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其整顿旧兵,不如再募新军……”章楶眉头深皱,“如今开封、河北的禁军兵将的武艺莫说和西军精锐相比,就是和陕西前沿各路的农家少年相比,也大大不如啊。陕西前沿各路的民众早就习惯战事,许多少年的父祖亲人都殁于王事,说是忠烈之后亦不为过,于征伐死伤,也早就见惯了。而且秦地苦寒贫瘠,又有数十年大战争斗,能活下来的都是极能吃苦耐劳之民。

    若能募集四五万陕西少年,刻苦操练上十年八年的,再配以铁甲上万领,强弓三万张,战马一万匹,驽马数万,编成十将,应该可以一战了。”

    章楶的办法显然比章惇的法子更靠谱,不过在某些方面却走得更远。

    章惇的练兵是练旧兵,就是把开封、河北禁军好好精练整顿一番。而章楶的办法则是丢开禁军,直接去陕西招募一支新军。

    陕西前沿各州县的农家少年比开封、河北禁军的精锐能打是肯定的!因为西北的大战不仅出动禁军,还会出动大量的民兵和民伕,民间的兵役极重。有些地方的男丁甚至少有活过30岁的!

    所以募陕西前沿地区的少年从军,肯定是最容易训练出来的,而且战斗力肯定也是最强大的。

    可问题又来了……谁去募兵练兵?

    募集陕西少年练兵……这仿佛更容易练成黄袍加身的绝技啊!交给西军将门吗?种家、姚家、折家、刘家这些将门已经有点尾大不掉了,再让他们一家练个一二将少年新军,未来还不反了天?

    或者让新党文官督军,选择西军中非将门出身的青年军官练兵?那么谁去干这个“督军”的活?谁敢去干这个看上去距离黄袍加身只有一步之遥的“督军”?

 第273章 宋武卒?

    (全本小说网,HTTPS://。)

    章家两兄弟的议论了几个时辰,最后也没得出任何结论。全本小说网;HTTPS://。m;整顿河北东、西两路地方的事儿先不论。募兵和练兵这事儿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募兵和练兵要想有效果,由真正知兵的重臣督师是必须的。

    如果没有人去督师,那么在陕西募练新军的事儿就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西军将门的力量借助这次募练新军进一步扩大——如果朝廷将募练新军的差事交给西军将门的话!

    二是募练新军毫无效果——如果朝廷不用西军将门,又不派出重臣督师,而是完全依靠现有的官僚管理体系,通过枢密院、兵部、三衙管军和陕西六路各军州去执行募兵和练兵的话,效果肯定是不行的,否则大宋朝的59万禁军就不会只有几万西军真正能打了……

    大宋朝的官僚体系,至少在和军事搭边的事情上表现是极糟糕的。

    也就是说,要练出几万新军,就必须做一些破坏朝廷法度和大宋祖宗家法的事儿。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必须要有人负责!而且要用能够负责的人!

    西北禁军的将门是能负责的,军队就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嘛!不能负责怎么行?

    如吕惠卿、章楶这样的文官重臣也是能负责的,他们既是重臣,又督军多年,自然有足够威望和能力支持西军中的年轻军官去募兵、练兵了。

    可是这两个路子都有可能培养出军阀!所以是大宋的祖宗家法所不容的。

    如果章惇要硬着头皮上马,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而按照祖宗家法来搞,那就是用枢密院、兵部去指挥各州军募兵,然后再由枢密、兵部、各安抚路司和宫廷派出的内官一起指挥“将”一级的武官练兵。

    看着似乎也没什么,好像和后世近现代国家的军事体系也差不多。可是后世近现代国家的总参谋部、国防部里面大多是职业军人,最多就是国防部有一些文职政务官,可真正办事的还是军官。所以是内行指挥内行在练兵,不是一堆外行在瞎指挥。

    宋朝的军事问题中最大的结症,其实就是过度膨胀的文官体系侵夺了军官体系太多的权力。

    章惇作为奸相,自然知道问题所在……可是他自己也是文官,新党也是一个文官集团。当然不可能把已经落到文官手中的枢密院和兵部的权力还给军官。

    而且现在的开封将门早就腐朽不堪了,根本也没人可以承担起指挥天下兵马的重担。

    所以由知兵的文官重臣督练新军,仿佛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

    而唯一的困难就是,谁来当这只倒霉的出头鸟?

