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聊天群-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的后台,这海上还有我们说话的份么?”

    听着这些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普特曼斯忽然又想起了艾碧阁之前和明国交涉的事情,不得不说,这人所说,确实不是吓唬人。

 9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原来,普特曼斯羡慕葡萄牙人能在陆地上得到一块地方,也就是澳门,和明国的贸易就方便了很多。因此,他授意岸上的艾碧阁也向福建巡抚府进行交涉,也想要一块地方驻扎。但没想到的是,艾碧阁回答说明国那中丞大人一口就拒绝了。还说西夷往来大明做生意,必须遵守大明的规则,商人可以来,兵船却不得停驻!

    这些天来,普特曼斯其实一直在考虑这个事情,看到底怎么样才能让明国官员松口,使得荷兰能得到和葡萄牙人一样的待遇。

    然而,他们这些荷兰人对于明国并不熟悉,此时听到这人对于明国内政侃侃而谈,似乎很了解官方的事情,他就很好奇,便不由得打听了起来。

    那人听了,也不拒绝,把大明的情况说了一遍。只是基于他的目的,自然不会全部都如实说了。

    “大明北方,多有旱灾,饿死无数,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因此,很多老百姓活不下去就造反了。这个乱局波及得省份至少有两个,这是大事情,因此朝廷第一时间便下令镇压。”

    “明国东北方向,明国被建虏打得连连败退,丧失了很多土地,前年低的时候,甚至都被打到了京师城下,也就是皇帝在的地方。北方被建虏掠去了很多财富和人口……”

    普特曼斯一直听得有点疑惑,好像和刚才所说有点不同,当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由得眼睛亮了下,很想插话问句,不过最终还是按捺住了心思,继续听着这人讲述明国的具体情况。

    “朝鲜知道么?在北方和大明东北交界的,以前是大明的藩属国,曾被倭国攻击,大明派兵救援,打退了倭寇的。可如今,朝鲜被建虏占领,强迫朝鲜改建虏所建立的清国为宗主国,并对大明宣战。”

    “还有,朝廷西北、西南从天启年间,也就是前些年开始,就一直有土司造反,朝廷也派了大军在镇压,就算到了现在,也没有彻底平息!”

    “另外,刚刚发生的,长江下游被洪水淹没了好几个城市,哀鸿遍野,就是死了很多人,还有很多人没有家了……”

    普特曼斯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打断了这人的说话,一脸疑惑地问道:“刚好像你还说过,明国在东北连续打了胜仗,很可能要百万大军南下,可你又说明国种种困境,到底哪句话是真的?你什么意思?”

    这人听了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鄙夷,就见他丝毫不慌乱地说道:“其实,在下所说,并不矛盾。刚才所言,只是要告诉大人,朝廷并没有大人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明白么?虽然看着大明好像很大,可其实内部有很多问题,外强中干而已……”

    普特曼斯听到这话,轮到他露出一丝鄙夷之色,国土大就强大?这是哪里来的谬论?从本土来到这东方,一路上看到的大国也不少,还不是一样成为了欧洲各国的殖民地,任由欧洲人说了算。有这些例子在,你以为我无知么?呵呵!

    那人显然没想到他的内心想法,又在继续说道:“可要是被朝廷把那些事情都处理好了,那朝廷的强大,就不是说说了。知道刚才在下为什么说朝廷在辽东连番胜利,很有可能会解决建虏问题,而后转首南顾么?”

    “为什么?”普特曼斯还是对明国的内情不了解,自然不会知道,就问了一句。

    那人听了,嘴角微撇,带了一丝冷笑道:“因为你们在帮朝廷!才让朝廷有缓过来的机会,去镇压解决各地困境!”

    “哦,是么?”普特曼斯一听,实在有点惊讶,不由得诧异地问道。在他看来,哪有这样的事情?

    那人一见,就知道这些西夷的脑子不好使,便直接回答道:“粮食,明白么?粮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懂不?”

    说到这里,见普特曼斯似乎还有点意外的样子,他就又立刻补充解释道:“北方旱灾,易子而食,说到底就是没粮食,没吃的。建虏连续吃败仗,据在下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因为建虏没有粮食,军队吃不饱饭,自然不可能打赢战事!西北、西南的土司之乱,明军要是有足够的钱粮,早就平定了!还有长江下游的洪灾,又是要急需粮食的时候……”

    看到普特曼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就又点醒道:“现在,大人应该知道,朝廷为什么要特意要求你们从南洋运粮食过来了吧?你们运来的粮食,还有从安南起运的粮食,让朝廷缓了口气。要是再继续运粮食过来的话,信不信朝廷有了足够的粮食,很快就能解决那些心腹之患。”

    说到这里,他站稳了身子,眼睛就盯着普特曼斯道:“你们和朝廷做生意,是希望朝廷这个生意伙伴是强大的呢,还是软弱可欺的呢?”

