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四章 唱卖 三 (求推荐,求收藏)

    (全本小说网,HTTPS://。)

    看见陈佑文、陈宝两父子朝自己这边走来,武好古便感到一阵急促的心跳。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这是害怕了!

    不过这害怕不是发自灵魂的,而是来自武好古的躯体的自然反应。

    很显然,原来那个武好古不是个胆大之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开封府大牢里面给吓个魂飞魄散了。现在也不知道是魂没换干净还是别的原因,反正武大郎看着潘巧莲就忍不住喜欢,见了这两个姓陈的还是有点害怕。

    “这位大官人,”陈佑文这时已经站定了,冲着端坐不动的武好古一拱手,“在下是翰林院待诏直陈佑文,今日陪两位中贵人办事,还望行个方便!”

    行甚底方便?难不成别人都不叫价,便叫刘有方那个没卵子的腌渍货低价得了爷爷的《醉罗汉图》么?

    武好古一听这话脸都有点青了,看着陈佑文那张儒雅潇洒的书生面孔气就不大一处来。

    自家的祸事,他们姓陈的也有一份!

    现在他们居然还要自己在待会儿唱卖的时候行个方便……好方便他们快些逼死自家父子吗?

    真是岂有此理!

    “哼!”

    武好古的回答,只有冷冷一哼。

    他这一哼,却把陈佑文陈大待诏直给镇住了。

    陈佑文已经自报家门了,而且还提了“两位中贵人”,虽然没有报上刘有方、刘瑷的大名。但是只要常在开封府书画行走动的,谁不知他陈佑文是两位刘老公的人?

    不给翰林图画院待诏直的面子就罢了,居然连两位大貂珰的面子也不给……

    “你这鸟厮别给脸不要脸……”

    陈佑文还在瞎琢磨,他儿子陈宝却先怒了。

    陈宝今年才堪堪十六,模样和他爹一般的儒雅潇洒,只是没有胡子,瞧着也鲜嫩不少,按照后世的标准,就是一块小鲜肉。可是这小鲜肉脾气却不小,手上也有功夫,年纪轻轻就是翰林图画院的学生,成为待诏只是早晚之事。在潘楼街上勾当的人,见着他没有不头疼的,原来那个武好古也没少挨他欺负。

    不过现如今的武好古已经脱胎换魂了,真不怕他,而且现在也不能露怯,要不然待会儿还怎么做托抬价啊?

    再说了,刘有方、刘瑷都是在书画史上留名的人,武好古知道他们没甚大前途的。

    而且在当下元符元年的东京开封府,能怼刘有方刘老公这个大貂珰的官实在太多了。凡是东华门外唱过名的好男儿,都不惧他的。

    “呯!”武好古猛一拍桌子,张口就骂,“哪儿来的腌渍货?敢如此放肆?”

    陈宝当时就蒙了,他哪儿叫人这么怼过?

    “你……你可知我们是在陪入nei内侍省副都知办事?”

    入nei内侍省副都知啊!

    对于在潘楼街上勾当的人们而言,这简直就是天王老子。

    “办事?”武好古又是一声冷哼,打起了官腔,“是在替官家办事还是打着官家的名义办自家之事?”

    “你……”

    陈宝想和武好古争论,却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武好古的话听上去不像是潘楼街上勾当的人说的,倒像是官衙里的老爷在说话。

    “这位大官人,小儿年幼无知,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陈佑文被武好古一番虚张声势唬住了,连忙阻止儿子继续和其争论。

    开封府是天子脚下,那些东华门唱名后尾巴翘到天上去的愣头青文官太多了。这帮人发起疯来官家都不怕,他陈佑文别说还没出职,就是得了官,也不过是个“伎术官”,见着进士出身的文官照样抬不起头。

    现在这位帷帽遮面的爷那么横,可别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文官大老爷。若是被这种人寻了晦气,刘有方、刘瑷两个老公可保不住陈家……

    “小儿无知,多有得罪,请大官人见谅。”陈佑文摸不清对方的底细,只得拱了拱手,拉着儿子陈宝去另一边找了张桌子坐下。但是两父子的目光,仍然死死盯着武好古。

    又过了一会儿,门外再次响起了车马声音。苏大郎飞也似的迎了出去,接着武好古就听见了高俅的声音。

    “可有雅座吗?”

