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装突击-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心不足,因而可以编成三支舰队的战舰被他们编成了两支舰队,可惜缺乏航天底蕴的欧盟各国比中方还缺合用的舰员,目前正在训练的船员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时间甭想派上用场。
  至于其它国家完全就是小打小闹,一艘半艘的战舰对人类整体实力完全没有影响,只能留在本土充当守卫舰队——进入星际时代后,人类各国的实力呈现极端的两极分化,成功进入内宇宙时代的三大航天国抢到了各种空间资源,实力迅速提升,将其它国家远远抛在身后。
  而二线国家则是欧洲的老牌强国,这些国家必须看天大航天国的脸色,才能得到宝贵的矿物资源,尽管也曾做出努力试图加入空间俱乐部,但成绩寥寥,直到外骨人入侵,也没搞出多少成就。
  三线国家就不必提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虽然摆脱了战乱和贫困,但宇宙战舰这种高端的大玩具不是他们脆弱的经济体系和工业水平能搞出来的。
  这些国家并不是买不起战舰,也不是三大航天国咬死了不肯卖,而是战舰这种武器平台并不是搞到手便万事大吉,战舰的维护保养、武器的训练使用、舰员的训练更新等等都要花费大笔的资金,必须在战舰的服役期不断地投入,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吸干这些国家所有的资金!
  要知道,中国天军是在轨道兵工厂和土星兵工厂投入生产之后才开始高速发展期,在此之前,中**方投入了大笔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据说这笔钱的总额足够同时盘活几十个小国的经济。
  天大舰队国之所以走精兵路线,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可惜天大航天国的舰队总数还是太少,只能在外骨人不断的入侵中左支右绌。
  2208年7月15日,天鹰号抵达距离太阳12。36光年的鲁坦星。激战两昼夜歼灭外骨人群落一个,海胆舰一群。
  五天后,天鹰号抵达距离鲁坦星1。11光年的南河三,却收到了留在鲁坦星的预警卫星发出的预警信号,不得不立即返航。
  2208年7月29日,美军星际舰队抵达位于鲸鱼座,距离8。73光年左右的鲁坦726…8,半个月之后转向同样位于鲸鱼座,距离11。9光年的天仓五,并于2208年九月初抵达目标。
  俄军在结束褐矮星的战斗后。则前往位于室女座的沃夫424……
  三个国家的舰队并不是盲目地转战。机械文明的产能提高,无论美方还是俄方,都不只组建了一只新舰队。
  美军除去原本驻扎在格利泽581的星际第一舰队之外,另组建了三支新舰队。其中两只进驻比邻星。另一支直接前往天苑四。
  天鹰号离开比邻星不久。这两支舰队便离开比邻星飞向天苑四,至2208年八月初,仍未抵达天苑四。但距离已经不远。
  俄方的三支舰队,一支进驻比邻星,一支前往巴纳德星,最后一支直接前往天狼星,最早组建的第一舰队残部则返回太阳系本土等待改编换装。
  分属三个国家的舰队就像跳板一样从一个星系到另一个星系,已经肃清的星系则由刚刚组建的新舰队接手,力求在太阳系周边打造出一层完善的守卫圈。
  此时人类投入战争的舰队为俄三美四中六,外加独立的天鹰号,总共十四支独立作战的舰队,这个数量看似不少,可是实际上根本不够用,各个舰队不得不想方设法寻找外骨人的踪迹,主动出击,以求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
  仍然留在太阳系本土地进行训练的欧盟舰队
  中方得到的新战舰总数三十六艘,但中方在外战斗的舰队已有六支,天军的兵员严重不足,在天鹰号取得空前成功后,这批战舰正在进行自动化改装,以求尽可能减少人员配备,另外新战士的训练计划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人来控制,别的国家是有人缺战舰,只有中方是战舰多得用不过来。
  欧盟已经与中方进行过多次接触,希望得到这批战舰,但中方始终没松口。
  欧盟一方哪里知道,除去卖给他们的战舰之外,中方留给第六舰队的战舰全部经过初步的自动化改装,精减了大批人员,新到手的战舰完成改装后,将用于第二舰队的换装!