    这个答案,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该怎么选!

    普特曼斯也不是傻子,否则也不会被本土调来台湾,试图打开东亚的生意。他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你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我和刘大当家联手,敲掉朝廷的水师,断绝明国从南洋获取粮食。又或者这么一来,明国开海无望,就又禁海,然后你们就能继续走私,赚取暴利了,是不是?”

    “但你可知道,我的使命,就是要从东方运回去足够多的货物。明国要是重新禁海了……”

    听到这里,那人直接打断道:“大人多虑了,明国禁海,可货物照样能出海,我们刘大当家言而有信,货物都供给你们,还怕不够多么?”

    “再者说了,朝廷是要从海贸中赚取足够多钱的,难道还会把利润都分给你们?要是朝廷强大了,水师实力强大了,在这大明沿海,还有南洋,还有你们西夷说话的份么?”

    说到这里,他忽然语重心长地强调道:“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希望大人好好考虑在下的建议,生意伙伴是强大还是软弱,大人选之!”

 911 瘟疫论(第三更)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一如这人所说,与此同时,崇祯皇帝正在文华殿,召集诸位重臣商议南方水涝。

    长江下游,是大明的繁华地区,赋税重地,这次的损失,不可谓不重。这让崇祯皇帝很是有点无奈,今年是大明整体情况转好的一年,怎么老天偏偏不放过,又来捣乱了呢?

    不过真要想想,其实也正常。南方那边的雨季,什么时候不大?还有台风,一年总有几个会登陆,每一次登陆,都会带来严重的灾害!哪怕到了后世,有了天气预报,可长江的洪水,还有那台风,也都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温体仁宣读完南方报灾的奏章后,合上奏章,转交给过来的内侍,呈送御前。

    崇祯皇帝脸色有点沉重地说道:“诸位爱卿,此次灾情不同前两年,受灾人数之多,地区之广,甚为罕见。诸位可有良策,减轻黎民之疼?”

    殿内诸多大臣,互相看看,一时没有人说话。

    其实,对于南方的水涝,基本都有章法,以前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并没有多大的事情。毕竟南方比起北方还要好多了,人只要肯活下去,终归能找到一些吃的。不像北方的贫瘠,受灾之下没有吃的,易子相食,最后往往演变成民变,造反等等。

    “陛下,可按旧例,减免钱粮,责令地方官府救灾,富户出钱,共渡难关。”户部尚书毕自严恭声奏道。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依旧看向底下臣子。

    “陛下,南方水涝,可虑着为瘟疫也!”温体仁自己就是南方人,知道得多些,就又补充道:“当严令地方及时掩埋尸首,发现疫情,务必及时隔离。”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立刻想了起来,马上就吩咐道:“传旨地方,受灾百姓务必烧开了水喝,严禁喝烧开了的水,还有,遇有瘟疫病患的时候,要戴口罩,要洗手,最好是戴手套,还有,要注意防蚊虫鼠蚁,必须消灭……“

    听到皇上说这些话,底下的臣子,一个个都有点意外地看着他,脸上大多有惊讶表情。

    崇祯皇帝也察觉到了,不由得有点莫名其妙道:“怎么了,难道朕什么地方说错了?”

    一向比较大嘴巴的辅臣薛国观听了,便恭声奏道:“陛下,蚊虫鼠蚁烦人,防治消灭也可理解。可为何要严禁烧开了水喝呢?如今南方天气正当炎热时候,喝上一口凉水,也能解暑。那些百姓听到官府的宣告,不明其意,怕是不会在意!”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看到其他臣子也在微微点头,稍微一愣,随即回过神来,不由得恍然大悟。在后世是常识的这些东西,原来在十七世纪初期这个时候,依旧是没人知道的啊!

    想象也是,这个时候还没有显微镜,看不到微生物,自然就不知道这个情况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崇祯末年的时候,全国性的战乱,尸横遍野,导致生灵涂炭,瘟疫横行。几乎可以说,在末年的时候,是爆发了全国性的瘟疫。

    说起来,大明最终灭亡,其实也是亡在了瘟疫上。当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就凭他当时的攻城水平,其实是不可能攻下北京城的,至少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还提出了封王议和,甚至可以去替朝廷打建虏的建议。可是,偏偏当时北京城爆发了瘟疫,城头守军基本全部中招,城头上,几乎就没有能站着的明军。如此,就被李自成意外地捡了个大便宜。

    然而,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更大的便宜是被建虏给捡了去。李自成军队进北京城的时候,接触了那些人,也被感染了瘟疫。不过还在潜伏期内,当时就没注意到。随后就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领兵出战,结果刚好瘟疫爆发,就有了历史上李自成的军队,兵败如山倒,一路败退,退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当时的建虏已经认识到了这点,就没敢进北京城,是等了一段时间,等天气冷下来之后,才进得北京城,反而被建虏给逃过了一劫,从而捡到了最大的便宜,实在是让后人为之叹息,这建虏真是走了狗屎运!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代名医吴又可在获得众多病例后,总结出了瘟疫的一些防治方法,否定了疫病之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旧观点,创立了温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至少两百年。

