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在10万到20万之间。

    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如此之少异族,最终取代中央政权的,这中间当然可以说是明王朝内忧外患,可是几百年的时间,让曾经追着蒙古上百万大军,一直打到草原深处的明朝军队,退化成连十几万的异族军队,都无法对付的程度,这不得不说是悲哀。

    北宋时期,不说辽国和金国,甚至是后来的蒙古,那个不是百万,甚至是数百万大军的,就说偏居一偶,对北宋造成最大的杀伤的西夏,也是带甲50万以上。

    最强的,未必是最好的,紫衫木是一个很最适合长弓的材料,中国却没有,与其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漂洋过海的去寻找,倒不如在中国寻找替代品,十几年的时间,卡牌系统和穿越者,如何不能跨越式的发展。

    作为替代品的榆树,榆树的性能要比紫衫木要弱,赵信不是弄出最猛的那种,可以射程在300米以上的长弓,是让射程达到25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就可以了,没必要追求300米,这又不是红薯,土豆这样,有战略意义的粮食。

    在这个时代,能够达到200米射程,并且大规模装备的弓箭,是没有的,或者说很少,这就是天然的优势,在已经获得优势的前提下,没必要追着240米,还是300米的射程。

    少了60米的射程,对于骑兵,对于侧翼的攻击,反应速度和攻击力是差一点,可是长弓又不是单独行动的,大宋最重要的重装步兵,将会为他们稳定的支持,在配备一小部分收割用的骑兵,这就是固定的搭配。

 第九十四章 廉价的箭

    赵信使用长弓,不完全迷信长弓,历史证明,英格兰长弓,是欧洲最佳的兵种和武器,在它的巅峰时期,几乎压制了整个欧洲,他毕竟没有在中国出现。(全本小说网,https://。)

    蒙古骑士投奔俄罗斯沙皇之后,曾经在欧洲作战过,可是这个战绩,不算靠谱,一方面,当时的蒙古骑士,只是没落的一支,不代表巅峰时刻,蒙古骑兵的实力,另外一方面,他似乎也没有大规模的跟长弓对抗的经历。

    赵信只是从研究的角度,从攻击力,制造难度,后勤等诸多方面做了一个判定,伴随着长弓的大规模装备,对于这个弓的深入,原版的长弓,也未必是最佳的,英国人对于弓的理解,对于弓的利用,只总结出了一个最为适合的体系,这个体系适合于15世纪左右的英格兰,未必适合于中国。

    中国把短弓发展到极致,不但拥有的强大至极的短弓,代表性最强的就是碧玉弓,它把力量和速度完美的结合,这个是专门适合孙吉习惯。

    落月弓,看起来更猛,却有一定的长弓的感觉了,整体的弓身非常的长,有些长弓的感觉,只不过他还是短工这个类型的,整体上,是更大一点的反曲弓。

    中国式的前缀,让赵信惊喜,这代表着更多的点亮,一些非传统的而中国物品,做了中国式的改进,是不是可以变成中国式,代表着能够点亮更多的卡牌,甚至反过来说,一些的中国式的,也可以做其他国家的一些改进,也能够让这些卡牌变成,英格兰式,法兰西式等特殊的前缀,这不是可以刷卡牌。

    狂喜在心中升起,特别是一级即将结束,要点亮二级的时候,一级都需要点亮1万个,二级不知道有多少,哪怕只是一万个,想来,在宋朝,直接二级的卡牌也会很少,步人甲,碧玉弓这样层面的,才只是二级,跟他们一个档次,可想而知这个难度有多大。

    找到了这个诀窍,把碧玉弓这样的二级武器,进行欧洲式的改造,只要多做几个国家,一个点亮不是代表10倍,甚至更多点亮。

    还没有升级,一级卡牌就已经给了他巨大的帮助,二级之后,肯定会不错的,不说别的,来几个加强弓箭的2级卡牌,到时候长弓手表现出来的威力,说不定就比普通的神箭手更大了,二级就这样,三级呢,那可是五级系统的第三级,会不会一些超越时代的东西都会出来。

    可很快,赵信的脸色有些苦逼了,原因很简单,哪里那么容易,他能够把英格兰长弓,改成中国式长弓,是因为看了视频,真的让他自己做,他又不是弓箭类的专家,他做都做不出来。

    国家很多,民族很多,可是他了解的有多少,赵信后世是学霸,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可那又怎么样,他不过是中国古代史,宋代方向博士生,而不是国际史方面的,他对外国历史不了解。

    使用一些法兰西的树种,制作出来的长弓就是法兰西式了,这个命题,连他都不相信,更别说系统了,系统总归会有一些判定方式,比如说一些法兰西的风格,比如说,这个长弓,也要达到一定的威力。

