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括他,也亲手参与过干草大棚的搭建,收集过牛羊猪狗的粪肥,而制作成一段段种菌、发菜的坯料。。

    突然,树上一声尖锐的哨声,将他惊醒了过来,待到他爬上树接过咫尺镜,才发现远端太子河的渡口上,已经是舟船云集而甲光粼粼了。

    “什副带两人飞骑回去报信告警。。”

    “剩下的人与我,继续留哨待机行事。。”

    。。。。。。。。。。

    河北道,骄阳如火,

    “只要,只要在坚持一下。。”

    汗流浃背的张德坤,却是咬着牙齿,看着已经在视野之中的冀州城,内心挣扎了半天之后还是喊出了那两个字来。

    “收兵。。”

    这一整个春天下来,他利用河北道东部持续不断的饥荒,既剿且抚,既拉又打;又以搜刮积攒起来的资源和朝廷授予的名器,威逼利诱和分化瓦解兼用;才将聚附在老对手张邦昌身边的外围和党羽,给一一排除掉。

    最终将那所谓“河北行台大都督”的影响力和控制区,也挤压到了这个冀州境内。眼看就是他拉出的数万大军,兵临冀州城下做那灭此朝食之事。

    城中都已经有人忙不迭的送出悔过书,和愿意输诚报效的密信来,这时候来自洛都方面十万火急的使节,却在夏日炎炎给他当头泼了一捧冷水。

    因为,南朝大梁从荆湖路的襄樊一线,所发起的二路北伐,居然已经再次席卷了山西、山东道,打破了残破未修的武关险要,进而兵临河南从两西南面威逼直指都亟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资源,都成了洛都方面不惜代价和手段,所必须罗括的对象了。

    于是辖区仅与都亟道,隔着河阳三桥的张德坤,就成了首当其冲被召回的人马。他几乎是在再次接到急诏的第一时间,就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后方地盘的掌控。

    如果在坚持不肯回师的话,失去了后方的保障和后续军需的输送,在一片饥荒凋敝的河北中部,他根本没有多少自持下去的本钱和屏障了。

    要么随着这动摇的数万人马,变成冀州城里张邦昌一党绝地反攻的那盘菜,要么即使在缺衣少食的坚持当中,部众自己逃散一空。

    当然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抓住眼前的这个机会,一鼓作气在内部的输诚和呼应下,打破冀州城而获得对方囤积的粮草和物资。

    但是由于和斗争了许久之后,他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下那个拿所有一切破釜沉舟,拼死一搏的决定。

    行进在有些士气消沉的大军之中,他忽然有所意识到,某些东西不能够有所改变的话,他就算在私底下做再多的手脚,再怎么卑恭虚膝来自保,也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甚至,还比不上一个割据自立,看起来朝夕可灭的张邦昌呢。

    。。。。。。。。

    隔了一天半天之后,终于得到城下退兵的确切消息;如同头插进沙堆里的鸵鸟一般,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把自己锁在内室里,而不见任何人的行台大都督张邦昌,就算是喜从天降一般的泛活了过来。

    只觉得饥肠辘辘而胃口大开的他,大声的叫人呈上饭食来,就在一种召集而来的手下面前,一边的大快朵颐,一边的发号施令。

    “快快。。”

    “点齐人马。。”

    “把那些里通外敌之辈,都给抄拿了。。”

    “只要有所嫌疑的,不论出身地位,文武贵庶,一个都不要放过。。”

    “全部家资和眷属,之需上缴三成,其余皆用以犒赏将士。。”

    “秦明。。”

    “在。。”

    “你的霹雳营负责东郭。。”

    “关胜。。”

    “诺,”

    “你的大刀营主持西郭。。”

    “杜迁。。”

    “诺,”

    “你的门枪队主持北郭。。”

    “宋万。。”

    “诺,”

    “你的金刚营主持南郭。。”

    “内城自有我亲自处分。。”

    张邦昌最后总结道。

    然后他又额外叫过衙前将张青,嘱咐了几句,让他专门到内城那几个,家有美艳妻女的那几大户去走一趟。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13章 沦没

    (全本小说网,。)

    辽河平原,沿海冲击而成的河洲上。

    稀草野花摇曳之间,地面浅层的潮湿和露水,早已经被高升渐久的骄阳,给蒸成了熏热的地气。

    而一只顶着烈日炎炎的炙烤,紧赶慢赶的军队,仍旧在在尘烟裹卷当中蜿蜒行进着。

    时不时有废弃的车辆,或是受伤的牲畜,被从脚步不停的队伍里分离出来,又毫不兼可惜的迅速丢弃在身后。

    因此在他们过来的路线上,留下来一条各种残骸构成的,断断续续的尾迹。

    这是显然一支高度骡马化的队伍,除了顶盔贯甲持旗跨铳的森然军列之外;还有成群的牲畜和大量的板车、大车、长厢车,充斥其间。

    从装满了粮草辎重军械弹药的输送车辆,乃至休息的兵员和移动的伙房、医帐、宿舍,甚至是简易的指挥所和望台,几乎是应有尽有的。

    只是其中相当部分显然带着仓促改造和加装过后的痕迹,而显得有些不够美观和对称。

    而在这只漫漫车队长龙的先头马队当中,

    人称淮东第六将的第六兵马使沈霍伊,抹着头盔里流淌出来的汗水,浑然不觉脸面积附的尘垢,已经被冲刷出条条黏糊的沟痕;

