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神话-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疯子,但同时又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
  如果当初刺客案发生时自己能保持中立或者帮他,完全可以拉拢萧去病抵抗杨国忠的,王鉷特别是王鉷的弟弟儿子,根本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嘛。这真是一步错步步错,李林甫突然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被王鉷拖累死。
  而在此时,大唐皇帝李隆基也气得有些发抖,他正在听高力士念永穆公主写给他告状信。本来王准欺辱永穆公主这件事萧去病并不打算告到李隆基那里去的,他十分清楚李隆基现在的状态。醉生梦死脑子里只有享乐和长生,还有就是对太子的提防,其他事情只会让他觉得很烦。
  但既然李林甫和王鉷已经让他烦了一次,也不在乎自己让他再烦一次,同时也是对王鉷的反击,就是要把他气到发疯!
  本来以永穆公主胆小怕事的性格这封告状信她是不敢写的,但萧去病的分析和威胁让她下定了决心:我认了贵妃做姐姐绝对不会有事,王准被我羞辱成这样,王鉷一定会报复,对付不了我只能拿你出气,如果你不跟我合作就等着你家里人被害死吧。
  在这封申诉状里,永穆公主泣血像李隆基讲诉了自王鉷得势之后,王鉷王准对永穆公主一家的欺辱和压迫。驸马都尉王繇被王准当靶子用弹弓射着玩,自己身为皇长女亲自为王准下厨做菜,还被他百般刁难。
  而且永穆公主还在告状信中状告王鉷害死他丈夫王繇的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韦会(两人的母亲安定公主是唐玄宗的堂姐,先后嫁了三个男人),将韦会抓进打牢勒死之后还将尸体扔到永穆公主府的门口,永穆公主向李隆基请求严查此案。
  除此以外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了,王准那两军嚣张至极犯忌讳的话“老子就要吃姓李的亲手做的鱼脍”,“在长安我阿爹就是王法,我阿爹是王鉷”被永穆公主一字不落地写在了告状信中,并说这两句话当时围观的几百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全都可以作证。
  看到这里,李隆基愤怒几乎无以复加。真是岂有此理,自己对王鉷天高地厚恩宠有加,没想到他还有他的儿子却这么回报自己,欺负人竟然欺负到自己的女儿身上去了。
  知女莫若父,李隆基是知道永穆公主性格的,胆小懦弱,生性怕死,如果没有发生的事情她是打死也不会说假话的。这个王准真是活的不耐烦了,欺辱自己的女儿也就罢了,竟然还口口声声说就要吃姓李的亲手做的鱼脍?这不是有意针对皇族,以欺辱皇族为乐么?
  另一句“在长安我阿爹就是王法,我阿爹是王鉷”更是对他至高无上皇权的红果果的挑战!这是以下犯上,这是家奴欺辱家主,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混账!王鉷!朕真是看错了你,朕将一路提拔,委以重任,宠信有加!你和你儿子就是这样报答朕的吗?你那宝贝欺辱人欺辱到朕的女儿上了!你看看他这两军大逆不道的话!”
