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中各处已然是成群结队放下武器,从藏身之所走出来投降的胡马子和藩军残余。就像是最顺服的羊群一般,任由少量军士驱赶成一团,

    而那些盘踞在府库的反乱份子,也早早慌了手脚,主动砍了其中领头的上百颗头颅,就弃兵束手跪伏在街道两旁,乖乖等候“王师”后续的处置。

    然后,很多个内城贮备的仓房被打了开来,犒劳的酒水和肉食被抬了出来,而装载在大车上的辎重也被装卸下来,集中排在了一起。

    无论是粗砾的海军饼干,还是坚硬的行军压缩口粮,或是豆子、代肉的罐头,切成块的豆薯,连同坛装的腌菜一起,倒在大锅里合着雪水,炖煮城热腾腾又滋味十足的糊糊。

    当滚烫满满的食物和酒水,盛满了各双手臂捧举的容具。

    无论是主战营的老兵们,还是辅军的新卒,或是散兵团和辎重队的夫役们,乃至城中的局民和守军,在温暖饱食的这一刻安逸,都暂时忘却了隔阂和伤痛,忘却了外界那些悲伤和凄惨的境况。

    在战后余生的欢笑和泪水中,各种过往的回味和唏嘘,也随这一顿敞开肚皮的战地大餐,长久的留在了许多人的印象中。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80章 归亡17

    (全本小说网,。)

    就在大多数人持续连日的欢宴和休整期间,我却与陆务观一起,带着亲直团和参军、虞侯组们,抓紧时间忙着清点城中的库存和储集。

    总而言之,这次冒险突入徐州是大大赚到了。相对我们之前一路下来的巨量消耗,这一次靠从徐州得到了这么一大笔进项的补充之后,剩下还远绰绰有余。

    这场徐州之战也没有白打。

    虽然位于徐州外城的部分,已经被各处肆虐的敌人,烧掠破坏的七七八八,但光是被帅司遗弃在徐州内城和牙城里的各种物资仓库,就足以共给剩下这些城中军民,继续据守内城,相当充裕的坚持半年有余。

    虽然又加上我们这数万外来军队的消耗,但在整个冬天已经过半的情形下,维持目前的消耗水准,支撑到春夏之交的青黄不接,已经是不成问题了。

    更别说那些除了粮食衣被盐茶酒酱等日用所需以外,形形色色囤积下来的各种军用物资,几乎没有怎么被动用过。

    最关键的是我们找到了几十万斤的桶装火药,其中既有精研塑形的大粒炮药,也有纸包的细末铳药,这对于我这只严重依靠火器,来发挥战斗力的部队来说,无疑是某种及时雨。

    之前在徐州城外的那场战斗,虽然成功的驱逐了,但是敞开供应放手打的结果,就是已经把我们剩余的存货,又给耗掉了大半。

    除了本阵掌握的备用火药之外,发到各营团手中的存量,也不过剩下一两个基数。也就是可以应付几场遭遇战的强度。

    因此,虽然其中因为保管不善和胡乱放置,有小部分受潮,但这个结果已经足够让人心满意足了。

    另一方面,虽然帅司的出走,让我原本借勒索一番身份、地位、资格、兵员、补给等好处和条件的算盘,就此落了空,却也带来了另一个新的机缘。

    如今,我可以以北面讨击军的身份,成为徐州一代乃至整个河南淮北之地,仅存的最高指挥序列,而名正言顺的征用这些物资和兼并残余的友军各部。

    从理论上讲,对方如果不愿意服从的话,还可以以行战地军法之名,便宜处置各种“临阵脱逃”,或是“抗命不尊”的行为。

    作为徐州城中的守军,战后尚存连伤兵在内的八千多员,除了崔邦弼名下剩余的五个营,三千多行营护军外,其余分散在六七个番号中。

    在势比人强之下,想要整编和吞并他们,简直不要太容易。就算是作为守军地位最高的一位,护军统领崔邦弼本人,也表示了某种愿意率部回归之意,只要我能够给他一个营头的位置。

    不过,却被我相当认真的婉拒了,毕竟,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之前头上还有个帅司在那里指手划脚的,做各种事情都要有所束手束脚,考虑到名不正言不顺的缘故,只能伺机兼并残损的友军,来壮大自己的力量。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我需要兼并的是他们各自所属的番号,作为我麾下进一步扩充兵力的上限和理由。特别是待到有了地盘和兵源之后,就可以作为向国朝索要更多的钱粮辎重的补给和支援。

    就算事后国内想要裁撤或者削减这些部队,在与朝中交涉时,也有足够既成事实的底牌和筹码,来讨价还价不是。

    因此,我很明白的告诉他,在帅司暂时无法发挥职能的情况下,我需要留用他这个行营护军的番号。甚至为此可以从我的麾下,抽取精干兵员,来帮助他们补足和充实这只行营护军。

    乃至其他的军号,也可以照此办理,只是都必须归在我的北面招讨军的旗下,统一号令行事,接受重新整编和人员调配。

    当听到这个建议,或者说决定之后,崔邦弼几乎是脸色变了数变,就像是有些宽慰和松懈,又像是有些遗憾和失落的叹息了几声,最后还是很有些心情复杂的,当众带头宣布接受了这个决定。

