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别跟我讲大道理-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朕……我……我没有勾结李鸿章和您老人家作对啊。”光绪终于想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真的没有?”慈禧问道。
    光绪死命摇头,康有为大叫:“奴才们真的没有挑动外臣造反!”
    慈禧很清楚这些人的本性,立刻发觉,这是真的。
    那么,李鸿章的背后是谁?
    慈禧厉声道:“把你们做了些什么,一五一十的全部说出来!”
    在光绪结结巴巴的招供中,慈禧明白了一件事情。
    “你个白痴!”慈禧一脚踢翻光绪。
    “李鸿章和那些封疆大吏想造反,你忒么的还在庆祝!大清的江山都要没了!”
    光绪莫名其妙,造反?是要造反?
    李鸿章和那些各地总督巡抚大人们,没有想造反。他们只是告诉朝廷,时代变了,地方有太多的实力,军事、文化,科技、经济、见识全部超过了朝廷控制的北方地区,别想着像以前一样,教训孙子一样教训封疆大吏。
    即使如广东巡抚德寿、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这样的满人,做惯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面对洋人的坚船巨炮,在日夜忧思之余,也认真的开始思索,为什么手握重兵,腰包鼓鼓,为朝廷输送粮食布帛金银的自己,要莫名其妙的任由朝廷的那些啥事都不干的老家伙们肆意打骂。
    冒着被洋人打死的风险,努力做事赚银子的人,要任由在家里喝茶看戏的人随意处置,这天下有这个道理吗?
    封疆大吏们热乎乎的心里想的是,或者大清朝可以学习美国或者英国,建立联邦制,或者君主立宪制,这才是与时共进,拯救大清天下。
    封疆大吏们不想内战。大清朝到了这个地步,玩不起内战,东南各大臣们手拉手,向朝廷显示一下决心,就足够了。
    这就像两帮小混混打架,李鸿章一伙卷起袖子,亮出粗壮的胳膊:“哥儿们几个都是练过的!”
    然后,慈禧一伙看看自己瘦弱的身体,柴火棒一样的手臂,就该明白双方的差距有多大,乖乖认输回家,大家体面收场,皆大欢喜。
    但封疆大吏们的这番良苦用心,慈禧并不领情。
    大清朝是满人的大清朝,是爱新觉罗家的大清朝,是慈禧的大清朝,凭什么与一群奴才共治天下?
    一群给爱新觉罗家看门的狗,想要吃主子家的肉,和主子平起平坐,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慈禧震怒了。
    ……
    “胡博明胡博超逃了?”李鸿章笑着对盛宣怀道,“宣怀的学生倒是有几把刷子,大军包围下,居然优哉游哉的跑了。”
    盛宣怀微笑:“想不到胡博明居然文武全才。”心里暗暗揣摩着李鸿章的话,这是在怀疑盛宣怀透露消息给胡博明?
    就这么凑巧,大军围困之前,胡家开溜了,说没有人透露消息,连盛宣怀都不信。
    是哪里出的纰漏?盛宣怀暗暗思索着,连李鸿章亲自下的命令,都被透露了出去,淮军的漏洞大到这种程度了?
    “量他们也跑不了。”李经迈笑着道。
    一收到胡家漏网的消息,淮军立刻开始布置。
    随便猜都能知道,胡家只有两条路。往北,逃往上海,进入租借,躲在洋人的地盘里;向南,逃往湖北,求故主张之洞庇护。
    上海方向,淮军已经加急追了过去,守住了要害,等待胡家自投罗网。
    至于湖北,李经迈丝毫不担心。
    张之洞和李鸿章是什么关系?除了多年的同僚,他们还是姻亲。
    李经迈的儿子李国杰娶了张之洞兄长的女儿。
    张之洞会庇护旧幕僚胡博明?呵呵呵。
    信息严重滞后的李鸿章和盛宣怀并不知道,几百淮军已经埋骨杭州凤凰山了。
    “慈禧下一步会做什么?”李鸿章对胡家不以为意,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朝政当中。
    盛宣怀道:“无非是暴跳如雷而已。”最强的东南沿海诸省联合在一起,望眼整个大清,有谁能敌?