    谁会那么蠢,好好的文官不做,去做谋朝篡位的嫌疑犯?到时候一帮御史言官可就高兴坏了,天天上表参你这个乱臣贼子,早晚把你参到亚龙湾去看海……

    和章楶一起入朝奏事的鄜延路安抚使吕惠卿并不知道自己就是章惇内定的出头鸟,他现在正是得意的时候。西北横山大捷的主角虽然是章楶,可是他吕惠卿的功劳一样不能埋没。空置多年的次相宝座,这次总能轮到他了吧?

    在常起居朝见之后,以地方安抚使的身份入朝奏的吕惠卿、章楶二人,就和两府重臣们一块儿前往崇政殿继续和天子奏对。

    首先是章楶和吕惠卿二人将这次横山大捷以及目前环庆路、鄜延路的状况一一上报天子。情况并没有赵煦想象得那么好,仗当然是打赢了,但是环庆、鄜延两路的府库都已经空空如也,再拿不出什么去支持对河湟的攻势了。

    所以章楶在奏对时,对河湟作战是持保留意见的,他认为即便拿下河湟,也很难长久维持,不如扶植一个比较靠得住的吐蕃首领出任河湟措置使,让番人自治以节省费用。

    而吕惠卿也有建言,提出了早日和西夏通商互市,以恢复陕西六路的经济——在西夏闹起来之前,托了丝绸之路的余荫,关中平原特别是京兆府的经济还算不错的。

    可这几十年的战争打下来,也真是到了百业凋敝的地步了。

    赵煦对于两位边帅的建言,并没有给出什么答复,只是静静听着。崇政殿中的奏对一直持续到近午,今天难得沉默的和个哑巴似的宰相章惇终于开口:“已经午时,臣等不敢耽搁陛下用膳,臣等告退。”

    近午结束崇政殿议事早就是惯例了,殿中群臣都齐齐告退,赵煦却对吕惠卿道:“吕卿,你且暂留一步。”

    暂留一步?

    这是要和天子独对?

    吕惠卿的心脏一紧,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重臣独对,往往是宣麻拜相的征兆啊!看来天子终于要改变朝中独相的局面,委任自己当次相了,多年的理想终于要实现啦!

    吕惠卿站在殿中,等着赵煦说话。赵煦从御桌上的一摞奏章中,抽出做了记号的一本来,让身边的小黄门将之递给吕惠卿。

    吕惠卿展开一看,却是一封奏请整顿开封、河北禁军或编练新军的奏章,是中书舍人张商英上的奏章。这个张商英是章惇推荐给王安石,随后才得到重用的人物。自然也是章惇的心腹,长期担任台谏官员,是章惇的喉舌。虽然因为其人品操守不为赵煦所喜,不过还是在章惇的支持下步步高升。

    现在这位一直以骂人整人为己任的张商英居然上书言兵事了……这肯定是章惇的意思!

    对了,章惇想干什么?怎么想起要整顿开封、河北禁军了?

    吕惠卿脑筋一转,马上就想到了辽国最近仿佛不大太平!阻卜草原上还没打完,析津府和龙烟铁山又闹了一回,看着是要大乱了。

    官家和章惇会不会在打北伐燕云的主意吧?

    打燕云可不能和打横山相比啊……燕京的城防比起灵州和兴庆府恐怕都强!现在西军也就是在瀚海沙漠的南面和东面揍党项人,要过瀚海沙漠去打兴庆府可是谁都发怵的。

    大宋连灵州和兴庆府都打不下来,还想去打燕云?

