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阿爹都不训我,你训我什么?难道你觉得自己比阿爹还强了?”曹盼是好欺负的人?
  她敬着曹丕三分,念着那是一个父亲的血缘,曹丕待她也不错,还有卞氏的情份在,所以她凡事有礼,但是今天曹丕的指责让她意识到,所谓的血缘关系,她顾念着,曹丕未必的顾念。
  不知怎么的,曹盼就想到了曹丕对曹植的态度。
  说起来曹操称王之后,曹植被留在了许都,曹操没少提让曹植回来的话,还有卞氏也一再流露出了对曹植的思念,然而却一直没有将曹植从许都召到邺城来。
  曹丕啊,因着他如今是曹操名誉上的长子,那些提倡立嫡立长的人,或者该说世族们基本都偏向于他,支持他争夺曹操的继承人的位子。
  “你放肆!”曹丕斥了一句,曹盼却没有半点畏惧地迎着曹丕道:“难道不是?连阿爹都没说我做错了什么,你倒是觉得我错了。难道不是因为觉得你比阿爹强了?所以要代阿爹教训我?”
  平日里曹盼对曹丕客客气气的,曹丕是从来没有领教过曹盼对上别人时的伶牙俐齿。
  如今被曹盼那么一怼,曹丕气得脸都黑了。
  “旁人总说你胆大妄为,目无礼法,竟然真是如此。”怼不过曹盼,曹丕只能换了另一种说法。
  “这所谓的旁人是指司马家,还是崔家?”曹盼冷笑地问。
  “竖子不可教也。”曹丕被曹盼问得更显狼狈,竟然丢下这一句就要走。
  “站住。”曹盼听到最后那一句冲着曹丕一喊,曹丕回过头问道:“怎么?”
  曹盼道:“不怎么,只是来日阿爹出征回来了,你我一道到阿爹的面前,把你刚刚说的话一字不落的跟阿爹再说一次,别说我冤枉你。”
  听到要闹到曹操的面前,曹丕有些慌了,而曹盼说完之后连看都不看曹盼丕一眼,翻身上马,也就在此时曹丕在意识到他竟然冲动的跑来指责曹盼,真是,真是疯了!
  这个时候,能阻止曹盼闹到曹操面前的有谁,还有谁?
  曹丕想着究竟该如何补救,同样也是十分的懊恼,他怎么会忘了曹盼与旁的人不同,她说的话传到曹操的面前,曹操是连问都不问的信了的。


第324章 卞氏出面
  作为旁观曹盼与曹丕兄妹撕破脸皮的崔申乖乖地跟在曹盼的身后,一句话都不敢多言。
  曹盼下了马,回过头看了他,“怎么?”
  “娘子,五官中郎将来者不善。”虽然这话有挑拔人家兄妹感情的嫌疑,然而这是事实。
  “那又如何?”曹盼这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让崔申一愣。
  曹盼瞥了他一眼,“你与无名交好,他和司马家是什么关系你比我清楚着,我当初请他出山时答应过他什么,你也是亲耳听到的。司马家,从见到无名的那一刻起就很清楚跟我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这条理清析的说来,崔申没法接话。
  “司马懿,那是你口中的五官中郎将的幕僚,哪怕不因无名,我也不喜于他,这一点他感同身受。自我出任尚书令,想把我拉下马的人不计其数,可惜无人成功,你道他就不想?”
  怎么可能会不想,若是不想也就不会有墨瑶之事了,墨瑶啊,他的性子会给他招事,作为一个曾经叫曹盼用过的人,他离开了曹盼,当然就有人迫不及待的想将他收为己用。
  “还不到一个月。”曹盼冒出这么一句。
  旁的人或许并不明白曹盼怎么会突然说起这个日子,但知道内幕的如崔申等人,墨问将墨瑶赶出作坊还不到一个月。
  曹盼冷冷地一笑,“你猜其他被无知赶出来的墨家人,如今有多少被人奉若上宾了?”