  李隆基气急了,抬手就将那只钧瓷的茶杯重重地扔了出去,正正砸在王鉷头上,顿时鲜血直流。王鉷一下吓坏了,也不敢去擦,赶紧跪下来磕头请罪,那神情恭敬无比。
  在萧去病赶到华清宫的之前,王准的事情王鉷已经知道了,但却只知道王准被萧去病打了,而且被萧去病往死里羞辱挂着牌子跪在大街上几个时辰不敢起来。他心里正想着用什么办法给儿子报仇呢,没想到的是,那萧去病一到华清宫竟然恶人先告状。
  王准欺辱永穆公主一家王鉷是早就知道的,他也没以为有什么不妥,只要永穆公主不告状就没事。而且王准欺辱公主碍着你萧去病什么事了,要你多管闲事?这也就罢了,你阴了王准一把,把他的脸打得像个猪头,还逼着他在街上下跪几个时辰。这已经是把事情做绝了,没想到他竟然还逼迫永穆公主一纸诉状告到皇帝这里来了。
  当然他和李林甫栽赃诬告萧去病这件事被王鉷自动过滤掉了,他这种人是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错处的。
  跪在地上的王鉷战战兢兢,汗如雨下,一面称罪,一面却给王准开脱,言说王准对皇帝是恭敬且忠心的,这两句话可能是无心之失或者公主听错了。
  一旁的杨国忠笑到快要不行:“王大夫你那儿子是什么德行整个长安谁不清楚。此事公主亲耳所闻亲笔所写,又有寿昌县侯和这位小黄门可以作证,又岂是你可以抵赖的。”
  李隆基更加气到不行:“公然欺辱公主,挑衅整个皇族和皇权,你还要替他开脱!你当真以为朕离不开你?杀不得他吗?你还敢在朕面前狡辩喊冤,当真是朕把你宠坏了,才让你恶奴欺主!”
  “罪臣不敢!”王鉷不敢再辩解,只是拼命叩头:“是罪臣教子不严,请陛下饶恕小儿这一回吧,罪臣一定严惩于他,好好管教!”
  那一边李林甫赶紧也跟着求情,心里那个悔啊,这王鉷的儿子和弟弟怎么都这么不省心,真是操碎了心。如果他能穿越到后世,就会有一个更好的表述:这TM什么猪队友!
  陈希烈心里同样纠结,不过他纠结的不是王鉷这个猪队友,而是纠结于选哪边战队。杨国忠已经偷偷找过他,要他背弃李林甫投靠自己,他还有些。。。。还有一百个字。


第三十四章 萧去病抗旨

  让王鉷哀叹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对于他和李林甫诬告的内容除了与李亨密探许久之外,其他的内容萧去病全部承认,但同时又说自己绝无私心,只是想早些为陛下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天子亲军来。
  然后就是一大堆他练兵的理论,说什么他这样练兵,练出来的兵只会忠诚于皇帝一人。而且还说他这次练兵只是一个实验,他师父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王鉷哀叹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对于他和李林甫诬告的内容除了与李亨密探许久之外,其他的内容萧去病全部承认,但同时又说自己绝无私心,只是想早些为陛下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天子亲军来。
  然后就是一大堆他练兵的理论,说什么他这样练兵,练出来的兵只会忠诚于皇帝一人。而且还说他这次练兵只是一个实验,他师父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建立武学或者他说的什么军校;并由皇帝做山长(校长)。这样不但可以练出一支训练有素百战百胜的精兵出来,而且这些武学(军校)里毕业的学员放到军队以后还可以起到监督军中将领的作用,类似唐初的五蠡司马和现在监军中使。
  因为皇帝是武学的校长,这些学员都是天子门生,自然只对皇帝一人忠心,加之可以在平常训练之时辅以忠义的教化,这样便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从武学毕业的学员都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如果主将不忠心或者要造反,这些天子门生的中低层军官就可以带兵擒杀或反对。或者说有这些人在,主将即使有反心也不敢反!
  好比用儒家和科举那一套让天下的读书人都忠君爱国,为朝廷效力一样;武学的存在,就是让天下的军人都忠于皇帝,为国家守边。
  再加上因为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为大唐军队培养成千上万素质一流的基层和中层的将领,不出六年大唐就可以以武学为基层拥有十多支战无不胜的强军;不出十年,这些军队就能为天可汗皇帝陛下横扫大唐周边一切不臣的外敌……最后萧去病还口口声声说他现在就是这样做的,每天晚上都和这些士兵讲忠义之言,讲忠君爱国,讲精忠报国……
  “……若是陛下以为臣有私心,对臣有所怀疑,尽可以随意挑选数十飞龙禁军和新招募游侠儿挨个询问,就知道微臣平时是如何教导他们的!”