    手下递上一封电报。杭州同知投靠了慈禧,大骂李鸿章。
    “呦,大清还有下注慈禧的官老爷?”李鸿章哈哈大笑。
    这种买冷门的赌徒,多半要输掉底裤。
    众人笑,丝毫不以为意。
    区区一个杭州同知,苍蝇一样的角色,完全没有必要理会。
    ……
    “什么!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都站到了李鸿章这一边?”杭州同知颤抖着看着这份迟到的电报,心中绝望到了火星。
    该死的!这么重要的电报,为什么延误了!这是要掉脑袋的!
    一群杭州官员怜悯的看着杭州同知,杭州知府挂了,杭州同知眼看也完蛋了,杭州一下子一把手二把手的位置都空了出来,真不知道该震惊还是惊喜。
    杭州同知在公堂愣愣的坐到半夜,忽然明白,事到如今,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
    杭州松木场。
    十余个人将一口薄木棺材埋进了土里,一个中年男子微微叹息,胡解不是胡雪岩的后人,但是,居然有意想不到的胆略,就这么死了,真是太可惜了。
    少年胡解一心想做胡雪岩的后人,爹娘祖宗都舍弃了,身边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最后,还是胡雪岩的后人,念着这个小子的固执,出面打理后事。
    “是胡公雪岩的后人吗?”有个带着上海口音的人问着。
    “正是。”中年男子点头道。
    半晌后,闲谈的两人客气的拱手道别。
    上海旅客脸色很是不好看,来迟了,来迟了!胡博超已经被腐朽的满清朝廷通缉了,所幸胡家消息灵通,提前逃走。
    “必须立刻派人回去,告诉秋瑾。”上海旅客决定着,“其余人跟我走,去接引胡博超同志,他玩南去了。”
    被卖国贼李鸿章通缉,胡博超的“同志”二字,称呼的理所当然。
    “另外,告诉秋瑾,胡博超的女儿……还是算了。”上海旅客摇头道。一个小女孩砍死几百人,压得整个杭州的满清狗官不敢动弹,这是传奇故事吧?汇报回去一定会被笑掉大牙的。
    ……
    宁波。
    “我要回杭州。”胡博超淡定的说道。
    胡博明苦笑:“就知道你会这么做,但是,你想过没有,你回杭州,除了做灵珊的拖累,还能做什么?”
    一百个胡博超都打不过胡灵珊一只手,回去就是拖后退,别做猪队友。
    胡博超笑了:“我知道,所以,我准备了这个。”
    胡博超从怀里取出一颗药丸。
    要是被清兵抓住了,胡博超立刻就会吞下这个药丸。
    “何必呢?”胡博明叹息。
    胡博超笑了笑:“人总有一些明知道是错的,但必须做的事情。”
    大祸临头,居然让一个女孩子顶在最前面,就因为她能打?
    大祸临头,全家逃得不见踪影,任由一个女孩子浴血奋战,就因为她能打?
    大祸临头,当爹的逃之夭夭,任由女儿被敌人乱枪打死,就因为女儿能打?
