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琪花玉树-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博文笑着频频看向产房的方向,竟然连被骂也是心情愉快的。

    产房里,产婆恭喜素馨生了个健健康康的小少爷。

    素馨只看了一眼,便虚弱的昏睡过去。

    素云便将孩子抱给奶娘,让她帮着喂完了奶,才放在素馨跟前。

    出了门,看到站在门口的顾博文,素云愣了下,道:“二老爷,七少爷刚睡下,要不你待会儿过来看?”

    顾博文急忙摆手,问了素云几句,得知全都安好,便急忙走了。

    素云浅笑着回了上房,将孩子的情况报给顾老夫人。

    顾老夫人听了,心也安了,吩咐洗三不用大办,简单的吃一顿饭便是。

    素云笑着应声,出去给各房通报去了。

    林琪正在看才刚收到的信,听说大人孩子俱都平安,便笑着道:“外婆很高兴吧?”

    素云笑道:“可不是,老夫人笑得都合不拢嘴呢,就是二老爷心里也高兴着呢。”

    林琪轻笑出声,这大约是二舅这段时间以来最高兴的时候了吧。

    送走素云,林琪定了定神,将信上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下。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苏家和威远侯府的关系略微缓和的些,打从年后,两家一块参加了一次花会,府里的小娘子还结伴出游过一次,至于顾清薇却一直没再露面,只听说苏家来了个远方亲戚,不过一直病着,从没出现过。

    至于诚意伯府韩家的情况,倒是有些复杂。

    如今的韩老太君王氏是续弦,第一任诚意伯韩亮的妻室早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便死了。

    韩亮带着爹娘和一双儿女入京,先祖见他形单影只,便下旨将同时左膀右臂的王家之女许配给他。

    没多久,王氏便诞下一子,名为韩芮,后几年没有动静,便又纳一妾,生下身子不太硬朗的三老爷韩苗,又过几年,王氏再生一子,便是韩远之的父亲韩英。

    几年后,韩茂成亲,没多久便因意外早逝。

    韩亮伤心过度,旧伤复发,也跟着去了。

    本该落在韩茂头上的爵位,便宜了韩芮。

    韩茂一母同胞妹妹韩芳在守完孝期之后远嫁黔州,因嫁过去两年,没有子嗣,又拒绝纳妾,便主动和离归家后,没有再嫁,到如今还是孑然一身。

    如今的诚意伯韩芮极好吟诗作赋,一把年纪了还喜欢跑去雅香苑什么的地方跟人家喝酒对诗。

    幸亏,其妻齐氏精明能干,如今伯府内外事宜有大半都是由她来操持。

    三老爷韩苗打从出生就药不离口,天气稍微变化,便会卧病在床。

    三夫人洪氏一直照顾其左右,不敢有片刻懈怠。

    四老爷韩英喜好木器,每日躲在屋子里,等闲不会出来。

    四夫人夏氏,与二夫人一块协助料理中馈,听说人也很强势。

    至于跟韩远之平辈的,长房的遗腹子,大爷韩逡之,蹉跎大半生,到如今还只是个举人。

    妻室柳氏家境寻常,其父乃是只是一个举子。

    二爷韩适之弱冠的第二年考中一甲,如今在翰林院任职,据说将要高升。

    其妻是如今的永安侯次女,当年也是十里红妆的嫁过来,但她子孙运似乎不好,接连生了两个嫡女之后,好容易才生下嫡子,却在三岁那年早夭。

    韩适之似乎十分敬重伍氏,至今两女都已出嫁,他都未曾纳妾。

    四爷韩逶之乃是庶出,时近而立方才中了二甲,如今在户部任职。

    其妻乃是他恩师之女,性情和婉,韩逶之膝下子嗣还算不错,除嫡子韩守义外,还有庶出的韩守智与韩五娘。

    五爷韩迢之与韩远之同父,与其父亲叔伯相似的是,他并没有什么读书的天分,去年才刚考过秋闱,如今才是一位举人。

    妻为昌乐侯平家女,育有韩守信和韩四娘两个孩儿,另有一庶出韩守德,目前还在牙牙学语。

    至于六爷韩逍之,大约是父亲体质不佳,他也身子骨不好,好在娶的妻室出身医药世家,诞下的子嗣韩守善倒是十分健康。(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三十九章 来催妆

