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信也深深知道这一点,或许,他可以在工厂之中,给工人们增加一顿午餐,增加某方面的摄入,却不能强行命令其他的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时间来慢慢变化。

    或许,未来,当廉价的肉食,出现在丁海军的周围,并且数量非常的庞大的时候,才能够改变这一切吧。

    一号港口,这个丁海军最大的港口,一天到晚都是繁忙无比,可是在之前,他的繁忙单纯指白天,哪怕丁海军的港口,算的上是深水良港,在黑夜之中,进入港口,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毕竟,风帆对于船的控制,没有动力船只那么的精准,在黑夜入港是非常的危险。

    但是现在,多了一个不同,一个净高度在100米左右灯塔,树立在50米左右的高度上面,经过了几层处理,有多个光源,并且可以在玻璃镜的反射之下,把光源集中到一起,形成的射灯,可以给入港的船只提供足够的指引,让这个港口,真正的做到昼夜一体。

    在海上的,特别是熟悉的航道,只要能见度不是很低的程度,夜晚行船也不是那么的危险的,一般来到丁海军的船只,除非是正好能够在白天抵达,否则,都会先导海州中转一下。

    这个中转,不管是什么,只要入港,就必须要浪费一天的时间,有时候,只差一两个时辰,为了安全,也必须转向海州,这样是为了安全,毕竟,在夜间的外海,丁海军周围,根本没办法锚泊。

    现在,多了灯塔,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可以成功入港,单纯时间来说,一般可以节约一天的时间,这对于丁海军来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帮助。

    此时,刚刚入夜,一艘巨大船只正在入港,这一艘船上面的旗号,不是丁海军的旗号,而是江南大商吴家的旗号,这艘1。2万料的大船,就算是在北宋也是比较大的船,因为中国式帆船的装载能力,它能够运送超过2万料的东西。

    不过,似乎这个船上面装的东西比较的多,连船舱都装不下,甲板上摆放的都是,圆滚滚,很长,显然,都是巨木。

    目前,赵信开始疯狂扩张丁海军的造船能力,单纯是正在修建的船坞,就高达50个,这可不是原来实验船那样的小船坞,全部都是4万料以上的大型船坞,一旦帆船的技术摸索到一定程度,必然的会扩大规模,大规模的爆发生产力。

    工业化带来好处,不单单是各种更新东西的使用,还在于变革和创新。

    这也是赵信一直所期待,为了某一个细节,为了一点点的节约,去改变工艺,而不是承接师傅的传承,按照师傅传承的金科律例,这看起来,有些犯上,可是实际上,却是最好的,只要有这么一个精神,或许只是一点点的提升,未来就会不一样。

    航海业的根基是造船,风帆战舰时代,最重要的造船物资的,不是钢铁,而是木头,确切的说,是木头经过处理,比较适合造船的船材。

    丁海军已经拥有了年产200万吨的庞大钢铁厂,依托着这个,似乎几百吨级的铁甲舰,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赵信没有贸然的点亮这个科技线。

    原因很简单,一个轮船,不单单是本身的质量,让钢铁防腐,这是一个漫长的课题,如何保养清理,永远是一个艰难行进的过程,相对于木头,铁在海水之中,受到的腐蚀性更大,也更不容易处理。

    如果单纯只是钢铁的防腐,这还可以接受,专门研究一个跟钢铁配合的涂料,并且长期使用,这也未必不行,可是另外一个原因是关键。

    动力也是一个原因,更适合轮船的,是蒸汽动力,强大的蒸汽推进力,他对于船身的结构,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当马力不停的变大的时候,已经高过了木船本身强度,这也是后来轮船大兴于世的根本。

    蒸汽机,这个需要的东西不少,在丁海军的,关于它的研究,已经开展,只不过进展并不算太大,预计研制出来,最少还要几年的时间,暂时只是积累就可以了。

    同样的,在这个时代,就连世界上航海最发达的北宋,还是使用中国式帆船,这个平均速度只有4节左右的老旧帆船,新式的帆船已经够了。

    就算是赵信再怎么的着急海洋,想要为北宋开启航海时代,也必须要考虑承受的限度,贸然的进入到更高的领域,不说后世那种先进,在没有成熟的蒸汽机的时候,进入到铁甲舰的时代,那是噩梦。

    贸然进行不完善的技术,或许可以积累经验,但是更多的是浪费,后世无数的验证,探索所浪费和花费的东西太多,反倒是追随者,会过的更好,他们可以小步快跑进行追赶。

    现在别说是丁海军,就算是北宋,也处于世界的巅峰,可是有赵信的经历,不会走弯路,也会走最适合的路。

    造船用的木材,在丁海军,是肯定不可能的,丁海军面积不小,也有些山,当然,也会产出木材,可是靠近海边的树种,大部分都不是适合加工船的木材,况且就算是有,赵信也不可能涸泽而渔的,把整个丁海军的树木都给砍伐了。

