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便是和我一起出京?”武好古闻言大喜。这一路去海州,可能还要顺道下一趟扬州,来来回回总要数月。若是恁般长久见不到潘巧莲,如何不叫人想念?

    若是能叫潘巧莲陪着,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只是潘孝庵能答应?

    想到这里,武好古便问:“十一哥答应我们俩……”

    “答应甚底呀!”潘巧莲红着脸打断武好古道,“奴家只是要去青州省亲。”

    去青州省亲?潘家将门在青州也有亲?

    武好古也不去点破潘巧莲,能有美人相伴,还有甚不满意的?他当下便和家里招呼了一声,陪着潘巧莲就出了门。

    开封府城内有两个县,开封和祥符,开封县在东,祥符县在西。潘巧莲的户籍是落在潘家园的,属于祥符县管辖,如要办理文引也自然该去祥符县,可是她却和武好古直奔开封县衙而去了。

    到了开封县衙门外,武好古才想起来,“十八姐,等这里办完了再去祥符县衙就有点完了,怕是要排队等候上许久了。”

    潘巧莲反问:“去祥符县衙作甚?”

    武好古一呆,“给你办文引啊。”

    潘巧莲淡淡一笑:“便在这里了。”

    可以在开封县办祥符县的文引?难不成“联网”了?

    武好古真糊涂的时候,一个开封县衙里负责合同凭由的押司已经迎了出来,见到潘巧莲便拱手道:“这不是潘娘子吗?可是要办合同凭由?”

    潘十八姐一直帮他哥哥潘孝庵经营金银绢帛交引铺,自然常与人订立合同,和开封县衙里面管合同的押司也就混熟了。

    “并不是合同,是文引。”潘巧莲摸出个银铤塞了过去,“顾押司,能通融则个么?”

    “行啊。”收了银子的顾押司笑着言道,“可是潘娘子要办文引吗?”

    潘巧莲笑了笑:“顾押司难道不知奴的户籍在潘家园么?”

    “对对对,潘娘子是将门女。”顾押司满脸堆笑,“那今日是……”

    “是替奴的一个堂姐来办理的。”潘巧莲一指身旁的武好古,“他也是我家的朋友,也要办理文引。”

    “那边一起来吧。”

    武好古听得糊涂,不过还是跟着潘巧莲还有那顾押司一起进了间厅堂。

    这里是办合同凭由的,自是空空荡荡的。会到县衙来办合同的都是大买卖,一般都是晌午饭过后,酒足饭饱才来衙门的,现在时候还早。

    顾押司对潘巧莲非常恭敬(人家是财神姐姐),请她和武好古落座后,便亲自去取了文引回来。

    “大武哥哥先来吧。”

    潘巧莲叫武好古先办,武好古也不客气,便取出了户册,小心翼翼地翻开。

    所谓的户册和这个时代的书有点类似,是蝴蝶装的——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朝里面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页码对其,用浆糊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

    顺便提一下,这个时代线装书还没有发明,不大牢靠的蝴蝶装书是主流,还有一种被称为“旋风装”的书卷则处于被淘汰的过程中。

    武好古将户册翻好,然后便说道:“开封县,武好古,士子,去淮南东路省亲。”

    他这么说是为了少加点税,若是以书画商人的名义出去,那他携带的书画可就逃不了重税了。若是省亲的士子,那就能少缴一些过路税了。

    “好了。”顾押司很快就在一张空白文引上填写完毕,又用了印。

    现在轮到潘巧莲了,她也取出一本户册,翻看后递给了顾押司,“开封县,潘氏,小字金莲,客户金瓶儿(小瓶儿),去淮南东路省亲。”

    “甚?”

    潘巧莲并不是用自己的名字办的文引,不过顾押司并没说话,可武好古却突然叫了起来。

    “十八,你说的小字是甚么?”

    潘巧莲笑了笑:“金莲,潘金莲……等出了开封府,奴便是潘金莲了!”

    什么?潘金莲,武大郎……这仿佛是个不祥之兆啊!

 第六十六章 离京远去

    (全本小说网,HTTPS://。)

    夏风徐徐,百花盛开,田园苍翠,车马在路。全本小说网;HTTPS://。m;

    一个白衫如雪的清秀少年和一个身着青色襴衫的青年,正策马缓缓东行。在他们身后,便是四五辆马车,七八匹从骑,第次而行。

    白衣少年便是化名潘金莲的潘巧莲了,原来她这一辈潘家将门的女子,都在小字中带个“莲”,什么“金莲”、“银莲”、“白莲”、“花莲”、“巧莲”的一大堆,居然还有个叫“黄莲”的。

    不知怎么就恁么巧,潘巧莲借了本家一个早就出嫁多年,都快当上奶奶的“金莲”的户册去开了文引,将自己变成了让武好古很感变扭的潘金莲。

    虽然拿来潘金莲的文引,潘巧莲还是穿上了男装。虽然北宋的风气比较开放,但是女性出门还是不方便的,特别潘巧莲又是贵族女性,所以便一路都穿男装,扮作了翩翩美少年。

    另外,她也不是“一个人”上路,女使小瓶儿和四个潘家护卫,还有一辆潘家的马车,也都跟着潘巧莲。她可不是和武好古一起出门,只是顺路同行罢了。

    而且包括武好古在内,同行之人也不叫她“潘娘子”,而是呼为“十八郎”。

    而与“潘十八郎”并辔而行的,不必说,自是武大郎了。

    虽然潘巧莲“变成”了潘金莲,不过武大郎却一点不担心。

    他和“金莲”之间是有真爱的!