    (全本小说网,。)

    林琪将韩家所有人一一撰抄在纸上,仔细的研究一番,得出结论。

    这绝不是个好相与的一家子。

    大房那一脉就不必多说了,如今是韩芮当家,大房沉寂下去是必然的。

    让人玩味的是其他几房。

    二房强势,牢牢把持着伯府。

    三房从父到子,都是病怏怏的,好在孙辈还算硬朗,可年纪还小,日后怎么样还真说不好。

    四房韩英并不管事,倒是四夫人夏氏十分在意权柄,竟然还跟二夫人一并处理府里的中馈。

    小辈里,除了韩大人之外,其余的都走得文官路子,可惜只有二爷韩适之最为出息,如今在翰林任不大不小的职务,四爷韩逶之略次些,可也将近而立,才勉强挤进二甲。

    难道真是韩家子孙不济?

    林琪不以为然,韩大人年仅十六岁便高中榜首,即便京都比南边出题要浅,可也证明他功底扎实,文采不错,再学习几年,也不比弱冠中进士的韩适之差上什么。

    可他却突然的弃笔转而习武,这不能不让人奇怪。

    还有韩四爷,他若当真平庸憨蠢,他恩师会将疼爱的女儿许配与他?

    再看韩家的娘子,除了韩芳外,就只有刘氏嫡出的大姑太太,和四夫人嫡出的四姑太太留在京都附近,其他庶出娘子清一色外嫁。

    一个两个有可能偶然,可几个都如此安排,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了。

    林琪抿了抿嘴,心里有些忧虑。

    看来韩府庶出的子嗣日子都不太好过。

    林琪将平家、夏家、齐家,还有王家圈了出来,连同威远伯府单家和苏家列为重点,让王正琨在这几家加派人手,其中夏家以及夏氏乃是重中之重。

    过完顾家六少爷顾明昐的洗三,便要到端午。

    如今,顾清菱和顾清莲都已经订了亲,便是顾清菲也处在将定未定的边缘,反而顾氏因为要绣喜服,没再跟来理事。

    陈氏便索性带着几个小的一块料理中馈,算是变相教授她们内宅之道。

    顾清菱深知自己短板,孙家又是个大家,她将来是要做庶长媳的,被婆母难为的时候必定不少,抱着为将来铺路的心思,她学的十分仔细。

    顾清莲是知道袁家情况的,为了自小成为官夫人的想头,她就得头拱地也要敦促袁十郎成材,她很清楚,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因此也学得认真。