  第二舰队直到目前为止只损失了一艘驱逐舰,而且舰上的人员大多逃过一劫,人员基本没有损失,近三万名官兵分散到三十多艘战舰之上,只能说勉强成军。
  天军总部的计划是在第二舰队成军后换回驻扎在巨人星系的第一舰队,再为第一舰队换装天鹰级战舰。
  军方本身的产能有限,而第一舰队的战绩有目共睹,所以才成为第一批换装的舰队,之后也将逐渐以天鹰级战舰换装其它舰队的战舰。
  其实机械文明交付也是以天鹰号图纸为基础的改进型号,不过交给机械文明的只有铁牛图纸,外形与铁牛一模一样,可长度只有九公里,比天鹰号还要小得多。
  这种新战舰定名为鹞鹰级。
  远征军在实战中发现巨舰的火力和防护都足够用了,但巨大的体积导致战舰的机动力不足,速度虽然快,可转向十分麻烦。
  因而在天鹰级上,除去铁牛主舰之外,各舰的体积均缩减了许多。而鹞鹰级战舰经过设计人员的精确计算,在加强了火力和动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体积,就是为了改进战舰的机动性。
  鹞鹰级的图纸交付机械文明的时候天鹰号还没开始建造,由于对天鹰号的信心不足,军方并没有将辅助战舰的图纸交给机械文明建造。不过天鹰号的表现如此抢眼,目前军方正在考虑为这批战舰附加辅助战舰,不过让军方头疼的是这批辅助战舰必须等比例缩减体积,好消息是舰上需要的人员可以进一步压缩。
  最终军方决定在这些战舰上附加天鹰号上一模一样的辅助舰,但进行了一番合理的改进,两艘突击登陆舰只留下左舷一艘,另一侧对接伪装侦察舰;制空火力舰由四艘改为两艘,取消空天母舰;在空出来的舰脊上加装一层机库,携带三十架j…447战机;医疗救援舰和工程维修舰由不由战舰分别携带。
  只有动力冲击舰因为在战斗中的强劲表现获得军方的青睐,数量保持不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鹞鹰级战舰的速度能够超过天鹰级,因为体积缩小,辅助舰的减少,舰上的聚变反应堆数量也随之减少,动力比天鹰级差上一截。
  军方的计划是将来大规模换装后,形成天鹰级和鹞鹰级两型战舰高低搭配的作战序列,就像空军的轻型战机和重型战机互相搭配一样。
  两型战舰的结构类似,舰内设备完全相同,只有数量区别,辅助战舰完全相同,完全可以按“枪族”的概念将之称为“舰族”。
  舰族的出现,将大大减化舰员的培训难度和后勤保障的复杂程度,节约大笔的资金、时间和精力。
  至于将来远征军使用哪一种战舰作为主力,还要看两种不同体积,但同源同种的战舰在战场上的表现来定。
  时间在不断的战斗中匆匆而过,至2208年10月,人类基本完成了外围防御圈,但每颗临近恒星上最多驻守一个舰队,某些方向的舰队数量不足,甚至不得不将舰队拆散,分驻相邻的行星系,比如相隔只有1。11光年的鲁坦星和南河二便由拆散的第四舰队驻守。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连续奋战了半年时间的天鹰号收到了新的命令。(未完待续。。)
  ps:  突然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一章写得太乱了,抱歉。


454 新命令

  2208年10月18日。宝瓶座ez。
  “怎么又是红矮星?”叶飞第一眼看到这个星系,就不由自主地报怨了一句。
  他调出宝瓶座ez的资料扫了一眼,发现这是一个由三颗红矮星组成的三合星系统,这个三合星系统正逐渐接近太阳系,大约三万一千四百年后,将会到达最近距离七点五光年。
