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灭明-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政上的事情,就交给郭世俊了,赵光瑞的士兵,操训得差不多了,他们一边操训,一边维持成都府周边的守卫。

    李自成抽空去看了一次吴秋,他虽然伤势甚重,但已经脱离了危险,接下来只要安心静养便可,据军医说,身上会留下疤痕,但不会致残。

    李自成兑现了他的承诺,吴秋属下接应天命军入城的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伤残、死亡的士兵,全部按照天命军的标准发放抚恤;其余的士兵,只要符合入伍的最基本条件,他们自己也愿意,便可以加入天命军,暂时分配在赵光瑞的属下。

    吴秋感动得流泪,对属下的将士兑现承诺的,他是第一次见到……

    李自成握住吴秋的双手,嘱咐他养好身子,并再出做出承诺:只要吴秋归队,便是赵光瑞部的千户官,他这个千户,士兵已经征召完毕,但千户官的位置暂时空缺,由两名从千户临时指导操训。

    蜀王府内,聚集了价值二百多万两的金银,放在一起,不太安全,带在身边又是不便,李自成交代郭世俊,暂时纳入四川省府库,便利的时候,向西宁、兰州运送八十万两,给两地的工业发展,注入资金。

    李自成告别郭世俊,带着第二营、第七营的士兵,沿着沱江、岷江南下,直取长江。

 第613章 攻守兼备

    出了成都,沿着沱江、岷江向东南方行进,翻过龙泉山,便是一马平川,既没有关隘,也没有坚城,各府县的驻军,不过数十,上百就是很难得了,在游骑、汉清局的接应下,天命军所到之处,都是望风而降。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战争本身,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天命军耽搁的时间,都是在行军路上,外加安置府县,郭世俊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成都府和川北,并没有随军同行。

    李自成最为苦恼的,便是没有文臣伴随,将安置百姓的事情分担了,郭世俊是此次出征的最高文臣,可是,他一人之力,暂时也照佛不到川南。

    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威胁,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将这些府县纳入天命军的范畴,大军过了资阳后,李自成将大军一分为二,宋文部的步兵,沿着沱江沿岸的官道南下,而他自己则随着李过部的骑兵,沿着西面的岷江南下。

    半个月后,李自成到达岷江与长江的交接处——叙州府,而宋文部也赶到沱江在长江的出口——泸州。

    两部虽然保持联络,但战斗却是停止了。

    此时已是六月,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李自成便让士兵在江畔休息一段时间,而且沿途携带了不少战俘,一路押着,不但要消耗军用物资,也会分散士兵的精力,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这些战俘,李自成预备从他们当中招收一批水军,但需要甄别,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加入天命军。

    成都以南的府县,驻军的数量并不多,两部的战俘,加起来还不到两千,距离李自成心目中所想的数量,差得太远。

    还要挑选、甄别,年龄偏大、纪律不好、极度自私、不识水性等等,都会被剔除出去,李自成反复取舍,最后留下一支不足千人的士兵。

    其余的战俘,教育一番后,让他们回家,归于民籍,官府即将给他们分发土地。

    当然,加入水军的这些士兵,也会分到相应的土地,服役的这段时间,土地由家人、邻居代耕,除了纳税,士兵可以白得一些收成,补贴家用。

    不足千人的士兵,实在太少,李自成又从百姓中招纳了六百士兵,和原先的战俘一道,组成水军。

    暂时没有合适的舰船,李自成便让士兵们进行身体素质和军纪操训,天命军的陆军与水军,纪律上相差不大,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除了关爱百姓,就是绝对服从军令。

    数日后,周坤亲率青海水军的前部,终于赶到叙州,因为轻装赶路,他并没有携带舰船,而是从陆路赶来的。

    没关系,只要接管了这批水军就好,李自成将这一千五百余名士兵交给了周坤,让他尽快操训成熟,接管长江防线。

    李自成预备再次启程了,这次目标是东方,虽然叙州府、泸州都是地跨长江,长江以南还有大片的土地,但他现在没有可用的水军,只能在江北打转。

    他暂时不准备去江南,不仅是因为水军的事,过了江南,虽然还是四川的地界,但已是云贵高原的北麓,山高水密,异族的土司众多,想要征服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是先将江北的成都平原完全占了,有了足够的粮食、人口,天命军的实力上升了,才有时间、实力,收复成都平原四周的山地。

    在李自成的心目中,天命军此次出川,第一次在朝廷面前亮相,朝野必定震动,征伐大军指日可至,最大的敌人,还是朝廷。

    必须及早拿下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关隘,阻击朝廷大军西征。

    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主战场就在湖广,洪承畴、左良玉、熊文灿……除了辽东军,朝廷的主力军队,还有名将,都在关注着湖广,一个转身,就会面对四川。

    必须尽快拿下重庆、夔州,在沿江部署水军,然后大军折而向北,将大巴山的缺口堵起来,时间,对天命军来说,显得十分宝贵。

    李自成将叙州安置好之后,便要率军沿江东征,过了宋文部驻扎的泸州,便是重庆府地界,出发前,他再次打开行军地图,盯着东南面那一系列的山地,心中将前生后世的有关知识,在脑中过了一遍。

