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船第一次出海,预计回来之后,已经到十几个小时之后了,在这个时间之中,市场开辟的时间,定在了晚上的8点,也就是渔船回归的1个小时左右。

    周边的人,还有位于定海军一些酒店饭店的商人,都已经知道这一件事情,不少人也等待着这个时刻的,怎么说,大船比起小船来首,应该是有收获的把,小船起码也有一两百斤,大船,恐怕最少是上千斤。

    大海之上,三艘船,呈现出品字形的样子,帆已经全面的挂上,在海风的吹拂之下,快速的前进的。

    微微的海风吹着,让人很舒服,看着陆地慢慢的消失,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三十而立,可是对于曾大牛来说,30年前过的是一片苦难的日子。

    生在海边,从小就在海边赶海长大,幼年天或许有一丝明媚,可是8岁的时候,父亲在海上一去不会,母亲辛辛苦苦把他养大,到了16岁,终于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依靠着乡亲的帮助,从零工,到船上,一直干了快20年,可是结果呢?

    温饱都顾不上,稍稍有些天灾,那就是真的灭顶之灾。

    饥一顿饱一顿过着,到了30岁,才勉强结婚,有了一个儿子,生活的重担,强行的压在他的身上,才三十多岁,头发白了,腰也有些弯了。

    这个时候,转机出现了,定海侯的来到,让整个定海军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曾大牛,是最有发言权。

    日子好过了,儿子也上学了,在吃饱穿暖的同时,也能够花钱吃点肉,喝点酒,这对于曾大牛来首,简直是神仙日子。

    老百姓们都非常的现实,谁对他们好了,肯定会掏心窝子的感激。

    曾大牛也是这样,他已经通过学习,成为了日用品厂的一个小组长,每月能够拿100贯的那种,听说定海侯招募捕鱼的,立刻就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赶来了。

    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徒手潜行,能够坚持一盏茶时间的他,在船上呆了也超过20年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捕鱼。

    整个海上,附近产什么鱼,各种鱼的特性,他是非常清楚。

    可是再怎么的清楚,也没有办法,不说是帆板了,就算是精心做的木船,也不敢随便的进入到深海。

    之前,因为定海军缺乏肉食,定海军也鼓励民众,把业余时间给利用起来,他跟另外一个乡亲,共同筹资400贯,专门打造了一个120料的渔船,带着乡亲们,亲自的深入海洋进行打捞。

    曾大牛走了比他父亲,甚至是所有在渔村的老辈们,都要远的路,他们深入到50里开外的地方,找到了一个不小的鱼群,一次性收获了3000斤鱼。

    当时渔船回归,造成的轰动,可是惊人,可是相比之下,赚的并不多。

    在定海军,各种的鱼类,是要低于肉的价格的,当然了,各种肉食的价格,依然不低,只是比汴梁稍稍便宜。

    猪肉差不多是70文,牛羊肉超过150文,鸡肉介于猪肉和牛羊肉之间,是90到120文不等,鱼肉比猪肉便宜,40文到70文左右。

    也就是说,这一次出海,总共的收入,在100多贯左右,可是给了工钱,几个合伙人一分,也就是几十贯,相对于投资来说,并不算多。

    3000斤,只是一个特例,真正的数字,大概每一次出海,能够获得500到800斤左右,也就是说,一次出海二三十贯的样子。

    相对于曾大牛的收入来说,这个真的不算什么,可是他出于对大海的喜爱,还是坚持下来了的。

    现在不一样了,这是真正的海船,超过1。2万料,是之前哪一艘船的100倍,也就是说,可能收获,也会达到100倍,3000斤,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了,100倍,会多到什么程度。

    曾大牛,对于海图,不是特别的了解,可是也知道,所去的地方相对比较遥远,最少也是1百里之外,这跟之前他们50里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同。

    同时,之前他的渔船,还是中国式帆船,最多进行了一些细微地方的改进,这个,可是真正大帆船,看着一个个软帆,吃着风的,在海面上快速的前行,如同一条箭一样,这种感觉,分外的不同。

    似乎第一次,幸运的要命,大概是离开了一个多小时,前方负责瞭望的,看到了鱼群的讯号。

    很快,包括曾大牛在内,4个资深的渔夫被叫到了瞭望哨上,通过高倍度的望远镜,再一次确认鱼群。

    实际上,发现鱼群的指标,是发现了旗鱼和金枪鱼,这些大型鱼类,以捕捉小鱼为生,他们在平常游动的时候,还有攻击的时候,表现出了不同的样子,这个样子会作为一个基础的评判指标的。

    果然了,最少有数百只这样的鱼,在的不停的游动,在不停的缩小鱼群的位置。

    对于旗鱼和金枪鱼,这玩意,不是拖网能够捕捞的,这两种与的速度极快,而且他们的冲击力,会破坏拖网,一般不会用网来。

    后世这两种与,大部分都是用掉的,一次性钓数百斤,甚至是更多的,也时常见到。

    曾大牛跟其他的几个人简单的商议了一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大黄鱼的鱼群,数量不好说,应该有数万只,甚至是是十几万只,范围不算大,只要在关键的位置下网,就会获得巨大的成果。

