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食,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简直是最基础,最基石的东西,在游牧民族哪里,几万头牲口,只是几万头肉,可是在农耕民族,这些都是劳动力,当这些完全使用上去,整个北宋的劳动力就会得到爆发。

    哪怕是没有定海军,哪怕现在,赵信离开,不在用后世的科技,来改变北宋,北宋的命运都会得到改变。

    先进耕种技术,农家肥的制作,更多的牲口带来的更多的劳动力水平,预计10年之内,北宋的粮食生产会迎来一波暴涨,到时候,整个北宋人口更多,财富更多,实力也会更加的发达。

    同样的,有了棱堡和长弓这样,更简单,更强大的防御武器的,有了钢铁和水泥的结合,就算是蒙古发展,也未必能够拿下北宋,如果再拿下燕云十六州,并且有火器的话,整个宋朝甚至是中国的历史,都会被改写。

    才两三年的时间,变化就如此之大,可是在赵信看来,这些北宋的变化,只是定海军变化的影响,真正变化大的还是定海军。

    滑膛枪,火炮,这些超越这个时代几百年的武器的出现,让定海军的实力大增,现在,就需要一个把这个实力发挥出来的东西,那么造船就是的最佳。

    赵信接见了定海船厂的这些人,在简单的交谈之中,了解了定海船厂的发展现状。

    不错,非常的不错,20个船坞都被利用上去,在首批超过万料的试验船,一一的完成,并且下水,经过了一系列的海上实验之后,积累了一部分经验教训。

    这些,或许短时间,没办法让这些船匠们研究出来,可是定海军,有一系列研究的地方,在新技术的应用上面,船匠们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真正有作用的是设计院。

    原来船匠,多是根据经验,根据自己的灵感,来判断要建设的船只,这样是自然的发展,速度非常的慢,可能要几代,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技术的更迭,一定程度之下,因为某些关键性的船匠的问题,还会出现反复。

    一些绝密的技术,往往会被船匠自己留着,就算是传下来了,也没有什么来龙去脉,只能够照本宣科,没有继续提升,甚至有失传的危险。

    可是,在定海军,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理论就是力学,还有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一旦形成了技术突破,就会以论文,或者书本的形式记录下来。

    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有一个固定的脉络,并且清晰的理论基础,后来者,只要学习这些东西,有一些基础知识,就能够完成一遍,然后在之后,推陈出新。

    在定海军,船匠们技术,更多的是在实际施工上面的,而不是在决定船的类型,还有建设方法,这就极大的减弱了船匠们的难度,哪怕是只有主导过200料的船只,有一个完整的施工经验的,就能够在定海军的工程人员的帮助下,主导万料的大船。

    现在,定海造船厂开建的船只,跟之前相比,提升的并不太多,从1万料左右,提升到了1。2万料,提升幅度不大,没有之前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提升,可是的内部的结构,却完全不同。

    这是在赵信,成熟西班牙帆船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结果的。

    在巅峰时期的西班牙帆船,是海上的巨无霸,100多门火炮的体量,那绝对是战场上面的移动军火库,百门大炮齐发,那个场面,几乎是毁天灭地的。

    定海军继承了西班牙帆船的特点,也在这个特点之中,加入了属于定海军,属于是中国的一些东西。

    中国在帆船上面,最出色的地方,实际上是在水密舱,这种被设置在下方,增加了船只的抗沉性的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很多外国海商,为什么要买中国的船,质量好是一方面,可是水密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不止一次,有海商,在遭遇风浪之后,船只大规模的破损,却依靠这水密舱,活了下来。

    对于海商来说,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论,但是活着,永远是最重要。

    水密舱对于任何的船,都有巨大的作用,可是最大的作用,实际上,还是在军舰上面的,风帆战舰,跟后世钢铁战舰不同,钢铁战舰,看起来万吨的钢铁堆砌而成,有着巨大的防御,可是同样级别的主炮,或许一炮不能够有多少影响,可是多了起来,影响就大了。

    只要是激烈交战,几个小时,都会结束战斗,或者一方压倒性胜利,或者是双方是差距不大,最终各自撤退。

    可是在风帆战舰时代,有一两天,甚至好几天的战争记录,而且也有承受几十枚炮弹,依然没有沉没的记录。

    风帆的火炮,威力并不足以穿透舰船,再加上木头比水轻,就算是穿透了,破损了,也不会怎么沉下去的。

    而加上了水密舱之后,抗沉性有了巨大的提升,这一点是通过实验证明的,在改进之中,第一个加入的就是这个。

    中国的技术,加入到西班牙帆船上面,肯定要作出更改,而且水密舱也不是第一个技术,类似的技术很多,在这样改造之中,哪怕只是提升了20%的排水量,可是整个内部,却是有巨大的变化,不说跟西班牙帆船完全不一样,却也区别巨大。

