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宋锦绣-第7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中华大地,战争是主流,早在先贤的时期,对于战争,对于哲学的发展,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的,孙子兵法,这个诞生于战国时期的兵法著作,就算是到了21世纪,也分外的受人追捧,成为了商战的必要典籍。

    21世纪尚且如此,更别说在这个时代,为了保证这些北美民众的安全,或许,最先进的陆军制式武器和火炮,不会给他们提供,自卫用的钢弩和火枪,还有一些手雷地雷一类的爆炸物,还是可以提供,这样下来,武装起来的北宋人,更是面对玛雅人,占据了巨大优势。

    因为人手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很难离开太平洋海岸的,只有那么十几万人,分布在十多个港口之中,已经相当的稀疏了,能够保护着港口的安全已经不错了,再进入到北美的腹地,那就要出问题了。

    现在多了200万人,还是有野心,想要自己发展,只要给予一个不错的制度,管理起来,那就可以扩张,定海军哪怕无法细节性的掌控每一片的土地,可是这些,都是成熟的土地,而且是符合定海军开发的步骤的,或许将来有能力的话,把他们纳入到体系之中发展。

    就这样,中国对于北美的殖民和发展,在北美悄然的起步,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逐步的提升,从太平洋海岸开始做起,逐步的提升,最终,到占据美洲的程度。

 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

    不说在万里之遥的海外,那些不愿意融入到定海军之中中国人,正在北美在打拼,他们奠定了中国人在北美的基础,虽然中国并没有如同西方殖民者那样的,在美洲搞大屠杀,可是瘟疫还是在美洲出现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后世研究之中,跟美洲没有游牧民族是一个道理的,人类从建立了细菌学开始,对整个历史上面的瘟疫和传染病进行了一个推演。

    这种传染病最初,应该是在动物身上出现的,可是伴随着跟人接触,这些细菌从动物身上,逐步的向人的身上传染,经过交叉变异,然后各种传染病出现了,瘟疫出现了,甚至可怕的黑死病也出现了。

    这一点,印第安人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的各种的作物都是天然的,同样的,也没有畜牧业,虽然说的,印第安人也有饲养羊驼,可是这个羊驼主要是把羊驼弄过来,割了毛然后就丢掉,就不管了,没有这些牲畜,跟人长期的接触的,对于细菌的抵抗能力就低。

    这实际上,也是后世网络上,讨论的一个话题,说穿越吧,魂穿还好说一点,你说身穿了,会是什么概念。

    有人说,大杀四方,有人说建立王朝,可是也有人说,如果是一个真人的穿越到的古代,甭管什么时代,单纯现代人身上所携带的病菌,只要有机会流传出去,就可以灭掉一国之人。

    这一点,在北美显现出来了,定海军虽然没有如同西班牙人那样,把传染了瘟疫和黑死病的衣服和被褥之类的,扔到印第安人的部落,可是一旦相互接触较多,联络开始增多开始,传染病几乎必然影响到这些人。

    在这种席卷一切,不停传染的瘟疫面前,在没有特效药的前提下,能够作用的,就只有自身的抵抗力,而这个印第安人的抵抗力,在这些瘟疫面前,就如同的纸糊的一样,不主动传染,只不过减少传染的概率和速度,最多就是延缓全面流行的时间,可是一旦时间足够了,还是要流行开去。

    这是北美印第安人必然要走过的路的,他们如果能够一直就这么的独立的生存下去,一切还好,可是一旦有人登陆北美大陆的,那么单纯一个传染病,就能够要了他们的命,这是长期断绝,并且独立发展,最终产生的必然结果。

    不说万里之遥北美发展,一切都比较顺利,几乎要完美的发展的,北宋的发展一点都没有拉下。

    从大规模的建设铁路和公路,北宋也开始在桥梁上面下功夫,在1052年,第一个贯通黄河的桥出现了,最初是铁路桥,然后一路的公路桥和便利桥,很短的时间的之中,遍布在黄河之上。

    黄河之上,因为不考虑大规模的航运的问题,只要不影响小船和客船的通行就可以了,所以一般的铁路桥,都不太高,技术含量也不高,同样的黄河的宽度也不宽。

    真正的考验,实际上,还在长江大桥上面,在黄河上面的桥梁出现8年之后, 1064年,长江上,也出现了1座桥梁。

    这一座桥梁,并没有在长江中下游,而是在武汉附近,还是在武汉的西部,不影响大型船舶通航的问题,又是选择的比较近的,比起的黄河铁路桥,技术含量是高一点,但是却是高了那么一点点的。

    之后,长江大桥就长时间的停滞,一直到6年之后,1070年,才出现了第二座,这一座就是最重要的南京长江大桥,这一座大桥,完全按照了赵信的要求,保障了整个长江航道的通行,没有选择最简单的桥墩,这样桥墩和桥墩之间的距离太近了,不利于通行的,选择两侧桥墩,中间斜拉的结构,保证可以有二分之一以上的航道,可以保障通行。