    顾清菲则是对婚姻抱着一股敌视,这种要为夫家累死累活的事情,她真心兴趣不大。

    奈何陈氏对她期望甚高,每天耳提面命,恨不能把所有知道的内宅事宜都灌到她脑子里。

    顾清菲碍于高压,只能应付着听着。

    一晃到了五月底,陈氏总算如期将嫁妆的所有东西赶制完成。

    裘嬷嬷带着木香仔细检查两遍之后,才请了曹嬷嬷过来。

    曹嬷嬷也不敢马虎,又检查了两遍才算完成。

    姜氏负责的大件家具也都完成,如今还差的就是晾漆。

    因为清一色都是添漆的,需要涂漆打磨等工艺差不多八遍,之后还要慢慢阴干,时间上要长上许多。

    好在如今已经是最后一遍着漆,只等完全干透,便可以搬抬进去。

    顾老夫人命裘嬷嬷跟姜氏过去查验一番,见没有问题便直接拍板,等在催妆之前,直接抬去韩家。

    六月初五的清晨,陈氏和姜氏带着裘嬷嬷曲嬷嬷等人来到韩府挂帐。

    因为家什太多,仆从们竟然从清晨一直送到邻近正午,方才停歇。

    韩远之内宅没有女眷,袁老夫人便和陆老夫人商量,让袁家大夫人和陆家三太太帮着招待答谢。

    待到日头将落,陈氏和姜氏才回到府里。

    顾老夫人将两人叫过去仔细询问了遍,得知一切安好,便让两人赶紧歇着,明早还有好多事情要忙。

    翌日,天才将将亮了一点。

    姜氏便带着两个喜娘来到芝兰院。

    顾氏才刚迷迷糊糊的起来,神志还有些迟钝。

    姜氏指挥着曲嬷嬷打来温水,帮顾氏净面,接着喜娘便拿出细细的一根线来,另一个则是麻利的按着顾氏的肩膀,不等顾氏回过神,便将她脸上的绒毛拔了个精光。

    顾氏惨叫一声,大大的杏眼立刻氤氲起了水汽。

    姜氏不忍去看,扭脸吩咐芸心去弄些蛋清。

    芸心心疼的看了眼顾氏,急忙跑去拿了蛋清过来。

    姜氏拿出一早准备好的珍珠粉,倒到碗里和蛋清调匀,均匀的涂抹到顾氏微红的脸上。

    喜娘则去准备待会儿要用的细粉和胭脂等物。

    外面传来一阵吵闹,陈氏带着袁二夫人进来。

    姜氏急忙跑出去接了人进厅堂。

    袁二夫人笑脸盈盈的将冠辔和花粉递了过来。

    陈氏和姜氏也是识货的,打开看了看,都笑了起来。

    “这是京都雅兰坊的吧?瞧着粉质就跟咱们惯用的不太一样,”陈氏笑着道。

    袁二夫人笑着点头,道:“大夫人好眼力,可不就是从那边带过来的。”

    陈氏与姜氏对了个眼,两人眼里俱都流露着一喜笑意。

    谁能想到,武将出身的韩大人竟然心思细腻到这般,就连这细小物件也都要用最好的。

    看来小姑以后真是有福了。

    姜氏将东西拿去里间,让喜娘用新送来的香粉敷面,然后捧着一早熨好的一大一小两套衣衫和一顶插着花的幞头回来。

    袁二夫人接过,又急忙赶回韩府,这身衣裳是新郎出来迎亲时必须身穿的。

    陈氏则回了前面招待过来过来恭贺的女眷们。

    太阳越升越高,顾氏的心情随着喜娘的装扮越来越重,耳听得外面的声音越发的热闹,她努力压制了几个月的情绪,在这一瞬间猛地爆发。

    顾氏忽的推开喜娘,拎着长裙来到静悄悄的小跨院里。

    林琪坐在窗边,寂落的看着游廊边那株新栽的紫藤,猛地一身大红喜服的顾氏奔来,她叫了声“阿娘”,下意识的觉得出了什么事情。

    她急忙登上绣鞋,跑了出去。

    顾氏看到林琪,便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嘴里喃喃的喊着“珍珍。”

    母亲独有的温暖和熟悉的馨香将她团团裹住。

    林琪先是一愣,而后背脊放松,展臂轻轻回抱顾氏,低低的道:“我在,阿娘,我在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四十章 细交代

    (全本小说网,。)

    顾氏抽涕一声,将头埋在林琪的肩膀上,哽咽道:“珍珍,阿娘先暂时离开几天。很快阿娘就会回来。你……别怕。”

    林琪眼圈一红,泪珠在眼圈里打了两转,慢慢的从脸颊滑落到下巴。

    她用力眨了眨眼,将泪花眨散,将头贴在她的肩膀,轻轻的‘嗯’了声,道:“我不怕,阿娘也不要怕。”

    顾氏用力的抱紧林琪,没有说话。

    月洞门处,姜氏和曲嬷嬷一路追了过来,外面已经传来催顾氏去福寿堂的声音。

    林琪松开抱着顾氏的手,不着痕迹的擦了擦眼睛,笑道:“阿娘,你今天可是主角,大家都在等你呢。”

    “你这孩子,”顾氏浅浅一笑,眼圈还是红红的。

    她抬手抹了把泪,站起身道:“那阿娘先过去了。”

    林琪抿着嘴,点了点头。

    即便知道明天就能看到顾氏,她的心还是不可避免的酸了下,眼泪慢慢模糊她的视线,在顾氏转身的刹那,终于还是掉了下来。

    林琪猛地扭过头,不让顾氏看到,耳朵却竖得高高,在一连串的脚步里,分辨哪一个才是她的。

    黄嬷嬷从里间出来,将她抱在怀里,心疼的道:“姑娘要是难过,就哭吧。哭过之后,好好睡上一觉,过些天咱们就能见到太太了。”