 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术和效率

    实际上,赵信在船舶的制造上面做的更多,这么一个关系到整个定海军将来发展的重大项目,除了一个运河,拓宽造船厂适合的地方之外,在造船本身,改进也相当的大。(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目前,就定海造船厂来说,已经开工兴建了20艘1。2万料的船只,总吨位高达24万料,这不是定海军所有的造船力量,沿着运河两岸,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37个造船厂,涉及到了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船坞。

    当然,不是每一个船坞都有船,定海造船厂,这是特例,他直接抽调了原来造船厂的精华,再加上的定海军近期培养出来的精锐,这是不可复制的。

    可是在其他的造船厂,也有的心劲不低,能力出色的设计师,他们在吸收了定海军的先进设备和理念之后,也开启了自己的建设。

    按照幕僚们统计的数字,目前开工兴建的大小船只,一共是237艘,总吨位达到了的60万料。

    听起来,其他的200多艘船,他们的总吨位,也不过是40多万料,这个不多,可是实际上,对于定海军来说,这么增加下来,当第一批船,完成了兴建的时候,定海军将拥有不次于庞大海商们加在一起的运力,同时,运输速度也会显著的增加。

    赵信的时间有限,他不可能跟每一个人都大规模的寒暄,简单的说了一下之后,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定海造船厂上面。

    整个定海军目前开工兴建的船只,定海造船厂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船只的。

    如果单纯讲究吨位的话,小船应该是最为适合的,越是小的船只,制造的难度也就越低,就如同之前定海军挖过来200料船的设计师来说,为什么能够挖过来,定海军给出来的高额工资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人太多了。

    保守估计,整个北宋,能够独立领导和设计200料以上船只的设计师,不说是几十万个,几千个总有的,北宋拥有着比其他的朝代,更加发达的水上运输,还有繁忙的海商,整个北宋供给了整个亚洲的大型船舶,在这个交通并不方便的时代,这个简直是奇迹一般。

    200料以下的,是运河运输的主要船舶,在整个北宋活跃着几十万艘200料以下的船舶,哪怕是每年5%的更换量,也需要几万艘,几千个设计师真的是少的。

    造船工匠,升级非常困难,不但必须要的有足够的工作经验,还有一点就是,天赋,没有天赋,就算是给你10年,20年的时间,也别想达到一定的程度。

    可是这个发展途径,在定海军被改变了,造船的经验,被更加科学的理论给取代了,一旦基础理论产生突破,那么船舶就突破了。

    这样就是原来只有设计200料船只的经验的工匠,被直接设计1000料以上的实验船,然后在这个实验船完成了之后,立刻就上了1万料。

    短短的一段时间,让一个设计师从200料进展到了1万料,等于一下子提升了50倍,这样的跨度,就算是在21世纪,也是跨越性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但是这个设计师,变成了施工管理者,统筹者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整个船的内容,几乎都是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做出来的,施工者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记录一些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同样的有专业人员来分析,这就极大地的减小了难度。

    实际上,就如同催化一般,定海军大规模的催化了设计师,并且成功设计出了万料的风帆舰船。

    不过,这些,已经都变成了过去式,在整合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之后,定海军开启的新的帆船方案,跟之前的截然不同,外表看上去,都有较大的区别,内部就更是如此了。

    赵信观测的重点,实际上,也是这些工地,在20个船坞之中,其中有4个,最早的兴建,并且已经完成了整个龙骨和底层的铺设,正在高速的施工之中,剩下的,进度不一,最后的那个,甚至是刚刚把龙骨到位。

    在造船业发展的初期的,船只的吨位一直都上不去,不是因为材料的关系,是因为技术不过关,到了北宋,实际上,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加上科技水平的提高,制造多大吨位的船,已经不成问题了。

    北宋记载之中,也不乏千吨,甚至更大吨位的船的出现,可是这些船就只是少数,并不是主流,原因很简单的,那就是的太少了。

    船的龙骨,代表着船的整体的吨位,也代表着整个船体的坚固。

    从大型的海船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哪怕是木头,几百吨的木头堆砌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的。

    作为比水轻的材料,一般而言,木头很难沉,可是在大规模的风浪的作用下,船会侧翻,会仅为风浪的攻击而解体,这恐怕也是沉船的大部分原因,在水的浸泡之下,缓慢的沉默的,这就是的水底木船的原因。

    要做大船,必须要有的巨大的龙骨,超过万料的大船,基本上,单纯龙骨就会超过30米。

    30米,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可是对于树木来说,要好多年才能够长成。

    树木不是竹子,竹子一场雨下过,可能的一夜之间,就能够几米,甚至是几十米的长,可是这样的成长,也是在地下,潜伏了数年,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的结果。

