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连运往析津府的辽东粮食,也必须在商市中转了。而武好古也以此为契机,请马植出面去游说萧保先、马人望,想要让辽国把辽粮东运的业务也发包给吴家海商——与其让那些根本不会航海的渤海人以徭役的形势运粮,还不如花点粮食雇佣吴家的海船呢!

    虽然辽国方面还没有允可,不过渤海人运粮的终点还是变成了界河商市。

    这样一来,到了初冬时节,在界河河面还没有封冻之前,商市码头就迎来了最繁忙的季节。

    苏家粮行、吴家海商的管事,界河市舶司、界河商市码头所的公吏,还有大辽国南京道转运司的官员,都满头大汗地在一样样对照着这些来自辽东和海州的粮食。哪些粮食该装上南运或北运的粮船,可千万不能出错啊!

    另外,这些粮食的转运都是免税的。但是“搭便船”的物品却是要照章抽税的——这些可都是界河市舶司和界河商市的收入啊!界河商市从明年,也就是建中靖国三年开始就要给商会股东分红了,另外如果不改元的话,建中靖国五年起就要向宋辽两国缴纳承包税,现在暂定是每年上交十万匹绢,宋辽各半分。

    武好古站带着西门青、慕容忘忧还有苏家粮行的苏安利一起到了码头的一角,他们只是随意走走看看,不时地让人打开一个蒲包,取出里面的粮食仔细查看。大部分的麦子都不错,颗粒饱满,也没有混进什么石子沙子。

    武好古点头满意地对苏安利笑道:“辽国东京道的麦子就是不错啊,看上去都比咱们的好……这辽东真是好地方,土地一定非常肥沃。明年还得多买一些,最好能到二百万石。”

    苏安利和苏大郎是完全不一样的相貌,苏大郎是个胖子,生了一张恭喜发财的面团脸。苏安利却是白面书生的模样儿,今年四十不到的年纪,颌下留着几缕须髯,看着仿佛是个文官。他说话的腔调也是文绉绉的,一看就是读过不少书的。他笑道:“宣赞可真是朝廷的肱骨,居然能想出购买辽粮补充西北之法。朝廷要是知道了,必然更加重用宣赞了。”

    武好古微微点头:“我这个提举市舶司不就是做这个的?怎么能不尽心尽力?只是可惜啊,漕运直到白波,再往西就是陆运……2000里啊,代价太大了。”

    想到往西北运粮的事情,武好古就忍不住叹口气。2000转运的送达率顶天就10%—15%,要往西北前线补充1000万石粮食,就得往洛阳白波至少运去7000万石……当然了,这7000万石并不都是粮食,大部分都是供牲畜食用的草料和豆饼。

    武好古拍拍手,朝苏安利道:“现在运出去多少了?再有10日可以全部装运完毕吗?能保证多少送达率?”

    “再有10日足够了,”苏安利笑道,“送达率没有问题的……这事儿既然包给了我家的粮行,自然能让100万石粮食安安稳稳的送到。”

    “好!这事儿既然包给你了,就好好去做吧。”武好古说,“回头官家一定会论功,也保你一个官做。”他左右看看,他的文案武诚兰快步走了上来:“宣赞,刚刚收到潘宣赞(潘孝庵也有了个宣赞的阁职)寄来的信,信上说曾布、蹇序辰一块儿给官家上了奏章,提出要效仿咱们界河商市和界河市舶司,开始京东市舶司和京东商市……”

    “京东?”武好古皱了下眉,这名字听着就很厉害啊!

    “就是京东东路市舶司,”武诚兰道,“另外还想把海州划入京东东路,把京东市舶司设在海州,并且在海州开始商市。”

    “真是越来越精彩了!”武好古笑了起来,“不仅有了威尼斯,还有了热那亚……”

    “威……斯?”武诚兰愣了又愣。“宣赞,应该怎么答复潘大官人?”