    这种非常正确非常理智的事情,当日在武林门就已经做过一次,胡博超不想再做第二次。
    猪队友就猪队友吧,胡博超义无反顾。
    “由他去吧。”胡老爷平静的说道。
    胡老太太咬着牙,泪水直流。
    渔船,胡博明胡老爷胡老太太站在船头,泪眼朦胧的看着岸上的胡博超。
    胡博超用力挥舞着拿着快枪的手臂。
    海中的渔船慢慢变成手掌大小,又变成铜板大小,最后终于变成一个黑点,然后消失不见。
    胡博超依旧挥着手臂。  
     
        
正文 第20章 狂妄悖逆
     紫禁城。
    心存死志的谭嗣同没有找到杀慈禧的机会。
    大内侍卫没有想象的疏忽大意,丝毫没有给谭嗣同救国救皇帝的机会。
    但谭嗣同没有死。
    慈禧出乎他们意料的宽容。既然光绪和维新党们依然是一群无胆匪类,那么,何必杀了他们,增加宗室不满的变数呢?大变面前,任何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不论多么的微不足道,都没有必要发生。
    经历过诸多大变和劫难的慈禧深谙此道。
    光绪和康有为等维新党,被关在了中南海瀛台。
    慈禧微笑着想,既然这些人喜欢纸上谈兵,那么,在瀛台这个清净的地方,好好做学问吧。
    康有为跳脚,早知道今天就不该进宫的,他可是点了加速挂和隐蔽挂的,只要当场没拿住他,他决定能逃之夭夭,海阔天空。
    梁启超见谭嗣同坐在台阶上发愣,慢慢走过去,又慢慢的坐下。
    “早知道,该听严复的。”梁启超低声道。
    谭嗣同沉默许久,道:“世界上最贵的东西,就是早知道啊。”
    光绪心情转换得很好,不就是被局限在中南海瀛台嘛,有什么关系,他以前被局限在紫禁城,现在不过是小了那么一点点而已,早习惯了。他感慨着,还以为会被赐毒酒呢,没想到慈禧这么仁厚,看来以前都是误会嘛。或许慈禧还是很爱他的,很善良的,只是老太婆不会表达而已,他应该多包容的,一家人,何必吵吵闹闹呢。
    过不了多久,慈禧就会放他出去的。这不过是对他不懂事的小小的教训而已。
    光绪微笑着,仰望天空,蓝天白云。
    ……
    “威廉,清国的形势起了变化。”法国大使对英国大使说道。
    英国大使不以为意的道:“看来清国也去拜访你了。”
    “假如我没有猜错的话,清国拜访了所有的外国大使。”法国大使耸耸肩,这不是独家消息。
    几个小时前,清国忽然派出大臣,紧急约见英国大使。
    “……我国欲向贵国借几万精兵,平剿国内叛乱。”清国大臣道。
    借兵这种事情,即使欧洲,也曾经发生过。英国大使不以为奇,从某个角度来说,保守的、不愿意与西方接轨的清国,能够做出向欧洲国家借兵,是一件超过事件本身的、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事情。
    “那么,我们来谈谈酬劳吧。”英国大使打定了主意,只要清国出的价码差不多,他就挥泪大甩卖。
    清国大臣微笑:“敝国最近手头有点紧……”
    英国大使暗笑,赔了日本2亿两银子,谁的手头都会紧,但是,没关系,象征意义的给点就行,反正他都准备白送了。
    “……朝廷打算用银子意外的东西抵偿酬劳……”清国大臣继续微笑着。
    哦,这是打算提供货物抵偿了。英国大使开始想着,是否可以用开放港口,最惠国待遇等方式,抵扣酬劳。
    “……敝国打算用江苏的某个港口,代替贵国出兵的酬劳。”清国大臣清清楚楚的道。
    英国大使大惊失色,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甲午海战等等战争都没有得到的东西,现在就要轻易的到手了?今天是愚人节吗?
    英国大使认真的问:“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清国打算将一块土地永久性的出售给英国?”
    清国大臣看着惊讶至极的英国大使,微笑道:“是。”心中鄙视着,小小的一块土地算什么,大清国有的是,洋人就是没见识。
    清国大臣为慈禧的政治智慧绝倒。
    用江苏的土地换洋人出兵剿灭李鸿章等人,妙!
    东南封疆大吏一齐反叛,朝廷却无兵可剿。大清朝能打的兵,都在东南了,其余各地兵马,要么还在用大刀长矛,要么就要镇压当地,拱卫京师,万万不能动。
    慈禧冷笑,以为没兵,哀家就拿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没有办法?嘿嘿,太小看哀家了。
    向洋人借兵!割地!干掉李鸿章!
