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这燕云之地,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恢复的!

    韩忠彦和张商英甚至张叔夜脑海中都冒出了同一个答案!因为每年向燕云之地输送一百万石粮食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该死的“三易回河”还好说。至少河北东路那是沃野千里,府库充盈。但是现在河北东路的大平原年年被水淹,府库里面空的都可以跑马了,自己都要别的地方救济,还这么供养燕云?

    至于河北西路和河东路,那里都是多山的地形,出产炭石和瓷器,不怎么产粮食的,根本不可能一年拿出百万石余粮。

    再向南过了黄河就更别指望了,有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这些大城市在,还有陕西的西军,中原地区每年要输入几百万石粮食才够吃,已经让运河系统不堪负重了。

    别说从中原调出粮食,就是利用疲敝的运河体系一年输送百万石米粮去燕云也是不可能的。

    武好古叹了口气,“可这燕云之地是否恢复却也由不得我朝啊!假若作为大辽柱石的宫分诸军在漠北为阻卜所溃,那大辽分崩离析就是数年间的事情。到时候,我朝能不复燕云之地,而眼睁睁看着那里落入强虏之手吗?

    若燕云入了新崛起之强虏之手,那我大宋还能有安泰之日吗?辽国的铁器可是大半出自燕云的!而且燕云还有数百万人口,其中丁壮不下数十万人啊!

    大府,我大宋和辽国之间的百年和平,可不仅仅是用五十万岁币换来的,而是我大宋百万禁军累次血战打出来的!”

    没错,宋辽之间的和平是双方经过几次血战,都发现没有力量征服对方后采取的不得已路线。

    这个和平路线是不可能被代辽而起的强虏轻易继承的——你一个富得流油的大宋摆在那里,人家会不咬上几口就答应五十万的岁币了?哪有那么好说话的胡虏?

    想要屈辱的和平,也得重新打过!

    也就是说,辽国一旦崩溃,大宋就必有一战。

    既然一战难免,那么在辽国崩溃之际收复燕云就没什么不对的了,问题只是怎么收复,以及收复之后怎么将燕云融入大宋。

    历史上的宣和北伐前,大宋朝廷压根就没想过这些问题。最后虽然靠花钱收买女真人勉强收复了燕云之。但是却始终没有能力解决燕云之地的吃饭问题和融合问题,结果造成了可怕的灾难。

    而武好古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奸商脏官,考虑问题当然比较全面了……所以在了解到辽国南京道的工商业和需要从辽东输入米粮的情况之后,马上就想到了几十万燕云城民的吃饭和工作问题。

    几十万燕人没饭吃没工作,不乱起来才怪呢!历史上就算是女真不被盟入侵,郭药师那个坑货多半也会变成个安禄山。

    “可界河商市也产不出百万石米粮啊?”韩忠彦问。

    武好古笑道:“大府,界河商市是一个海港商市啊!

    现在辽东运往燕京的百万石米粮都是从界河入海,再往燕京而去的。不过由于内河水浅,辽人只能用小船海运辽东米粮,常常会翻船的。如果界河商市起来,那界河商市一定会变成辽粮入燕的转运中枢。

    虽然界河商市依旧不会产出米粮,但是运粮的船只,装卸的码头,存粮的仓库都会搞起来,到时候就能从海州运送淮粮入燕了。”

    粮食其实还是有的,只是有能力输出大量米粮的产粮区在淮南和江南,而要将数以百万石的米粮从江淮运往燕京只能走水路。要走陆路的话,在路上消耗损失的粮食会比运到燕京的数量还要多,而且还要征调大量的民伕,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而水路运输只能依靠海运,因为现在的运河体系光是应付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和西军的消耗就不堪负重了,根本无力再为燕云供粮。

    而航海是一种需要长期积累和投入才能拥有的能力,不是哪天心血来潮造点大木船就能有海军和远洋船队了。百年海军什么的肯定是夸张,不过大宋如果想要在二十年后拥有一支可以向燕云运送粮食的船队——可以运粮去燕云的船队一样可以运兵去辽东——那么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投入,而且最好还要拿下为辽国运粮的买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船队,并且让队伍得到锻炼。

    在将来的抗金斗争中,这样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可是最宝贵的力量啊!

