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马王爷-第7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劝道,“还是别乱猜忌,归林居那是什么地方?进进出出的甭说食客,光店伙计就有多少!”

    李愔想起道,“去时听长孙冲说过半句,归林居好像同褚遂良有些瓜葛的……本王怎么忘记了,姓褚的能是什么好鸟!一口不见血光。”

    杨太妃听了,眼睛一闭晕了过去。

    兄弟俩又是一阵忙活,掐人中,抚了前胸拍打后背,这才缓过来。

    公主极度的委屈,含着泪道,“我怎么就不如长孙皇后呢,看看我生的这个孩子!再看看人家皇帝和晋王、濮王!”

    话未说完,李愔腾身跑出去了,吴王不好跑出去拉扯,只能劝解母亲。

    ……

    皇帝在赵国公府决定,散席后,姐姐白雪留下,妹妹白梅便须随她义父江夏王爷回府,两边马上收拾嫁女。

    皇帝说,“夜长梦多,这么好的女子拖久了再让别人惦记上,初四一天赵国公、江夏王两府准备,曹王府迎娶事宜少不了让濮王、晋王出面张罗,朕居中做这个大媒!”

    满堂的喜庆,新任的凉州都督长孙润和夫人高尧,两个人轮番上去敬皇帝的酒。

    高尧与皇帝话不隔心,悄悄伏耳对他道,“哥哥你须小心了。”

    皇帝看她,她说,“大姐高畅从鄯州回了兴禄坊,看起来很不高兴。来这里时我见她去了永宁坊,我请她一同来,说哥哥在这里,可她头都未回。”

    皇帝脸上未有表现,依旧笑着,但心说高畅这是不乐意了。

    因为从自己由西州到了兵部开始,郭待封便一直在鄯州任着职,一直到现在还只是个长史。

    而自己从兵部尚书,再到尚书令,鹞国公,太子,皇帝,期间起用了这么多的人,却没看到郭待封,高畅果然不乐意了。

    待封出道任职鄯州时,长孙润还是个骑马驾鹰的纨绔,如今长孙润成了凉州都督,而待封还是原职——

    高畅和高尧那可是亲堂姐妹啊!两下里一对比,高畅能痛快吗,不痛快最先怪谁不给使力呢?不知她去了永宁坊会说些什么。

    刚想至此,席外有家人报,“兵部侍郎王仁佑求见陛下。”

    王仁佑进来,皇帝只问一句,“王侍郎,朕让你打听的事可问清楚了?”

    侍郎回道,“陛下,问清楚了,”

    皇帝道,“此时两位元老正议嫁女之事,你不必讲呢,先坐下喝两杯,明日早朝再回禀吧。”

    王仁佑坐下来,添了碗筷,才喝了两杯,皇帝起驾回宫。白梅欢欢喜喜,随着江夏王同回府去。众人送完皇帝和江夏王,再回来接着饮酒,赵国公就问,“王侍郎,陛下让你问什么事啊。”

    长孙冲这才逮着机会,替王仁佑回禀道,“大人,陛下让王侍郎问,韩瑗后府起建登船栈桥,是不是动用了右候卫上番的军士。”

    赵国公手中的酒杯已在无意识间撒手,落到桌下去了,居然未破。他惊异地问道,“王侍郎,他说的可是真的?”

    王仁佑点点头,没有说话。

    ……

    永宁公主府,晋王李治送了东西给崔颖,再碰了一鼻子灰出来。

    崔夫人替未降生的孩子得了这么贵重的礼物,高兴是高兴,但想让郭孝恪复出、出任夏州都督,她还是不同意。

    弄的郭孝恪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来的毕竟是晋王殿下,皇帝胞弟,夫人你就不能委婉点?

    崔颖道,“孝恪!你就不知这是陛下的意思?晋王这是替他兄长来打头阵的!为妻坚决些,好让陛下绝了这个念头。皇后上次来时,我都拂了她的面子了,今日再委婉,晋王还要来第三次!”

    晋王在永宁公主府外见到了高畅,知道她这是来拜见公爹……和五婶……婆婆的。

    此行无果而返,高畅同他见礼时,晋王在马上拱拱手走了。

    半路上,在胜业坊大街上又碰到了柳皇后、樊妃、贤妃,她们是从江安王府出来,又要去永宁坊的。

    皇后在马上问,“兄弟,此行结果如何?”