    “有,有。”

    “一个雅座,再加一张桌子。”

    “好,好,里边请,里面请……”

    跟着苏大郎进门的是几个华服锦袍,带着帷帽的男子,其中一人瞧见了没戴帽子气呼呼坐着的陈佑文。

    “咦,陈待诏今天可是君子坦荡荡啊。”

    上来就拿陈佑文开涮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陈佑文也不敢怠慢,忙起身施礼,“这位大官人说笑,在下今日是陪两位中贵人来此的。”

    “中贵人?”

    “是刘副都知和刘供奉。”陈佑文说,“他们就在楼上的雅座。”

    “是他们啊,倒要去相见的。”几个华服锦袍人中的一个说着话就摘下了头上的帷帽。

    武好古隔着薄纱看见那人上了些年纪,蓄着长髯,很有些气度。

    “小底拜见王刺史。”陈佑文认得那人是王诜,马上躬身行礼。

    “免了,免了。”王诜摆摆手,又对刚才就拿陈佑文开涮的人道,“寅哥儿,你也别遮着了,和我一块儿去见老刘、小刘吧。”

    “好啊。”

    被唤作“寅哥儿”的男子也拿下了帷帽,这个人武好古认得,就是那个辩出万寿宫内的《八十七神仙图》是临本的米芾米襄阳的儿子,人称小米的米友仁。寅哥儿是他的小名,只有亲近的长辈才叫的。

    王诜和米芾都是北宋开国勋臣的后代,同属于开封的世代将门。米家老祖是彰武军节度使米信,是赵匡胤的心腹。王家将门的老祖是武宁军节度使王全斌,带兵攻灭后蜀的就是他。

    所以王米两家算是世交,而王诜和米芾两人因为爱好相同,关系尤为密切。

    王诜和米友仁一起摘了帷帽,在苏大郎带领下上了二楼,先入了两位刘老公的包厢,接着米友仁独自出来,又进了潘巧莲所在的包厢。

    显然,米家将门的米友仁和潘家将门的潘巧莲也是熟识的……苏家茶坊虽然有两层,不过从里面看却是“楼中楼”的布局,从底层的大厅可以看到二层的雅座。

    武好古把满是敌意的目光收了回来,却看见高俅和几个大约是王、米两家仆童的人,都把遮住头脸的帷帽取了下来,在陈家父子旁边占了个桌子。

    客人还在陆续赶来,进来的时候照规矩戴着帷帽,有几个看见了没戴帽子的陈佑文,便主动上去招呼,聊了几句,便和王诜、米友仁一样,脱了帽子上楼去和两位刘老公说话了。

    武好古认得其中的三人,分别是端王府知客吴元瑜、光州防御使赵令穰和其弟隰州团练使赵令松。

    吴元瑜是个老者,而两位姓赵的都是中年人,是相貌堂堂的男儿,蓄着络腮大胡子,穿着红罗包腰肚袍,看着像是赳赳武夫。

    不过武好古知道两人的底细,他们俩是赵匡胤的五世孙,也是世戏台上赫赫有名的“八闲王”赵德芳的后人。两人现在虽然都当着大宋的高级武官,但实际上做的事情和武好古一样,都是画家,还是能把画摆进故宫博物院的大画家……如今北宋东京开封的将军们,还真都挺值钱的!

    而如今这些在后世都赫赫有名的大画家,都为了武好古的一幅《醉罗汉图》大清老早就聚到了苏家茶坊。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武好古得意了。

    可是此时此刻,他被帷帽遮挡住的脸孔,却是铁青似黑!

