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装突击-第5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发现还造成了另一个后果。那就是军方一直对半生物战舰持保留态度,哪怕种源号成功地执行了几次任务,也没能改变军方高层总体的态度。
  可是在发现磁力引擎有提升的潜力之后,人为地加强磁脏的能力。组建半生物实验舰队的提案摆上了军方高层的会议桌。
  还是因为磁能导弹的正式服役,2204年共和国远征军第一次成立就是舰队主力装备,历经无数战火。为人类立正汗马功劳的光速鱼雷退出现役。
  体积比光速鱼雷小,但是携带了低当量聚变弹头的磁能导弹。完全能够替代体积大,发射时间长的光速鱼雷。
  从此以后。共和**方的主力武器就是射程三光分左右的磁能导弹,除磁能导弹之外,导弹类的武器就只剩下行星爆裂弹这一种。
  而以往做为主力武器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炮、微波炮在内,则彻底变成了二线的辅助武器,或者说是自卫武器。若不是战舰内的空间能够携带的磁能导弹数量有限,军方恨不得取消这些定向能武器,空出空间来全部装满磁能导弹。
  自此以后,共和国舰队的战斗方式开始全面向超光速对抗转变,其意义不亚于热兵器取代冷兵器。
  光拥有强大的武器只是第一步,武器再强,打不中敌人也是白搭。
  三光分的有效射程远远超出了现有探测设备的能力,加强战舰的探测能力迫在眉睫。为此军方在磁能导弹基本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侦察型。
  侦察型磁能导弹比基本型要长四分之一左右,主要功能是用来代替以往的侦察舰,通过弹体内的紧凑型共振通讯仪向战舰发送侦察数据,属于用后即抛弃的一次性侦察设备。
  与此同时,出于节约的考虑,可以重复使用的新型无人侦察舰也完成了设计定型,这种舰的长度只有一百多米,现役战舰可以采用外装甲挂载的方式大量携带。
  这两种侦察设备的设计定型,得益于量子通讯技术的又一次突破,或者说是人类突破了机械文明的通讯技术留下的瓶颈。
  以往的共振通讯技术,只能在两台共振通讯仪之间实现,所以必须在基地星建设储存了大量共振终端的通讯中心。
  但是新技术可以令共振源在某个固定频率持续震动,两个采用同样频率震动的共振源,可以立即形成量子纠缠状态,从而实现即时通讯。
  侦察导弹和无人侦察舰上的通讯仪都是采用这种技术,在出发前临时与战舰构成通讯状态,任务结束后予以取消,不必再像第一代共振通讯仪那样,一旦输入的能量中断,共振源就会脱离量子纠缠状态。
  更神奇的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让两个以上的终端同时进入纠缠状态,实现多方即时通讯,绝对是人类通讯史上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此时此刻还没有人意识到,以磁力引擎技术和新型量子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两项技术相继突破,预示着人类又一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未完待续。。)


1064 变天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2220年的下半年。
  新式磁能导弹已经全面装备部队,如火如荼的战舰改装计划也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做为全军的主力王牌,前进舰队第一批完成换装改装,在种源号还在一号实验室进行改装测试的时候,叶飞就开始指挥舰队磨合新装备,并于2220年4月末形成战斗力,开始执行战备值班任务。
  借改装换装的机会,军方对现有的舰队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将每支舰队的战舰数量由三十艘削减到十五艘,五大舰队外加克隆人舰队改编成十四支新舰队。
  每支舰队的战舰数量虽然降低了一半儿,但是磁能导弹大幅度提高了战舰的综合战斗力,由十五艘战舰编组而成的新舰队,战斗力比以往三十艘战舰的舰队要高出一大截。
  虽然战舰的总数没变,可是同一个级别的职务却因为改编而增加了一倍,许多因为职务不足而得不到晋升的高级军官,因此而获得了崭新的将星。
  前进舰队也一分为二,由于以往的辉煌战绩,这两支舰队分别获得了解放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的番号,前者代号惊雷,后者代号疾电。
  惊雷疾电两支舰队外加代号霹雳的第三舰队共同组成太阳系集团军,三支舰队的指挥官清一色的少将,第一舰队的指挥官由洛伟担任,第二舰队的指挥官由姜宇飞担任。第三舰队指挥官由何舟担任。
  何舟也是叶飞的老熟人了,当年叶飞在吕剑手下担任长江号舰长的时候,何舟在同一支舰队里指挥潜艇。
  叶飞则出任太阳系集团军的司令官。舰队旗舰种源号。
  据说以种源号为原型的新式战舰已经进入了建造阶段,未来将首先做为旗舰装备各舰队的司令员。
  改编方案一公开。就惹来了许多的非议。
  番号前三的三支舰队同时驻守太阳系,背后的意义不言自明。
  很多人认为地球坐标暴露后已经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既然共和国已经在基地星安家,无论军政都该以基地星为主,地球虽然是人类的摇篮,可是该放弃的时候就该果断放弃。