    别的不说,潘巧莲和武大郎都到了私定终身的地步,就压根没提过房子……这可是个林冲没房连娘子都讨不到的时代啊!

    人家潘金莲,哦,是潘巧莲就一点都不在乎武大郎有没有房子,问都不问,这不是真爱是什么?

    而且最让武好古感到放心的是,根本就没有一个比自己还帅的还有钱的西门庆存在嘛。

    武好古换魂以后不止一次照过镜子,虽然这年头的镜子比较模糊,可他还是能够确定,自己的长相是很不错的,小帅哥一个。

    西门大官人就算有,也不可能比自己还帅,更不可能比自己更有才华和更有钱了……等自己再回开封府的时候,多半就是开封府书画行的行首了,到时候多了不敢言,几百万缗,总是能捞到的。

    有了恁么多钱,便是二十多年后的那场天倾挽不回来,自家也能独善其身了。

    想到二十多年后的天倾,武好古的好心情顿时去了一多半。

    因为在和高俅、郭京、林万成、林冲、陆谦和鲁智深等禁军或出身禁军的人们的接触过程中,武好古已经感觉到了大宋王朝的危机,远比想象的严重,简直无药可医!

    至少在开封府这样一个理论上言,当是北宋军事力量最强大的所在之地,超级发达的经济和商业,正在瓦解和淘汰保卫城市的战士。

    譬如林冲,如果他不能尽快攒到买房子的钱,把娘子讨回家的话……二十多年后,估计就不会有一个或几个和他一样厉害的小林冲来保卫开封府了。

    而陆谦虽然讨到了娘子,也生了孩子,不过听郭京说,陆谦的两个儿子都在读书上进,再也不给习武了。

    鲁智深不必说了,都当和尚了,想来也不会有小鲁智深了……

    而高俅和郭京,他们自己这一代都不好好习武,一个跑去给权贵当小吏,一个在潘楼街上坑蒙拐骗。而两人居然都混得人模狗样了,简直就是屌丝逆袭的励志典型啊!

    估计二十多年后,开封禁军里面就再没有林万成、林冲、陆谦、鲁智深这样的好汉了。

    而按照郭京的说法,这几个都是“骑将”,马上功夫了得,还都有一手神射的功夫。

    而且这一身的本事可难练得紧,不是打小的童子功是很难练精的。可不是大钱撒出去就会从地里面长出来的,别说他到时有几百万,就是有几个亿,没有好的兵将,也是无用……

    “十八郎,这次去完了海州、涟水,再顺路去一趟江南好吗?”

    武好古一想到自己很可能对于二十多年后的天倾无能为力,便开始谋划退路了。

    潘巧莲回转身,注视着武好古道:“去江南做甚?是要收集古画吗?”

    江南人文荟萃,自五代时起,便可在文化和艺术上同中原相提并论了。

    而且,由于江南没有什么“人傻钱多”的权贵,所以古画的价格远比不上开封府。因而开封府书画行一直从江南低买,去开封府高卖了。

    另外,江南还是个盛产进士的所在。如今当权的章惇、蔡京、曾巩,都是出自江南。而能考上进士的,不一定能画画,却多半是书法家(反正没听说过一手狗爬字能中进士的),而进士的书法作品,那是非常值钱的。

    在宋朝的书画行(后世差不多也是这样),书帖一直都比画要值钱。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真笔字帖,在当下是能卖到百万缗的!而蔡京、苏东坡手书的扇面(一个扇面,不是字帖),也都价值万缗。

    因而,在书画行中,还有专门在江南低价收购举子(过了发解试)书帖收藏,等到他们高中后再抛出的生意。

    有点类似后世的风险投资,一百纸里面押中一纸,那就赚大发了。

    “不仅要收集古画字帖,”武好古道,“还想在那里买房置地。”

    “买房置地?”潘巧莲愣了又愣,“我在开封府城西有个好大的庄子,就在金水河边上,离府城也不远,将来……”

    说到这里,潘巧莲突然觉得有点失言,低下头红着脸不说话了。

    看到潘巧莲害羞的模样儿,武好古失笑道:“十八郎,我只是想在江南留个退路。”

    “退路?”潘巧莲颔首道:“是担心刘有方吗?”

    刘有方有啥好担心的?武好古心想:将会南下的少数民族同胞才叫人头疼!

    不过他也没法和潘巧莲明说,只是言道:“总要防一个万一。”

    “嗯。”潘巧莲问,“大武哥哥,那你想在江南何处置产?”

    去何处呢?

    武好古叹了一声,如今可不是21世纪,寰宇之内,何处能有开封府恁般繁华安逸?