    还是省省吧,赵信对于这些,了解的并不多的,贸然改动,说不定花费更多的心力,也没有太多的方法,还是改成中国式更好,中国他更了解不是。

    从一个可以十倍,甚至是十几倍扩充的方法,变成了一个聊胜于无的一种方法,偶尔增加一点还可以,增加的多了,那就不可能了。

    简单的了解了中国式长弓,也知道了一种可以扩充卡牌系统的方法,大惊喜变成了小惊喜,也没有多待,直接就出来了,进去出来,时间不长,就是那么不足的500息的时间,就在这么的一点点时间,孙吉就已经的完成了20只箭的制作。

    如果单从捏来说,手指的速度应该是比机器快,不但快,而且准确,机器所以会快,因为所有的都是标准件,在精准的控制之下,完成高速的制造。

    这不是标准件啊,或许箭杆都差不多一样,但是弩箭是完全不同的,要捏到恰到好处,也就是孙吉这样,把力量控制到举重若轻的高手。

    拿起20根,赵信点头满意说道:“不错,以后和这个就交给你了”

    这句话一出来,孙吉差点没有扑倒在地,他好奇赵信要干什么,帮忙捏了一下长箭,堂堂一个待遇器械,整个大宋军中的,实力最高的,实力高超,还曾经作为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地位尊崇,让他每天干这个,这也太丢人了。

    赵信看到孙吉的表情,笑了,回头对严华说道:“到时候,严都头也可以帮忙!”

    一句话下去,一个箭也没有做的严华,脸色立刻黑了,其他人也是一样,看到赵信的眼睛扫过来,顿时连连的闪躲,生怕赵信把目标对准他,如此做派,让赵信有些好笑。

    不过继续捉弄他们不太合适,只是随便说下,开开玩笑,如果真的需要的话,让孙吉上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常规制造,就不用这个了,他已经点亮了卡牌系统,如果可以的话,具现这些箭是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这些箭,因为制造简单的关系,每一只的价格并不多,加了30%的造价,整个箭的价格,是14文一只。

    14文,对于一支长箭而言,这不算贵,赵信知道,单纯原料,就已经占去了这个成本的很大一个方面,打个比方来说,8只长箭,大概是一斤铁,一斤铁大概是80文左右,这还是现在的价格,这样算下来,一只箭铁的价格是10文,加30%是13文,其他的部分,只是1文的成本,这不算很贵,甚至整个长箭都只有14文,也只是比普通短箭贵上一点点。

    打仗就是打钱,对于弓兵就更是如此,相对于普通的步兵和骑兵,弓兵是纯粹消耗者,而且还是最大的那种。

    一支箭射出去就是14文的时候,对于短弓还可以接受,长弓,就可怕了,一个熟练的弓箭手,一场战斗大概是150箭…180箭之间,20分钟就是1。5贯快2贯的钱,这就有些受不了了。

    大部分的弓箭,可以回收的,那是战胜的前提下,羽毛是肯定的,一部分射空的箭也同样可以回收,只有少部分,撞到坚硬物质,或者是身体结构的,会变形,这也是很少有清理战场的原因。

    可是长箭不一样,更重啊,8只箭就也一斤铁了,这个价值会比较大,也容易加工。

    这是针对现阶段,北宋的铁,比起西夏和辽国,相当便宜了,大部分的铁都是80文一斤,而且质量上也很高。

    这是北宋使用长弓最大的优势,长弓之所以拥有强悍的攻击力,就是因为,它拥有热武器的雏形,可以快速的把箭射出去。

    北宋拥有生产出大量长弓的箭的基础,也拥有更便宜的原料,这些都是优势之一,当长弓的箭,价格高达50文,甚至是100文的时候,哪怕是富庶的北宋,也用不起啊,一个1万名长弓手的方阵,参加一场战斗之后,20万贯的箭射没了,哪怕回收部分,这么昂贵的武器,没人用的起。

    二战时期,日本已经知道,一战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动武器的重要作用了,可是在主流国家都已经装备了自动武器的前提下,依然使用三八式这样非自动,使用起来也不是特别方便的制式步枪,原因很简单,没钱。

    没错,一次战斗,一梭子下来,几十发甚至上百发的子弹打出去,会给日本造成巨大的压力。

    14文一只,用起来小贵,可跟战斗力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况且,在赵信的手中,不是没有解决箭矢价格的办法,不是一条,而是很多条。

 第九十五章 正确方向

    在21世纪,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钢产量最高的国家的,累积完成生铁产量的7亿吨,几乎平均每个国民,年用铁超过了半吨,这是一个何等可怕的数字,普通生铁的价格还不足1000元,几乎平均每公斤铁在八九毛钱。(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是生产力大发展产物,北宋跟21世纪,如果从一般等价物上面来评价的话,更多的是从粮食上面,一斤米可以购买5斤钢铁以上,这就是基本的比价。

    对于赵信而言,目前的钢铁价格还有很大的空间,或许他没办法精确的大规模的炼制钢,炼铁是没问题的。

    目前北宋的铁的制造,还是在手工制造的阶段,从出现铁到宋朝,呈现出了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并不是很高,从汉朝到宋朝,可能价格降幅不会超过50%,工业革命之后,铁的价格大大的降低了。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炼铁,还是在众多的铁匠的手中,北宋上万吨的钢铁,可能是在数万,甚至是更多的铁匠共同工作的结果,手工操作没有规模性,更没有节约型,炼铁还是木炭,质量可以保证,可是耗费太大,木炭的价格昂贵,就算是在21世纪,也居高不下,是煤炭的好多倍,以煤炭为基础的焦炭,可以提供更高的热量,价格也便宜,这是钢铁价格降低的主要因素。