    这可是第一次,又是开门红,大家都想要来个好兆头,果断进行下网的

    大船的到来,惊动了的金枪鱼,他们的开始逐步的警惕这边,3艘渔船,都下了拖网,巨大的拖网,带着船的速度,向鱼群追了过去。

    从下网,到捕捉,足足用了40分钟,几个的专业人员,一直都在上面做指挥,调整船和网的位置

    这是一个巨大的配合,从40多个船员,到上面五六十个渔夫,几乎全部都配合在一起的,

    三个大网,就如同三个巨大的口,向着鱼群扑去。

    无论是金枪鱼,还是大黄鱼群,似乎都感觉到了危险,金枪鱼的捕食,还没有结束,却提前的跳出来,以金枪鱼的速度,瞬间极限可以达到160公里,在平均速度也可以达到60…80,

    这玩意,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风帆战舰,所能够达到的速度,只是看到影子,很快就不见了。

    金枪鱼走了,曾大牛并不在意,他还生怕他们留下来,如果留下来,对于捕捞来说,肯定是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冲击力,可以冲破拖网,一旦拖网出问题,那个麻烦就打了。

    大黄鱼没有了金枪鱼的威胁,似乎放松了,鱼群也开始散开,可是晚了,捕捞船已经在关键点位下网,庞大的拖网,可以笼罩数千平方米,再加上船速,不是大黄鱼能够比的。

    在最集中的地方,三个拖网分别的通过,几乎把绝大部分的鱼,都给网络其中,而他们一旦被网络到了中间,那就完蛋了,他们根本不可能逃走,

    海鱼们的习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逃过,在拖网开始逐步的收紧的时候,包括曾大牛在内的一些资深的人员,已经明白,这一次要满载而归了。

    他们没有使用过拖网,可是简单的感觉还是知道的,这么庞大的鱼群,拖网在最集中的地方过去,肯定是收获丰富的。

    当众人一起的,把拖网往上拉的时候,让人欣喜的一幕诞生了,无数的鱼儿,在拖网的拖动之下,开始疯狂的向上跳跃,可惜他们跳跃的高度,根本不可能逃脱拖网的束缚,当拖网开始收紧,开始向上挪动的时候,他们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它们逃不出去,那么只能够在拖网的捕捞之下,成为了的战利品,现在巨大的收获,已经成为了定局,具体的区别只是在于,到底捞上来多少鱼。

 第六百三十一章 开门红

    在没有电动工具的前提下,在渔船上面,比较广泛的使用了各种的工具,这些在机械的传动作用之下,借助滑轮组和其他的东西的节约力量,可以把个体的力量放大,在一两百位壮小伙的拉动下,拖网开始缓缓的升起的。(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高处,看的比较的清楚,被拖网网络,被拉起来的鱼群果然是大黄鱼。

    这个判断没有错误,在这个时代,大黄鱼没有后世那么的珍贵,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鱼,相对于其他的海鱼来说,更加好吃,而个体也更大。

    伴随着拖网的逐步升高,当密密麻麻的大黄鱼出现的时候,包括曾大牛在内,已经知道,这一次的收获,会非常的丰厚,大黄鱼的特性,让伴随着它鱼群的其他海鱼很少,而金枪鱼的出现,也让大黄鱼的鱼群更加的密集,这一系列的巧合,让第一次下网,就取得了开门红。

    不但曾大牛他们,高兴不已,下面的打鱼的汉子们,也是如此,他们更多的是力气活,可是第一次出海的渔船上面的水手,绝大部分都是在水边,或者是海边长大,他们却从来没有一网打下这么庞大的鱼群。

    哪怕是通过工具省力,可是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告诉了他们,这里面的鱼太多了。

    曾大牛也轻松了起来,跟旁边的几个人聊天,现在开门红已经肯定了,唯一有些疑问的是,这个到底有多少,而且大黄鱼的比例是多少。

    另外一个,在山东半岛那边长大的渔民,有些失望的道:“如果能够把金枪鱼也捕捞上来就好!”

    在海边的汉子,几乎都知道金枪鱼,那是一种游行速度非常快的鱼,因为肌肉的发达,让他的肉质比较的好,吃起来也更加的美味。

    只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似乎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很少有用网子能够捕捞金枪鱼的记录。

    这样的鱼,速度太快了,当他们全速的时候,拥有着巨大的力量,一般的网子,根本承受不了。

    或许,这里的拖网,要稍稍好一定,能够承受巨大的力量,可是,那跟金枪鱼比起来,恐怕还是要差一点。

    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的玩笑话,金枪鱼捕捞的难度,那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到后世,当蓝鳍枪鱼成为无上的美味,每一磅最贵的时候,高达数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时候,他们的捕捞方法,更多的是钓。

    拖网的好处是,可以笼罩更大的面积,3个拖网,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下网,然后挥手,在船速拖过了庞大的容积的时候,几乎整个大鱼群,没有逃走太多,几乎被包圆了。

