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而复失。

    虽然还不至于伤经动骨一阕不振,但损失了大量的辎重和物质准备,受限于陆路后勤输送的能力,却是短时间内补不回来的,因此暂且止步不前,连带被我扣押的那一小团人马,也没有心思来交涉放还了。

    倒是借助了海路输送便利的东路大军,在长驱直入的高歌猛进之势下,虽然损伤惨重但也战果斐然,一鼓作气横扫数道,理论上,只消南朝能够凭借其庞大船团的优势,源源不断的输送补充,就根本没人能够挡得住其前进之势。

    特别在如今已经成功打破了,徐州这个淮北坚镇大城,进入巷战的扫尾中,获得了这个足够分量的支撑点后,河南道已经是坦途一片,河北平原亦是门户大开,只剩下黄河的天然阻隔。

    不过,夹杂在些背后,也有不那么好的消息,八九月的风潮之季将起,信风海潮之下南还的船只,固然是轻乘万里,但是悲伤输送九边的事倍功半了,输送效率势必大受影响。

    因此,如若不能抓住眼下机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到黄河岸边,那就需要不短时间的间歇,来重新积累下一轮攻势。

    “有德,你今昔已经不同往日了。。”

    刘延庆慢条斯理的,把所有的酒水,都斟酌尝了一遍后,方才重新开口道。

    “说不得,如今连我也要仰仗鼻息一二了。。”

    “你言过其实了。。”

    我不以为然的摆摆手笑道。

    “却非其实啊。。”

    他叹了口气道,有些诚恳的看着我的眼睛道

    “你以为北朝有几个董虎庭。又有几个韩泰,或是几多萧怀丹之辈”

    “偌大北朝,在军使、镇将的资序,也不过是大小二三十个军头而。。”

    “撞上你手,就击杀其一,重挫二者。。”

    “这份随随便便拎放出来,也能独当一面的本事,可是着实令人眼热羡煞的”

    “现今的这些追赠进阶,可尚不足以酬功的,”

    “正所谓能者多劳亦,只怕新的差事,也已经在路上了。。”

    说到这里,他放下碗盏,用手指在安吉上轻轻涂抹到,示意道

    “帅司有意抽取在外尚有余力之部,独成一路偏师,为大军的策应进击。。”

    “保不准,新军三部人马,有机会在此聚首了。。”

    “那,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意味深藏的回应到。

    “全力支持你争取这个位置和机缘么。。”

    若是能够得到两只以上的新军主官,共同支持的话,再加上他的背景,这种概率的确很大。

    “不,我当然知晓自家事”

    他断然否定,

    “那是何解。。”

    然后他认真看着我,一字一句到郑重道

    “我只是希望能够全力推举有德,为这一路的领军。。”

    “我。。”

    我忍不住呛一下,正在慢饮的酒水,不禁溅出来几滴。

    “为什么。。”

    送走刘延庆后,我还是在慢慢思索这个问题,

    如今徐州攻略暂告一个阶段,官军大部都需要休整和喘息,因此前阶段的全面攻势,也势必变成兵力相对集中的重点突破。

    如果能够争取到其中一路突破的任务的话,哪怕是作为偏师,也很容易获得帅司在资源的重点倾注,对本部的发展壮大极有好处。

    但偏师的含义因为意味着,某种孤立行事的突出风险,在黄河流域的平趟地形下,也很容易陷入,深入河南腹地后被敌军围堵,甚至是被来自河北和都畿道方面的北军,包夹的危险中,正可谓是风险与机遇参半。

    在这种情况下,进击的部队,不一定要多么强势或者富有攻击力,反而需要步步为营的足够防御韧性,以及遇敌后坚韧持久的战斗力,来建立大军跟进推平的支撑点。

    从这一点上说,目前的选择就相当有限了,难道他主要建议,以我为主自己作为从属配合的建议,也是以这一点为出发么。

    这时候,杜士仪前来禀报,说是新补充的兵员到了?

    我稍稍惊讶了下,不是帅司一只说缺乏人手么,这么快就有补充了,随后我看了交接的文书,才明白,说是正军之序中固然是缺乏人手,但是这些辅兵资序中,却还有些空余的,用来协助守垒,或是维持战区地方秩序,还是可以勉力胜任的。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5章 补兵和装备

    (全本小说网,。)

    随后,我看见这些人的时候,就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了,

    这些军卒身穿布衣,少数人才有半身皮甲或是漆竹甲,都带有被称为“矮矬子”,“罗圈腿”某个民族的明显特征,身型也比我部的大多数士兵都瘦小一些,也就比道路上的那些饥民好一些。

    这就是派给我们的补充兵员?所谓的扶桑辅兵队?好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了,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后方的谜样生物,是用如何的表情和声调,来如何吐糟我的。

    一想到,我居然要用一群鬼子的祖先做为部下,以类似黄协军的身份在中原大地上作战,这简直是让人感觉荒谬无比的某种时空倒错了。

    好吧,至少这是国人的内战,他们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消耗品,我如此安慰自己道。

