民,他就跑到山里隐居去。
  只是萧去病不知道李隆基弄三个道士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吴筠是三位道士里面年纪最大的一个,一双眼睛闪闪发亮,他有些兴奋地道:“陛下,臣想与李泌换个位子,请陛下准许。”


第二章 心如赤子

  搞了半天才明白李隆基弄三个道士在这里,原来是要问神仙修炼之法。
  萧去病重新穿好衣服,刚才吴筠那个茅山道士老不修的竟然死乞白赖要看一眼萧去病肩膀上的伤口。萧去病哪还有伤?他的内家功夫早就练到暗劲,皮肤毛孔鼓起收缩外放,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早就练没了。
  没想到的是,看不到伤口吴筠反而更加笃定萧去病是半仙之体。他几乎是用颤抖的声音,有些不敢相信地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天下之中,真的有人达到这样的境界?”
  吴筠激动的站了起来,朝李隆基行了一个礼,大声道:“陛下你看,寿昌县侯二十岁了,皮肤却比初生婴儿还要细嫩柔软。神形合一,聚集精气达到至柔,达到婴儿的无欲状态。眼神清澈澄净,明亮如星,呼吸轻柔绵长,心无杂念有如赤子。
  陛下你离得远,没有闻到,寿昌县侯一路风尘,却没有丝毫汗味,反而浑身散发出一种极为好闻的新生婴儿的味道。臣九十多岁了,还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仙骨,半仙之体!”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段话,萧去病也学过,主要意思就是修道(练武)之人,要时刻精神和**合而为一,不能心猿意马,身体在这里,念头却跑到天边去了;要像婴儿那样心无杂念无欲无求,这样身体就能保持刚出生时的完美状态,即使他已经几十岁了。
  吴筠前面的话萧去病不奇怪,倒是他说他已经九十多岁让萧去病颇为诧异。一开始还以为他只有五六十岁,而且看上去仙风道骨,两眼闪闪发光,显然功夫十分了得。
  楼观派的肖玄裕看上去四十多岁,两只眼睛同样精光四射,整个人的气质冷傲锋利,可能是个使剑的高手。李泌则有点像不食人间烟火,显得非常清瘦,应该是三人里面功夫最差的一个。
  听到吴筠这样说,李隆基也同样激动,但自矜身份并没有真的过来,远远问道:“不知这是天生而成,还是后天修炼的?”
  “寿昌县侯名字叫做去病,自己也说从小多病,必是后天修炼而成。”吴筠知道皇帝的意思,李隆基多次问过他如何修炼,他都告诉皇帝这是山野之人做的事,用水磨工夫慢慢追求,不是皇帝说适宜的。他连忙帮皇帝问出来:“不知寿昌县侯是如何修炼的?”
  萧去病反问道:“宗玄先生又是如何修炼的呢?”
  “无非是静心去躁,修身养性,恬澹无为,打坐运气。”吴筠道。
  楼观派的肖玄裕见萧去病望向自己,昂然道:“日夜苦修道家之导引术、提纵术,寒暑不断。”
  李泌道:“我和宗玄先生差不多。”
  萧去病站起来道:“我是以武入道,兼修习心意。”
  萧去病一边讲解一边做动作:“我们这一派叫做太极派,有五个修炼步骤,首先是站桩,入门先站三年桩,先是无极桩,再是阴阳桩……然后是练劲,首先要**劲,就是闭住全身的毛孔,使元气不得外泄,然后练全身的劲,四肢、腰胯、丹田等……
  第三个步骤是推手,练习听劲和懂劲,听劲就是感知对方劲力变化的能力,懂劲就是对听到的劲做出最合理的应答……第四个步骤就是套路,我现在只会一套太极拳和一套先天太和拳……最后是对战,实战练习。当然所有的修炼都要配合心意的练习,化精为气,化气为神,练神返虚。”
  等萧去病讲解完,也顺便将自己的功夫重头练了一遍,梳理了一遍。这一下整个紫宸殿热闹极了,先是打得空气呼呼作响,再后筋骨齐鸣,雷音随手,整个大殿就像打雷一样,再之后又像金蟾一样呱呱直叫,最后手掌和身体带出的劲风,更是吹得大家衣衫呼呼鼓荡。把殿内众人看了目瞪口呆,殿外执勤的卫士听得心惊胆战。
  内家拳唐朝还没和出现,直到张三丰才开创,经过数百年无数先辈的传承和发展,终于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峰,各种理论变得无比系统且完善。这就好比用学校里无比完善系统的化学知识去和阿里依的化学雏形去比,自然一下就将对方比下去了;加上萧去病穿越虫洞之后拥有无比完美强大的身体,短时间内修炼到这么高的境界,否则光有理论也不行。
  萧去病练完两套拳和一套钓蟾劲,全身上下热气蒸腾,就像一个烧开了水的大锅炉,全身皮肤通红,但依然看不到丝毫的汗水。看到李隆基有些惊呆的表情,萧去病心里暗想自己这样配合李隆基,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算不算是弄臣。
  但转念一下,弄臣就弄臣吧,假如能哄得李隆基高兴,能让他多用一些心思在朝政上,就算做个奸臣又如何。不过转念又想,这样他好像会更加无心朝政吧,他不是一心追求长生么?管他呢,想改变什么,至少得先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再说。
  “寿昌县侯!”吴筠有些震惊,又有些担心。震惊是因为萧去病这套功法确实很有声势,听上去也不是很难练,担心的是,皇帝会因此痴迷进去,更加倦怠朝政。但他又不得不替李隆基相问:“你修炼了多久,难不难?”
  萧去病道:“自五岁起一直到现在足足十五年,每日至少要苦练四个时辰,同样寒暑不断。但最重要的和宗玄先生说的的一样,必须得静心,放空心灵,心要纯,不得有一丝杂念。”
  吴筠高兴起来:“如果静不下心,心不纯呢,比如身处事物繁杂,五色迷离的生活中?”
  萧去病配合道:“那自然是不得寸进,修炼一百年也无半点用处。”
  萧去病话一说完,吴筠,李泌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肖玄裕则是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另一边李隆基一脸失望却不言语,杨贵妃双目含情地看着李隆基像是在安慰他一样。
  吴筠继续问道:“若是能静下心,心又纯,又能几十年寒暑不断,可得长生乎?”
  萧去病笑道:“当然不能长生不老,最多是强身健体,无病无灾,活到一百岁不显老,终极还是会死的。”
  顿了顿,萧去病又接着道:“不过,我们这一派最厉害的不是这个,而是渊博的学识。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第三章 萧去病的谋划

  紫宸殿内,李隆基一脸笑意地听着萧去病汇报河中之事。
  虽然关于长生之事,萧去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让他日夜期盼的心情有了一些失望,但这也不能怪萧去病不是。而且类似的失望李隆基已经经历过很多次,比如开元二十三年听说茅山派有个张果老,于是请了来,结果也不得长生;
  又比如后来的吴筠,又比如很多次做梦老子托梦,最后都是一场空。总之,他已经习惯了,虽然失望,却早已有心理准备,很快就将心情调整过来。
  他发现萧去病是与众不同的,这位仙姿玉色的俊秀少年简直是上天对他的恩赐。李隆基虽无心朝政,但好大喜功的心思却越来越盛了。
  总结起来就是极度的骄傲自满,骄奢**逸。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