    也不说运送百万石米粮了,就算一年运个五十万石,也需要维持数百艘海船的庞大船队!

    韩忠彦捋着胡须,在心里反复琢磨着武好古的话。虽然他打心底里就认定武好古是个近幸,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近幸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他给建设界河商市找到了一个非常站得住脚的理由……将来无论走灭辽还是援辽,无论是兵战还是收买,仿佛都离不开界河商市和以界河商市为基地的庞大船队啊。

    看来这界河商市,还是应该要办下去的!

    而这个武好古……虽然是近幸,但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

    在大名府城南,有一处气象万千的深宅大院,正是潘家将门的祖宅,武好古在一年前曾经到过这里,还在这里画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幅油画《潘素儿的微笑》,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人类绘画史上无法超越的宗师地位。

    呃,大艺术家啊!

    今天,大艺术家武好古再一次来到这座已经焕然一新的大宅门前。

    这一次故地重游是为了那个似乎不大看得上自己的弟弟武好文的终身大事——武好古现在当然是新党了,不过这不等于他的弟弟也要入新党。兄弟分属两党这种事情,在宋朝的新旧两党斗争中并不鲜见。王安石自己的两个老弟王安礼和王安国都是反对变法的旧党!

    而且武好古还知道宋徽宗上台后就改变了他哥哥哲宗专用新党并且放权给宰相章惇的政策,而是采取了新旧兼用,异论相搅的老办法——说穿了就是让朝堂上的臣子狗咬狗,他这个皇帝坐收渔人之利。

    虽然后世总评价宋徽宗不会做皇帝,可实际上他的帝王心术不比别的皇帝差,就是不会打仗罢了……其实宋朝的皇帝除了赵匡胤谁会打仗?都不会!

    在这种情况下,武好古自然也不会让弟弟武好文步自己的后尘加入蔡京门下。而且,自己是近幸吏商,而武好文是走正路的科举士大夫,东华门外的好汉,兄弟二人走不同的路线才对!

    所以武好古早就琢磨着给弟弟找个旧党背景的老婆了,因此在开封府的时候,他就找潘巧莲商量过——潘家将门其实也是亲旧党的,潘巧莲和许多旧党大佬家的闺女也都挺熟悉。因而就给武好古推了几个人选,其中最合适的就是相州韩家的闺女了。

    也就是韩琦的孙女、曾孙女一辈,人数还是很多的。韩家可是相州大族,从曾祖父韩璆开始就代代做官,到韩琦这一辈更是一门三进士。而韩琦自己有五个儿子,儿子们又都生了一大堆,因而韩家的女儿也有一大堆。

    不过武好古自己出面去替弟弟求亲也是不行的,他一近幸吏商没这面子,但是潘家将门的族长潘孝严这些日子正在大名府——他家祖坟又被大水淹了,他是看看要不要迁坟的。

    因此潘巧莲就给了武好古一封书信,叫他去找潘孝严出面做媒了。

 第340章 烧冷灶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看到的潘孝严似乎在生病,很不景气地靠在一张铺了厚厚一层锦缎卧榻之上,头上缠着白布,卧室之内还弥漫着中药的味道,身边还有两个丫鬟在给他揉肩捶背。全本小说网;HTTPS://。m;

    这是怎么了?武好古见到一副病中模样的潘孝严就是一惊,这是要不行了还是怎么着?早知道这样今天就该叫杜文玉带着画具过来,自己顺便帮潘孝严把遗像给画了……

    “刺史,您这是……”武好古关切地问。

    潘孝严看了眼武好古,苦苦一笑道:“大郎,叫甚底刺史?叫三哥吧。”