    在这个时空,他们作为南海大开拓时代的炮灰和苦力,几乎伴随了唐人在海外开拓的所有历程,所以大多数人或许鄙夷或是歧视有之,倒称不上什么厌恶感。

    倭国的扶桑藩,之所以盛产各种苦力和廉价炮灰,

    主要原因,却是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自从孝谦王时代,因为宠信法相宗僧人道镜、玄舫,并委以重任,而导致了传统的本土势力反弹,在平成京爆发以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为首的夺宫之乱,然后引入外援之后,才得以彻底击败。

    然后作为外援的代价,唐人开始在倭国沿海圈地建垒,营田开矿,倭国也随着各种租借地和分藩,一步步走向了被唐人殖民化的道路。

    当然了,这种殖民化是在劝教王化的旗帜下完成的,因为当时的倭国上层,几乎满地都是仰慕中华的带路党,对来自上国各种经济文化政治上的渗透,几乎是倒笈相迎踊跃争先的毫无抗拒接受。

    后来干脆像其他亲藩之国一般,派遣嫡系王子入朝为质,然后在老王隐退或是身故后,由天朝王师直接护送回国继位,这样多少直接规避了惨烈的继位斗争,

    而作为这种殖民化过程的副产品,也给落后的倭国,带去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物种,因此,长期以往扶桑诸岛上的人口也是暴涨了许多,为了缓和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矛盾,对外的劳役输出,就成了历代倭国朝廷的一大传统,沿袭下来。

    倭人亦因此有了海生和土生之别,也就是倭国本土出生的和海外藩家内出生的,虽然都是倭人,但是风俗面貌,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因为他们作为唐人种植园里的打手和监工角色,经常会被配给各族来源的女性,作为配偶繁衍家系,因此他们的后代也因为混血,而千奇百怪,因此更喜欢称自己为归化人。

    其中一些作为藩主的代理人,回到扶桑国中继续发展,而在倭国内部,逐渐所谓海生倭人的派系。

    不过,这些倭兵更擅长的山地活动,放到这个主要是平原的地形上来有什么用处呢。难道用身高来绊倒敌人么,或者藏在草丛中玩潜行背刺么。

    而且,倭人因为某种传统和先天环境的影响,虽然有着吃苦耐劳,需求很少就能维持的名声,但却另一方面,作为士兵以死心眼一根筋著称。

    在战地上也比国人,更缺乏眼光和变通,所以除了藩军中诸如“隼人军”、“志能变”等少数几只颇有名气的倭兵部队外,更多时候,这些倭人是充当某种廉价消耗品的角色。

    理由无他,他们平时就像是阉割过的牲口一般,任凭打骂羞辱,依旧是一副服服帖帖的恭顺样子,可是一旦上阵,就很容易陷入某种不可收拾的疯魔中,

    嗷嗷乱叫着可劲的埋头往前冲,一不小心没控制住,就很容易撞进在敌军的结阵或是坚垒上,不是短时间内就死伤殆尽中,就是耗尽体力和锐气,跑都没能跑掉而被人打杀俘获,几乎很少留有余力和后手,对自己人和对敌人一样的狠。

    这种波动过大的战斗力起伏和情绪变化,却是大多数将领所不喜的,所用他们大多数时候的作用,就是一波流的先行攻击,用来试探敌军的深浅,兼消耗敌人的弓矢之后,让后才是全面压上的正式攻击的。

    而这批倭兵,正是处于诸侯割据中的扶桑诸藩,按照臣属的义务,联合起来给南朝提供的部队之一,,而我这里的一批,据说主要是来自位于九州岛,所谓太宰府下辖的世兵。

    因为追随各自领下,常年相互争斗的缘故,很有些操使兵刃和团体战斗的经验,只是被国朝征用后,就彻底打散归属和阶级,按照人头来配发使用。

    这一次补充给我的,足足有三千人,就这么一天只吃两顿,每顿只吃一个饭团,而在一百名骑兵的监督下,就这么别无辎重或是装备的,就像是驱着羊群一般匆匆赶过来,前沿军行司还真是慷慨之极啊。

    此外,还有两个营的射生藩兵,看起来虽然风尘仆仆,但是勉强可以保持队形依稀,还像那么回事,自报家门,却是来自东海三藩之一新罗藩的步弓手,因为地缘的关系,新罗国比倭国更早被殖民和渗透,几乎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尚德年间。

    因为在此起彼伏的国臣内乱中焦头烂额,屡次被权臣架空和凌逼,而不堪重负的新罗女王金善真,就急匆匆派密使入朝,献了图籍户册,然后再王师的保护下,带着历代积攒的珍宝财货,举族迁去长安做一个富养天年的乐浪公了。

    待到战乱稍稍平复后,而新罗故地,也变成了名为新罗藩的新兴分藩乐土,沿袭到如今的东海三藩之一。

    因为新罗故国中部和西部多山,其山民都是天生的猎人兼射手,因此相对孱弱的平原低地种新罗人,他们也是藩军中射生义从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见于南北藩镇长短期雇佣的军伍中。