    “吕卿,你是知兵的,你觉得这奏章上所言的事情可行吗?”赵煦的声音中透着隐隐的期待。

    吕惠卿则仿佛一下就跌进了个冰窟窿。前一刻还在宣麻拜相,后一刻就要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担心了。

    他一官场老狐狸,哪里不知道官家的意思?他吕惠卿如果勇于任事,就该接过练兵整军的重任……可是赵家什么时候会放心把兵权交给他人?

    如果他挺身而出,天子眼下肯定是很高兴,少不了封官许愿,说不定还会给个空头枢密使。

    可是真的等他把兵练起来了,天子就该怎么看自己都不顺眼了!到时候能留条命去天涯海角,都是恩典了!

    可是他现在要是一口回绝,让官家失望了,这官也就做到头了。倒是可以安安稳稳致仕,只是这宰相没有做过总有点遗憾……

    不过吕惠卿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可是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和如今的官家赵煦这一朝的四朝老臣了,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

    而且他还是如今少数真正知兵的重臣,太了解军队的那些事情了。

    “陛下,练兵之事,终究是武官份内的。我等文臣所能为的,无非就是看紧了带兵的武官,使之不可骄横妄为。然则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以文臣节制武将固然能使之忠顺可靠,却也限制了武将建功立业的本事……为政做事是需要权的,带兵打仗同样要权。只有大权在握,武将才能尽施所长,练出精兵,战胜强敌。但是大权在手,也就能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了。

    所以将将之道,臣所见,就是放权收权之道。放权越多,越容易得到强兵悍将,当然也容易出现藩镇之祸了。而西军之所以能战,无非就是将帅权重。若陛下想求可以平辽灭夏的精锐,无他法,放权而已。”

    赵煦眉头皱紧,“如何放权?”

    吕惠卿轻轻吁了口气,官家果然被他忽悠住了。

    其实也不是忽悠,他不过是把事情挑明了而已……西军能打出现在的战绩,无非就是朝廷放了点权,让将领可以发挥一些本事。

    如果想要更强大的军队,那就多放点权吧!

    “臣没有想过此事,”吕惠卿可不敢乱说,“但可试言一二,若有失言,还请陛下恕罪。”

    “但言无妨。”

    吕惠卿道:“陛下可以选十个善战之将,准其自建幕府,自募兵士,自造兵器,自购军马,兵以5000人为限,由户部直接拨下足额兵费给予将领。同时要求五年成军,兵卒都要达到魏之武卒的水准。若有5万魏之武卒为先锋,平辽灭夏就都有可能了。”

    所谓魏之武卒,就是身穿三套拥身甲、能拉开十二石的弩、背着能装五十只箭矢的器具、把戈扛在肩上头戴盔帽、腰挂利剑、带三天的干粮半天疾行一百里。

    如果真的练成5万武卒,趁着辽国大乱的机会收复燕云还真的是有可能的!

    但是大宋能允许这样的精兵存在吗?

 第274章 高人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武卒,只要放权就能练成了?”

    赵煦大概也被吕惠卿的坦诚给吓着了,居然问了这么一个愚蠢的问题。(全本小说网,https://。)

    “陛下,魏之武卒在一千多年前的战国可以成,如今怎么会练不成呢?”吕惠卿正色道,“臣所知,西军之中有不少良将,如种师道、郭成、折可适、刘法、王厚、高永年、姚雄、苗履、王愍、刘仲武等人,皆是一时俊杰,若能授之全权,让他们放手练兵,五六年间,必可得到武卒五万。”

    赵煦这下算是给吕惠卿怼得没了脾气,人家虽然马上没有挺身而出背黑锅,但是却实实在在拿出了可行之策啊!

    您不是要练兵吗?