  萧去病侃侃而谈,说的神采飞扬两只眼睛里放出光来,显然这件事他在心里想了很久,现在说出来也是完全发自内心。
  在座的都是顶级精英,极其聪明的人物,萧去病这个建议一说说出来,众人细思之下都豁然一亮,认为这确实个好办法。
  唐朝之前为防止大将造反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府兵制的时候十六卫府兵轮流卫戍宫禁的办法;再比如府兵制解体改为募兵制,边疆节度使不久任,不专任;再比如后来派宦官监军的办法。
  但这些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派宦官监军,人家真要反杀了这名宦官就是了,而且宦官不懂军事也很好欺瞒。而萧去病这个办法却是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若是一支军队所有的中低层军官全都忠于皇帝,统军将领根本就没能力造反!
  杨国忠听萧去病说完,就一个劲地说这个政策好,虽然他其实并不太懂;李隆基也是微微点头,认为这个办法不错;高力士更是眼前一亮,他其实一直担心安禄山会反,只是他没办法阻止,现在萧去病说出一个这么好的办法,自然是大加赞赏。
  “陛下,老奴也觉得这个法子可行,既能练就精兵,又能保证军队永远终于陛下。若真能如此,大唐边疆可定,陛下可无忧矣。”
  王鉷正失魂落魄,哪有心思管他好不好。李林甫聪明的快成精了,他当然知道这是一项极好的政策,但他却必须反对!因为他是极其自私的。为了保住权位他向李隆基献策重用不识字的胡人番将,他当然知道这样对国家不好,但不认字的番将没办法入京当宰相,这个对他有利啊!
  同样,萧去病这个办法对国家有利但对他不利,而且他现在和萧去病是死敌,所以李林甫坚决反对。奈何对这件事他们之前没一点准备,加上这方面的理论又没萧去病懂得多,再加上这件事本来就只有百利而无一害,他又怎么说得过萧去病呢。
  于是李林甫反对了几句就被萧去病博得哑口无言,而他的复读机陈希烈也没给他帮腔。一旁的王鉷那个急啊,正在心里滴血哀叹萧去病又要毫发无损过关之时。已经老成人精的李林甫却一下反应过来,萧去病这是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呢。
  于是李林甫懒得再和萧去病争辩,将话题重新引导道李倓、李亨和马燧身上。这个时候李隆基已经完全相信萧去病没有拉拢人心别有他图,而是忠于王事,一腔热诚。
  但之前的李林甫的话还是在他心里产生了很深的怀疑,他觉得萧去病太有本事了。你看在河中因为他的出现短短两个月就为大唐立下盖世奇功;而且出身这么好顶着一个仙人弟子的光环,还这么有亲和力和威望,短短十来天就将两千飞龙禁军的军心收服。他这样锋芒毕露木秀于林实在让人很不放心啊,再加上他和太子之间有李倓这个关系在,万一他突然倒向太子,扶立太子登基自己该怎么办?
  李隆基晚年醉生梦死不理朝政,但为了皇位的稳固,他也是用了一些心机的。比如他之所以放心李林甫就是知道李林甫妒贤嫉能得罪了许多人,必须依靠皇帝才能生存;比如他之所以培植杨国忠接替李林甫,就是因为他觉得杨国忠没什么能力,没什么威望,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而萧去病却完全不同,他太有能力了,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而且太有威望了,才十多天就将飞龙禁军收拾得服服帖帖就是明证。光这一点就让李隆基觉得很不踏实,再加上萧去病还是李倓的师父,和太子就搭上关系了。这就更让李隆基不放心了,当初也是没细想自己才同意的。
  “辅臣说并没有与太子深谈朕是相信的,但……”停顿了许久,李隆基脸上有些尴尬道:“但为了避免以后再有人拿这事来说项,辅臣不如就和建宁王斩断这个关系。如此就算再有人污蔑于你也没有说辞了。”
  李隆基这话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我相信你的话,并且认同李林甫和王鉷是在诬蔑你,你也给我面子,和建宁王斩断师徒关系吧,要不我很不踏实。
  他话说得这么直白,一旁的李林甫和王鉷脸色瞬间难看得像是死了爹娘。王鉷在心里恨得牙痒痒,陛下这么偏帮萧去病,连这个百发百中的罪名都动摇不了他分毫,看来以后想扳倒萧去病是千难万难,今天的这个仇是很难报了!