    虽然野战不行,但是作为守城据垒的步弓手,还是颇为称职的,甚至早年大唐边军的戍垒中,亦是充斥着这些藩属征发的山民。

    但问题我是他喵的火铳部队,弓弩什么的都淘汰给散兵了,要这些短腿又不善近战的家伙做什么。

    好吧,这派给我的都是什么歪瓜裂枣的奇葩啊。

    但我还是没法退回去,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下来,然后很快下了决定,将这些倭人打散,没收个人装备和物品,安排到散兵队中去,让人监督着先去做一些简单粗重的重复劳动。

    新罗步弓手则以团为单位,补充到暂编第四营里去,作为那些还没有火器化的辅军大队,某种过渡的替代物。

    虽然打退了敌人,但是对于被炒来说,也不过时稍稍受挫而已,我的赚尽一切机会生聚力量,应对下一次不知何处何时的进攻呢。

    这时候,淮水以南总算送来一个真正的好消息,我的辎重头领钱水宁,带着从润州、江阳、江宁一带征募来的徒手兵额三千多人,以及数百名来自龙州团练的后备兵员,紧赶慢赶的数天之后,终于抵达了寿州。

    驻扎在陆丰一代的龙州团练,现今变成了我的后备兵员的训练序列,大批来自龙州和抚远州的婆罗洲子弟,正在那里接受基本训练和操行。

    有了这批可靠兵源,几次大战积累的战损,和长时间积压的疲惫,才由此稳定下来。

    他这一次还带了十几具新式武器的样品,先行用马车拉着送过来,然后由材官孔吉吉为我展示如何操作和使用,

    要知道,之前孔吉吉领导的枪火组就尝试过,将并排的枪管固定层叠起来,做成一个简单的巢式枪架,

    理论上可以达到数十人密集排射的效果,不过散步和准头,就实在不能令人满意,还缺少转向和调整的余地,装填一次也颇费时间和周折。

    因此,我的军匠们开始换了一个思路,于是就有了这件外形奇特的新式武器:木杆包铁的三脚架,

    三脚架子上的长管和后面硕大的轮盘,活像是亲直团队和教导队,配备的那种转轮快抢的放大精简化版,约莫有寸半的管径。

    这不就是转轮炮么,我在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里,倒是见过类似的东西,属于我大清晚期有一个奇葩的引进项目,作为某种落后于时代的眼光,而被人坑了的证据,不过对于我所处的这个年代来说,还是颇为先进的。

    只是我还没想到这东西,他们就已经搞出来了。

    孔径、外形和原理有些类似后世的榴弹发射器,只是因为金属材料限制,管壁厚了些还加上熟铁强化箍,发射的也是二三十枚一包的散丸,而且是人工手动扳发旋转射击的。

    不过因为尺寸放大了,对加工工艺的要求反而降低了,而且用的是铁皮包卷而成的金属弹筒,解决了原本燧发枪的底漏问题,十五发和九发的两种弹轮,保证了某种短时间内的急促射速。

    据说,一个老手操作之下,可以在十分之一刻之内,将一个弹轮全部射出去,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大号喷子,这种转轮炮的射速甚至彼普通铳手还快上一些。

    而一架转管炮,至少配五六个单轮和专门装弹的人手,这样形成一定数量后,某种持续火力就出现了。

    至于命中和精度,拜托,这东西本身就是靠扇形散布,来保证数量上的杀伤覆盖。正好填补一下从舢板小炮到普通长铳之间,火力遮断的缓冲。

    我的铸铁小炮,因为本身材质和使用频繁的缘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磨损和扩膛效应了,而且,比起铸铁小炮,这种转轮喷子也更适合放在车上,在中低速移动中射击使用,

    除掉脚架也有十几斤,让士兵轮流扛着,在山路行军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算是某种科技前置把,我不由自我安慰到,起码金属定装子弹的科技树雏形,已经点出来。

    不过也有很明显的缺陷,就是构件之间打多了就会膨胀变形,而故障频生,然后需要手工重新敲打校正直虎才能继续使用

    而且比我曾经见过的那个家伙,更加厚重一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受限于材料和工艺,只能做的厚重来增加整体强度。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6章 进取

    (全本小说网,。)

    人员补充之后,就是各种高强度的短期突击操训了,以吸收和融合这些新血和人力资源。,

    虽然不能指望将他们,一夜之间变成挥如臂使的敢战士,但可以通过日常磨合和混杂,逐渐习惯友军的作战方式和风格,起码在临阵后,不要变成自乱阵脚的不安定因素和隐患。

    这时候,特设的标兵团和教导队,就再次发挥上用处了,标兵团直接提供一批骨干士官,而教导队负责抽出低级军官兼做教员,

    再加上三大营借调过来的老兵熟手,作为什长火长之流带上新人,很容易就把一只新部队的架子,撑起来了。

    不过,本着能缺毋滥的要求,我在补足了三大营和八个辅军大队,各种战损和扩编缺额外,只是增设暂编第五营。

    以原第三营营副果毅都尉宁志远,带着所属的第二团直接充任,第五营基本的底子,还是来自后方龙州团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