    这个结果,自然让有些人欢喜,又让有些人担忧,欢喜的是在这凶战危亡之际,能够抱上了足够硬的大腿,有军队集体的力量可以依仗;担忧的是就此可能失去的旧日权势和地位,或是对部属的掌控和约束。

    但是在崔邦弼为首的行营护军将领亲身示范下,至少明面上并没有出现多少,敢于公然反对和抗拒这个结果的人和事。而对于大多数中下层的普通将士来说,还是普遍乐见其成的。

    毕竟,在全线战败后一片风雨飘摇,前途未卜的局势下。,大多数幸存下来的人,都会本能的格外会渴望,获得来自军队集体力量的庇护和抱团。

    于是,在得到充足的补给和休息之后,徐州城中的兵马,再次进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军运动中去。

    至少,经过残酷的守城战后,那些尸餐素位的,年老体衰的,虚冒浮滥、碌碌无为的各种不合格成分,几都被战场自然给淘汰了。

    剩下来的都是生存意志和经验都还不错,再加上一点战场运气的兵员。因此仅仅是再编起来并不算什么难事。

    而在残余帅司机构里留守的那位判官,也很有被作为弃子的自觉,知趣的没有给我的行事增添任何麻烦。

    只是当我偶然在部署面前商量,如何合理绕过这些留守行司行事的时候,作为旁听的赞画之一,前学弟苏长生一句无意的话,却突然如梦初醒的提点了我们。

    “请问,为何要绕过这些留守行司人员呢。”

    正所谓当局者迷,我把帅司当作某种外在擎制,而敬而远之的太久了。都忘记了,

    为什么就不能继续利用行司的名义呢,哪怕是残缺不全的前沿军行司,也是名正言顺的行司。更何况眼下在其中留守的,只有一群被大人物们抛弃了之后,根本心怀怨怼的倒霉蛋,同样有着足够的现实需要和安全保证。

    于是,在我请那位一贯作为摆设的随军曾宣慰,上门拜访了一趟,又给出了足够的交换条件和保证之后。

    这位权留守行司的判官,就带着行司剩余的人员和文书,堂而皇之的入驻我的行帐之中,也算是对外某种程度上的背书,也是对内的间接表态。

    哪怕是权行司的留守人员也有相应的职能,也是有资格以令制的形式,发布相应级别的文书和通告的。

    至少是在南撤的帅司,宣布重新恢复行驶职能,或是被正式撤销之前,我还是可以继续借用这个名义扯虎皮做大旗,于公于私最大限度的谋取好处和便利。

    这却是打下徐州之后,又一个意外偶的好处。

    。。。。。。

    滔滔奔流的长江边上

    江宁行在的天安大殿,已经是人人忧色匆匆,大气不敢乱出的模样,这些日子一个坏消息接着一个,都让人有些麻木不仁的,各种寡言少语了。

    直道一个飞马急传的通报声,才重新打破这个令人窒息的氛围。

    “禀告君上。。江北来报”

    “东南军行司的各位使君,已经抵达扬州了,正在江都等候觐见。。”

    这个消息,让大殿之下听候的臣子和官员们,再次轰的哗然起来,却也是各种议论纷纷的,连负责秩序的殿中御史,一时之间都弹压不下去。

    而在事实上,这些帅臣自徐州突围后,就一路脚步不停的向南逃奔,因此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穿过了两淮的千里之地,而直奔到了长江边上。为江水所阻后,这才重新停了下来。

    只是,作为成功千里大转进的代价,当初一同出奔突围的那些将士,在掩护渡河时已经折损过半,这一路全力护着帅臣们逃奔下来,各种掉队和走散又减员了好些。

    因此最终能够随他们抵达长江边上的,已经是十停不足两三停了,而且是人人徒手轻装,蓬头垢面的狼狈摸样。

    尽管如此,这些军中首脑似乎被北地的噩耗和危局所经,哪怕已经望着滔滔江水,还是觉得不安心,很快就找了由头请求觐见。

    “这群杀才,还有脸面逃还回来。。”

    监国怒气满满的喝声道。

    “国朝在都畿道,在河南、淮北。淮南的将士呢”

    “难道。。都被他们给丢了在身后不管不顾了么”

    却已经没有人敢回答和应声。

    “谁能告诉我,北边的情形究竟是如何模样。。”

    “君上息怒,下臣以为。。”

    一名脸皮皱巴巴的老臣,开声缓颊道

    “还是循中路故例。。”

    “将军前相干人等招过来,当庭询问具体情由为上。。”

    相比东路的混乱,中路军的情形要好上一些,他们在都统制王端臣的带领下,一路退出太谷关后,就在襄州一带重新站稳脚跟,试图收拾残局,但是因为失陷了殿前军的责任实在太过重大,以至于必须有足够分量的人出来担待。

    因此,在其他人都战死或是失踪的情形下,王端臣也只能以被夺职的白身,继续留任效赎军前,以待后方的进一步处分。

    “京口急报。。”