  但目前生活在基地星上的人基本上者是从地球迁移出来的,无论军政两界还是民间舆论,不愿意放弃地球的大有人在,哪怕基地星建设得再好也改变不了保守派的观点,恐怕只有等基地星出生的第二代移民成长起来,保守的风气才会慢慢地转变。
  蓝光星集团军、基地星集团军与太阳系集团军同步组建。除了这九支舰队固定番号之外,其余的五支舰队共同组成了总部直属战略机动集团。
  所谓的战略机动集团,就是负责中东区的集团军,只不过直接取名中东集团军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换了个不那么敏感的叫法。
  人类在难得的平静期中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亚特兰蒂斯人和商族却一直没有新的动静。
  叶飞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亚特兰蒂斯星国已经乱成了一团。
  俗话说得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亚人目前的情况非常直观地印证了这一点。
  从叶飞偷袭亚特兰蒂斯首都星到现在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战斗刚刚结束的时候,亚人还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可是救援首都星的过程中,靠近蓝巨星的几条航线连续损失了十几艘飞船。这个异常的情况引起了亚人的高度重视,担心是人类卷土重来,亚人马上派出舰队调查飞船失踪的原因。
  然而调查舰队也失踪了。除了一艘战舰在失踪前发回了“友舰信号消失”的通讯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线索。
  十几艘战舰就这么失踪了。与遭到人类的袭击非常相似,控制首都星的奇伦一怒之下派出由近千艘战舰组成的强大舰队。希望一战消灭小动作不断的人类舰队。
  亚特兰蒂斯舰队与共和国交手数次,对共和国舰队的三板斧十分熟悉,因此在行军的过程中不仅拉开了战舰的间距防止偷袭。
  这个阴差阳错的因素,使亚特兰蒂斯舰队在遭遇超新星风暴之后,只损失了三分之二的战舰。
  损失惨重的舰队带回了超新星爆炸的消息,立即引爆了满目疮痍的首都星。
  听到这个消息的奇伦整个人都傻了,他好不容易才控制了首都星的局势,只等新的大执掌来拉拢他这个实权派,却怎么也没想到新的大执掌还没就职,首都星就要面临又一次灭顶之灾。
  如果六大防御基地还在,顶过超新星风暴绝对没有问题,可现在的情况是六大防御基地已经彻底毁掉,完全没有修复的可能性!
  首都星的六大防御基地是集中了整个亚特兰蒂斯海量的资源和大量的时间布置出来的,别说奇伦没有调动全国资源的能力,就算他掌握着国家的绝对权力,能不能赶在超新星风暴抵达前调集到足够的资源都不好说,压根儿就没留出建造基地的时间。
  悲催的奇伦只能无奈地宣布放弃首都星,向全国各个星域救援,希望能赶在超新星风暴抵达之前,将首都星上所有的人员撤走。
  距离远的星域来不及赶到首都星,只有距离近的行星才能派出救援舰队,没过几天,附近几个殖民星的舰队就赶到首都星。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亚特兰蒂斯人虽然也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超新星爆发,可他们同样能计算出超新星风暴的大致范围。
  除了距离蓝巨星只有一光年的首都星之外,五光年之内还有另外两颗移民星,虽然超新星风暴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抵达,可是这两颗行星上居安思危的亚特兰蒂斯人在了解到情况之后,马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外逃风潮。
  恐慌不断地蔓延,有钱的亚人乘坐私人飞船,没钱的亚人疯狂涌向航空港,飞往外域的飞船一票难求,各个移民星当局不得不派出军队才勉强控制住局势。(未完待续。。)


1065 变天(二……状态极差)

  奇伦的计划是将首都星上的民众先运到附近的几颗行星,这样一来就能争取到几年的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缓冲,就能等到全国各星域的救援舰队抵达,到时候就可以将首都圈附近所有移民星上的民众全部运走。
  可惜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过大规模骚乱的经验,低估了民众在危急情况下的自律性。
  距离首都星最近的两颗行星一向有陪都之称,来自于这两颗行星的救援舰队在飞行了两次之后,突然停止了救援行动。
  不是这两颗行星的官员渎职,而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首都星民众送到这两颗行星,彻底引爆了民众的情绪。
  能够住进首都的都不是普通人,首都星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傲气,哪怕是陪都的民众,也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现在倒好,以往高高在上的家伙们全都变成了丧家之犬,还要占用大家逃离陪都的飞船,这怎么能行?
