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H巍2还纬泻芏唷叭ǚ⑶病保梢匀玫图豆僭钡H胃呒吨拔瘛

    对于武好文这样的宠臣,越级担任说书也没什么不行的,而且他还是程门弟子和武好古的弟弟,对于《天理说》和《实证论》的理解应该非常到位吧?

    “可是弟子的学问不足,怕是很难担当啊!”武好文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老夫让师圣跟着你去就是了。”程颐笑道,“东坡先生已经推荐他做国子监教授了,你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向他请教。”

    “弟子明白了!”武好文送了口气,有侯仲良这个老师跟着,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另外,等自己到了开封府,一定要先和哥哥武好古说一说这事儿……

    程颐和侯仲良则对视了一眼,两人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那么一点战意。道统之争,哪儿那么容易结束?这才刚刚开始呢!

    之前程颐答应和苏东坡联手做局坑新学的事儿已经过去了,程门理学已经拿到了显学的地位,但这是不够的!必须得把《实证论》从显学的位置上挤掉……这个《实证论》的危害太大了,它是一种辨证之法啊!万物皆可证!这是坏人心的邪说!虽然可以打击佛教,但同样也可以用来检验儒家经典啊!

    和佛教相比,儒家其实更害怕这一套。因为佛教说佛说,儒家是子曰,佛是万能之神,子不过是肉骨凡胎……神无错,人岂能无过?

 第589章 左右进士

    (全本小说网,HTTPS://。)

    “有喜事?”

    “刚刚收到海州送来的书信,十八姐生了,是个闺女。(全本小说网,HTTPS://。)”

    “怎又是个闺女?”

    “闺女挺好,再说我和十八都年轻,还怕没机会生儿子?而且我家也不重男轻女。”

    “对了,你家祖上有女官家。”

    武好古今天是笑着来到苏东坡的右丞府拜访的,因为他刚刚收到了海州寄来的书信。信上潘巧莲很遗憾地告诉武好古,她又生了个女儿……其实女儿也很好,而且武家可没重男轻女的习俗。

    不过武好古还是从潘巧莲的信中体会到了沮丧的心情。所以他就决定尽快结束自己在开封府的滞留,好早点去海州和妻子相会。

    另外,第一次“北粮南运”也很快就要开始,因此最晚到九月份他就要赶去界河商市,主持粮食运输了。

    喝了两口凉汤,武好古就对苏东坡道:“老师,学生在开封府的事情差不多都完了,准备过几日就启程去海州了。”

    武好古在开封府的事情主要是操办兵器交易,虽然他也不大懂兵器,但还是得亲力亲为。带着周云清替他请来的一批从殿前司骑胄案退休的老军,去军器监的库房里面挑选能卖给高丽人的兵器。

    第一批送去高丽的都是比较精良的器械,大约可以装备五万步骑兵。

    同时武好古还根据宋徽宗的旨意,带人去开封府西北牟驼岗的天驷监的马场挑了1000匹军马卖个高丽人组建骑兵——卖给高丽人的马,和天驷监挑出来的马,当然不完全一致的。其中60匹既高大又年轻的母马,被武好古扣下,用开封市面上购买的劣马替代。那些母马则让周云清亲自押送,和那三匹阿三马一起送去界河马场了。

    这样界河马场现在就有了5匹种马和100余匹母马,还有30多匹没有长成的小马驹。另外还有数十名武好古从各地搜罗来的马伕和兽医,以及五个各自分离的马场。

    作为一个种马培育基地,这样的规模已经足够了!接下去就是持久的投入和严格的血统管理以及反复的近亲交配了……其实没有什么难的,都是很早就已经掌握的技术。

    在办了两年的马场之后,武好古已经知道北宋时期养马的技术并不落后。他还知道北宋一朝的马种其实是在衰退的——太宗、真宗朝的好马远比现在要多!这说明中原地区养马的技术不差,差的是育种管理!

    育种管理和大规模的放养其实是两个相反的路线,一个是讲究精细的;一个则是粗放管理。前者需要的是私人的小型马场,譬如贵族庄园,进行小规模的,严格的配种育种。后者则是追求规模效应的大规模饲养。

    要养个10万匹20万匹的马,还要给每一匹马建立族谱,还要管理那么多马的“牵蹄子”,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比较科学的办法就是私人庄园马场提供种马,国家大型马场进行规模化放养。同时大型马场不自产种马,凡是公马驹一律阉割,以免种群退化。

    而宋朝由于中上层的士大夫们都去考科举了,不再从军打仗,也不养私兵部曲,自然不需要养战马了,而民间的养马户又不需要为了军事目的培养战马,养出来的都是生产所需的马,所以宋朝就没有了优质种马的来源。战马只能靠国营马政,而国营马政又不管育种,因此种群退化就成为必然了。

    顺便提一下,北宋管马政的士大夫官员很少有懂养马的。武好古甚至还听人说起过西北什么地方的马政官员让马场的母马去勾引山里面的野马杂交,还因此得到嘉奖的事情——难道马场种马的质量还不如野马?野马可是为了适应野外艰苦的生存条件而进化的,并不是为了方便人骑乘而进化的。