    他丝毫不顾头顶上被晒的发烫难耐,焦灼而紧促的看着行进的队伍,只觉得走的还不够快,完成的行程还不够多。

    直到胯下的坐骑实在不支而腿软跪下,才又换上另一匹;而如此轮换数次之后,他只觉得腰胯以下的部位都似乎失去了基本的知觉了。

    然后,好容易到了停下来休整和歇息的片刻,他却依旧没有迫不及待的坐下休息,而是亲自带着卫士,一遍遍的巡曳和查看着临时营地;

    一边啃着生硬而重咸甜的压缩干粮,和着酒水囫囵吞,一边亲眼看着那些车帐辎重构成的临时阴凉处,那些老兵和士官们,督促着各自麾下的士卒,安排好行装和车马,相互拍打按摩肢体,饮水进食的过程。

    然后还没有座下半刻沙漏,启行的军号声有再次吹响了。然后他又在部下的搀扶下,重新跨上马背,

    这可真是考验和发掘,他们日常操训与纪律素养、组织效能,最终极限的一番艰难磨练啊。

    “正将。。”

    一名亲兵小心的询问道

    “可否到箱车里休息片刻”

    虽然马拉的长厢大车里,同样颠簸震动的不是那么令人舒服,但至少好歹有遮阳的阴蔽和行进中的些许凉风。

    “无妨的。。”

    沈霍伊却是摆摆手道。

    “交代他们,继续保持队形和速度。。”

    领教和经历过天南和安远之地的潮湿闷热之后,北地夏日的这点暑热,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了。

    他的家族乃是出自吴兴沈氏的别支,祖上最有名的人物,无疑就是数百年前号称隋末最后的忠臣,随扈出奔江都的隋炀帝御驾到了南方,又在宇文成都之乱中殉难的,人称“肉飞仙”的大将沈光,。

    而到了大唐之世,偏安湖州的沈氏一门,就只能算是寻常的地方书香门第,小宦之家。

    但是在开元年间吴兴沈氏的族中,却又再度出了一位史称“女中尧舜”的沈太后,这位闺名贞一,小名珍珠的太后,前半身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了坎坷。

    以小门寒户入选广平王府的选侍身份,为尚且是皇太孙泰兴帝看中,生下了长子兼后来的光宗天子,然后在安史之乱中随长安陷没而流落民间,直到多年后才经由梁公重新找回,相认于宫中。

    而后半生则是充满某种传奇和争议的实际,在泰兴帝中兴时代积劳成疾身故后,她以太后身份辅佐三代朝政,而对内在龙武系继续做大的格局下保扶皇权不坠,对外将那些各方臣下的野心与觊觎压得死死的。

    又将正宫独孤皇后的娘家,最古老的代北勋贵兼后妃世系独孤氏一脉,给剪除殆尽。以惠妃之职而行摄皇后之事。

    然后又在有生之年,用阳谋手段迫使梁公不得不有所妥协,卸下家主和派阀首脑之任,转交给自己的长子蓬莱公,自此远走他乡养老域外,而就此留下了南海与西国在法统上的隔阂和分裂。

    因此,关于这位沈太后也有一些相当乖离的非常之论,比如,泰兴帝壮年之期的因病早亡,就与她脱不得干系的;

    又比如:她可以在泰兴帝身故后,迅速把持宫闱的过程中,果断将控制下的独孤太后,暗中送给梁公受用;甚至是自己也一度亲自上阵,而在内宫一同共效于飞,以确保梁公在帝统继立中的态度和立场。

    为各种野史和轶闻,提供了无数的素材和想象力的来源。

    但正所谓福兮祸兮。正是因为这位“女中尧舜”在世时的手腕得力,将臣下压抑的太狠,所以到了她身故之后,各方的反弹也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新一轮的皇权退缩。

    乃至,已经淡出龙武系首领位置,京畿梁氏的当代家主,被作为各方的利益代表而共推出来,取代了一贯倾向皇族的韦氏一族,开始逐步走上架空皇权的数代权臣之路。

    也开创了梁氏被称为“无地藩主”“天下代摄”,以一宗两脉长期垂拱天下的辉煌与再兴时代,

    乙未之乱中,吴兴沈氏也不可避免的遭到池鱼之灾,沈霍伊的祖上这一只被迫出奔南下,而在岭内重新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下去。

    故而,他算是南朝立国前最早一批北人党的后裔,但是因为家中没有什么仕途显赫的人物,只能靠祖上的些许余泽和渊源,以行商与两浙而保持一个小富之家。

    到了他这一只就剩下殷实人家的水准,虽然父母早亡而姐姐出嫁在外;但是因为他修学用功而博闻强见,而在几房亲族的资助下,得以考拔进了京大的文学院;