    “不必答复,”武好古笑着,“等过些日子,我就要回开封府去了,到时候当面说吧。”

    武好古当然知道这是曾布、蹇序辰、吕嘉问可能还有纪忆想要和自己竞争了。

    不过他并不担心,界河商市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而且已经形成了规模,有了不可动摇的优势。

    而且……海州那边自己也早就落了子,有云台学宫、天涯镇、云雾山茶、界河大相国寺解库,还拉拢了吴家海商,还把半个武家宗族摆了过去。

    现在曾布、蹇序辰、吕嘉问、纪忆能怎么着?能绕过自己在海州布下的局?

    呵呵,大家一起玩吧!

    资本主义可不怕竞争,哪怕争个鸡飞狗跳呢!

    “对了,”武好古的心思已经收了回来,“花满山和那两个日本人到开封府了吗?”

    “信上没有说,”武诚兰道,“大约还没有到吧。

    对了,潘大官人还提及了一件事儿。官家想在苏州、杭州开设一个造作局,用于制造宫廷所用的珍巧器物,并且搜集流落江南民间的古书画。”

    “哦。”武好古点点头,若有所思,“信上说谁要去主持这个造作局?”

    “说了,”武诚兰道,“官家想让米芾和令尊去主持……”

    “令……我爹?”武好古愣了又愣,“怎么会是他?”

    ……

    “怎么会是我?”

    武诚之也和武好古一样,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做官。虽然宋朝荫补做官也可以惠及老爹的,可是武好古却从没有想把荫补的名额给武老头。他现在是海州武家的族长,身边又聚集了一大批追随着,需要保举的人太多了。

    而且武诚之还做什么官?好好在开封府养着最要紧……大宋官场上多辛苦啊,一个个吃喝玩乐到天明的,武老头吃得消吗?可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他要是被吃喝玩乐累死了,武好古可不仅是伤心的问题了,他还得丁忧当孝子啊!

    可不知怎么回事,官家赵佶忽然想到了还是白丁布衣的武诚之,居然想给他个官做,而且还要委以重任——让他做米芾的副手,一起去江南搜集古董字画,督造珍巧器物!

    这可是个大大的肥缺啊,多少人打破头都抢不来,现在居然给了武诚之了。

    这些武氏一门三父子,可是个个都得了重用啦!

    “官家说,您是书画鉴赏的大家,您过目的东西,基本上就假不了啦。”

    武好文对父亲说。

    “我?”武诚之哭笑不得,“我可没少看走眼,还给开封府逮去过……”

    “这回不会有问题的,”武好文笑道,“还有米襄阳呢,他可是真正的大行家。”

    武诚之摸着胡子,看了看儿子,然后又瞧了瞧嘴巴笑得都要合不拢的冯二娘。

    “官人,”冯二娘道,“旁人想做官都没机会,你现在可是推都推不掉了……二哥儿,这次官家想给你爹做甚官啊?文官还是武官?”

    “是个文官,”武好文说,“从九品的将仕,职官是勾当苏杭造作局公事。”

    “这可太好了,”冯二娘笑着,“官人,你可真是老来有福了……我看你就别往外推了。”

    武诚之皱着眉,“不如等大郎回来和他商量则个……”

    “不用了,”冯二娘道,“大郎一定赞成的,这么好的事情,他怎么会不赞成?”

 第605章 安得房奴兮 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做官啊!

    还是文官!

    还是肥缺!

    还是武诚之热爱的老本行……

    所以“不就”是不可能的,哪怕武好古提出反对,武诚之也不会听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因此第二天一大早,武好文就带着老爹的答复入宫去了。不过他这个崇政殿说书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见着官家的,得等到“常起居”和“崇政殿问对”都结束了,才有可能轮到他和苏迨上工。

    之所以是“有可能”,那是因为赵佶不是很喜欢“听书”。武好文和苏迨说的都又不是好玩的评书,他们俩说说大道理的,赵佶这样文采宇宙第一的圣君还用得着听吗?