    合理的拖网,可以让鱼无所遁形,除了很少数,没有被拖网所笼罩,幸运的逃离的一小部分鱼之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被笼罩其中,然后在强大力量面前,渔网被收紧。

    海水从渔网之中排出,巨大的网孔,根本就收不住海水,而剩下的鱼,越来越密,他们也本能的感觉,可能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在疯狂的活动,甚至一些还跳出水面,可惜,一切都是徒劳的,当拖网收紧,他们最后的逃离机会,也没有了。

    第一个收起的,并不是曾大牛的船的,是另外一个,因为下网的关系,他比其他的两个,早下了一盏茶的时间。

    不过陆陆续续的,网都开始起出了,最后收网的时候,惊慌失措的鱼儿,开始疯狂的蹦跳,显得活力十足。

    “很不错,几乎全部都是大黄鱼!”曾大牛喜形于色,哪怕没有最终计算,一些其他的鱼类,可是最多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金枪鱼都已经离开,没有办法抓到他们,或许是一个遗憾,成千上万的大黄鱼,已经补充了这个缺憾。

    当拖网开始一点点的收回,对于鱼获的处理,也随之开始的,因为是活鱼,又是相对密集的小型一点,甲板上不太适合,这时候,开启了第二层,把上层的甲板打开,露出了巨大的舱室,大黄鱼的雨,在这个时候下起来,下面,早已经准备好的工人们,拿出工具进行处理。

    这是一个庞大的大黄鱼群,最终统计的数量,大概是7万多,差不多8万尾的样子,因为都是成年的鱼类,大部分的重量都在3到4斤左右,整体的收获,大概是21万斤。

    3网,平均每一个大概网起了7万斤的大黄鱼,这样的效率,绝对是值得称赞的的,大概用了半个时辰,把这些鱼都给拉起来,大量鱼在船舱之中,还不消停,不停的跳跃的,而工人们,进行处理除了少部分特别庞大的,比如说超过60公分,重量在6斤以上的,会放在船底的水仓之中,其他的,几乎都当场宰杀

    。

    这部分工人,几乎都是在海边鱼市上的,虽然定海军之前零星的鱼获,可是他们却积累了经验,对于整个中国海域,常见的鱼种都非常的熟悉的,大黄鱼也不例外。

    可是三条船,不超过150个人,就算是有一部分渔民,还有水手的帮忙,也不过是300人左右。

    300人,处理7万多鱼,几乎每个人要处理200条以上,这个工作量非常的大。

    好在,不用精细化的处理,只要把鱼头,内脏,还有不好的地方给去掉,然后用盐腌了就可以了。

    庞大的船身之中,一字排开,虽然船上,不太适合放下生产线,定海军合理的分工习惯,在这里也显现出来,一个人专门剁鱼头,一个人清理内脏,另外一个人撒盐。

    因为不是深加工,只是防止腐烂,这个过程非常的快,可能一分钟,三人小组,可以处理3到4头的鱼获。

    这样算下来,300人的队伍,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处理400条鱼,要把7万多都给处理完毕,需要3个多小时的时间。

    按理说,一次性获得了20多万斤的鱼,还是比较美味一点的大黄鱼,这样的收获真的可以,可是这才多长时间,如果从造船厂出来,差不多3个时辰,如果算上离开定海军的时间,可能才2个时辰,时间还很多的,说不定,还能够遇到鱼群。

    这不但是单个船长的想法,也是船上,绝大多数的水手的想法。

    除了必要的人员之外,其他人员,都支援到了船舱之中,以尽可能快的处理完鱼,甚至,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再简化,只清理内脏,连头都可以留下来。

    节约了一个步骤,可以节约的时间近半,预计,一个时辰之内,就可以处理完毕,他们也可以离开这里,向更深航行。

    似乎好运气,在大黄鱼这里都用完了,接下来的2个时辰之中,只是遇到了两个小的鱼群,如果换成刚刚出海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小鱼群,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肯定不能放空回去。

    可是现在,船舱里面,还有数万的鱼还没有处理完毕,没有时间来搭理这些鱼。

    看着鱼获就从身边跑了,这对于渔家汉子来说,这是一种痛苦,下面的人加快了速度,终于在一个多时辰的时候,完成了对鱼多清理,腌制之后的鱼类,被放入到了专门的船舱之中,然后告知上面,下面处理完了。

    处理完了,意味着可以开网了,因为已经足够的深入了,他们没有继续下去,而是选择了回归,不过稍稍绕了一下,从定海军的另外一侧回归。

    似乎连续的几个时辰,幸运再一次的降临,这一次,不是大黄鱼,而是太平洋特产的鲑鱼,这种鱼多是在北部,很少到黄海地区。

    遇到了当然要下网,这不过,这个不是一个大鱼群,大概的有5000多尾,不过相对而言,鲑鱼的重量,可比大黄鱼要大很多,大概在12左右,也就是说,5000多尾,也超过了6万斤。

    这是整个船队出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