    一个通传的声音,再次打破这个压抑的气氛。

    “正在扬州的三位使君,已经带着随扈登船往江宁过来了。。”

    “什么。。”

    监国有些惊讶的喊出声来。

    却是与此同时,这几位帅臣只想着尽快回到相对安全的长江南岸的先,因此强行征用了渡江的运输船只,也顾不上舒适平稳与否,已经先行一步跟着信使一起度过来了。

    “京口十万火急再报。。”

    又一个通传声喊道

    事实上更坏的事情已经在发生了,由于这些帅臣相互推诿着,并没有交代安排好后续管领的人员,就征船出走。

    而那些幸存的高级将领也有样学样的,带亲兵抢了船只纷纷度过江来,

    于是,这些饥肠辘辘又身无余物的幸存士兵,一时间衣食住行皆无处安置,又找不到可以做决定的人。

    自觉被抛弃的他们,顿时慌乱哗变起来,已经自暴自弃式在长江对岸开始各种烧杀掳掠了,升腾起来的烟柱,连在京口都能清晰的看见。

    因此,当这些大人物们,满心庆幸劫后余生的登上江宁附近的码头时,见到的不是引领觐见的中使或是内臣,满脸肃杀前来捉拿的殿前军士。

    觐见被取消了,而江宁石头城里的大狱,将是军前首脑日后很长时间内的唯一存身地方。

    而由此造成的后续影响,则比他们想的要更加严重和糟糕,

    事实上,随着他们一路打着帅司的旗号争抢道路和所遇沿途物资,以及那些掉队走散的残兵,将败闻到处传播的结果。

    原本尚未完全动摇的沿途各州县要冲,那些粮台和巡防兵马,也由此秩序崩坏而人心大溃,争相弃守而逃的滚雪球式总体大崩溃。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81章 归亡18

    (全本小说网,。)

    诸事初定之后,我特地去去大辰国寺走了一趟,

    对此表示诧异的部下,我给出的理由是,作为上位者和统帅,须得该放手时且放手,这样才不会被各种事无巨细的庶务,给淹没了主次轻重。

    当然,真正的原因是,眼见安定下来诸事进入轨道后,我某种好逸恶劳的懒病,又有所发作了了。

    虽然是再度故地重游,但这一次身份和形势上已经是天然之别,重游的对象也早以及物是人非了,特别是经过数度残酷的攻城战之后。

    远远望去,作为标志性的建筑,辰国寺里那座如天柱的包银的大白舍利塔似乎依昔,只是战火造成的破败,已经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寺院之中各处,

    淤塞的沟渠和花池,被砍伐的乱七八糟的花树,破败凋敝的院落,推倒满地的花墙,门户空洞的佛堂与龛位,

    原本昼夜不息的长明灯火和金碧辉煌的反光,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在风中沙沙作响的破烂帷幕,在被剥蚀的露出惨白里色的佛像、菩萨身上,轻轻随风拂动着。就像是这些沉默无语的泥胎石塑,在遮遮掩掩的偷偷打量着残酷世间。

    因为数度遭受了兵火和抢劫的缘故,寺院里一切值钱的物件,包括那些墙壁、梁柱、佛龛间的铜铁花饰和涂抹的金漆,都被事无巨细的刮得干净。

    就连大白舍利塔的下半截也不能幸免,若不是五层以上的包银和鎏金铜饰,实在太高又空悬在外的话,只怕早已经遭受了各种毒手。

    而在塔基上,也不乏各种挖掘破坏的痕迹,似乎是想把这座高塔挖到,以取用其中的锡料和包银的打算,只是因为工程量太大才放弃了。

    不过,这里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观测点和戒哨位置,如果再加上昼夜轮替的浮舟(观测用热气球),基本可以俯瞰监视城区的大部分面积。

    僧人早就逃散一空不知所去,就连原本精致整洁的僧房和客舍里,也早被各种饥民和乞丐之流,给雀占鸠巢了。

    在大白天里,也烧着各种劈碎的门户窗几什么的,发出呛人的烟火味来。随着我们这波武装人员的进入,而如下水道里的老鼠一般,丢下满地的狼藉,而躲的远远去了。

    这让我的故地重游变得有些意兴寡淡了,

    突然我看见负责外围勤务的姚仲平,走了过来低声对我禀告道

    “儿郎们在锡塔上抓到了一个奸细。。”

    “纳尼。。”

    我惊讶了一下

    “方才一直在塔上窥探着这里。。”

    “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摇了摇头,想我这次出行,乃是临时起意。

    这样事都能给人窥探到机会的话,那我师法后世一手创立的军中保密与内卫制度,也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作为一个带有图书管理员属性的穿越者,我可比这个时代大多数无知无畏,傻大胆性质的古人,可怕死也更加注重自身安危的多。

    随后一个衣衫不整,鼻青脸肿,很有些狼狈的人,被反绑着架到了我的面前,又按跪在地上。

    “贵人有事问你,且好生回话。。”

    这才有一名罗氏亲兵开声到

    “为什么要窥探我等。。”

    “实在是冤枉。。”

    那人垂头丧气的应道。

    “某不过是登塔凭吊故人。。不防这些军爷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