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6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在简单草签了1万人的数字之后,直接就拿出了百万贯的财富,哪怕之前定海军的信用等级非常的高,也不可能空口白牙的指使众人,特别是滑如油条一样的底层吏目。

    可是真金白银拿出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1万人的管理费,就是100万,这笔钱,就连整个北宋最大的城市开封府都无法忽视,更别说其他的州府,顿时,关于人员的争夺开始出现,也就是开封府占据了先机,送了差不都4万多人过去。

    现在,管理费提升了,从百贯的管理费啊,现在有可能提升到400贯,900贯的数字,这还是单纯指一个人的,说实话,第一次见到这样算法,韩琦第一个想法就是骗人。

    韩琦算是一个粗通庶务的官员了,也知道目前东京汴梁的现状,普通的劳动力,他们的薪水并不高,按照普通汴梁劳力,一天100文的话,一个月3贯,一年下来36贯。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高了,要知道,一个月3贯的话,可以购买4石米,如果换成粗粮的话,最少也有七八石的样子,按照一个人,一年吃下2石的数字,一个月单纯吃的话,可以养活4个人,这么一个壮年劳力,不出现大的问题的话,养活一家大小,都不是一件很难的。

    当然了,在汴梁,不可能只吃粮食,其他的花销也多的,可是一般一个壮年劳力,3贯的月薪的话,养活不算很大的一家没有多大的问题。

    劳动力成本,也就从这样的苦力开始衡量,苦力不是每一天都有活的,一个月3贯,也成为了一个标准,大部分汴梁的工人,都是按照这个标准的,比如说店小二,或者是商铺之中的店员,他们的工资基本上都在1贯到1。5贯。

    就算是按照苦力每天的天薪整合,一个月3贯,这样前提下,一年给100贯的管理费,这等于说什么,一下子给了3个壮年苦力的工资,现在如果在这个基础上面,再提升,难不成,定海军真的是做善人,做好事么?

    这句话,普通的读书人说说,或者是升斗小民说一下,这没问题,真的到了韩琦这个档次,肯定明白,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善意和慈悲之心的,如果对别国表现出这样的善意,那不是养虎为患么?

    为什么大唐盛世的后期,是胡人之乱,原因就是当时大唐为了彰显天朝上国,对周围的游牧民族太好了,种植,养殖,各种冶铁等的技术,毫无保留的向外的输送,或许,是李氏皇族,有胡人血统的缘故,和亲尚且罢了的,各种的技术输出。

    跟随着公主和亲陪嫁的,各种的技工匠人,书籍之类的,比比皆是,也从汉唐开始,周围的游牧民族开始崛起的,本身就掌握着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武器骑兵,又有各种铁质的武器和精良的冶炼,一下子,胡人反倒是强悍的无比。

    几百年来,北宋时期的三国鼎立,无论是西夏,辽国,他们最强的战斗力无不是重骑兵,一套重骑铠甲的,重达数十斤的样子,这跟唐朝之前的游牧民族,只有一把刀是铁器,连铠甲都是皮甲,没有一点的铁器,连羽箭都是骨头,而不是铁器的,由此可见,他们的战斗力的提升的。

    定海军这么不遗余力的帮助北宋,100家工厂,这个没有什么,可是这些劳动力的管理费可是白送的,100贯,已经是很可大的,现在有可能增加到400贯,甚至900贯,这就让韩琦想不通了。

    想不通就是想不通,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这些人向中央上书,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请求中央,批准,他们可以在整个辖区之中,按照户籍进行抽调,把这些劳动力抽调出来。

    这种抽取,在过去的北宋,是相当正常,比如说一些劳役之类的,都需要抽调,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刻,比如说王国兴衰的时候,还可以抽丁成兵的。

    对于中枢来说,只要地方政府没有问题,那就更加没有什么问题啊,相对于整体的人口而言,这些抽调的,是少数之中的少数,不会影响到北宋的现状,却会大幅度的增加北宋的收入。

    因为签订下来了合约之后,对于韩琦而言,主要是梳理北宋官场的制度,还有商业制度之类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100个工厂,这才是重点。

    正因为有钱,这才提出了这个对整个北宋的运河,水利体系进行一个完整的工作,疏浚,建设,并且开挖大量的运河,保证的在整个北宋核心区域,大部分的地方,有运河的贯通,同时,也保证了一些零散的水利体系。

    这个项目,在之前的北宋,别说做了,恐怕连想一下都非常的困难,3亿贯,整个北宋15年以上的收入,全部投进去,。会产生多少的效果,还真的不知道,或许,远景和长期,可以产生效果,可是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这样反倒是天方夜谭。

    用20年,30年的累积,来兴建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那基本上,都是灭国工程,秦朝的长城,隋朝的京杭大运河,都是例子。