    儒家的五经还有《礼记》、《论语》、《孟子》、《荀子》、《天理说》、《实证论》,大圣君赵佶本本熟读,根本用不着听书的。而且他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记忆力超强,那些儒家的名篇他都能背出来。

    另外,赵佶现在也有点烦苏迨和武好文。他们两人凑一块儿的时候说的话就不能听了,尽是夹枪带棒的——很显然两人在《天理说》和《实证论》上有重大分歧。

    苏迨是这两部著作的编纂者,自然要全力维护的。他用“可信假说”的立场来阐述包括《天理论》在内的儒家经典,还说儒家的圣人毕竟还是人,是人就会错,错了就要改……所以《实证论》是可以用来检验所以儒家道理的!

    而且用实证去检验,同“信”并不矛盾。因为真正的“信”并不是迷信,也不是尽信。

    武好文的观点则和苏迨存在冲突,他认为“信而证”的理论并不适用于“伦理纲常”。因为“伦理纲常”,譬如“左衽”好还是“右衽”好,“蓄发”好还是“秃发”好,“一妻”好还是“四妻”好,敬天法祖好还是拜鬼神不拜祖宗好,这些根本就不能实证。而这些恰恰又是“华夷之分”的关键,所以“信而证”的理论是有适用范围的……

    至少儒家的伦理纲常和道德标准,都是只能信而不能证也不须证的道理。

    总之,武好文和苏迨凑一块儿就辩论,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听得赵佶有点烦了,干脆让他们俩一天隔一天入宫说书,也能图个耳边清净。

    今天正好是武好文说书的日子,在崇政殿外面候了一会儿,等到问对的重臣们都散了场,武好文才获准步入大殿,就听见了乐呵呵的声音。

    “二郎,你爹爹可答应去江南替朕采购书画古玩了?”

    “禀陛下,家父已经答应了。”

    “好,好。”赵佶笑着吩咐正在准备伺候他用膳的内官,“再加一副碗筷,朕和武卿一块儿吃吧。”

    “谢陛下。”武好文连忙行礼称谢。

    他到底不是武好古,和赵佶没有那么熟悉,所以今天赵佶叫他一起吃午饭那是属于“赐宴”,大大的荣耀啊!

    “坐坐,”赵佶显得心情愉快,“既然你爹爹愿意走这一遭,那么朕明天就让翰林拟旨吧。

    等过了上元节,就让他和米芾一同启程吧。”

    这个时候在殿内忙活的小黄门已经给武好文搬来了一张杌子。武好文坐了下来,可不敢学他哥那么随便,只敢坐半个屁股,有点像个挨训的学生。

    赵佶看着武好文的坐姿,眉头皱了一下,“你爹爹现在还能画画吗?”

    “能啊,家父才四十多岁,正是壮年啊。”武好文回道。

    “那你爹会武大郎的园林建筑画技吗?”

    “会一点,”武好文说,“我大哥的画法都传给我爹爹了。只是他上了些年纪,学东西慢了,所以画得不如米友仁、杜文玉和张择端好。”

    “能画就行了,”赵佶笑着说,“朕听说苏杭颇多名园,虽不富丽,但极有韵味……回头叫你爹爹画了,拿来给朕瞧瞧。”

    他轻轻叹了口气:“朕虽为帝王,却无缘悠游天下,更不能亲眼领略江南的秀丽山水,只能看看图画了。”

    赵佶想要江南园林的图画并不是只为了看看,而是想将江南的园林山水“搬”到开封府……不过这事儿不方便和武好文说,武好文年纪不大,脑子却有点古板,越来越像他的老师和师公了。要和他说盖园子的事儿,多半会招来一番谏言的。