    原来潘孝严并不是潘家这一辈的长子,而是排行第三,只因为是嫡出,所以才当了一族之长。潘巧莲则是他的十八妹,他们是同辈的,所以娶了潘巧莲的武好古也就和潘孝严同辈了。

    “三哥,您这是怎么了?”武好古一边在一把玫瑰椅上坐下,一边发问道。

    “别提了!”潘孝严一摆手道,“我家老祖宗的坟给大水淹了!这可如何是好啊?那个坟可是祖坟呐!风水好的不得了,怎么就给淹了……”

    原来是潘家的祖坟给大水淹了!

    说实在的,这新党主导的三易回河真是坑苦了一帮河北人了。家宅、田地、祖坟,有什么淹什么!前一阵子差点把大名府城都给淹了。河北就这副模样,怎么支持宣和北伐?

    和那个北伐相比,怎么把黄河治一治仿佛才更要紧一点。

    “三哥,”武好古想了想,“潘家的祖坟还好吧?”

    他的意思是坟还在吧?

    “好?”潘孝严连连摇头,“好了老夫还能这样?淹了两个月啊!老祖宗就这样水里泡了两个月……这可真是,真是造孽啊……”

    “要不给老祖宗挪个地儿?”武好古试探着问。

    说实在的,治理黄河这事儿他也没招,就是有招这事儿也不归他管,想来想去也只有给潘家祖宗挪个安全一点的地方,省得老遭水灾。

    “挪……肯定是要挪的!”潘孝严叹了口气,“可是如今的这个坟地它是风水宝地,庇佑了潘家一百多年,这样的风水宝地上哪儿去寻?”

    有啊,武好古心说:云台仙山就不错啊!赶明个把武家的祖坟也迁一些过去。

    潘家的根基干脆也别摆在大名府了,这地方就算不被女真打下来,也得叫黄河给淹没了,还是早早搬去海州吧。

    不过这个建议不能这样就提出来,还是得靠忽悠。

    武好古想了想说:“三哥,这事不着急,得寻个高人给找块宝地。”他顿了顿,“听说端王最近结识了两个道人,很是灵验,不如请他们给看看?”

    “这倒是个办法。”潘孝严说着话咳嗽了几声,不过人倒是精神了一些,看上去暂时还不至于去见祖宗。

    “大郎,你来我这里有事吗?”潘孝严这时又问道。

    “哦,”武好古笑道,“其实也没甚底大事,就是想请三哥出面,给我家二哥儿做个媒。”

    “做媒?你家二哥儿看上了谁家的闺女?”

    “也没看上谁家的,”武好古一笑,“就是想攀一攀相州韩家的门第。”

    “攀?”潘孝严噗哧一笑,“你家祖上出过女皇帝的,相州韩家怎么能和你家比门第?”

    “现在又不是武周李唐,”武好古道,“相州韩家可是出了韩忠献这样的两朝顾命的。”

    潘孝严点点头,笑道:“你家二哥儿听说是个才子?”

    武好古自嘲道:“是啊,我家的二郎和我可不是一个路数,自小就用功得紧,也是个读书的种子,入太学试也考得好,所以今年就想搏一搏,没准就能在东华门外唱名了。”

    潘孝严有些奇怪地问:“大郎,你不是和蔡学士关系匪浅么?怎就不去蔡家宗族里面寻一个?可别说你没那个路子。”

    蔡京、蔡卞都是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的大官,族里也有不少待字闺中的姑娘,和属于旧党,如今已有点没落的相州韩家相比,兴化蔡家该是更好的联姻对象吧。

    而且武好古这个近幸和端王赵佶算是哥们,赵佶可是即位的大热,即便皇位轮不到他,也一定是他儿子的。由赵佶出面去说,蔡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拒绝嫁一个族里面的闺女给武好文的。