    看来柳皇后也知道请郭孝恪出山的事,李治面上一红,“皇嫂,臣弟很惭愧呀,又没说成。”

    皇后笑着安慰道,“刘皇叔还三顾茅庐呢,你总是还差着一次,”她抬呼崔嫣,“我们也去耍母亲一顿,看管不管用。”她们走了。

    李治回到晋王府,妻表兄柳爽正好在,看起来柳司马如丧考妣。

    问过了缘委,晋王在崔夫人处吃的窝心火一下子喷发出来,训斥柳爽道:“你的心呢!让什么给吃了?”

    晋王妃连忙替表兄打圆场,“殿下,他赶过来,可不就是求你个章程,先训斥他有什么用。”

    晋王忍无可忍,说道,“你说说你,一个未上任的中州司马,竟然比兵部尚书都牛气哄哄!惹出事来找本王,早干什么去了?”

    柳爽早知道事惹的不小了,哀求道,“殿下,你便救我一救,依我看,事倒是有些转机,我刚从右候卫回来,听徐中侯的话里也不硬气……”

 第1342章 大动肝火

    柳爽见到了姓徐的中侯,这位正七品的小官也吓坏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因为他派这两火人出入延寿坊韩瑗府上,一向都是叮嘱着便装的。

    皇帝既然动问,那一定是哪里走了风声,对他来说,这是掉脑袋的大罪。

    中侯同意,只要王仁佑、柳爽、韩瑗等人都持一种说辞——从未由右候卫借兵,那他也豁出来、一口咬定未借。

    但两火人,需要徐中侯一个个去叮嘱到,以免百密一疏。

    李治指点着柳爽骂道,“亏你想的出这个主意来,这是欺君!皇兄的回马枪你还未吃够啊?若没一点根据,皇兄会令王侍郎跑去韩府问?知道王仁佑是谁爹吗?陛下为什么偏偏让他去问?”

    王仁佑,柳爽,都与晋王府扯不断,也难怪李治如此大动肝火。

    柳爽低三下四地问,“那殿下,我该怎么办?”

    晋王冷笑着说,“这时你想起问本王了,你与韩瑗套近乎、拍着胸脯子、要给人家找帮手的时候可曾想到本王?本王不管,陛下让本王请郭孝恪出任夏州都督的事,本王还没个着落呢。”

    他明正地警告柳爽:“明日早朝陛下若问,有什么说什么,你先把脖子洗干净伸出来等着,砍与不砍,你与本王都决定不了。”

    晋王妃道,“保佑父亲可别鬼迷心窍,本来陛下只是让他问个事情,到时候如实说也就是了,千万别犯了糊涂。”

    当着表兄的面,晋王妃便急着吩咐下人,马上去找一找兵部王侍郎,让家大人速速过府来叙话。

    柳爽这个表兄,晋王妃觉着一时没精力考虑了,因为他惹的事儿太大,这一点连个不常出府的女子也看出来了。

    戴州司马这个差事是不错,表兄也是真表兄,但是为了捞表兄、再搭上丈夫,晋王妃可不能干。

    在这一日的午后,与晋王妃持一样想法的还有赵国公,只不过赵国公更担心的是韩瑗,这是他的老部下了,可赵国公也无能为力。

    不但如此,长孙无忌还很有先见之明地警告韩瑗道,“有什么承认什么,可不能搞什么攻守同盟。”

    韩瑗道,“国公,你这是不打挽算救下官了么?”