    因为来的那些大人物,全都被翰林院待诏直陈佑文请上了楼,去和刘有方、刘瑷两个老公相见了。

    看来待会儿唱卖开始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开口喊价了……

 第二十五章 唱卖 四(为盟主循序渐进加更)

    (全本小说网,HTTPS://。)

    天色,将明。全本小说网,HTTPS://。m;

    随着天气日益变暖,白昼的时间也在延长,寅时才过了一半,天色变开始方亮了。

    苏家茶坊里面灯火通明,高高的房梁上,还挂着十几只灯笼,照得挑高的底层大厅一派光明。

    大厅里面,除了中间一张桌子是留给卖家的现在还空着,其他的桌子上都坐了人。还有些来晚的,没有占到桌子,只好立在厅内。

    苏家铺子之内,竟有了些人山人海的意思。

    郭京、刘无忌和傅和尚三人组到了,当他们走进苏家铺子大门的时候,迎面就是一阵热风扑来。

    郭京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作为禁军骁骑,他可是在三衙管军和枢密院的大老爷跟前亮过相的,自然不会被铺子里人山人海的场面吓住。一开口,还是纯粹的关西口音:“嚯,这铺子里怎恁般热啊?”

    “好像还有一张桌子空着,是给我们留的吗?”刘无忌稍稍有点紧张,不过语气听着还是挺镇定的。

    “可把两位大官人给盼来了。”

    刘无忌的话音刚落,苏家铺子的苏大郎就快步上前,躬身行李。

    因为傅和尚还是仆童打扮,所以被苏大郎无视了,在他眼里只有两位大官人。

    “这边请。”苏大郎毕恭毕敬做了个肃客的手势。

    “哈哈,洒家谢了。”郭京一拱手,拎着“吓人剑”就大步向前,一看就是粗鄙武夫。

    刘无忌抱着个画卷,在后跟随,显得小心翼翼(其实是有点害怕),应该是怀抱重宝。

    陈佑文、陈宝父子,这时候也到了那张空着的桌子旁边,看见郭京等三人走来,陈佑文便施了一礼。

    “在下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陈佑文,见过二位大官人。”

    “机宜,”郭京装作不知,回头问刘无忌,“翰林图画院待甚底直的,是个几品官啊?有没有你官大啊?”

    听到这话,陈佑文的眉毛就微微一挑,看着刘无忌的眼神,多了几分尊敬。

    “待诏直不是官,”刘无忌摇着纸扇子说,“得熬到出职才是个官。”

    “哦,那便和洒家一样了。”

    两人一唱一和,自然还是在讲故事。

    是在告诉众人,刘无忌这个机宜是个官!而且是文官(书写机宜文字、管勾机宜文字都是授予文官的差遣),很可能还在东华门前唱过名,你们是惹不起的!

    而郭京的身份也不难猜到,他是个很快就要授官的无品武臣,该是进武校尉、进义校尉一级。这个级别的武官在西军一般都给能征善战的厮杀汉在做,你们是打不过的!

    “待诏,你有甚事寻洒家啊?”

    郭京冲陈佑文拱拱手,大马金刀就往椅子上一坐,随后才是刘无忌坐下。

    好跋扈啊!

    众人看得直摇头,一个无品杂流的武官,居然不把管勾机宜文字(因为知道刘无忌是官,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管勾,而不是书写)的文官放在眼里。

    不用说,这货一定是个只知道砍人的粗野武夫……

    “在下想看一眼《醉罗汉图》的原本。”

    “机宜,能给他看吗?”郭京问刘无忌。

    “能啊,翰林图画院待诏直可是书画大家。”刘无忌说着话,便双手奉上了手中的画卷。

    陈佑文接过画卷,轻轻展开,果然是《醉罗汉图》的绢本,绢色泛黄,显得古扑陈旧,但是保持得很好,没有发霉和虫蛀的极限——考虑到此画出自气候干燥寒冷的西北,倒也是正常的。