    造船上面,单纯的树木,也不一定就可以,必须要硬度和韧性都达标的才可以。

    这就极大的制约了的龙骨选材的种类,整个中国,也就是少数树木能够达到。

    这样的木头,性质要求非常的高,具有油脂,耐磨、耐腐蚀,不易开裂,木纹细,易加工,韧性强。

    符合这个条件的树木,可不是那些速生林,多是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长到十几米,甚至二十米开外,只有极少数,才能够涨到30米开外。

    龙骨,是一艘船,最重要的地方,他代表着整个船只的性能,能够支撑多大的重量,能够有多大强度。

    亚洲没有超级大树,超过50米的就很少,类似云杉这样,超高的树木,亚洲相对较少,这也从侧面制约了北宋的发展的。

    正是因为这种制约,中国另辟蹊径,在宋朝后期,发明了组合龙骨的,把多段的树木,组合到一起,就构成了更长的龙骨,原则上,这种龙骨制造的船只,有无限的可能。

    木材,在目前的北宋,是不缺的,随便一个山头,可以开采的木材就很多,普通农户砍柴烧饭,能够用多少的木材,一些速生林的生长速度也很快。

    可是高端的,适合船材的大木头,毕竟是少数,更别说大船,除了龙骨之外,对于船材的要求也高,因为自重的关系,越是大的船,它的重力也就越大,哪怕是普通的船材,只要不是船甲板这样,很少受力的,其他的都会增长。

    在明朝,组合龙骨也不是无限的,否则,就不会出现宝船这样的极限,再超过它的船,基本没有。

    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粘合剂和连接物的不太靠谱,中国工匠往往会巧妙的避开这一点,用较大的连接处,减少粘合剂的使用,这样对于船材的要求就更高。

    这一点,在定海军是不存在的,卡牌系统,可以解读现有的材料,还可以合成一些新的材料,天然的粘合剂就有很多,化学的就更多了。

    有了这些粘合剂,哪怕是用比较低档的船材,也可以兴建大型的船只,从这一点上面,定海军的造船,就节约很多的成本。

    定海军的钢铁的存在,哪怕是铆钉,在这个时代就非常先进,更别说螺丝了。

    在众多细小的工具里面,螺丝钉,恐怕是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发明,让某些东西的连接成为了可能,不采用焊接工艺,让两种的物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拥有一定的强度,这就是螺丝钉的作用。

    在后世,螺丝钉大量的应用于木质结构之中,在造船上面,赵信也当然用上了。

    最初的螺丝钉,是在出色的匠人手中,雕刻就能够雕刻出螺丝,这种螺丝钉经过了卡牌系统扫描,然后成为了常用的物品,可以通过卡牌系统具现出来。

    卡牌系统的成本,让这种螺丝钉,成本相对较高,除了在一些高端的机器上面,很少大量使用。

    哪怕是再小的船,只要使用上了螺丝钉,也不是几个能够解决的,保守也在几千个上万个,定海军开工了200多艘船,保守估计,螺丝钉的需求在120万左右,这依靠卡牌系统,就有些困难了。

    好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冲压装置终于完成了,哪怕是使用畜力的,整个效率也不是很好,可是他毕竟产生了,可以对小件装置进行冲压,这就极大的解决了问题。

    螺丝钉就是小件装备,哪怕是最大的那种,也不是很大,畜力正好可以使用,同时单纯造船上面来使用,不用钢的,铁的就可以了,这就极大的减少了难度。

    当然了,最早期的冲压机,是不太适合冲压螺丝钉的,赵信对于机械传动方面,不是特别了解,可是有了实物,再加上赵信的一些理论,手工的拔丝机是弄出来了,生产的效率不是太高,质量也不是太好,可是应对木船,还是没有问题的。

    螺丝的出现,绝对是一个划时代工程,特别是一些特定的工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的位置上螺丝,这就更加出色了,有什么比螺丝,固定不同的部分,更方便,更适合。

    它的出现,不但加快了造船的进程,同样的,更加节约成本。

    原来,哪怕是用柳接的方式,需要的材料也非常巨大,对于船板来说,稍稍不慎,也容易产生破损。

    同时,使用的范围,也不是覆盖全局的,一些独特的地方,是没有办法使用柳接的。

    这些地方,是造船上面最困难的,为了保证效果,一些不太靠谱的粘合剂,加上对船板进行加工,形成特殊的曲线,这样才能够基本保证需求。

    这样的勉强做法,一定程度上面,是降低了整个船的结构的,寻常的开船还可以,一旦遭遇到了大规模的风浪,当风浪的力量,超过了船的强度的时候,船自然就解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