    崇祯皇帝想着,便觉得有必要好好说说这个,因此,他便严肃了脸,态度认真地说道:“瘟疫,多是病毒或者细菌之类传染,它的传播方式就有可能是水。如果烧开了的话,能把水里面的大部分病毒和细菌杀死。不要质疑朕的话,不要看水好像很干净,但那只是表象,等有朝一日,有了相应工具之后,卿等就能看到所谓干净的水里到底有多少东西了……”

    他之所以加了一句说不要质疑的话,是因为他看到底下臣子的脸上,都有怀疑之色。他目前没办法证明,就只有用皇帝的权威来强调了。

    “瘟疫还有一些传播途径,就是通过血液传播,蚊子叮咬病人后再去叮咬正常人,也能传播瘟疫。老鼠,苍蝇等等,也是一个道理,他们的身上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等,如果生活在这种蚊虫鼠蚁很多的地方,就容易被传染。还有空气和水也是一个道理,看着什么都没有,其实空气中也有很多东西的……”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后世看过的《大明劫》电影,那个吴又可就是通过阳光射进窗户缝时,看到有尘埃飞舞给了启发,于是,崇祯皇帝就又道:“如果卿等不信,朕这点倒是可以证明给卿等一看。”

    听到这话,这些大明最高级的文官,可以说学问最丰富的读书人都很是好奇,一直以来的认识、观念,难道今天要被陛下颠覆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们就很好奇接下来到底能看到什么?

 912 顺手而为(第四更)

    (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于是,他们这些大明重臣,在崇祯皇帝的指点下,换了个角度,然后看到透明的空气中飘荡着灰尘时,一个个都不由得惊讶了。

    诚然,这种现象,其实自古以来,肯定有人能看到过。但一般人来说,见过就见过了,不会有什么想法。

    但此时此刻,在崇祯皇帝抛出了一个让他们颠覆认知的结论后,真得看到了这一幕时,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既然看着什么都没有空气中,其实就有灰尘这些东西的存在,那看着纯净的水中,有皇上所说的细菌、病毒之类的存在,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这么想着,顿时,他们看向崇祯皇帝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其中首辅温体仁更是惊讶地说道:“原来陛下对医理学术也有如此高深地探知,实在让微臣佩服!”

    “不知陛下是从何处得知这些说法?”好学的徐光启,也是好奇地问道。刚才皇上所说得这些东西,要是不听上一听的,就是到死估计也不知道这些玄妙的。

    崇祯皇帝一听,稍微楞了下,自己能说是老师教得么?

    他回过神来后,微微一笑道:“说了卿也无法理解,只需要记住这些事情就可以了。”

    徐光启一听,很不服气,自己好歹也是进士出身,那也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有那么笨么?

    只是对方是皇帝,他也没办法,皇上不想说,总不能逼着皇帝说出来吧?

    于是,文华殿内,在对崇祯皇帝的敬仰中达成一致,皇上这份旨意,不但要发到灾区去,大明其他地方也要发。

    长江流域受灾,钱粮减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其他地方。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奏道:“陛下,运往辽东的粮食,臣建议转运京师,以备不患。”

    说了之后,或者怕皇上误解,就连忙又补充道:“目前辽东所储备的粮食,只要没有大的战事,当能支撑之。而粮食存于京师,等秋收之时,要是秦晋再度歉收,河套地区还需要再安置灾民,那边的粮食,尚不足以自足。而和西部蒙古的交易,来回谈判到最终成交,怎么得都要到年底了……”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皱了眉头。对于建虏,可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又或者说趁他病要他命!如今大明缺粮,建虏何尝不是因为缺粮而难熬呢!

    之前的时候,自己有明告天下,当御驾亲征平辽东!原本计划,就是往辽东增兵加粮,这样有足够物资存储,有足够兵力可用的时候,就能顺理成章地御驾亲征了。说句实话,自己可是相当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啊!

    崇祯皇帝心中想着,却也有点无奈。他明白,大明的北旱南涝,至少这些年是不可能避免的。但要让建虏缓过气来,他也有点不甘心。因此,他想了下,便答复道:“估计时间,鄂齐尔图他们应该要到归化城了。朕传旨给归化城总督,令其由包头巡抚领李过一部,亲自护送鄂齐尔图等人返回西部蒙古。为使西部蒙古诸部能早日应对沙俄的进犯,朕让杨巡抚和西部萌不诸部谈具体的交易,而后在归化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此当能加快进度!”

    这种军火交易,对于古代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派出封疆大吏进行谈判,也不算什么。不过到时候真正能拿主意的,还是崇祯皇帝,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