    画上的墨色有点褪了,不过仍然非常清晰,一笔一画,都透着大家风范。

    罗汉的上半身没有穿衣服,肌肉、皮肤、五官、手掌都栩栩如生,身体各部的比例和结构也非常自然,看着就非常真实。罗汉的僧袍上半部扯了去,卷在腰间,因此腰部以下是有衣带的,典型的吴带当风,很有一些吴道子的味道。

    不过能画出罗汉下半身的“吴带当风”的画师,在眼下开封府就有好多,画卷做旧对大行家而言也不难。

    所以这画真正值钱的,还是罗汉的上半段身体部分。

    能把人的身体画得那么好,那么真的画师,陈佑文是想不出有谁的,就是吴道子也做不到!

    “画上没有跋,没有款,没有印,怎知道是画圣真迹?”陈佑文问。

    刘无忌笑道:“不瞒待诏,这画是不是吴道子的,没有人能说清楚。不过能把罗汉画到这种地步,可称画圣吗?”

    “倒也是。”陈佑文点了点头,说道,“这画从品相看,的确是古画,多半唐朝的东西,保存良好。

    不过不能确定是吴道子的真迹,而且无款、无跋、无印,在收藏价值上是要打折扣的。”

    陈佑文不愧是“老书画”了,一番评论,不仅公正严谨,而且还不着痕迹地把《醉罗汉图》的两大卖点之一——吴道子真迹给拿掉了!

    还点出了此画另一大缺陷:无款、无跋、无印!

    中国的书画收藏,讲究传承有序,也就是要有作者的落款,作者和收藏者的题跋、押印。但是这本《醉罗汉图》绢本上是什么都没有。

    “陈待诏,让老夫也来掌一眼吧。”

    陈佑文刚刚说完,李唐已经到了他身旁。李唐是代表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来掌眼的。

    今天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是负责为书画交易融资的,自然要看看东西好不好了。

    陈佑文没有把画给李唐,而是问刘无忌,“机宜,可以吗?”

    “可以。”

    李唐从陈佑文手中接过画卷,也仔细观看了起来。

    “这应该是个粉本,如果老夫没有猜错,应该是敦煌石窟壁画的粉本。”

    李唐继续发表评论道:“衣服的画风的确是吴道子的,但是罗汉的身体不是吴道子的……吴道子画得没那么好,这罗汉画得太好了。”

    说完后,他就把画卷双手奉还给了陈佑文。

    “还有人要看吗?”刘无忌又喊了一声。

    “让老夫和小米也看看吧。”

    王诜和米友仁双双出现在了楼梯口,王老驸马又道:“高俅,去把画拿上来。”

    “喏。”高俅唱了个喏,便起身走到了刘无忌跟前,拱手道:“大官人,可否让驸马王刺史看看画?”

    “驸马要看,自然可以。”刘无忌对一边的郭京道,“三哥,你陪这位高大官人走一遭。”

    “好勒。”郭京应了一声,提着“吓人剑”就和高俅一起上了楼。

    王诜和米友仁一先一后看了画,都只是点点头,没有说话,就转身上楼,没有回自己的包间,而是进了刘有方和刘瑷所在的雅间。

    很显然,他们和刘氏两父子的关系是很不错的!

    “既然都看完了,那就开始唱卖吧。”

    从高俅手中接过画卷,刘无忌便蹬着椅子站上了桌子,把画卷高举过头。

    “此画,唱价两万缗,可有人要吗?”

    两万缗不是小钱,不过对于“吴道子真迹”而言却是很便宜的。在唐朝后期的时候,吴道子的画就值这个价!

    而北宋末年的经济不知比唐朝后期好多少倍……北宋末年什么的,也只有武好古知道,在别人看来,如今大宋内无藩镇外无强敌(西夏早就不强了,辽国也和宋朝和好多年),真正是太平安乐之世啊!

    这古董字画能不贵吗?

    不过唱卖就是这规矩,开价不能一步到位,这样才能引人竞买。

    “这画,入**侍省的刘副都知要了,还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