    赵国公说,“老夫得先让你止住下滑,然后先操办义女的婚事,这可是陛下定了的大事,明日初五女儿出阁,不能耽误吧?再说陛下拉着架子要做媒人呢,老夫猜他也没什么功夫问这件事,我们从长计议。”

    国公补充说,韩侍郎不要以为,老夫将女儿的事放在了你前边,这有什么办法!兴许韩侍郎还要感谢这件事呢。

    韩瑗忙问其故。

    长孙无忌道,“因为先皇的事,新城长公主的婚事可都耽搁下来了,为什么陛下偏偏着急曹王的婚事?一则曹王还算是巢王李元吉的儿子,陛下连上辈的故妃都能安排来、安排去,作出这样的决定于陛下来说算什么难事?二则总能说明,曹王大婚在陛下的心幕中,一定胜过了那些俗礼……”

    韩瑗问,“国公请明示,下官愚钝呀。”

    赵国公摊摊手道,“老夫不知。”韩瑗一下子泄了气,赵国公也云遮雾罩起来了。

    赵国公说,“但老夫知道,明日大喜之日,陛下多半没功夫问你的事,韩侍郎你可想想办法。”

    长孙无忌隐约有个感觉:如果皇帝真的急于知道韩府的事,他不会在散朝后才随口吩咐给王仁佑。

    王仁佑专门赶到府上来回禀结果时,皇帝也该立刻听一听。

    但皇帝偏偏让王仁佑先坐下来“喝几杯”。

    王仁佑坐下来喝几杯的时候,皇帝又起驾离府了。

    这些疑问,赵国公无论如何也不能同韩瑗讲了,事太大!

    再者,韩瑗堂堂的一位黄门侍郎,居然干出这种贪便宜的糊涂事来,这才叫利令智昏,活该他急一急。

    从赵国公府出来,韩瑗脚底无根地回到府中,夫人长孙氏见他魂不守舍的样子,连忙问缘故。

    然后她提示道,“病急乱投医可不成,堂兄是一品公,与陛下又不相疑,他若能明着管你,怎能不管?依为妻看,此事十分棘手,兄长也不方便啊。”

    韩瑗沮丧地道,“这可如何是好。”

    夫人道,“夫君,兄长在话里已对你提到了一位最为有用的人,怎么你还是不知呢?”

    韩侍郎的脑子里一片浆糊,哪里还记得起赵国公最有用的话是什么!他只记得赵国公让他“止滑”。

    夫人笑道,“兄长所谓的止滑,为妻可理解为错到眼前为止,但不要错上加错、再搞什么遮盖掩饰,你应该速找机会与陛下实话实说。”

    韩侍郎道,“最有用的便是这个?”

    长孙夫人看出,韩瑗确确实实已经有些舞迷三道了,屋中也没人,她抬手在韩瑗脑门上狠狠拄了一下子,“止滑……难道这是个人的名字?”

    韩瑗大窘,躬身道,“夫人你还能这般放松,韩某倒是心安些了!但你可不要总卖关子。”

    长孙氏道,“堂兄是在暗示你,去求一求我兄弟未来的夫人!”

    韩侍郎恍然有所悟,叹道,“夫人,你这位堂兄可真是,我这里已经火上房了,他还有闲心思打哑谜!”

    他这才记起来,赵国公的头一句话是“新城长公主”,新城公主是韩瑗的亲小舅子——长孙诠的未尚之人。

    而且两个人的感情极好。

    皇帝对新城公主不好的话,怎么能将她接到大明宫里去长期居住?

    如果韩瑗能够“止滑”,皇帝岂能让胞妹未来的驸马先失了姐夫?

    韩瑗像急着赶场似地,急急起身,说要立刻去大明宫求见新城公主。

    长孙氏埋怨道,“看看你,大明宫是你说进就进的?”

    韩瑗拍着额头道,“这是为夫慌了神了,还得是夫人动动大驾,但你也无旨召见,大明宫要怎么进去?”

    夫人道,“我这便去永宁坊,看望一下永宁公主。”

    韩瑗一拍大腿,“娶妻要娶长孙氏,此话果然不假。”

    他提示道,“顺便要问候一下崔夫人,礼物不嫌你带的多!那也是个有用的,在皇后、诸妃当中说话管用。”

    夫人嗔道,“这个我还用你提醒?”