    林琪静默片刻,轻轻摇了摇头。

    阿娘能有好的归宿,对阿娘,对她来说,都是好消息,那些不舍、心酸,不过是她的一点私心作祟,她要尽快的抛开。

    黄嬷嬷摩挲着她背脊,感觉到她平静下来,才放开手道:“今天大厨房有新鲜的瑶柱,我做了些炒糕,姑娘可要吃些。”

    林琪摇头,此时此刻她半点胃口都没有。

    回到屋里,她躲到床上,用床帐把这里遮严,而后躺在床上发愣。

    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大,即便隔得老远,也能听到众人欢快而又喜悦的欢笑。

    黄嬷嬷心里担忧,却也没有法子,只能守在床帐边,期盼林琪能早点想开。

    林琪盯着轻轻摇晃的风铃,不知不觉迷糊过去。

    忽然,阿娘的泪眼在脑海一晃而过。

    那双温柔清澈的眼睛,是那么的悲伤,那么的哀恸,里面似乎还有着隐约的决绝。

    林琪猛地从床上惊醒,她慌忙的撩开床帐,想要喊人。

    黄嬷嬷忙过来问怎么了。

    林琪看着她关切的面容,有些晃神,恍悟自己是魇着了。

    刚才阿娘虽然也在流泪,但那只是对将要到前往别处的恐慌,以及对自己的不舍而已。

    林琪重新缩回床帐里,抬手轻轻拨弄着风铃。

    风铃发出轻柔的碰撞声,一声一声平缓着她的心绪。

    林琪闭上眼,想要平复下心绪,不想这一闭眼,竟真的睡了过去。

    等到她醒来,都已经将近黄昏,此时的顾家静悄悄的,早上的热闹仿佛只是一场梦幻。

    黄嬷嬷服侍她起来洗漱,又倒了杯温水,给她润口。

    曹嬷嬷过来请林琪去福寿堂用晚饭。

    林琪估摸,大约是外婆担心她自己在这边太孤单,这才叫她过去的。

    她心里暖融融的。

    换好衣裳,她随着曹嬷嬷去了福寿堂。

    顾老夫人忙让人将饭摆好,又亲自给她盛了碗用瑶柱、虾和粳米熬出来的粥,道:“这是曹嬷嬷亲手熬得,你尝尝,可喜欢。”

    赭褐色的瓷碗里,氤氲的热气笼罩在白白的米、红殷殷的虾肉还有大块的瑶柱之上。

    林琪轻轻抽了抽鼻子,顿时闻到一股鲜美的香气。

    她抬眼看曹嬷嬷,得到一个慈和的笑。

    “姑娘尝尝,我做得可还地道。”

    林琪翘了下嘴角,拿起调羹,浅尝一点,而后点头,道:“很好吃,跟黄嬷嬷做得差不多呢。”

    曹嬷嬷顿时笑了,“这么说我这是出师了。”

    林琪轻笑着点头。

    黄嬷嬷见林琪心情好了,提着的心也跟着松了,便有心凑趣道:“嬷嬷手巧,又肯花心思,看来以后我要多留一手才行了。”

    曹嬷嬷心一动,看黄嬷嬷一眼,见她笑眯着眼只看林琪,顿时明白她的意思,便道:“这可不行,哪有教人还留一手的,你这样我可是要跟姑娘告状的。”

    顾老夫人笑着摆手道:“行了,你们这两个老货,为了口吃的争来争去,幸亏屋里没有别人,不然还不笑掉了大牙。”

    林琪弯着眼睛,笑眯眯的喝粥,没一会儿就把一碗喝了个精光。

    顾老夫人见她喜欢,便要给她再盛。

    林琪忙摆手,说饱了。

    顾老夫人也知道她饭量确实不大,想着晚上吃多了容易积食,便也没有再劝。

    喝过了消食茶,顾老夫人便留了她在那儿住。

    左右她库房里的那些东西也是要陆续的搬过去的,一些常用的大件,早在铺帐那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