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赵信也给了韩琦一个保证,那就是,所有的铁料,会根据他的需要,在铁匠铺一次性的成型,不必担心重新锻造的问题,这就节约了很大的功夫。

    说实在的,陕西那边技术水平比较的薄弱,虽然在军方,也有随军的铁匠,也就是修补一下兵器的水平,甚至重新锻造的都很少,真的要是如同给枢密院那样,弄一大堆的铁料过来,那个问题可就大了。

    他们没办法加工,甚至有可能产生浪费。

    实际上,这段时间,看似在枢密院,在京城,韩琦也没有闲着,几乎把兵部的所有资料都看了一遍,无论是最近的,还是以前的,主要的就是山川地理的。

    在没有可能大规模建造的前提下,保守估计,他的30万贯,会有12万贯用于修建棱堡,也就是说,他最多能够修建的,也就是在50…60座。

    听起来,着不少,可是洒在整个陇西这边,特别是跟辽国和西夏接壤的漫长地盘上,真的不多。

    棱堡跟山寨,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不可能直接把山寨改成棱堡。

    山寨有山寨的好处,未来当棱堡承担起防御的重任,可是已经建好的山寨,总不能拆掉吧,用来作为边民生活和集散地,还是可以。

    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想法,韩琦已经初步的做出了选择,接下来,就是看看赵信这边,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赵信听说韩琦的想法,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了,韩琦是什么人,北宋仁宗后期,甚至是横跨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元老,位高权重。

    能够从一个普通进士,走到宰抚的最高位,在军民两方面,都有非常不错的能力,他来问,真的是高看他。

    赵信,或许因为后世的咨询,眼光,对于全局有不错的想法,可是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是他长处,他也没有接触过,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在这个方面,耗费更多的精力。

    可是韩琦这么诚心的询问,他也不能拒绝的,没办法之下,只能够装模作样的看看。

    可惜陌生的地名,这些都不是大战所在地,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有些时候历史看待的,都是在青史留名的大人物,甚至说,仁宗朝,能够听得上名字,都是大人物。

    反倒是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甚至是立下不小的功劳的,完全没有名字和记载。

    军事上不懂,可是图还是可以看的,没有什么山河地理,只是看平稳分布就可以了。

    大体上,这些棱堡,以三个一组,每一个棱堡之间的距离,不超过60里,这几乎是快马一个小时的距离,相互依存,互为犄角,在这三个棱堡的区域之中,是绝对安全的区域,不拔掉这三个钉子,身后的一切都安全了。

    三角形,是最稳定,最具备进攻性,60个分成了20个组,几乎挡在了西夏的最前线,反倒是面对辽国的地方没有。

    赵信愣了一下,指出了这个问题。

    韩琦绝对是深思熟虑过的,辽国跟北宋的边境非常的绵长,从山东河北开始,一直都延伸到山西陕西,再到西夏这边,绵延数千里。

    可是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人口稀少,或者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如果要设防的话,防备不过来。

    不过对于北宋来说,是远,对于辽国来说,何尝不是,千里奔袭这玩意,对于流寇来说,这没什么,对于国家军队,特别还是北宋时期,那是噩梦,辽国要来,也是在河北方向,从这里,也是不划算。

    赵信点出来,或许辽国不会来,西夏呢,西夏如果那么老实,不涉足辽国的领地,那就不会跟辽国开战了。

    再说了,为将者,必须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赵信提到的,确实是韩琦所没有想到,不过这么大的地盘,如果真的摆上一堆的棱堡,就有些浪费了。

    赵信只是在战略眼光上面点一下,具体的做法,就由韩琦自己来,果然,很快的,韩琦就做出了取舍,从西北面,抽调了2组,虽然说,会造成西面的薄弱,可是18组顶在哪里,还有后方的城市城寨,少两组并不是问题。

    在辽国这边,这两组也不是为了御敌于外,而是为了警戒,所以,不在意3个一组的方式,而是分别的布置,6个每一个之间,可能距离超过200里,却可以让最少1000里的范围,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穿过。

    这个布置,如果放在城寨方面,那就是给西夏送菜,只要西夏选择这一条路,那么这些城寨,恐怕连一天都当不下来,所有的士兵,武器,给养,都会成为西夏的战利品。

    可是放在棱堡上面,却无比的合适,人数,已经不是攻陷棱堡的必然需求,不计代价,用十倍,甚至是三十倍的力量来换,把棱堡的人给换光了,棱堡也就攻占下来了。

    正是这种想法,让韩琦反思在西边的布置,似乎有些太过密集了,3个一组,有些过,开始调整,虽然最终,没有再把棱堡向东抽调,却更加的合理分散的,这一个体系,从建成那一天开始,就成为了西夏的噩梦。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明天就是拍卖会了,他们一路赶过来,也有些累了,就告辞回不去休息,赵信点点头,送他们出来,在临别的时候,专门的嘱咐了叶清臣一句,明日如果有闲暇,可以过来跟他一会。