    ……

    皇帝在初四日散朝之后,只是随便吩咐了兵部侍郎王仁佑一句话,让许多人都忙碌起来。

    在天子脚下无旨动兵,拍你个谋反大罪都没人怀疑一下。

    如果此事最终被皇帝所确知,皇帝是个什么具体的反应,有多少人祸起萧墙,这都说不好了。

    与韩府紧锣鼓地想办法不同,柳爽在晋王那里没寻来一点帮助。他父亲,中书侍郎柳姡е荒芡跞视哟蛱幌孪ⅲ跞视油弈芪Α

    兵部侍郎表示,只要陛下开口问他,他会知无不言。

    柳爽的这位姑父说,“别忙了,本官不信你比金焕铭还厉害,但本官知道,金焕铭毕竟离着陛下还几千里远呢,而你我,就在陛下的脚底下。”

    这么一来,柳爽先前同徐中侯议论的“同盟”到底还要不要施行,已经不必再想了——即便韩瑗答应订这个同盟,柳爽也不敢了。

    他去找韩瑗商量,然后彻彻底底的死了心,马不停蹄赶去右候卫,同徐中侯讲,“认命吧,总之是生是死,有哥哥陪着你便是了。”

    然后,柳爽跑去吓唬房遗爱。

    ……

    永宁坊公主府,皇后等人见到了由兴禄坊赶过来的大姐高畅,她们先看望了崔氏,放生侯的娘回禀说:

    “皇后娘娘,淑妃娘娘,贤妃娘娘你自管放心,左右就在这一两日,崔夫人注定要生!她敢再晚到第三日去,那是千金!但那是不可能的,郭大人注定要有个弄玉之喜。”

    皇后很高兴,然后,皇后转变抹角的,便同母亲说到了郭大人复出的事,樊莺也抽机会,在一边助火。

    但崔颖就是不为所动,说孝恪该为大唐贡献的、已经贡献过了,他们夫妻今后的任务是抚养郭待聘,让他长大成人。

    高畅一直想谈一谈郭待封的事,就是没什么合适的机会,心里也急。

    过了一会儿,崔嫣再搔着边儿提到这件事,“陛下很难,选一位知底的、又有本事的封疆大吏是多容易的事?”

    崔氏道,“怎么不容易?你看看满朝穿金挂紫的有多少,又是亲王又是国公……陛下只要一句话,有人抢着上前,如何偏偏盯上了你郭叔叔?有晋王来说还不够,你们也来帮腔,成心要郭孝恪难做!”

    崔嫣笑道,“一个国公算什么?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只要郭叔叔肯要,明日陛下便给郭叔叔。”

    崔夫人道,“孝恪可不喜欢做什么国公,当初在安西都护府,他倒是想要几千援兵来着,谁给他了?”

    当着高畅的面,皇后知道不好再深说了,示意妹妹先别说了。

    但崔嫣心中有些不高兴,正好看到甜甜和高舍鸡过来,贤妃便招手叫过高舍鸡,对他道,“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讲。”

    舍鸡问,“五娘娘,你有什么吩咐的?”

    贤妃对孩子道,“要多长本事,年纪也不小了,男子大丈夫嘛,哪能总守着女孩子身前身后?要知道报国。”

    柳玉如、樊莺、高畅都听出了崔嫣话中的气,人人担心。

    高舍鸡还未说话,崔夫人就变了脸色,冷哼了一声对女儿道,“舍鸡是个好孩子,不用你教训,要不是他与甜甜助我,孝恪还在墓里埋着呢。”

    崔嫣听了赌气,手里正玩着一只小茶杯,一下子将白瓷茶杯撇到地下,说道,“那时峻且自身难保,难道怪他?”

    众人大惊,生怕破了东西不吉利,但看着茶杯在地下咕噜噜一个劲儿地滚,就是未碎。

    崔颖气得说不出话来,婆子抢上来拾了茶杯,连连作着揖、对贤妃道,“五娘娘,婆子求你消消气,莫动了胎气……”

    崔嫣倔劲上来,赌气道,“我动什么胎气?”

    崔颖流泪了,哽咽道,“你们又是皇后,又是娘娘,不要再逼我们了!孝恪若是想复出,还等到你们三番两次来请?你们懂他的心思不懂?他是个仗义人,岂不知男人为国的道理,但该他做的,他已经做的够多的了!你们能让他不想待诏么!衙门里的物件,桌案砚墨,鞍马公文,哪一件能不让他想起待诏来?你们谁做的到,我便不拦着了!!”

    崔嫣无语,连皇后和樊莺都无法再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