    不远处,高岗之上,此时正有两骑驻足。

    两匹高头大马背上安坐的,正是“孝义黑三郎”宋江和“赵三黑子”赵铁牛。

    宋江眯着眼睛,看着大路上缓缓而行的武好古一行,眉头轻轻皱起。

    赵铁牛一直注视着宋江,见他皱起眉头便问:“宋头领,点子可扎手?”

    “有四个骑将!”宋江低声道。

    “四个?”赵铁牛愣了愣,“如何是四个?最多只有两个。”

    “是四个!”宋江道,“那大胡子和尚和白胡子老头,都是硬手。看他们在马背上的那份悠闲就知了……他们都是骑将!而且你看见他们都带着弓了吗?

    四个人,都是一骑双弓,其中一张是步弓,一张便是骑弓。这四人都是能骑射的的硬手!

    不想开封禁军中,还有这等好手!”

    “那还劫吗?”赵铁牛忙问。

    “当然要劫!”宋江道,“但不是现在下手……四个能骑射的硬手可不易对付,我带来的人都无甲,若是他们能射连珠箭,便有一百人都躺下了。”

    赵铁牛又问:“那要甚时候下手?”

    “先让吴头领去应天府城里会会他们,”宋江笑道,“摸清了底盘,才好下手啊。”

 第六十七章 遇到个吴员外(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东行的第一站去的是南京应天府,并不是后世长江边上的南京,而是在开封府边上,大约是后世的商丘一带。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这一路他们行得很慢,从开封府到应天府,不过二百多里,却走了足足五日才到。

    之所以走得如此之慢,是因为武好古约了日本老和尚戒绝和五台山官僚和尚鲁智深同行。鲁智深没什么,身强力壮的又能骑马,真要拼命赶路,二百多里一日一夜便到了。

    可是戒绝老和尚不行,他年事已高,又骑不得马,只得坐了一辆大相国寺派出的骡车缓缓行路。

    而且这老和尚一看就有道亨,每到一处馆驿(戒绝和鲁智深都是有官身的,又是奉旨东行,自然领了驿券,可以免费入住馆驿,而武好古等人便挂上老和尚随处的名义蹭住),都会招来几个过路的达官贵人来探究佛法。有时候,还会有出京赴任的官员主动伴行,一路上和老和尚高谈阔论。

    不过这也倒方便了武好古,有官人为伴,沿途的税卡自是一路放行,直到入了应天府城,也没交一文钱的税。

    应天府原名宋州,赵匡胤还没篡位之前便是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宋朝的国号便由此而来,而宋州也就成了宋朝的“龙兴之地”,升格为应天府。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应天府再次升格成为南京,并且在此营建了行宫正殿,城市也一再扩建,变成了规模不亚于东京开封府的大城。

    不过应天府的人口却远没有开封府那么多,便是入了府城,仍然有一种空旷之感。

    进入应天府城后,武好古等人还是寻到了应天府的馆驿,还没进门,就看见一个白面长须,身着锦袍,富商模样的男子大步上前,到了老和尚跟前便大礼叩拜。

    “佛弟子吴知,叩见戒绝法师。”

    老和尚戒绝还了一礼,便道:“这位施主快快请起。”

    自称“吴知”的男子又拜了拜,才立起来,恭谨道:“弟子昨日梦中见了菩萨,说今日可遇到罗汉,不想真的在应天府见到大师了。”

    老和尚戒绝似乎早就习惯这种被信徒膜拜的场面了,只是笑了笑说:“施主认得老僧吗?老僧向在五台山修行,已经十多年没有出来行走了。”

    “弟子去过五台山,”吴知大官人道,“在真容院里有幸听法师讲过佛理。

    不知大师怎到了这应天府?可是云游到此的?”

    “老僧在五台山修持多年,侥幸悟得一些佛理,想要传回东瀛,以度日本国之苍生。”

    “那便是天大的功业啊。”

    吴知听了这话,又纳头便拜,口中还念念有词道,“怪不得菩萨说今日可见罗汉,原来戒绝大师是要证罗汉果了,我今日得见大罗汉,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说着说着,吴知大官人居然痛哭流涕起来,看上去真是虔诚无比。

    对于佛教,武好古也就是将信将疑(他本来是无神仙论者,然则遇上了灵魂穿越这等事情,也就有点信了,不过也不知哪家才是真神仙),在开封府也见过不少比较虔诚的佛弟子。不过如眼前这位,见个老和尚便哭成一团的,倒也少见。

    这少见之人,见一见便可,要是没完没了就不好了。想到这里,武好古冲着正搀扶着老和尚的傅和尚使了个眼色。

    傅和尚马上会意,开口便道:“时候不早了,还是先让法师入馆歇息吧。”

    那吴知大官人闻言立马站了起来,对老和尚道:“实在不该耽误大师修行,但佛弟子还是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法师成全。”

    “哦,”老和尚笑了笑,“施主说吧。”

    “佛弟子知道此处不远的南大湖旁观音禅院的素斋是南京第一,佛弟子想在那里摆上一席,请大师享用。”

    “也好,”老和尚没有推脱,“待老僧安顿则个,便去观音禅院。”

    “那佛弟子便去安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