    当然了,更加科学高炉设计,减少众多不必要的环节,生成更多的钢铁,这也是工业革命之后,钢铁价格大幅度降低的根本因素,1000吨平炉每天产出3000吨,180吨转炉,一天可以产出接近3500吨,更高的技术带来更低的成本,带来更多的产出,可能一个后世平炉一个月的产出,就已经超过目前大宋一年的产出了。

    伴随着铁的冶炼的减少成本,大规模生产,铁的价格,会大幅度的降低,不说跟后世的标准,一斤铁降低到比米还便宜的程度,只要是降低到相差仿佛之间,或者是一两倍的样子,就是20文以内,是可以期望的,焦炭的利用,更大的炼钢炉带来的规模化产出,铁的价格肯定会大幅度的降低是一定。

    铁才是长箭成本的根源,一枚长箭,会用去60克左右的铁,铁的价格下降了之后,箭的价格肯定会大幅度的降低,另外一点的工费,也不多,炼铁技术革新之后,箭头加工更加容易了。

    当炼铁炉的铁成功的炼制出来,然后在高温和碳的作用下,溶解成液体,让沸腾和流动的液体,注入到早已经准备好的一个个模具之中,冷却结束之后,就是简单的箭头,或许会有一些毛刺之类的,借助这砂轮和其他工具修理一下,就是一个合格的箭头。

    箭杆的部分,同样可以用手段节约成本,在初期可以用熟练的工匠进行加工,以目前苗家庄的配备,12个工匠,一天最少可以制作500根以上,这对于训练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到真的把长弓手训练出来,对于长箭的需求大规模的提升之后,可以通过机械加工,这中间,需要制作一些专门针对箭杆的机器。

    现在的北宋,制作大规模的精确的机床,那是天方夜谭。可是简单的,只能够进行少许加工木工机床,这没有多大的问题。

    车床说白了,就是利用螺旋形,或者某些固定的转动和刀具,进行固定物品的加工,加工复杂平面,需要的是数控的机床,这一点别说对北宋,哪怕再过800年,也很困难,赵信又不是制造复杂平面,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圆柱体的箭杆,需要的只是一个车刀,对于固定大小的木条进行加工,着完全不是问题。

    只要集中一部分的能工巧匠,把机床的理念告诉他们,这些有着足够手工经验,熟知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的,几乎可以肯定,能把这个开发出来。

    制约机床出现的,永远是材料,机床从出现的时候,就是针对铁的加工,特别是更加坚硬的材料,能够加工更好材料的,永远就是更加坚硬和锋利的材料,而且对于整体的机件来说,也要求非常的高,

    木材就没有那么的硬了,就算是最硬的木材,也是跟铁的硬度,相差反复,这种前提下,木质机床本身就有诞生的可能性的。

    实际上,历史上,木材机床也诞生过,不过只是针对特定的东西,甚至因为中国传统的习惯的关系,藏一手,很多技巧,特别是很深的技巧,都渐渐的失传了。

    在故纸堆之中,曾经有过关于春秋时期,公输班和墨子的记录,特别是公输班,作为木工的祖师,他也被传闻制作过木工机具,可以自动对木材进行加工。

    不管有没有,总之,这个时代,已经拥有了诞生木工机床的一切前提,现在,只是把这个前提变成实质的,通过多年的摸索,才得到的经验,在赵信哪里很多,他曾经看过一些木工机器,这还得益于他给家乡找的项目。

    他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没有交通,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大片大片的山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林,没有其他的有利的地方,那么的加工木材,甚至是制作家具,就是必然的选择。

    多年的学习,加上一些临时的外快,比如说,帮助别人鉴定一些宋代文物,或者是充当一些低级收藏家的鉴定师,以他的专业素养,在行业之中,略有名气,短短的6年的时间之中,就积累了差不多40万。

    40万,对于有钱人来说,可能只是一顿饭的饭钱,可是对于偏远的山村来说,这恐怕是唯一的机会,在通过多方选择之后,他最终决定了采石和木材加工并重,并且通过一个做家具生意的金主,了解了木材加工方面的东西。

    正是这个了解,让他对于木工机床有一个大略的认知,这个认知,不能够帮助赵信用手工的方法,自己制作出一台台的木工机床,却为他指明了方向,最少说,一些简单的加工,比如说,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的简单木工机床,基本理念是有。

    有了这个作为基础,就可以大量加工,机床最大的好处,一个是使用方便,不用出师的木匠,只用是普通的,稍稍经过训练的,就可以操作,快的话,可能两三天的时间,就差不多可以使用机床进行加工,这就大大增加了从业的人员,另外一方面,机床生产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