    就如同突破了某种关卡一样,一旦技术问题解决了之后,在长江之上,各种的桥梁,开始不断的出现了,一年两座,大概在5年的时间之中,就突破了10座,并且不断的增加了起来,以往困扰中国的长江天堑,在这里,被攻克了。

    跟桥梁差不多同时出现的,还有隧道,第一个大型的隧道,长达500米的尧山隧道,也同时开启,有了隧道,铁路在经过山脉的时候,不用大规模的绕路,或者是走山上的之字形,而是直接从隧道直接通过,省时省力。

    隧道比起桥梁来说,要简单许多,当火药出现之后,隧道,已经成为了可能,通过一点点,用炸药之类的,慢慢炸开山石,或许这个非常危险,可是通过在实际之中,研究,最终找出一个方法,掘进和炸药相结合,然后填充支撑。

    第一个500米的隧道,用时5年的时间,可是到了第二个,1200米的,才花费了2年,接下来,伴随着四面开花的,几乎每年都有十来个隧道的贯通。

    铁路在北宋大发展阶段,到这个时候,开始大规模的产生,在辽国的,因为地广人稀,再加上大量的草原和平原,真正需要通过的隧道并不多,大不了绕路,也饶不了多少。

    可是在北宋,这样的就多了,以前绕路的铁路,被取直了,无法通过的大河,也假设了铁路桥,整个中国的北方,原来整个中华大地最精华的部分,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的,以中原为中心,九纵十横的铁路网开始出现,几乎每一个州郡,都有铁路贯通,这不是的之前临时的解决方案,而是真正的,彻底的解决方案。

    交通的便利,带来的是整合的力量,当蒸汽机车投入,列车可以用平均120公里的速度前进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力量将会结合到一起,控制力度增加,整体力量也开始增加。

    一天24小时,可以走5000里,也就是说,一日的圈子,拓展到了5000公里的范围之内,可以说,整个中国最精华的地区,全部都在这个体系之中

    铁路真正的贯通,才是整个中国发展的强心剂,工业体系的建立,各种的及其机器带来的方便,让中国超越了这个时空。

    铁路和公路,这些是定海军之前的发展,不说北宋新建的这些,在原来辽国那边,已经非常的发达了,真正在定海军开始信件的,还是在航空上面的,在几年前,定海军完成了飞机的研制,最开始的时候,是军用飞机。

    可是军用,就会转换成民用,在发动机的技术,还有专门针对的民用的飞机的研制,大功率的发动机开始出现,在满足了军用上面的用途了之后,民用飞机开始出现了。

    最初的飞机,只能够携带8…10个人左右,在双发重型飞机,完成研制,900马力发动机研制完成的,双发就是1800马力,这样的马力,在璀璨如星海一样的重型飞机之中,并不算什么,可是已经比第一批的客运的飞机的强太多了。

    一共可以搭载的36名乘客,在后世,恐怕连一般的支线飞机都不如,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划时代的,对于整个国家帮助巨大。

    火车最高也就是140公里,还不能一直都按照这个速度行驶,大部分的平均速度,能够达到120公里就不错了的。

    可是飞机的速度,起步就是250公里左右,经过特殊的设计,比如说空气动力学,还有动力方面进行提高之后,效果就更好了。

    定海军成型的客机,它的基本速度已经达到了400公里左右,最高速度甚至超过了550公里。

    三倍的速度之下,空间距离减少了三倍以上,2000公里的空间,如果选择火车出行的话,可能需要2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是如果是坐飞机的话,最多5个小时,就差不多了。

    减少了差不多三四倍的速度,等于让中国的控制力度大大的增加了,也让原来遥远的距离,联络变得更加的快捷。

    飞机的出现,对于定海军,对于北宋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促进,先不说速度的关系,单纯一个的飞上天空,都是多少人的愿望,虽然说,飞机票的价格高昂,可是坐飞机的人,也开始络绎不绝了。

    本身,11世纪的北宋,已经是整个世界上面,最为繁华和强生的,可是当这个工业体系加入到快车道之后,创造的财富更加的可观,中国的民众劳动力价值和收入,开始激增。

    原来,北宋一个城门官,都可以享受欧洲贵族,甚至是王室的待遇,现在,更加上了一个台阶的,按照统计,到了1070年左右,北宋人口扩张到了3。5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2400贯,按照gdp的6成来计算的话,人均工资水准,甚至达到了7000贯,也就是一个月600贯左右。