    可是武好古却偏偏不想给弟弟找蔡家的闺女做媳妇,而是瞄上了已经变成冷门的相州韩家。

    武好古笑道:“二哥儿和我不一样,他就是个书呆儿,和蔡家的闺女合不来的,还是韩家的女儿合适他。”

    武二郎念书当然是很刻苦的,什么大宋才子风流倜傥什么的,都是属于极少数天才书生的,绝大部分在考场上憋出个进士的好男儿都是头悬梁、锥刺股熬出来的。

    要整天写诗泡妞游戏人生,最后多半是个穷措大的苦命!哪怕是苏东坡、章惇这号天才,说不定也在没人的时候用功读书呢!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武大脏官其实也很苦逼的。他是玩“素质教育”的,绘画、骑马、射箭、读书,一样不能落下!而且还得应付官场上的腐败和商场上的各种俗务。

    往大名府来的这一路,阎婆儿安排的娱乐活动他就没从头到尾参加过,别人尽兴的时候,他就会悄悄溜走去跟着林万成习武,或者去和杜文玉一块儿写生,再有点时间还要读书充电——蔡京给的“蔡注”《三新经义》,还有慕容老儿给他的官修武经七书和《慕容兵法》草稿,武好古都在认真研读。

    武好古又是习武又是读兵书的,当然不是为了上战场杀敌了,而是准备四年后的科举。进士无论如何都要中一个的,哪怕中文进士有困难,搞个武进士也行啊!

    因为没有一个进士出身,在官场上低人一等不说,也不利于他日后办学……自己都憋不出个进士,还有脸教学生?

    言归正传,武好古要替武二郎寻一个韩家闺女做老婆也不是因为武二郎太书呆,而是想烧一下旧党的冷灶。

    别看旧党现在不景气,等哲宗皇帝一死,他们就又要抖起来了。到时候武好古和韩忠彦是亲戚了,对方下手整治的时候总可以轻一点吧?这样还是幼苗期的界河商市就能获得宝贵的发展期了。

    不过武好古本人是不能入旧党的,旧党也瞧不上他一个近幸吏商,最多就是一个能用的脏官——旧党也是需要脏官的嘛!要不然旧党大官们怎么享受封建主义腐朽的生活?

    而武好文是可以入旧党的,因为根据宋朝官场的游戏规则,武好文的官场生涯是从东华门外唱名开始的,不是武好古保举他入仕的,所以和武好古没有关系。

    潘孝严想了想,已经明白了武好古的心思,点点头道:“相州韩家子嗣众多,待字闺中的闺女也不少,寻常的支脉你家二郎想必也瞧不上的,怎么都得是韩忠献这一支的。”

    韩家在相州是大族,家里面的男丁好几百,混的好的也就是韩琦的后代,五个儿子(总共生了六个,一个早死了)全都是高官,其中还有一个尚了宋神宗的齐国公主。

    “最好是韩大府这一支的。”武好古又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尚齐国公主的是韩琦的六子韩嘉彦,他和韩琦的五子韩粹彦都只有三十多岁,没有待嫁的女儿。剩下就是长子韩忠彦、次子韩端彦和四子韩纯彦了。在这三个支脉中,当然是韩忠彦家的闺女最好了。

    说着话,武好古就取出了自己亲笔画的《武好文写真图》交给了潘孝严。潘孝严拿过画卷,展开看了看。相当英俊的一个少年,看上去比武好古还要俊,而且还多了几分书卷之气。

    “倒是不错,”潘孝严点点头,“若真能高中,定能和韩大府的女儿相配。也罢,老夫就替你走这一遭。”

    “那便多谢三哥了。”

    ……

    “画得倒是不错啊!”

    当天晚上,病中的潘孝严就带着《武好文写真图》去大名府衙拜访了韩忠彦。

    “人也不错。”潘孝严笑道,“太学里面的才子,和武好古不一样,那点聪明都用在了道德文章上面了,这一科很可能高中啊!”

    韩忠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