    叶清臣有些莫名其妙,其他人也差不多,叶清臣不是跟赵信第一次见面们,有什么需要单独谈,可是到了他们这个级别,不该问的就别问,叶清臣也是答应下来,就出去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钱和新币

    王松当然知道,赵信想要干什么,之前赵信就简单的跟他提了一下的,要给仁宗一部分的利润,他当时还在劝说,仁宗归为皇帝,怎么可能缺钱。全本小说网;HTTPS://。m;

    可是赵信笑笑不说话的,王松突然想起来什么,也住嘴了。

    实际上,不缺钱,看跟谁相比了,之前,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京师,也不过是携带了千贯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的大头,还是苗家给,贵为一国皇帝的仁宗,不过是拿出了几百贯。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连一个宰辅都不如。

    参知政事,基本上每月的薪水在300贯以上,如果有制司的,比如说,开封府尹,这个负责开封府的全部事物的,甚至还有额外的资金。

    传闻包拯一年收入数十万贯,其实,并不是他的真实收入,真实收入,可能每年四五千贯,之所以有百倍的差距,原因非常的简单,那是把他掌握的资金,也算在内了。

    打个比方吧,一个城市,市长的薪水是多少,一年最多也就是十来万,可是把一个市长掌控的所有的拨款都算在内,哪怕是再怎么低级的城市,也有几千万,甚至是上亿。

    赵信不可能把全部的利润都给出去,这是拿出一部分而已。

    比如说,铁料,从朝廷获得的所有铁料的订单,可以每一斤拿出来2文来,保守估计,整个朝廷,会定下4亿斤左右的铁料,单纯这一个的,就是80万贯。

    虽然说80万贯,对于整个北宋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不算很多,可是单纯针对仁宗来说,已经不少了。

    更别说,赵信并不准备只是这么多,纯碱和肥皂的生意,一年会固定的抽取30万贯,这对于这么庞大的生意来说,根本就不多,至于民品,这个生意太赚钱了,赵信会给出60万贯。

    这样算下来,单纯这些生意,一年下来,就可以支持仁宗200万贯,这笔钱,别说是直接给仁宗,就算是直接给叶清臣,也相当的可怕了。

    叶清臣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了赵信,赵信找他干什么,他心中有数,应该是给钱,至于给多少,暂时,他心中没底。

    不过,铁料的生意,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给北宋的朝政减负,可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面说,何尝不是给赵信增加收入,从这一点,于情于理,都应该给一点好处。

    他当然立足的是政府订单,至于民品,虽然声势浩大,可是总量一直都没有怎么的宣传,他也不知道会是那么的可怕的,也就没想。

    很简单的一次会面,当叶清臣出来的时候,他几乎无法呼吸。

    200万贯,叶清臣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经手三司,每年2000万贯,甚至是3000万贯,他都经手过,可是,一个朝臣,一个才四五岁的孩子,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还是让他出乎意料的。

    哪怕这一笔钱,是直接给仁宗的,可是在叶清臣的眼里,给了仁宗的跟给三司,没有多少区别,以前是仁宗的内库之中,没钱,现在有钱了,当然能够一点的弄出来。

    赵信还不知道,叶清臣实际上是在打这个主意,如果知道,早就把他踢出去了。

    不过,就算知道,再加上了解仁宗的一些态度,也是在所难免的,真的只是为改善仁宗的生活条件,给仁宗的钱的话,几万贯就够了,根本不用200万贯。

    现在,在大名府的收入,可能一年超过了2000万贯,拿出十分之一补贴,应该是不错的,毕竟,在目前来说,定海军还没有成长为一个的参天的大腿,现在很多方面,还要依靠大宋的。

    以仁宗和叶清臣,还有辅佐朝政的这些名臣,这些钱或许不如定海军这样,用到更加关键的地方,也不会乱用,只要北宋能够平稳的发展10年,对于的赵信来说,一切就解决了。

    叶清臣回去的时候,一脸的笑容,韩琦等人很奇怪,问完了之后,才吃一惊,特别是韩琦的。

    之前就知道,赵信的本事一流,当年在保州城的时候,馒头包子的生意卖的飞起来,可是那个最多就是跟几万贯挂钩的,北宋的钱币购买力很强,万贯,已经可以被称之为的巨富了。

    可是谁曾想到,一次性就是200万贯,这可是一笔可怕的财富。

    赵信此时,却为钱发愁,不是没钱,而是钱太多了。

    北宋的铜钱数量惊人,可是计算起来,就不太方便,太过于沉重了。

    后世有一个新闻,一个村民,在挖掘宅基地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4000公斤的宋朝的铜钱,下面跟帖的网友们,说是很么的都有,都是感慨于这些铜钱太多了,有的甚至说,是不是把国库挖出来了。

    实际上,4000公斤铜钱,重量多达4吨,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可是实际上,你细算算就知道了。