  普通的民众才不管超新星风暴到底需要多久才会抵达,只晓得越早逃走越好,为了尽早离开,陪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飞船被急于离开的民众强行占据,救援首都星的行动被迫中止。
  首都星十光年之内一共有七颗移民星,这股逃亡潮像最具传染性的瘟疫般迅速扩散到其它的几颗移民星上,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没过多久,就连距离首都星足有一百多光年的移民星上也出现了零星的逃亡。
  每个国家的首都都是全国最最精华的地区,亚特兰蒂斯人也不例外,大范围的逃亡潮重创了亚特兰蒂斯星国的中央星域。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原本不受重视、难以吸收移民扩展星域的偏远星域这下可算是咸鱼翻了身。使足了力气吸收来自于中央星域的移民,摩拳擦掌地准备一显身手。
  为了尽快结束混乱的状况。逃出首都星的亚人高层在距离首都星只有十四光年的一颗移民星上重建了新的首都星,希望新首都星与超新星的距离可以安宁其它移民星上的民众。
  新一代大执掌终于出现,接管了亚特兰蒂斯星国的军政大权。
  可就在亚特兰蒂斯高层准备拔乱反正的时候,亚人的四十多个附庸族里有十几个秘密串联起来,进行了一次雪上加霜的大范围起义。
  这些附庸族袭击了所在行星的亚人官员,驱逐了亚人民众,抢夺亚人战舰,宣布脱离亚特兰蒂斯人的压迫。
  原本不在超新星威力范围内的亚人星域也乱了起来。
  因为大执掌的陨落,新任大执掌又是一个事急从权的产物。中央星域对各星域的控制力空前衰弱,各星域各自为政,在发现中央星域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平息判断之后,他们立即开始秘密支持叛变的附庸族,甚至有偏远的星域宣布独立,公开表示支持附庸族的正当请求。
  现有的亚特兰蒂斯星国是中央星域采用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的,一些偏远星域原本就是独立的亚人国家,拥有大量的遗老遗少,对独立不仅不排斥。还乐在其中。
  以往因为有中央星域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所有分裂势力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现在中央星域自顾不暇,又有附庸族的反判拖累,不趁这个机会独立。就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于是边境上的星域纷纷独立,不过所有人都明白中央星域的混乱只是暂时的,一旦中央星域稳定下来。隶属于中央星域的几大舰队完全有能力剿灭任何一个宣布独立的星域,所以宣布独立的星域很快就组成的攻守同盟。共同抵抗来自于中央星域的军事打击。
  总而言之,亚特兰蒂斯内部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协调一致。而是充满了恩怨情仇,中不过以往在中央星域强大武力的压迫之下,所有的矛盾都只能藏于暗处,现在机会来了,正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时候。
  混乱的最终结果,是亚特兰蒂斯星国中央星域一百多光年的范围的民众,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地离开移民星,三十几年之后,这些移民星上再也没有民众停留。
  其实各个行星上还有许多不愿意离开的民众,对于这些固执的家伙,就只能让他们听天由命了。
  民众的撤离还在进行的时候,中央星域的一支舰队却来到了附庸族叛乱的行星,展开了灭绝人性的强力手段,对叛变的附庸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接连屠掉了四个叛乱的附庸族之后,所有心怀不轨的附庸族全部偃旗息鼓,凡是拥有飞船的附庸族全部极力逃出亚特兰蒂斯星国,没有这份儿能力的,就只好缩着脖子在亚人的屠刀下瑟瑟发抖。
  只不过附庸族好对付,重新独立的边远星域就没那么容易收拾了,边远星域结成了三个攻守同盟,距离碟族星域比较近的星域甚至开始和碟族讲和。
  形势对中央星域极端不利,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中央星域的高层居然集体出走,带着舰队离开了不久前刚刚确立的新首都星,远赴七族联盟,希望商族和另一个科技种族能给予军事方面的援助,重新统一亚特兰蒂斯星国。
  七族联盟里只有三个科技种族,如果亚特兰蒂斯分裂,那么原本强大的国家就变成了一盘散沙,七族联盟军的科技派十分不利,只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亚特兰蒂斯,才能给予科技派强有力的支持。
  亚人高层抱着这样的信念离开了亚特兰蒂斯,跟随高层离开的还有一支护航舰队,全舰队的官兵都是最狂热最忠诚的光神教教徒。
  高层的突然离去,令原属于中央星域的亚人舰队无所适从,各地的实权派干脆也加入了独立星域的攻守同盟,好好的星国顿时分裂成数十个小国家。
  这些小国家又组成了三个不同的攻守同盟,彼此之间即防备又合作。
  结果高层没借来舰队,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根基,不得不组建流亡政府,将希望全部寄托于七族联盟之上最后搏一把。(未完待续。。)
  ps:  感冒,状态极差,这章写乱了。


1066 橄榄枝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种族,七族联盟很可能会伸出援助之后,可亚特兰蒂斯人走的是政教合一的路子,每一个亚人的高层都是最职业的神棍。
  政教合一的政体对民众的控制力比一般的政体更强一些,不过信仰这东西具有不确定的两面性。亚特兰蒂斯星国之所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盘散沙,与首都星的重创和上一任大执掌的死亡不无关系。
  顺便说一句,亚人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信仰光神教,拥有其它信仰或者干脆就是无神论者的亚人应有尽有,而且秘密组成了不少潜力庞大的地下组织,这些组织在在亚特兰蒂斯的解体和附庸族的叛乱中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七族联盟中只有亚特兰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