    又认识了一些颇有出身来历的同年,以入幕为条件获得某种将来的许诺,眼看就要博得一个仕途的进身之阶;自此改原名沈飞而叫霍伊,取义成就霍去病一般的功业,或是成为伊尹那般的绝代名臣。

    然后,畿内就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清远之变,不但沈氏一族经营的店铺和茶山被毁于一旦,就连姐姐也成了寡妇;后来他家名下仅有的一点田土和房宅,也因为资不抵债而被人充公,再另行发卖。

    为了光大和振兴门楣,正在修学当中的他,毅然中途辍学改而去投军;结果那些正版资序的拱卫军和五城防军都没有他的门路;最后就阴差阳错的受人指点或是误导,投在了新编练的龙州团左旗下。

    仅仅是因为按照对方的条件,他曾经在京大的出身来历,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家费,而他那个带着外甥女寡居在家的姐姐,也正是需要这么一笔救急。

    随后,才明白了自己居然投在了一只海外藩自募的团练旗下,可惜后悔来不及了,形同卖断若干年服役期限的文书已经签下不可悔改了。

    只能硬着头皮随波逐流,作为一个全新建军理念的新部队,但凡是想他这样有点文理和见识基础的人,只要不是运气不好在战场挂掉的话,很容易就得到脱颖而出的机会,而一路节节提拔起来。

    又经过天南和安远之征的诸多战事之后,才得以定下心来,老老实实在这里,谋求更多的发展和前程,起码多攒下一些薪饷和变现的斩获,也能让后方姐姐的日子过的好一些。

    因为姐姐在夫家饱受白眼和骚扰,而拒绝了进一步亲上加亲的要求,而被侵吞了亡夫的遗产赶回娘家来居住,却发现已经没有多少安身之地了。

    这个结果让他及时愤怒又是悲凉,更是由此下定决心,将姐姐的下半辈子背负起来。

    然后,终于遇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北伐和建功立业的机会,以第四营下副将的身份,辗转数千里经过了许多事情和波折,最后才下定决心将姐姐接到淮东来安置,而就此死心塌地的在这里谋取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现在是淮镇的第六兵马使;属于仅次于那位镇帅和四大统制官之下,六路直属兵马使和四州州兵马使,两州团练使,所构成的前沿序列和主战部队高层之一。

    因此,通常又被人尊称为淮东十二将,不过其中只有五位直属兵马使和两位州兵马使,一位团练使在任,其余的位置都暂时还暂空着。

    其中四位直属兵马使和一位州兵马使,都是出自新军右厢的老部队里,排名最靠前的几个营主官,他亦是其中之一的典范和代表。

    而在剩下三位之中,滨州团练使罗克敌乃是收编自梁山众的大头领,更多是象征性的意义;而密州兵马使傅选,则是出自王贵的前军序列,以勇武先登著称;

    第五兵马使赵秉渊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在徐州被帅司抛弃的的上万残余守军中,仅次于行营右护军统领崔邦弼的二号人物。曾任过行帐副都管之职,也就是帅司亲卫队的角色。

    相比之下排位六兵马使之末,沈霍伊的资历就浅薄的多了,他剩下的唯有就是忠诚且勤奋可以奉献了。

    因此,他比大多数人更加的格外珍惜任何机会,总是身先士卒的奔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到原野之中,再次出现了那条波光粼粼的大河,以及对岸舟船云集的渡口。

    “正将,太子河已经到了”

    。。。。。。。。。

    而在辽城郊野之中,重新树立起的营地当中。

    “贵人,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城中的那些淮军。。”

    再次出现在罗湛容身边的博罗会使者,也在对着他信誓旦旦的道。

    “我们的强力盟友已经在南方运作了,”

    “只消或长或短的假以时日,就可以有所转机和变化了。

    罗湛容只是笑而不语,心中却有淡淡的警惕。

    对方这一次前来,却是带了好几家罗藩外围和邻近的附庸诸侯,前来会合的。

    要知道,之前不管罗氏内部如何变故和纷乱,这些外围势力都是打着中立的旗号,两不相帮的置身事外呢。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14章 沦没2

    (全本小说网,。)

    江宁府,

    玄武湖上的画舫丝竹和唱曲声,依旧咿咿呀呀的徘徊在空气中。

    “你真还以为,我这段日子做的都是,徒劳无益的事情么。。”

    而在一艘私家包下来的小型游船上,身为淮东奏进使的谢徽言,也在对着自己年轻的子侄和厚背,耳提面醒的解释道

    “为藩镇者,亦人臣乎,最令上者所讳而言,”

    “难道不是主帅自出在外,而领下经久不乱,各安其职而百业顺定么。”

    “所以,为长久言计,必有所乱象而竭力告求于上。”

    “因此,这是臣子的本分,也是最基本的态度。。”

    “需要常年时履时新的。。”

    而与此同时,在石头城内的行在,日常处理公务的观澜阁承明堂之中。

    因为近段时间战事的进展,而显得心情甚好的监国,也在看一些非正常渠道递进的奏书和密扎。

    “臣痛诉。。淮镇之弊”

    “淮镇所治,唯重商好利,轻士人而疏于教化”

    “既无宗族之睦,亦少乡梓尊卑之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