  崔申不知怎么的打了一个冷颤,与曹盼道:“娘子,真正可用之人还在,其他的,走了也就走了。”
  “阿爹出征,他们就想在后头点火,不,也不算点火,毕竟他们那火是冲着我来的。”曹盼心里清楚得很,那些人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她心里都有数,既然是有数,当然也不怕他们折腾。
  不过,崔申道:“五官中郎将毕竟是大王眼下之长子,娘子虽是先王后所出,大王已立了卞王后,五官中郎君亦嫡亦长。”
  是啊,曹操称王之后,第一件事是追封了丁氏为后,将丁氏的牌位光明正大放过宗庙,受曹氏宗族祭拜,当然接着就立卞氏为王后。
  但有丁氏在前,卞氏只能算是继后。
  对于丁氏被休之事不是没人嘀咕,然而曹操一句孤再娶她一回!得,纵然之前丁氏被休,曹操在称王大典上捧着丁氏的牌位一道受百官朝贺,再无人敢提起丁氏先前被休一事。
  之后卞氏被立为王后,总还是居于丁氏之下,纵然丁氏已故。
  不过,继后也是后,卞氏所出三子也成了名正言顺的嫡子。
  “那又如何?”曹盼眼中流露出了浓浓的不喜。
  “我向来不掺和他们之间的争斗,并不等于我怕他们。”曹盼所指不过是世子之争,之前就争得厉害,随着曹操称王了,只会争得更加激烈。
  曹丕啊!曹盼想到自己本来对谁接任曹操的位子并没有多少意见,但是今日曹丕的所做所为。
  因着司马家而跑到她的面前来指责她。
  在曹盼看来,曹丕有两大错,第一是只一味的指责而没有看到她在做这些事带给曹家的好处,目光短浅;其二是无情,可以说是没有把她这个妹妹当回事,虽然他们之间感情不算亲厚,然而一家人,她还是一个女郎,并非他的竞争对手,他都没有顾及一丝,一来就训斥,真就以为他比曹操还要强了?
  这么一想,曹盼就想到了后世鼎鼎大名的七步诗,曹植所作的七步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是被曹丕逼得不得不作的。
  这样的一个人,将来真让他成了魏王,成了这天下之主,曹盼皱起眉头,很是烦躁。
  崔申道:“娘子,此事当禀于大王。”
  “我心里有数。”崔申并没有得到曹盼一个肯定的回答,只是含糊地那么一说。
  作为下属,崔申当然不会一味的要曹盼去做什么,不做什么。
  “鸣冤鼓一事你要办好,办到实处。”曹盼嘱咐崔申,崔申道:“韩尚书或可用之。”
  从今日韩宿的表现来看,他还真是像点样子,曹盼道:“自然可用,他虽不作为,但也不拦着人作为,这样的人,好与不好,各人所见罢了。”
  “他是个聪明人,你做甚他不会拦着,有我在前头为你开了路,以后你只管放开手去做。”曹盼叮嘱了崔申一声,崔申与曹盼作一揖,“娘子放心。”
  “回吧,今日都辛苦了。”曹盼知道崔申跟着她是为了什么,有些话点到即止。
  崔申知曹盼有数,便不再多言地退下。
  曹盼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说了会在邺城县衙审案三日就审三日。
  韩宿让人去关注了曹盼如何审案,虽然不如崔申那般老练,但也差不到哪儿去。
  以邺城为中心,那蒙冤受屈的人都寻着曹盼来。
  曹盼断案并不只听一面之词,讲的真凭实据,许多积攒多年的旧案,她都能快速而又让人心服口服的结案。
  如此一来,曹盼在邺城的口碑迅速地地传开了,人人都争相称颂她的公正廉明,爱民之心。
  所以,随后曹盼在邺城再征女部,前来报名的女郎一下子就多了。
  如今各村里哪个不知曹盼之名,这样一个把他们老百姓放在心上的人,又怎么会不叫他们也把她放在心上。
  倒是还有人叫嚷着小娘子家家的,抛头露面作甚。引得一致因曹盼而挺直了腰板,在家里人道小娘子有什么用是,直接拿了曹盼来说事。
  这为他们老百姓出力尽心最多的就是他们瞧不上的小娘子了。有曹盼在前面,谁敢说小娘子没用。
  “你这一招耍得着实的好。既正典狱之风,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女子的地位,在你之前,无人如此审讯查案,在你之后,无论是谁人都是仿着你来。”
  女部一开召,作为曹盼女部的顶梁柱,郭夫人还有蔡琰自然都是亲自来的,眼看一个又一个小娘子奔来,郭夫人低声与曹盼说。
  曹盼浅笑道:“师娘谬赞了。”
  “听说你与五官中郎将闹了别扭。”郭夫人夸得倒是真心实意,但是另一件更让她关注。
  “闹别扭倒是不至于。”与曹丕之事,纵然是与郭夫人曹盼亦无意多说,自家的事关起来门来自己解决就是了,闹得沸沸扬扬的叫人知道她与曹丕不和对曹家有什么好处?