    从这两项工程本身来说,都可以说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世的项目,长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为了2000年抵抗游牧民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版图和核心,一直都确定在中原,不得不说长城的巨大作用。

    北宋也就是因为石敬瑭送出了幽云,没办法把长城连接起来,否则的话,以北宋的财力,真的把长城给修缮了,游牧民族能不能攻进来,还真的不好说。

    京杭大运河就更不用说了,那更加可怕,整个北宋就是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面,发扬光大,没有京杭大运河的发达水运,就没有北宋遍布各地的繁盛。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无论是长城,还是京杭大运河,都是举世瞩目的工程,可以铭记史册。

    可是这两个工程,对于当时代来说,那就是噩梦,这两个过程太庞大了,庞大到举国之力,甚至调动了武术的民夫,这才勉强的把这两个工程完工,还没有等到秦和隋,享受这两个工程的红利,就因为工程给拖垮了,基本上都是二世而亡。

    反倒是后来接替汉唐,继承了这些红利,无论是长城,还是京杭大运河,对于两个庞大王朝的加成,都相当的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也因为这个原因,各大王朝,对于大兴土木的工程,都是胆战心惊的,除了皇陵这样,必然要的投入的,其他,稍稍有为一点的皇帝,甚至连修缮宫殿,都相当的犹豫。

    可是大工程不好么,之前,无论是韩琦在西北的西北农田水利,还是叶清臣在华北的黄河水利工程,这两个,都能够算是非常庞大的,水准以上的工程的,这两个工程之所以能够顺利完工,就是因为当时,韩琦和叶清臣,掌握了比较庞大的财富。

    钱能通神,这一点没有说出错,只要控制工程量,用大量的资金,驱动的大量的民夫,干好了这个工程之后,当年就收获了巨大的利益,之后,这些利益逐步的释放出来,可以产生比投入多的多的效益,而且是持续的,长期释放出来的。

    也因为如此,韩琦才决定推动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史无前例,耗资3亿贯的庞大项目,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4。2亿石的大米,可以养活无数人。

    韩琦在决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项目相当的困难,真正开启了这个项目之后,才真正的发现,这个项目的投入之大,哪怕整个攻城需要3到5年才完工,按理说,每年投入的大概7000万贯左右,可是北宋财政收入的还是相当的沉重。

    有时候,韩琦甚至稍稍有些后悔,如果是晚一年就好了,到最少有20个工厂投入使用的,北宋的财政上升了之后,再开启就更好了。

    可惜开工没有回头箭,已经开启了,强行的停下来,不但前期的投入,说不定会打水漂,后期重启,也会耗费巨大,这是得不偿失的结果,他只能够硬撑着。

    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个申请到了,而且还是如此庞大的,资金如此充足的项目,韩琦如果不伸手,就真的对不起他首辅这个名号了。

    按照300万人,每个人平均管理费150贯来计算的话,单纯明年,最少可以获得4。5亿的管理费,这笔钱非常庞大,之前中枢或许不在意,现在,就必须要从中间截留,韩琦的胃口也不大,3成好了。

    把申请送上来的这些北宋地方官员,实际上,距离这里,都不算很远,在得到了东府的消息,这些地方大员,包括开封府也都迅速的赶到,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的,中枢可以批准他们要求,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达到,那就是扣除3成,作为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到运河建设上面。

    运河建设,他们当然知道,虽然是东府推行的,却是设计到各个方面的,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么一个运河和水利并重的工程,一旦完成,不但整个中原地区可以用水运完全通达,而且单纯灌溉,都可以让无数的旱田变成水田,提高土地的抗击灾害的能力。

    整个对于各地也是好事情,一旦建成,对于各地的好处也很大,可是为了这么点好处,就要付出3成,这可是很大的一笔钱的,到时候,少则几十万贯,多则几百万贯,这是地方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顿时,群情激奋,一些老资格的,甚至直接的找上了韩琦,顿时东府内,也是乱成了一锅粥了。

 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认

    北宋最初拥有的23路,基本上都是在五代十国,还有唐朝后期行政区划上面继承下来的,后来,又拆分了一些,还有收复疆土之类的,比如说,从西北,从幽云。//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幽云十六州,听起来多,可是实际上并不大,北宋的一路,本身就包括这众多的州,比如说,京东东路,就包括了齐、鲁、密、沂、登、莱、潍、淄,这个几乎是后世的山东之地。

    幽云在拿下之后,按照一定的分类,分成了河东路和河西路,分别对应幽云,算是新增了两个路,加上拿下西夏土地的陇右路,新增了好几个路,加在一起,整个行政区划有30多个路,加上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军,差不多就有四十多个。

    这些已经涵盖了北宋所有的领土了,包括了所有原来的和新增的,几乎代表了整个北宋,所有的地方势力。

    30多个道,当然不可能是每一个道都来的,一些边境的军州,本身就不算太大,人力资源也不是特别的丰富,也就没有前来,还有一些被清理出主流圈子的,他们也没有来,可是一共来了27个道的代表。