  叶飞加入远征军至今已有四年半的时间,一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飞速航行的战舰上渡过,战舰总是在航行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停下来,而战舰的的每一次停留,基本上都会有一个新的星系展现在他的眼前,因而对那些有过一面之缘的星系有着深刻的记忆。
  遍数这些星系,与太阳类似的恒星只有寥寥几颗,其它的全部是大大小小的红矮星,有些红矮星的体积小得可惜,光度更是差到了家,如果放到太阳的身边,就像在一百二十瓦的大灯泡边上点了一支蜡烛头。
  虽然他早就知道这个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红矮星,可是这些年红矮星不断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如今加快起来他才恍然发现除了少量特例之外,大多数红矮星的拥有的行星数量和质量都不怎么样,哪怕那些幸运地处于宜居带中的行星,也很少拥有改造的潜力。
  而那几颗质量体积都与太阳相差不多的恒星,则拥有类似于太阳系的复杂结构。发展和改造的潜力远远高于红矮星。
  倒不是说红矮星就没有特殊存在,比如格利泽581便拥有六颗行星和两颗生命行星,相领的格利泽667也有一颗生命星球,但这只是特例。
  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恒星也喜欢“聚堆”。
  比如比邻星所在的半人马a和眼前的宝瓶座ez都是三颗恒星组成的三合星;天狼星和南河三则是双星系统,各自拥有一颗暗淡的白矮星为伴。
  还有蝎虎座ss和天蝎座v907这样的食双星;行星以一对恒星为中心公转的开普勒47;拥有四颗太阳的行星ph1四联星……
  在习惯了只有一颗太阳的人类眼里,这些奇怪的星系简直就是恒星开会,假如太阳系也有这么多恒星不分昼夜的挂在天上,地球肯定会乱成一团。
  从十九世纪初至今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恒星如果不是双星系统,就是超过两颗恒星的多星系统。反而是太阳这样的单恒星属于宇宙中的“少数民族”。
  然而双星或者多星系统的多颗恒星的行星系。因为动力学的原因,使得有些范围内不可能存在行星,即使形成了行星,也会被恒星引力从原轨道驱逐。转换到更内侧或者更外侧的轨道之上。
  而且双星及多星系统的恒星运转对行星表面温度的影响极大。极端的环境令这些星系中出现生命行星的可能性极小。
  偏偏非单恒星的体系因为伴星的存在。能够增加行星形成的机率,不能不说是个令人无语的现象。
  半人马a是个拥有行星的特例,因为比邻星距离另外两颗恒星的距离足有0。2光年。半人马a中的a和b根本就是一对联星,只不过比邻星处于双星的引力作用范围之内,不能定义为单独的恒星看待,才定义为三合星。
  而宝瓶座ez则没有那么幸运,三颗互相环绕运行的小恒星几乎将附近的小天体一网打尽,稍远处居然是一片宽阔而稀疏的帽沿式尘埃盘!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样原始的行星摇篮居然会存在于三合星的附近。
  但是三颗恒星的运行轨道错综复杂,尘埃盘的运行十分混乱,交错的引力导致尘埃盘内外的公转速度差异极大,甚至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正在发生两条尘埃流的对撞。
  天文尺度上的大规模对撞异常壮观,无数只有毫米级的天体尘埃组成同两条宽千万公里,厚达数百万公里的天河,无数尘埃在撞击中尘土飞扬,涉及的范围超过一个天文单位!
  兽医目不转睛地瞪着屏幕上的“河流”,赞叹:“真他娘的不虚此行!”