    连建设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要保持生态环境,为了某一项目,把山砍秃了,可不是他的选择。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特别是各种树木的栽培和种植,都很低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生态很重要。

    否则,一旦因为滥砍滥伐,造成了地质性灾害的话,那就全完了。

    地质性灾害,就算放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破坏性也不小,何况在丁海军,丁海军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样的地质性灾害,在这里的破坏力更大,损失更大。

    这些损失,别说是一点点的木材,就算是十倍,上百倍的木材,也换不到的。

    造船,一直都是赵信的重点,哪怕在之前,丁海军刚刚开启,没有开设造船工厂的时代,赵信就一直不遗余力的进口各种适合船只生产的木材。

    在整个丁海军的海运网络之中,木头运输,是重中之重,最初的时候,高价购买江南船厂富余的船材。

    各种材料,哪怕是木材,都有一个固定的处理过程,在中国传统的处理之中,是通过一定的环境,让船材变干,变得可以使用,而且长时间的放置,也可以减少内部的一些应力,达到合适程度。

    丁海军一切都追求快,这个快,并不是茫无目的,胡乱的追求,而是在规则和质量允许的基础上。

    自然烘干,需要静置放置很长的时间,烘干房就出现了,天然弯曲木质,这在船材上面,是瓶颈,是制约,可是一些静置装置,还有弯曲的工具也就应运而生,只要放置一段时间,释放其中的应力就可以了。

    总之,在丁海军,船材的准备,也需要时间,可是相对于南方造船厂,十年二十年的放置,还是要快出许多。

    丁海军船队,肩负的任务太多了,在回转的时候,如果不运送原料回来,往往都会装上木材的,相对于其他原料产地的不确定性,木头在各地都有,只要有山的地方,都有木材,在中间选择适合造船,这应该是比较普遍性的材料,也算是降低运输成本的一个方面。

    可是丁海军目前的船队规模,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木料购买,一艘1万料的帆船,抛开其他的一些零碎,需求的木材最少也是9000料,如果加上浪费的,甚至超过1万料。

    按照丁海军的目前开工兴建的70个船坞来计算,哪怕都是开工1万料的帆船,总量也是高达70万料,这还是半个月的需求。

    工业化和流水化的丁海军,生产船舶的速度,是江南熟练造船厂的七八倍以上,这也带来了庞大的数量。

    一个月2艘船,如果未来效率进一步提高,还会提高到三艘,甚至是更多的前提下,在丁海军数量庞大的船坞之下,每个月消耗的木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算是按照现在的数据,一年下来,最少的一千多万料,这对于航运而言,是一个沉重的压力,甚至就算是盛产木材的地方,也有巨大的压力,船材不是随便的木头就可以的,需要一些特别的木头,更适合造船的木材,这些木材大部分需要一定的年限才能够生长出来,并且在深山之中。

    在本身的运输能力,没有办法大幅度的升高的前提下,选择外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节约了运输力,也降低了经营成本,毕竟,丁海军是外人,不可能在当地收入材料,可是却能够通过这些地头蛇来收集。

    这个吴姓的商家,就是其中一个,实际上,在赵信宣布了新的规定之后,整个江南所有的大家族都被吸引了,甚至连一些海商也不例外。

 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风

    海商,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都是很有钱,他们一次出海,就能够赚到很多很多钱,特别是来到北宋的这些海商们,他们展现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全本小说网,HTTPS://。m;

    可是大海是充满了危险的,哪怕如同亚洲这样,通过一个个的港口和补给点相连,最多离开岸边二三十里的样子。

    哪怕是这样,在没有测距手段,在没有远程通讯手段的前提下,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航程,几乎每年,都有沉船的消息,一般的海商,能够坚持到10年以上的,微乎其微,要么是赚够了,要么是沉入海湾。

    在广阔的中国沿海,还有广阔的印度洋的,阿拉伯海的海底,多年的时间之中,不知道多少沉船,沉没在哪里。

    风浪,迷航,火拼,甚至是海盗,这些都是海商们必须要经过的关卡,这些关卡,任何一个闯不过去,就是死亡的结局。

    就算是闯过了一个个的难关,要想获得高额的利润,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季风。

    任何一个海商,都必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在风帆时代,船是依靠风来推动的,固定的季风季节,让长时间的航行成为了可能,他可以连续很长时间,提供的同样的风,让船只向一个方向航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连续向一个方向航行风,对于顺风而言,是美好的,可是对于逆风而言,是噩梦,海商们受到季风的影响,在三角帆这样,可以逆风行船的利器,他们都必须按照季风来开船的。