    重庆简称“巴”,与成都的地形已经有着巨大的差异,“巴山”、“蜀水”,便是两地的地形写照。

    成都是标准的平原地区,有了都江堰工程之后,充分利用了岷江的水,在成都平原建立密布的水网,灌溉了大片的耕地,不但减轻了水患,也造就了蜀地的富足。

    而重庆地区山多,嘉陵江以西,有大量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构成一片丘陵地,外围便是米仓山、大巴山,将东北方向死死环住,重庆以南,越过长江,便是云贵高原,同样是难以逾越的绝地。

    长江在大巴山、云贵高原的夹缝中,好不容易冲出一条河道,却被西面的巫山所阻,虽然长江的水量足够大,生生将巫山从中部冲段,但航道却是不顺畅,两岸怪石嶙峋,江心险滩密布,水道百折千回……

    三峡江段,在后世看来,风光无限,但在大明时代,却是交通上的天堑!

    周坤的水军,究竟部署在何地合适?

    李自成决定去实地看看,必须扼住长江,阻断明军溯江而上的通道。

    让李自成没有想到的是,天命军赶到江津县的时候,遇上明军的援军,副将张令从重庆府起兵一万,前去增援成都。

    张令在江津县遇上流寇,情知成都形式不妙,加之没有得到成都方面的后续讯息,便在璧山的东北麓驻守,与天命军对峙。

    江津县城在长江以南,李自成原本不打算渡江,只是穿境而过,但被张令部所阻,只得在江津县的对岸立下大营。

    这一段的长江,转为南北走向,天命军的大营,便在长江以西,西靠璧山东麓。

    明军有一万,与天命军二个营的人数相当,但李自成并未放在眼中,宋文部的步兵,不但全部列装了步枪,而且还有二十门山地炮,李过部又是骑兵,与步兵战斗,优势也会明显。

    李自成有些后悔,当初应该将王维章带来,他是四川巡抚,或许可以劝降,不过,现在已经远离成都,一时半会无法将王维章调来,只能强攻了。

    双方对峙了半日,各路游骑都在探寻对方的大营,李自成也不着恼,他就像气质更佳的美女,遇上同类窥探,那就让你看吧,反正你又学不会。

    但游骑可不这么想,既要探得对方的讯息,又要将本方的讯息隐藏起来,每一处山沟、河流,都可能成为小规模的战场。

    天明之后,李自成只留下极少量士兵看守大营,其余的士兵,全部出了大营,在营外列好阵势,等待张令前来送死。

    明军的确出了营,但只是远远观看,并没有进攻,到了已时,李自成实在忍不住了,便催动大军向明军靠过去。

    步兵保持着战斗阵型,而骑兵在侧后方护卫着两翼。

    张令原本不想与天命军决战,他昨日才得到天命军的讯息,能拿下六卫驻守的成都,战斗力自然不会太弱,他才一万士兵,绝对不能进攻。

    但天命军欺负到他的眼皮底下,他也不能示弱,遂举兵迎战。

    张令让士兵推出仅有的八门火炮,立在璧山东麓的高地上,度量着距离,首先向天命军开始炮击。

    李自成听到炮声,觉得不对劲,立即取出望远镜,看到璧山麓的明军火炮,顿时大怒,真还小瞧了这个张令!

    他撤回步兵,却是将二十门火炮全部推出来,“对准明军的火炮阵地,全力轰炸!”同时命令李过,第二营的骑兵,立即绕过璧山,截断明军的后路。

    双方转入炮兵对攻战,天命军的山地炮,射程与明军的火炮差不多,但数量多,使用的又是开花弹,比明军的实心弹威力大了许多。

    激战了一个多时辰,明军的炮手伤亡殆尽,八门火炮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三门火炮已经无法进行射击了。

    天命军也有伤亡,光跑手就伤亡了一个小旗,而且被实心弹所伤,都是伤筋动骨,很难抢救过来。

    这是天命军的炮兵,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伤亡,虽然可以达到练兵的目的,但李自成还是十分恼怒,命令炮兵调转炮口,对准明军。

    天命军最大的优势,在于守城,退而求其次,便是野战,用步枪在野外阻击、射杀敌军,一旦让明军撤回城内,依靠城墙的保护,攻城战不但费时费力,士兵的伤亡也会更大。

    明军丧失了炮兵,只得任由天命军炮击,李自成见明军有撤退的趋势,立即让步兵压上,衔尾追击,防备明军脱离战场。

    璧山与长江之间,基本上就是一个狭长的平地,天命军的步兵平推过去,毫无阻止。

    张令见天命军熄了火炮,遂将残兵组织起来起来,摆出方阵。

    李自成看到方阵,不仅哈哈一笑,“这个张令,倒还是个将才!”