  “你可真是狗嘴吐不出象牙。”叶飞辛辣地点评道,“这么大的宇宙,咱们没见过的景象还多着呢,你看见一回骂一次,嘴骂歪了也看不完。”
  大伙听罢一阵闷笑,兽医大声反驳:“咱们俩半斤八两,你能比我好到哪儿去?倒是剪刀么,这阵子好像干净了不少。”
  “能不干净吗?人家有媳妇顾着,你就有一堆破箱子。”黑熊用他标志性的浑厚声线嘲笑道。
  天鹰号离开地球这么久了,那些堆积在底舱的箱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仍然是个谜,因为紧挨着突击队的军火库,黑熊对此一直念念不忘。
  “省省吧你,甭想从我嘴里套话。”兽医根本不上当。
  叶飞轻轻咳嗽一声,打断了这个话题:“我听说行星都是在尘埃盘里产生的,这几颗恒星怎么也有几十亿年了,就算不出现行星,小行星总该有一些吧?”他也一直好奇那些箱子里装的什么,但从来没有主动和兽医提过。
  按说大伙都是一个部队出来的,互相之间熟悉得裤衩什么颜色都一清二楚,就算军事机密,也不应该瞒着他这个一舰之长,可兽医就硬是瞒住了!由此可见,那些东西绝对见不得光,所以一直以来叶飞干脆当底舱不存在,对那些神秘的箱子不闻不问。
  “鬼才知道,咱们舰上又没有搞天文的。”黑熊最烦这种动脑子的问题,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懂。
  “谁说的?我媳妇就是半个专家!”剪刀得意洋洋地炫耀。
  “一边呆着去,我看在蒋雪的面子上饶你一回!”黑熊恶狠狠地威胁道。
  蒋雪对星图有些研究不假。但那是因为她身为舵手必须了解星图,什么时候摇身一变成天文专家了?还能讨论恒星行星的起源?
  再说了,就算蒋雪真懂,说得天花乱坠,他黑熊老兄听不听得懂,能不能听得进去才是最大的问题。
  “用不着看我的面子。”蒋雪满不在乎地说,“能收拾你就收拾他好了。”
  “胳膊肘儿往外拐啊!”剪刀可怜兮兮地缩了缩肩膀。
  “行了行了,都别说没用的。”叶飞不满地制止,“我说正经的呢,这么大的尘埃盘。里面会不会有小行星?”
  “你是说外骨人会不会藏在尘埃盘里?”兽医马上领会了叶飞的意思。
  尘埃盘至少有两个天文单位那么宽。再向外也有少量小天体,但外围并没有发现外骨人或者海胆舰的踪迹,这与此前得到的情报不符。
  “是不是机械文明的情报有误?”剪刀一向对机械文明有着极强的戒心。
  人类虽然开发了远征高速无人侦察舰,但宇宙是立体空间。忽略双星以及三合星的数量因素之后。太阳系十光年之内的行星系数量只有七个。加上刚刚超出十光年的三个行星系才勉强达到十个。
  但是距离扩展到十四光年,行星系的数量便会陡然上升,直接增加到三十二个。再扩展到十六光年多一点,将直接达到五十个!
  人类的侦察能力有限,只能有效监控和守卫十光年内的临近范围,勉强监视超出十光年的几个重要行星系。
  宝瓶座ez这样的恒星系根本不在监控范畴之内,只能依靠机械文明提供必要的信息。
  “不可能,到现在为止机械文明还没提供过任何假情报,咱们也不是扑空一次两次了,这地方乱得很,外骨人留在这儿才奇怪。”蒋雪属于相信机械文明的那一类人,正好和剪刀的观点相左。
  机械文明刚刚出现时持有防备观点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机械文明与人类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改变了原有的观念,蒋雪只是其中的一个,并且正在试图让剪刀的观念也转变过来——媒体方面对此一直进行隐晦的负面宣传,不过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会自己思考,不会轻易被媒体或者随便什么人左右。
  “你们俩闭嘴!”叶飞火往上撞,“车祈,光学系统有什么发现?”
  “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车祈回答道。
  尘埃盘密度不高,有些位置甚至能隐约看到尘埃盘另一侧的星光。
  “磁感仪有什么发现?”叶飞再次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