    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这种季风最鲜明的就是,夏冬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季风季节,对于行船只能够需要风力的时代,这是无上的利器,顺风行船跟逆风行船,完全是两码事,这中间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是完全不同。

    在非季风季节,或许短暂的航行可以,甚至可以用人力,可是长期,会要命的,哪怕是再怎么庞大的海船,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按照季风,在季风向北宋这边的时候,向北宋来,开船过来,在季风向着另外一边的时候,开船离开。

    无论是来自东南亚,印度,还是阿拉伯的海商,他们都必须要保持这个规律,好在哪怕是这个时代的翻船速度,每小时4节的速度,在季风季节,一天也可以达到40节左右,那就是70多公里,亚洲的航程,不会超过5000公里,也就是说,两个多月的时间,算上中间停泊和浪费,最多航船时间是3个月。

    可是季风,半年才变动一次,也就是说,就算是位于阿拉伯的海商,他们来到北宋,也有3个月空闲期,最近的东南亚,可能有5个月的空闲期。

    当然了,东南亚的海商,暂时是不存在,在东南亚,在11世纪,中南半岛附近,还有几个统一的国家,他们非常的弱小,他们甚至也是在整个北宋的影响之下,这才拥有了文明,建立了城市。

    可是他们非常弱小,哪怕是在中南半岛这样的岛屿上面,也没有能力向外发展。

    可是在后世印尼的区域,那是一片部落和小国家组成一系列的岛屿,在东方文明没有把科技和文明,传播到东南亚的岛屿之前,他们也就是一批史前的野人。

    有人会说了,这个空闲期,可以晚一点出发,那不就行了,这样把航行的时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等到达了北宋之后,卖掉了商品,再买到商品之后,就可以回归了,这样不耽误时间。

    相对于在北宋停留很长的时间,在自己的家里,应该会安逸一点的,毕竟是待在自己的家里。

    听起来是非常有道理,并且可行的,可是实际上,在这个时代,不可抗力太多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越过季风,越过万里海疆,抵达北宋。

    在季风的季节,顺利的情况下可以,一旦不顺利呢,当在某些时候,遇到了风暴,哪怕船只不沉没,也必须靠岸躲避风暴。

    在热带风暴一个接一个的时候,很可能,连续十几天,甚至一二十天,都是惊涛骇浪,在这样的前提下,出海几乎就是送死,是肯定不可能出海的,那么就只能够等了。

    等待风浪平静,这样才能够出海,谁也不敢估算,这个风浪到底有多少的时间,如果选择极限的话,那么等到多长的时间,就必须要耽误多少的时间,可能就差一点点的时候,可能十几天,二十天的航程,季风变换了怎么办?

    在风帆时代,在没有三角帆这样,可以逆风航行的时代,逆风就代表着噩梦,短距离,比如说,一两天的距离,还可以逆风赶到,再长,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真的要是强行的航行的话,会死人的。

    成熟的海商大多数,都会预留足够的余地,最起码,要提前个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出发,这样保证遇到一些风浪,也会在季风结束的时间到来。

    可是对于一些老练的海商而言,他们会在季风改变的时候,第一时间出发,这样下来,他们抵达北宋之后,少则3个月,多则四五个月,这个时间段,一般被用于销售产品。

    可是海商们的大部分产品,都是比较稀缺的产品,一般而言,销售的速度都非常快,只有一些非常高档宝石,才会销售的比较慢。

    这些宝石,不用海商们每天盯着,时间长的海商,他们在海港这边,都会有固定的店铺,往往东西,都送过来,放在店铺之中,他们就松懈下来。

    一部分富豪的海商,他们甚至会在北宋的港口购买物业,置办家业,有的甚至在北宋,还成家,生儿育女。

    不是说他们不想,是因为季风这个不可抗力的存在,他们没有办法,

    可是现在,多了一个选择,哪怕每一次运输费用不大,可是积少成多之下,也非常可观。

    木材,这个是任何地方都有的,船材虽然有所选择,却不多,只要沿海一个港口,然后通过河道,收集木材,到这里装船,然后定海军,最近的一个点,可能只要几百里。

    这些海船,他们的装载量大,哪怕会有一点点的逆风,毕竟,季风不变的话,肯定会有一段逆风,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克服,海船上,都有一定的辅助装备,桨篙之类,他们的速度不快,比起顺风,速度慢很多,可是路程不太远的前提下,15天的时间打一个来回,不说运送木材的收获,赵信许出的利益不高,可是他在别的方面,提出了很多。

    为了吸引这些人给定海军运送木材,没有单一的提升木材的价格,相对于木材的,就算是价格提升到很高,也不可能比某些产品高,吸引不到足够多的人。

    这也是赵信大规模的兴建船坞时候,手下人反对的焦点,没有足够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