    何小米却是不服,“大都督,任他是什么将才,在天命军面前,都只能是一具死尸,一会进入步枪的射程……”

    “小米,张令做得没错,在战场上,方形阵可是攻守兼备,”李自成的心中,已经有收服张令的打算,天命军的优势,并非出在将领身上,而是火器的射程,远远超出明军和周围的游牧部落,“张令对我们了解不够,所以他摆出方形阵,既可以防守,也可能随时杀出来。”

 第614章 临时变阵

    张令见天命军的士兵发动攻击,便立下方形阵,刀盾兵在前,用盾牌在四面结成盾墙,随后是长枪兵,出击的时候,只要将盾墙拉开一条缝,就可以刺杀靠近的敌兵,在他们的身后,靠近中心的位置,却是弓箭兵,他们根本看不清外面的敌情,但刀盾兵就是他们的眼睛,一旦得到敌兵的讯息,可以向空中抛射,进行远程打击。//全本小说网,HTTPS://。)//

    他原先还有八门火炮,打击的距离更远,可惜,炮手几乎都被流寇射杀了。

    尽管方形阵有着三层保障,又是攻守兼备,但张令还是有些担心,对面的流寇,根本不是往日见到的流寇,他们的火炮,比明军还要犀利,炮弹落地后,还会进行爆炸,他的炮兵,就是死在这种不知名的跑弹下。

    王维章求援的时候,为何没有说到流寇的火炮?难怪侯良柱会战死……成都现在怎么样了?王维章此时在哪?

    张令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冒失去救援成都,万一重庆府有失……那可是他的驻地,如果不去救援成都,依靠龙洞、二郎、佛图三关,重庆完全可以自保,可如今……

    他决定先打过一仗再说,如果不能取胜,便立即返回重庆,利用地形优势,固守待援。

    天命军逼近明军,顿时傻眼了,明军被盾墙包裹起来,步枪的子弹根本打不透,多次的战斗,让天命军的士兵意识到,盾牌几乎就是西宁步枪的克星!

    宋文也是双目紧锁,如果不能破除明军的盾牌,再优秀的枪手,也是无可奈何。

    李自成在后方督战,从望远镜中,他早就看到了明军的盾牌,一直在思索对策,按照以前的方法,就是用火炮,先将明军的盾牌打翻了,再让步兵射杀。

    可是这会,战场在璧山与长江之间的狭窄地带,步兵涌上去了,山地炮根本无处架设,否则从步兵的头顶越过,很可能误伤了自己人,在步兵出击的时候,炮兵早就停火了。

    怎么办?

    天命军的步兵,自从列装步枪之后,为了节约生铁,早就脱下铠甲了,基本上没有防护设施,如果太过靠近明军,反而容易成为靶子。

    如果不是战场太过狭窄,这该死的璧山……嗯?

    李自成灵机一动,既然璧山就在左近,何不如此如此……

    璧山限制了战场的宽度,当然他增加了左侧的高度,如果让一个千户的士兵抢占左侧的璧山,然后从山上向下射击……

    明军的盾牌可以防守正面,却不能守护头顶,为了给弓箭兵留出射箭的空间,盾墙只是护卫在四周,头顶的方向却是空荡荡的。

    李自成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明军正面的盾墙,不过一人半高,如果宋文部的士兵占据璧山,甚至爬上树顶,完全可以从上向下射击,西宁步枪的最大射程,能达到六百步!

    虽然不能全部射杀明军,但只要明军出现伤亡,盾墙出现漏洞,另外四个千户的士兵,完全可以歼灭明军。

    李自成立即给宋文传令,让他抢占璧山,宋文接到命令,侧目看了眼璧山,“大都督真是神人也!”他立即分出一个千户的士兵,先行抢占璧山。

    张令不以为意,他的方形阵,距离璧山至少有四百步,流寇即便占领山上的高地,也无法威胁自己,如果切断后路,威胁反而更大。

    宋文亲率四个千户的枪手,缓缓向前进发,在明军前方二百步的地方停下来,士兵们没有铠甲,不能进入弓箭的射程。

    张令有些奇怪,流寇在二百步的地方停下,究竟要干什么?进攻,他们只能找死,自己这方,弓箭兵、长枪兵连番打击后,刀盾兵恐怕只能捡些残羹冷炙了。

    如果流寇不打算进攻,又为何逼近自己的大阵?是流寇不懂战法,还是故意麻痹自己?他们还有什么后手吗?

    “砰、砰砰……”

    就在张令沉思的时候,天命军的步枪响了,随即便是明军的惨叫声,张令身前不到十步的地方,便有一名亲卫左肩中弹,却是没有死绝,在张令的面前翻身打滚,惨叫连连!

    像亲卫这样受伤惨叫的士兵,不一会便达到数十名,还有一些士兵已经死绝,一声不响地摊到在地。

    张令吃了一惊,流寇什么时间逼近大阵了?这是什么样的火#抢?

    射击还在继续,明军的伤亡不断扩大。

    张令顺着枪声一看,居然是从璧山上来的,顿时吃惊不小,这么远的距离,少说也有四百步,流寇霎时有了如此犀利的火器……

    “将军,快躲到盾墙后面……”亲卫也是看准了射击的方向,忙将张令推到在右侧的盾牌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