  蔡琰在旁边听了一耳朵,“娘子心中坦荡,自不畏于人言。只是未必人人都如娘子的坦荡。”
  一般蔡琰很少说这些事,如今既然说了,证明有些话已经传到了蔡琰的耳中。
  曹盼微蹙了眉头,一眼看向燕舞,燕舞上前回话道:“那日五官中郎将在县衙外寻的娘子,娘子与五官中郎君将说话时,一旁确实有不少人。”
  “罢了。”这不少的人,再之又都是有心之人,又怎么可能不夸大其词的传得沸沸扬扬。
  郭夫人道:“流言不能再扩散,尤其不可传到大王的耳中。”
  “那就要看看他想怎么样了。”曹盼显然与郭夫人的想法不一致,这件事她没有让人遏止,之前不会,之后也不会。
  曹丕,正好透过这件事看看他究竟是何打算,是不是,他这心里连她这个妹妹都容不得?因而不顾大局,在曹操出征前线之际,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若是传到了大王的耳中,于你不妥。”郭夫人微蹙了着眉头提醒了一句。
  曹操称王之后,即升了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相当于他的副手。以往出征,曹操将后方尽交于曹盼,但这一次出征,他却让曹盼与曹丕同时掌权。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一溜,阿爹给了他机会,他如果蠢得自毁江山,那便怪不得旁人。”曹盼幽幽地说。
  旁人不尽然能懂曹操的心思,曹盼心里比谁都清楚。
  曹操不介意给曹丕机会证明他的能力,所谓能力,便是能纵观大局,同样也可以明白何谓镇守。
  蔡琰在一旁道:“大王想看一看五官中郎将的能力,娘子也与大王一般的心思,这一点心思想必大王能理解的。”
  “所以,哪怕这些话真的传到了大王的耳中,大王也不会怪娘子。”被蔡琰这么一点,郭夫人立刻就明白了。
  她独独没有想到的一点是曹盼与曹操之间的感情。
  曹操对于曹盼的感情似乎很纯粹,权势之前,原本无论是父子还是兄弟都只有满心的算计,曹操似乎并不担心曹盼于他有所谓的算计?
  曹盼这里头郭夫人有自己的思量,而曹丕那头在那天与曹盼说了那番话,暗想着究竟该怎么补救的曹丕,在听到他与曹盼当日争执都被传出反目时,脸都青了。
  司马懿也是听到了消息赶过来,与曹丕作一揖道:“公子。”
  “你也听说了?”曹丕一见司马懿就直言。
  “是,公子,万不可再叫这些谣言再扩散下去,尤其是不能传到丞相的耳中。”司马懿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股脑的全都说了出来。
  曹丕看了他一眼,司马懿道:“在下知道公子并不认同尚书令所为,如果尚书令只是单纯的小娘子,公子以兄长的身份出言教训无人能够指谪。”
  “然尚书令不仅仅是公子的妹妹,更是魏王的尚书令,执掌六部。魏宫改官制,六部诸待完善,尚书令做的不过是分内事,除了大王,谁都没有资格说她做得对或是错。”司马懿将情况与曹丕说白了。
  曹丕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心里有数,再由着她再任意妄为下去,事情更没办法收场。”
  司马懿心下一叹,面上总是不露分毫,“公子,无论你对尚书令的作为有多少不满,但这是大王第一次让你与尚书令坐镇邺城,你要做的就是与尚书令一同把邺城安稳住了。”
  “这是大王给你的机会,要知道大王几次出征,尚书令都将后方坐镇得极好,如果你与尚书令起了争执的事传到大王的耳中,或者邺城果真因此而起了动荡,大王不会怀疑是尚书令所有,所有的罪过只会落在公子的头上。”
  司马懿果然是个聪明人,对于曹操与曹盼的父女关系,他注意了那么多年,不得不承认纵然如今曹盼大权在握,然而曹操对她的信任是如今天下任何人都不可比的。
  曹盼坐镇的时候邺城无事,刚让曹丕一块表现一下,先是他们兄妹不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要是邺城再因此而掀起动荡,曹操绝不会怀疑是曹盼所为,只会以为曹丕有意而为之。
  曹丕听出来了,“父亲就是不信我?”