    现在练兵的办法来了,用吴起练魏武卒的办法去练!还推荐了十个将领,只要把钱和权一起给他们,一人练个五千,十人就能练出五万了。

    有了这五万“宋武卒”,现在的辽兵还怕打不过?

    可问题是,您敢用这个办法去练兵吗?要是官家不敢……那吕惠卿也尽到做臣子的责任了,赵煦也不能再责怪他什么。人家吕大忠良的策略您都不用,还让人家练什么兵?怎么练啊?

    赵煦自然不敢拍板用吕惠卿的方法了,虽然他也知道用吕惠卿的方法真的可以练成精兵……他略作沉吟,最叹了口气道:“吕卿之言也是有理,不过练兵之事还要从长计议。”

    “陛下圣明。”

    吕惠卿脸上闪过一丝轻松的表情。官家果然还是姓赵的,虽然比起大宋之前的官家们心有点大了,但终究还在赵家的路线上。对带兵的军头,是一定要严防死守的。

    望着吕惠卿远去的背影,官家赵煦忽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其实很想支持吕惠卿的建议,练他五万“宋武卒”的。可是这大宋一百多年来的祖制也不能说全是毫无道理的吧?唐季五代时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都干了些什么?那时候皇帝可是“兵强马壮者为之”啊。

    这样的兵强马壮,要来何用?

    可是不如此,这大宋的兵马,总是强壮不起来,打个西夏就恁般吃力了,将来真的能靠他们去平辽复燕吗?

    又是一声长叹,赵煦有气无力地说:“传膳……”

    “喏。”

    身旁的小黄门答应了一声,一阵小跑的便去了。看见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宦官恁般健壮,赵煦的心情又低落了几分。

    就在这时,守在崇政殿外的一个小黄门突然快步走了进来,向皇帝施了一礼:“陛下,勾当翰林图画院的梁师成和待诏直长武好古正在殿外,请求觐见。”

    “甚底?武好古回来了?”

    赵煦一下来了精神,快叫他进来。

    “喏。”

    武好古是今天清晨才到开封府的,将慕容先生、钟哥儿、郭药师等人安置到自己在开封府城西厢的宅院之后,连佳士得行都没去,就直接带着在路上写好的奏章入宫了。

    他现在虽然授了官,但是并没有正经授职,还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这个翰林图画院虽然挂在翰林院名下,但实际上是一个为内廷服务的衙署,也不是真的受翰林院管理,入内nei侍省才是翰林图画院真正的上级。

    因而武好古这个待诏直长的奏章也不是通过中书门下的路径往上递,而是直接走入内nei侍省,绕开外廷递上去的。而赵煦之前已经给梁师成下了口谕,武好古一到,马上带去见他。

    所以现在正吃饭的时候,武好古就被带到崇政殿了。

    武好古和梁师成一起走进崇政殿时,官家赵煦正在用膳,武好古偷偷瞄了一言眼,发现赵煦正一个人坐在一张餐桌后面,桌上放着的盘子碗碟似乎不是太多。赵煦则对着不多的几个菜皱眉头——当然不可能是嫌好吃的太少,他要能有大吃大喝的食欲,武好古现在也不劳心费神要救国救民了。

    武好古行了揖拜之礼后,赵煦就开口发了:“武卿,这一次可没遇上危险吧?”

    武好古答道:“托陛下的福,有惊无险。”

    赵煦点点头:“有何收获?”

    “收获甚多。”武好古将一叠奏章高高举起。

    “哦?”赵煦看见武好古手中的奏章,顿时来了兴趣,“拿来看看。”

    马上有内官领命,上前取了武好古手中的奏章,然后捧到了赵煦跟前。

    赵煦拿起了第一份奏章,他以为这份奏章是说析津府渤海人起义的,可没想到却看见了“平燕九策”四个字。

    “平燕九策?”赵煦的语气有些阴冷,“你还会献策?”

    在赵煦看来武好古只是一个画师,画个谍画刺探一下辽国的情报是他的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