    ……

    听到武好古要走了,苏东坡点了点头,说道:“路上小心些,莫赶得太紧了……你小师娘还有礼物要送给十八姐母女的,等你离开的时候记得带上。”

    武好古起身,向苏东坡拜谢:“学生代内子谢过恩师,小师娘。”

    “这是做甚呢?师徒之间往来乃是应当。”

    命武好古坐下,苏东坡沉吟道:“今日在朝堂上议论国子监改革的时候,蔡京提出要一并改革科举……”

    国子监改革是苏东坡上台后主导的最重要的政务,苏东坡和武好古都想按照云台学宫的模式改革国子监——不用说了,改革后的国子监就是日后中国仅次于连云港淮海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第四所千年大学开封大学了!

    这次国子监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只是将国子监下属的三学(不算小学)变成了国子学和太学等二学,取消了独立的武学,同时在国子学和太学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了《天理说》、《实证论》、击剑、乘马、射箭、算学和军学一共七门课程(比最初提出的时候加了门军学)。另外还改革了三舍法,减少了生员的数量和淘汰的比例。

    而在讨论到生员毕业前途的问题时,蔡京提出了改革科举制来为国子监和云台学宫的生员创造机会的建议。

    “蔡京说要怎么改革了吗?”

    提及科举改革,武好古就是眉头一皱。这个问题非常扎手啊!北宋历史上搞过一次,直接废了科举改学校取士,结果到宋徽宗执政的末年又改回来了。而满清末年倒是成功废除了科举制度,不过没多久满清自己也给废除了……那可是一反一个省啊!

    武好古道:“科举这事儿吧,考了那么多年,大家早就习惯了,要改也不容易。而且云台学宫的学生怎么样,现在也不知道呢……不如这样吧,可以取消武举,同时在进士试中分左右榜。

    左榜只考文章经义;右榜需要允文允武,在文章经义之外加试弓马、军学和算学。

    另外,右榜不必解试,国子监上舍生、云台学宫上舍生,和七品以上官员举荐生员皆可应试。”

    “入取名额怎么分?”

    “自然是左榜多,右榜少了。”武好古说,“右榜取士人数是左榜的一半,不过左右榜都是一样的进士,不分高下。这样应该可以服众了。”

    现在一榜文进士有五六百人,按照这个数字的一半计算,右榜进士至少有二百五十人。

    数量看起来是少得多,但是右榜进士的应试者也会少许多。等到下一次科举时(如果不改元就是建中靖国六年礼部试),国子监和云台学宫一年的毕业生最多就是三四百,加上官员推荐的考生,能有六百就顶天了,六百人中取二百五十人,而且博士团和界河商市还有天涯镇还能吸收掉一部分。前途可是好了不少啊!

    “那么右榜进士去哪里做官?”苏东坡问,“前途和左榜一样?”

    “右榜进士允文允武,可以做文官,也可以去担任府兵的军官。”

    武好古早就想好了,右榜进士其实是按照军官的标准培养的,当然要让他们去接管“义务府兵”了。

    另外,也不要断了他们做文官的路子。因为大宋重文轻武的传统一时间不会改变,右榜进士可以成为武官掺进文官集团的沙子。

    “此外,”武好古又道,“咱们还应该逐步改革伎术官取士方法,建立伎术学院。

    譬如绘画、书法、天文、医药、律法、音乐、兽医、农业、营造、冶铁、兵器、开矿、转运、造船等等都属于实用之学,都应该由专门的学院教养人才,并且通过考试录用为官。”

    北宋的文官有点类似于后世民主国家的政务任命官,这是由选举产生(不一定是选上的,也可以是当选的领导人或政党任命的)的官员,而武官、伎术官和吏员则是事务官。

    政务官可以不懂业务,但是必须要有精通业务的事务官辅佐,才能把事情做好。

    如果政务官不懂,事务官都在糊弄事儿,那么事情能做好就奇怪了。

    “这又是十几个书院啊!”苏东坡数了数,“大郎,咱们有那么多老师可用?”

    武好古笑着:“为啥都要我们自己开啊?可以鼓励民间办学啊。要细算的话,可不止十几个书院,几十上百都有可能,哪能都咱们自己来?

    而且这些伎术书院的生员也不一定都做官啊,各行各业哪儿不要人才?”

    苏东坡摇摇头,“可民间哪里肯办这种伎术书院?”

    “办法总是有的,”武好古笑了笑,“而且也不着急,可以慢慢推广。不过……总得请个旨意,最好立个法度,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民间办学就有章可依了。”

    “说的也是,”苏东坡想了想,“那么你现在就起草个奏章,为师再帮着改改,明日就递交上去吧。”

    “好!”武好古点点头,“就叫《乞准民间办伎术书院疏》。”

    “行啊,”苏东坡道,“为师再递个开左右榜进士的奏章,这样就差不多了。”

 第590章 大宋出蓝翔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郎,十八又给你生了个女儿?”