  杨国忠立即喜笑颜开,上次那事之后,他已经和萧去病达成了政治联盟,萧去病说过一定在半年之内帮他斗倒李林甫和王鉷。陛下刚才这样说,今天又是一场大胜,看来用不了半年就能把两人踩下去呢!
  高力士有些紧张,不知道萧去病会怎么选,但下意识地他担心萧去病会拒绝,这样一来,那就坏了。
  所有人里面就数陈希烈最轻松,心说关鸟事,你们斗你们的,哪边占优势我就倾向哪边。
  与李隆基期待的完全不同,萧去病一脸不解地道:“多谢陛下信任。不过既然陛下信任臣,臣又何须在意其他人的诬蔑之词呢。臣与小倓颇为投缘,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臣发觉小倓的心性与臣非常相像,一样的直爽率性,一样的正直刚烈(萧去病比李倓多了很多心机),而且臣发现小倓资质奇佳,心性至纯,算得上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是臣最好的衣钵传人。”
  顿了顿萧去病一脸认真道:“陛下对小倓是了解的,当知臣所言非虚,陛下还可以招宗玄先生和楼观肖掌教来问。因此臣不想和建宁王断绝师徒关系。”
  萧去病顿首再拜道:“若是陛下认为这样会让别有用心之人有诬蔑我的口实,臣情愿辞去一切武职也不再担任飞龙禁军的教官,这样一来流言自然消弭。”
  萧去病此言一出,李林甫和王鉷乐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萧去病人不傻,这明显是皇帝的意思,但萧去病却违抗了皇帝的意愿,情愿解除一切武职也不与建宁王断绝师徒关系。
  徒弟么,再找一个就是了,就算李倓真的如此优秀,找不到像李倓这样的,找几个稍微差一些的总没问题。这萧去病是不是傻了,哈哈总算找到萧去病的一个弱点了!
  另一边,杨国忠同样不敢置信,睁大了眼睛呆愣地看着萧去病,真恨不得跑过去把他打醒。喂,你答应过要和我一起扳倒李林甫和王鉷的。你这样违逆圣意,惹陛下不高兴惹他怀疑,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还能不能愉快地合作了?
  高力士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虽然早有预感,但还是觉得非常可惜,这孩子怎么这么刚直呢?看他之前挺有心机,挺知道变通的啊?为什么要跟陛下对着干呢?
  李隆基同意不敢相信,这萧去病竟然敢违抗自己的旨意!他竟然敢不同意!为了一个李倓,竟然背弃朕?


第三十五章 禁足

  “你……你……”
  李隆基被气的几乎说不出话来,而且有些话做得说不得,他如此忌惮自己的儿子,确实说不出口。他知道萧去病是个极聪明的人,很多话不需要说破他就能听明白。可是没有想到这萧去病揣着明白装糊涂,却把自己顶的哑口无言。
  “陛下容禀,臣除了是陛下的臣子,同时又是一名修行之人。臣这一门派的修习必须心思单纯,心无杂念。凡事不得撒谎而必须依从自己的本心。若是心口不一或是心形不一,修为将不会再有寸进,反而会慢慢下降。类似的道理,臣在陪陛下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就与陛下讲过……”
  好吧,萧去病其实经常撒谎,他来自后世的秘密就逼得他不得不撒谎,但说到底萧去病的本心还是一直没有变。看到李隆基气得不行,萧去病赶紧忽悠道:
  “臣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不像某些人口有蜜腹有剑,设计陷害别人,在陛下面前当面撒谎诬陷害人。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分虚假;臣十分喜欢小倓这个徒弟也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分虚假,臣并不想欺骗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