    这个在之前,可以买到数十头牛的数字,却是普通人的工资收入,也代表了中国的富庶。

    全国各地,纵横从寒带到热带的整个北半球,气候条件非常的多样化,在这种的情况之下,各种的产出也非常的繁多。

    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之后,多样化就成为了关键,赵信不是统筹下,但是他知道,解决丰富多样就可以了,以往食物的保险基数,加上现在更多的方法,让很多大城市,可以随时随地的吃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水果,从深海之中大佬起来的海味,各种的编网养殖起来的各种的鱼类,这些丰富了市场,

    为了加强控制的,特别是加强对于整个中国的控制,以保证在整个中国范围之内,到各个地方的距离,都差不多的前提下,选择了位于湖北和河南交界的地方,作为新的国度。

    经过了系统的选择,考虑到了曾经的王城,长安洛阳和以前北宋的汴梁,在多方对比之后,考虑到南方的庞大,最终确定的位置向南,选择了风水和基础都比较出色南阳。

    南阳地处盆地,这个曾经的帝乡,刘秀的故里,在这个时代,开始散发了光芒,大量铁路通往这里,还有兴建的机场的,以定海军的建筑能力,花费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对于新的国度的建设,同样的,也开始确定了4京。

    北宋所在的这个朝代,多京都成为习惯,北宋有四京,辽国有五京,北宋的四京,几乎是在一个很狭窄的区域,相互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很远,他们更多的是名义和级别上面。

    可是中国太大了,就目前,在东亚,就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北方,过了内蒙之后,大片大片的荒原无人区,只有几个核心城市管辖,可是南方,人口相对比较的稠密的。

    人是会越来越多的,不说西伯利亚的高寒带地区,那些地区人口的增长缓慢,也不适合大量人口稠密的区域,可是南方,在新开辟的那些土地之中,人口一旦增长,就会稠密起来。

    划分省一级的行政区划的,可以加强管理,可是一些陪都,还是可以起到管辖和统帅的作用,一共设定了6个京都。

    除了首都南阳之外的,北方东北,当然是沈阳了,位置上面,稍稍有些不适合的,却已经有了根基,还是定海军起家的国度,有天然的条件。

    沈阳,主要管辖东北,渤海湾的,还有内蒙外蒙古的一部分的土地的,它的周围,是定海军最为精华的工业区,他也被称之为北京。

    西京,本身是准备定在兴庆府,可是后来,发现兴庆府并不能够起到统帅整个西部和北部的作用,就经过了调整,把他放在了后来的乌鲁木齐的附近的,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区域,辐射周围,主要是原来版图上面的西北,同时,也对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的区域有管辖权。

    南京,并没有在后世的南京,而是放在了海南,海南这个中国最为南方的省份,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最南端,它虽然是岛屿,却通过强大的运输船队,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的,所以,被称之为南京。

    东京则放在了南京,主要管辖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流域,未来,一旦长江水道,还有其他的配套设施都完成的前提下,这将成为的中国最高的工业区。

    w23051412

 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欧洲

    仁宗退位,禅让给赵信,他跟妃子们,就去游山玩水了,从北方到南方,遍布整个中国,有赵信做好后勤,有足够的花不完的钱,又没有什么事物费心,当然生活过的非常的惬意。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在仁宗退位的10年之中,赵信基本上,都是在处理北宋的内部事务,首先是解决财政问题,虽然说,定海军,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政务体系,可是在最初的时候,还是依靠北宋的这一条体系运转的,最多加入了定海军的监管。

    在北宋没有大量发展之前,赤字还是存在的,也需要解决。

    赵信的解决方法却很简单,并且短平快,直接调动了50亿贯的资金,注入到北宋的三司,一下子让三司吃撑着了,赤字当然解决了。

    之后几年,伴随着定海军的政务体系取代北宋的,一切都捋顺了,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从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情况入手,贯彻了海运,空运,交通的解决的,让整个北宋结合成一个整体,发展也就顺畅了。

    之后,又建设包括5京在内,接近40个大中城市,并且开始大规模的移民。

    定海军原来是在辽国发展,当时整整10年,都在东北发展,整个把沈阳周围建设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区,可是高纬度地区,毕竟不是很适合人类的生活的,特别是到了冬天,那简直是人间禁区。

    以前,那是没有办法,现在,伴随着南方开发,大量的城市建设,大量的人口开始回归北宋,主要是以地域的关系的,选择比较近的,反而还比较的和谐。

    温暖的气候,更加适宜的居住,反而从侧面刺激了人口的增长,生育率微微的向上提升了少许。

    以中国目前的人口总基数,别说是大幅度的提升,就算是稍稍的提升一点点,也会是十几万,几十万人口增长,也从侧面推动了整个北宋的繁荣。

    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的根源,不得不否认,人口多的国家,未必会强大,可是强大的国家,如果少了足够的人口,也就无法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在没有联合国存在的前提下。

    潜心发展,在1070年之后,在逐步稳定了北宋国内,把北宋重新的捋顺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