  信与不信,不是只凭嘴上说说的,司马懿想了想曹盼这些年为曹操做的一切,将心比心,要是换了他,他也一定会更信曹盼而不是曹丕。
  不,不,不!他要做的就是帮着曹丕得到曹操的信任,助曹丕得到魏王世子之位,其他的,都可先放一边。
  这么想,司马懿深深道:“公子,想要大王信你,那你就要捉住机会。”
  机会,曹操已经给了曹丕了,要是曹丕自己捉不住,甚至还把这个机会给亲手毁了,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那日我跟明心说了那些话,她只与我说了一句,若是来日父亲出征回来,她让我把那日说的话一字不落的当着父亲的面再说一次。”曹丕这么跟司马懿说了。
  司马懿抬头看了曹丕,“公子那日都与尚书令说了什么?”
  曹丕顿了半响,终究还是把那天跟曹盼的对方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听完了再次看着曹丕,曹丕道:“这些话不能传到父亲的耳中。”
  照着曹操对于曹盼的偏袒,还有曹盼的巧言令色,曹操绝对会站在曹盼那边的。
  所以事情一但闹到了曹操的面前,他只会更让曹操对他不满。
  “公子想到了何人能让尚书令改主意?”司马懿听到曹丕的话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糊涂到家。
  曹丕咬了咬唇,“并无人选。”
  要是有的话,他早就去请了人帮忙的,也不至于让邺城传得沸沸扬扬的都是他们兄妹不和。
  司马懿道:“公子可以请王后出面。”
  提到了卞氏,曹丕明显一顿,司马懿道:“王后自丁王后去后一直待尚书令宛如亲女,尚书令对大王枕边的人并不亲厚,只有王后是例外。尚书令是重情之人,让王后出面缓和你与尚书令的关系,再没有比之更合适的人选。”
  曹丕一直在想满朝的大臣,但是却没有注意到他的亲娘,细细想着一直以来曹盼与卞氏的关系,确实是挺不错。
  “公子去寻王后,把事情的经过都与王后说明,王后一定会帮公子的。”司马懿十分笃定,卞氏是个聪明人,她心里清楚曹操要的是什么,当然也不会希望曹丕叫曹操生厌。
  眼下曹丕也想不出其他的人来,便只能往宫中去寻了卞氏。
  曹盼忙着审了三天的案,接着又忙着女部的事,好不容易在府里歇会儿,郭夫人上门来,两人正下着棋。
  “五官中郎将到现在都没有动静。”郭夫人显然对于曹丕的关注很多,先时流言一传出来她就提醒了曹盼一回,如今又再旧事重提。
  曹盼道:“可能还没想好要怎么说服我。”
  她都跟曹丕撂话要告诉曹操了,曹丕要是不蠢就会知道,他对她说的话是不能让曹操知道的,否则本来就偏心曹植的曹操只会更不喜他。
  郭夫人落下了一子,轻声地道:“你在想什么?”
  “师娘在急什么?”曹盼反问一句,郭夫人过于关注曹丕了,这与郭夫人往日的风格不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