    一些道只是来一些代表,可是能够代表前来的,哪一个不是老资格。

    北宋的传统,宰抚轮流做,做到了宰抚,几乎是朝臣的最顶级,可是除了少数宰抚的,有几个人能够长期做下去的,短则几个月,多则三五年,这是仁宗在长大之后宰抚履历,变化之快,让人眼花缭乱的。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的,仁宗从成熟了之后,确切的说从吕夷简之后,基本上,就是在不停更换之中,调整着朝堂的方向的,最多也就是两三年的样子。

    首辅代表着文官的顶峰,首辅的位置上下来,要么告老还乡,这是吕夷简以前,大部分的首辅的归宿,除非是老的走不动道,也操纵不了朝政了。

    可是到了吕夷简之后,仁宗简直是走马灯的更换,这一大批的宰抚,从这个位置上下来,要去做什么,有些年轻的,只有五十多岁的,总不能告老还乡吧。

    这点,难不倒北宋,很快的,宰抚衔知某一州的开始出现,他们以参知政事,甚至是公爵的身份,担任一州知州,权利缩水了很多,实际的职务也不高,可是级别高啊。

    就如同后世,政治局委员兼任非直辖市的市长一样,让人不敢直视,可是在北宋,却是天然存在的,到了级别,你还有余力的就下去,没有余力的话,就告老还乡,以高职衔回家养老。

    这就造成了一大批资格老的,知地方州的,或许在权利上面,不如韩琦,可是资历尚,比韩琦老的比比皆是。

    站在韩琦的面前的就有两位曾经的首辅,分别是杜衍和晏殊,杜衍是庆历四年九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可以说是东西府一肩挑的,全力滔天。

    晏殊的资历比起杜衍,要更早一点,是在杜衍之前的参知政事,是庆历二年七月加平章事。

    他们在位的时间都不算很长,晏殊有两年,杜衍因为支持的庆历新政,只做了白天的首辅的,然后就除首辅知地方。

    可是资历就是资历,甚至他们进入中枢的时间,也远比韩琦早的多。

    杜衍目前是知兖州,晏殊目前在陈州,实际上,在目前州府之中,还有一位平章事,那就是曾经首辅章得象。

    本身章得象就做的不怎么稳,面临着贾朝昌的威胁,可是总算是有一定的时间的,按照历史上面,他还是可以做上一段时间,才会被贾朝昌所取代。

    韩琦异军突起,提前了很久成为了首辅,连贾朝昌都给按下去了,章得象当然要让位置,本身是被判知楚州,他也是去了,基本上是半归隐的状态,几乎不管事,这一次当然地方转运使也邀请了,可是章得象觉得,自己跟韩琦没有什么交情,又是直接面对的对手,索性没有来。

    除了两位首辅,做过枢密使,参知政事的就更多的,一些老的,甚至是20年前参知政事,那可是在吕夷简控制的时间,资格就更老了,这些人,虽然只是知州,可是职衔一个比一个吓人。

    单纯有国公爵位的,就有7人之多,只要致仕,肯定都是太子太师之类的超品的官员。

    韩琦哪怕的自命不凡,也不可能把这些人都给得罪了,他们不在位了,可是横七竖八的势力,还是不容小视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更别说,读书人,从座师,到同年,同窗,同乡之类关系,还有姻亲,干亲,师徒之类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之大,就算是的首相都不敢轻易触碰,更别说这些人的资格,有不少,甚至连韩琦都要叫一声老师,一个孝悌,就足以让韩琦没办法。

    这些雪片一般的奏折,韩琦已经知道了,会有这些老资格的来,如果一朝首辅,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就真的坐不稳的,他依然抛出了30%的条件,就是为了讨价还价的。

    30%绝对不是他要求的终极条件,面对着颤悠悠,有些连路都走不利落的老大人,可是这些老大人的战斗力却是很强的,吐沫星子乱飞,都喷到了他的脸上了。

    在策略之下,韩琦就一一的给了面子,主动的降低了比例,二成五,二成,一成五,几乎下降了一倍。

    看起来很好说话的韩琦,到了这个程度,韩琦就不让了,这些官员们很是无奈,如果可以,谁愿意把手头的,白白给分出去,可是韩琦也说的振振有词,这些钱,暂时各州郡也没有一个花钱的地方,现在中枢开启庞大的运河体系工程,需要钱,先支持了中枢,然后中枢有钱之后,可以以税负减轻,或者拨款的方式,在还回去。

    一朝首辅,还是如同韩琦这么强力首辅,在他板着脸的时候,除了几个老资格的,其他人谁敢直面,条件摆下来了,也降低很多了,接下来,就看每一个人的选择了,是继续的降低,还是顺着同意。

    人多了,既是群胆,又是分化,首先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