    铜是金属,比重比木头了,石头一类的都要重,一般的封建社会的铜钱,折合成后世的重量单位,一文钱大概是4文。

    1000文等于一贯,那样就意味着,一贯铜钱,差不多就是4公斤,4000公斤铜钱,不过是千贯左右。

    听起来,依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可以在北宋买10头牛,可是跟真正的巨富比起来,这的比不上,一般参知政事,三四个月的薪水,也就是1000贯,一些经商的人家,或者是大一点的地主,也可以拿出来千贯。

    由此可见,这个重量,虽然说,北宋已经拥有了钱庄,可以对钱的流通,进行疏导,可是还是不方便。

    给叶清臣的200万贯,其中只有30万贯,是钱庄的飞票,剩下的,都是一些货款,当汴梁和周围的几个城市物资运到,那些经销商们,交割了物资之后,这些钱,会直接的送入到仁宗哪里。

    铜钱不方便,虽然是北宋货币的基础,可是太过沉重,稍稍大宗一点的交易,就容易引发波动。

    更加贵重的金属,黄金和白银,这不是不行,关键是总量太少了。

    中国地大物博,可是这个地大物博,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比如说,有些矿产,就没有很富裕的矿,有些矿产,甚至没有多少。

    比如说,白银和黄金,整个中国,这么庞大的领土,都没有一个大型的金银矿藏。

    与之相对的是日本,虽然只是一个岛国,很小,却有世界级大银矿,石见银山,盛极的时候产量高达38吨,差不多就是白银百万两,这样的产量甚至绵延了一两百年。

    这是极为可怕的数量,而且日本很多地方产银,总量甚至达到年产200吨,在相当一段时间,日本的产银量,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的。

    虽然到后世,中国也是白银的重要储备国,可是大部分都不是富矿,没有开采价值的,除非北宋能够占据日本,开采日本的大部分世界级银山,否则的根本支持不了银本位和金本位。

    那么,生产一种比较难以生产,比较醒目的,却有数量较大的金属,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赵信第一个选择,就是钢,也就是俗称的精铁,这玩意,本身价格高昂,高等级的精铁,一斤价格超过10贯。

    赵信做出的,又会是钢之中的从来未曾在中国出现的,高硬度不锈钢。

    这种钢材性能极佳,表面光滑闪亮,卖相很好,不容易生锈,也不会被磨损,是铸造的最好的材料。

    虽然说,要想生产出这个,不太容易,可是把他当做一种在铜币之上大型货币,到时一个不错的选择,就算是以以前精铁的价格,一斤等于10贯,做成20克左右钱币,也就是25个差不多是10贯,这就是一个比铜币币值要高,又容易解决货币。

    从给叶清臣钱,想到创造一款货币的程度,赵信的思维跳跃,可不是一般的活跃,不过仔细想想,这似乎很有搞头。

    钱荒,在一定程度上面,是北宋一直都出现的问题,仁宗甚至为了解决钱荒,发行了皇交子,只不过,因为不懂金融,更不懂的量力而行,最终让交子破产,让纸币诞生的可能性完蛋。

    不过,北宋的钱荒,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北宋的商业发展,而不方便的携带,也让商业受到了限制。

    定海军,肯定要走大型工业化的道路,一个小小的作坊式的铁匠作坊,就可以创造每年3000万贯上的产值,未来,集中了后世的知识和大量的人口的定海军,会是什么样,一个更加便于携带,币值更高的货币,是势在必行的。

    看起来用不锈钢,减少的不多,可是差不多80…100倍的差别,哪怕是铸造跟北宋相同数量,也都让整个经济总量,扩张一百倍,更别说,不锈钢,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锻造,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这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制作不锈钢的事情,赵信当然不会亲力亲为,他还记得不锈钢到底是什么,吩咐牛大力跟进,他则把精力放在了晚上举行的拍卖会上,哪怕是鸡肋,也到了必须开启的时间了,这些有钱的商人,不能随便耍着玩。

 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

    大名府,月朗星稀,北宋跟其他朝代不一样的是,北宋的夜间,依然繁华。全本小说网;HTTPS://。m;

    清明上河图,画尽了东京汴梁的美景,也蕴含着许多夜色之中的意味,千年前的古都,却有不夜城的美景,这也是国外海商称道的。

    不知道有多少巨富,以移民北宋为美,不少奇怪的姓氏,正是这些外族,融入中华姓氏。

    之所以会有不夜城,就是蜡烛的使用,北宋的富庶可见一斑,在其他朝代,穷书生不惜凿壁透光,借光读书,或者是一盏油灯,豆丁大小的昏黄灯光,北宋已经开始制作牛油大烛了,不但宫廷官府使用,一些城内人家也使用,这也就是不夜城的由来。

    如果,能够发明电的话,电灯所产生的市场,恐怕是更多。

    电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种物理形态,闪电不说是人类,在人类诞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