    李鸿章这个逆贼,以为和洋人打交道的多了,洋人就会念着你的情面,帮着你造反?蓝眼睛的洋人可不是善良的满人,洋人是不讲情面的!
    紫禁城内,慈禧神奇的看穿了洋人的本质,利益,只有利益。
    就不信拿出一个城市,西洋人还能忍耐的住。
    至于大清再次丧权辱国,丧失土地,以慈禧为首的北京朝廷官员一致认为,这不算丧权辱国,朝廷主动向洋人借兵,当然是要给钱的,没钱,当然是可以拿土地去抵偿的,这和民间拿几亩地还债丝毫没有区别,何来丧权辱国?
    丧失土地?这就更不对了。江苏是什么地方,是乱臣贼子李鸿章的地盘,从李鸿章造反作乱开始,这块土地就不是朝廷的土地,而是乱匪的地盘,割让敌人的地盘借兵,何来丧失土地一说?
    割让李鸿章的地盘,鼓动与李鸿章亲密的洋人干掉李鸿章,朝廷不费吹灰之力,不耗一兵一卒,简直是借刀杀人、借力打力、上屋抽梯、无中生有、树上开花、一石数鸟的绝世妙计,简直可以记入兵书,让万世敬仰。
    英国大使最终没敢擅自答应。
    这个馅饼太大,肯定有很多人想抢着吃,必须慎重考虑。
    法国大使、德国大使、美国大使、日本大使、意大利大使、奥匈帝国大使、西班牙大使、比利时大使、荷兰大使,除了诸位都不喜欢的俄国大使,得到清国许诺的大使们一齐汇聚在英国大使馆开趴体。
    “有没有可能每一个国家都得到一座港口城市?”有大使问着。
    “这不可能,代价太高。”有大使道。
    “李鸿章等人真的有意图颠覆清国?”有大使认为这可能性极其微小。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李鸿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聚集军队。”有大使说道。
    这表明李鸿章没有战斗的*。
    “各位,我们共同掌握一个城市吧。”有大使道。
    法国大使反对,法国在清朝的利益并不大,得到一个亚洲飞地,并不会给法国带来什么重大的利益。
    英国大使持有同样的想法,英国有太多的海外殖民地了,丝毫不在乎一块土地,但是,要是在清国力量不大的意大利和美国乘机介入亚洲,对英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日本距离清国太近了,要是日本得到一座城市,很难说会不会大幅度的控制清国。
    “那么,我们拒绝吧。”既然各国的利益谈不拢,还不如保持现状更让人安心。
    “通知俄国大使,不要做蠢事。”英国大使冷笑,俄国人是贪婪的,但是,清国是欧洲的清国,不是俄国的清国。
    ……
    “什么,慈禧这老妖婆,居然想向洋人割地借兵?”李鸿章勃然大怒。
    为了一块土地,李鸿章在与西洋诸国、与日本的谈判上,不惜吐血晕倒,依然寸土必争,慈禧这老妖婆居然就这么割让了?
    “无耻之尤,卖国贼!”李鸿章大骂。
    与李鸿章一样,破口大骂的满清封疆大吏,各级官员,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朝廷能够随便的割让土地。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就是慈禧和北京的一众满人大臣的逻辑。
    “各国大使的态度是什么?”盛宣怀忧虑的道。要是洋人真的出兵,割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各国大使还是很讲仁义的。”李鸿章很安慰,谁说西洋人不讲仁义,以今日之事观之,还有比洋人更讲仁义的人吗?
    “听说慈禧软禁了皇帝……”盛宣怀道。
    “……好主意!”李鸿章大笑。
    李鸿章联合东南各省官员,联合公布,慈禧大逆不道(监)禁光绪皇帝,东南各省起兵清君侧!
    清国举国震动!
    西洋诸国认真观察亚洲大国清国的局势。
    “这是最机密的文件,看过之后立即销毁。”远道而来满清的德国大臣,认真的叮嘱德国大使。
    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