    想想还是武好古好,既能办事儿,又能体会圣心,而且还能玩在一起。

    “对了,”赵佶又想起个事儿,“你哥哥最近又立了个大功,招来了日本国的使臣,大约这几日就要跟着米友仁一块儿到开封府了。

    朕给你派个差遣,当一回馆伴使吧。”

    武好文一愣,“臣做馆伴使吗?可是臣只是正九品的选人啊……”

    “来的也不是正经的国使,”赵佶笑道,“不过是奉了日本国太宰府的命令来咱们这儿学《天理说》的儒生。你是程门弟子,懂得《天理说》,正好做馆伴使。开封府这边没有专门接待日本国使的使馆,因此朕决定将日使安置在琼林宫内。

    另外,你哥还在奏章上说日本儒生都比较尚武。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得展示我朝武功鼎盛。因而你要安排日使去观摩牟驮岗演武……”

    赵佶提起牟驮岗演武,脸上就洋溢出了兴奋的表情。在当了几年的官家之后,他觉得自己的文治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是武功还差了一点。上台眼看就要三年了,不仅没能开疆辟土,还丢失了先帝打下来的河湟之地,总归有点遗憾。

    不过现在武功方面总算有点起色了……高俅的奏章日前已经送到开封府了。在奏章中,高俅对御前骑士们大家赞赏,说他们是堪比唐之玄甲的精锐!

    如果高俅所言不虚,那么大宋总算是有了一支真正能战的骑兵。接下去就看明年元月的牟驮岗演武中能不能选出四五千可用的“宋猛士”了。

    为了尽快选出“猛士”,赵佶早在去年年中时就诏令各州军贴出皇榜,广募壮士了。

    在他想来,大宋有四百军州,亿万庶民,只要一个军州能挑出十个猛士,四千堪比魏武卒的宋猛士不就有了?

    四千猛士加上一千骑士,那就是五千精锐之兵。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对付河湟的吐蕃部落应该足够了……朝中的大臣们不是都说河湟地处偏远,转运不变,以大军征伐很难维持吗?那就出兵五千人,后勤上总没有问题了吧?

    ……

    将要在武好文的陪同下,在开封府游览参观的武藤亲一和阿比留悠两兄妹。在米友仁和花满山的护送下,已经到了开封府界之内。

    两个日本人还是一身奇装异服,特别是阿比留悠一路上都穿着一身“壶装束”。也就是脑袋上扣了顶边缘缝制了垂绢的“市女笠”,身上穿着看上去非常肥大的“袿”,肩膀处还束着一条“悬带”,看着还真挺像只酒壶的,也难怪被称为“壶装束”了。

    武藤亲一则是一身公家武官的束带装束,切平绪上插了把太刀(此时日本还不流行肋差,一般就带一把刀),还背着装箭用的“平胡箓”,一只手上还拎着一把表面上有精美莳绘、长度惊人,而且呈现下弓臂短,上弓臂长的伏竹弓——这张弓的长度超过八尺,都快赶上马枪的长度了,因此装不进弓袋,就只能由武藤拿在手中。

    一个“装成”酒壶的女人,一个拿着把超长弓的小个子男人,还骑着高度只有四尺的兔儿马,走在车马川流不息的开封府内的官道上,又怎能不吸引眼球?

    而在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目光的同时,武藤亲一也在观察赶路的宋国武士!

    的确是武士!

    在进入开封府界后,亲一就发现官道上面匆忙赶路的武士多了起来。而且个个高大威猛,都是十几人一群,有的骑马,有的步行,人人都带着弓箭、长枪和直刀,一副赶着去打仗的模样儿。

    “米伴使,”武藤亲一忍不住问起来担任接伴使的米友仁,“大宋皇帝准备打仗吗?”

    “打仗?”米友仁不明白,“何以见得?”

    “路上那么多的武士,都和我们同路,应该是往开封府去吧?”

    米友仁笑着,“他们是去参加明年元月的牟驮岗演武的壮士,都是各个州军选拔出来的好汉。”

    “演武?”武藤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