    在武好古离开开封府启程东去的前一天晚上,赵佶在琼林宫的水心殿设宴,给武好古送行——这样的面子也真是大到家了,在皇宫中设宴啊!而且还要留宿……当然了,今晚上陪寝的女人是自带的,武好古带来了白飞飞。(全本小说网,https://。)

    在酒宴开始的时候,宋徽宗就有点惋惜的问起了潘巧莲又生闺女的事儿。

    “嫡子总会有的,”武好古无所谓的笑着,“十八姐这次生得挺顺利,好好养上一年两年又能怀了。”

    虽然武好古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而且还都非常健壮,应该不会夭折。但那都是庶孽,和嫡子还是有区别的。当然了,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因为是媵妾西门青所出,地位是无限接近于嫡子的。如果潘巧莲真的没儿子,那他就能获得继承权。不过这对潘巧莲是不公平的,所以武好古还是希望能和她生个儿子。

    “说的也是……”赵佶点点头,“不过生女儿也是喜事。朕写了一帖《千字文》,还是用朕最新创出的瘦金体写的,就送给你新得的女儿吧。”

    武好古的这个女儿也算是有财运了,不仅投生在大宋首富之家,而且刚一生下来就得了一本宋徽宗的《瘦金千字文》,在后世那可是连疑似赝品都能拍出1。4亿的珍品啊!而武小妹妹手里的这本,百分之百是真的……

    武好古连忙起身道谢,赵佶一笑,摆摆手道:“不就是一本字帖,你老师写得可比朕好啊,你自己写得也不差。”

    武好古摇摇头道:“家师现在写不了《千字文》了,我的字也就是勉强可看罢了。”

    写《千字文》不难,但是写书法千字文就不易了。一千个字不能写错一个,而且还要注意结构布局,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对于宋徽宗这个年纪来说没有什么,可是苏东坡却是精力不济了。

    至于武好古的字则是习自清末大书法家黄自元,写得还是可以,但是算不上大家。

    “你的字真是不错,有自成一体的苗头,就是没功夫打磨。”赵佶笑着点评,“你家二郎的字就进步很快,一手颜体的楷书相当不错啊!”

    赵佶果然是大内行,武好古习的是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放在宋朝当然是自成一体了。不过他练得不够,也没这方面的天赋。而武好文则是个书法家的苗子,别看才21岁,一手颜体已经写出了大家风范了。

    “他可是进士,”武好古笑道,“臣是武官,怎地和他相比?”

    赵佶嬉笑着,“你不是大儒么?大儒不比进士值钱?对了,武好文回来了么?纪忆三日前就到了,算算日子,他也该来了吧?”

    “他在洛阳停留了几日,今天下午才到的,去韩相公那里接他的妻儿了。”

    武好文倒是早早就有了一个弟子,名曰义礼。

    “哦。”赵佶微微皱了下眉,也不怎么了,一提起武好文,他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位风韵无限的冯二娘了……

    “他在蓝田做得不错,”赵佶收回心神,笑道,“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接下去也该让他回京城做官了。大郎,他和你说过想去哪个衙门做官了吗?”

    “说了,”武好古道,“他想当崇政殿说书。”

    “行啊,”赵佶笑道,“说书可以有四个,现在虽然都有人做了,但是只有苏迨一人是本职,别人都是兼职,免去一个就是了。

    大郎,你的官也该升了吧?这次和高丽国的兵器买卖为军器监赚进二百万缗,又帮了高丽人一把,功劳不小啊。回头升你做个供备库使吧,再给加个閤门宣赞舍人。”

    供备库使是正七品的武阶官,閤门宣赞舍人则是个閤职,武官加閤职就和文官加馆阁职一样,都是一种荣誉和可担重任的意思。另外,武官加遥郡之前一般都先加閤职,然后落閤职加遥郡。

    武好古现在已经有资格加从五品遥郡官衔了,而一旦加上遥郡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中级武官的行列,有资格担任一路统军了。

    “谢陛下厚恩。”武好古再一次起身道谢,然后又道,“陛下,臣还有一请。”

    “说吧。”赵佶笑吟吟地问。

    “臣日前在军器监挑选器械,发现大部分兵器都陈旧破烂,难以运用。”武好古斟酌着说,“臣只能让人挑些比较精新的卖给高丽人,但是军器监里面精新器械不多,也不能都给高丽人,所以明年就要给他们陈旧器械了。所以臣想在界河商市开个器械修造所,用来整修旧械。”

    “整修?”赵佶一愣,“怎么整修?”

    武好古笑了笑:“就是木杆烂了换根新的,箭杆折了也换根新的,铁器锈了磨一磨,甲胄的皮绳朽了也换新的,再刷点漆,上点油。能凑合着用就行了,总比没有的好吧?”

    “听着像以次充好啊,”赵佶笑着,“这是奸商做到事情吧?”

    “可不就是以次充好吗?臣真的要做奸商了。”武好古叹了口气,“不过军器监里面的兵器质量的确堪忧,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