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头蛇。

    “似乎不仅是御龙猛士厉害,”薛嗣昌说,“猛士、内卫两直中还各有10个指挥的长枪手,都是由府兵充任,看着也非常严整。”

    “各有10个指挥的长枪手?”王恩一愣,“整个指挥全是长枪手?”

    “都是长枪手。”

    老军事家王恩摇摇头:“弓弩手呢?刀盾手呢?都没有了?”

    “猛士直和内卫直的编队办法和寻常的官军不一样,不是花队,而是纯队。”薛嗣昌解释道,“而且还是指挥一级的纯队,由长枪手组成的指挥称为步矟指挥,由御龙猛士组成的指挥称为猛士指挥。另外由两个步矟指挥加一个猛士指挥组成一个厢队,五个厢队组成一个直队。其中御龙猛士将同时兼任刀盾手和弓箭手。”

    王恩摇摇头:“那弓箭手岂不是只有三分之一了?”

    薛嗣昌点点头:“而且还没有弩手……估摸着武崇道是为了加快府兵的训练速度才这么编成部队的。”

    宋军现在流行的是花队,也就是以都或队为单位,而且步兵战兵中的弓弩手比例极高,通常超过70%。也就是说作战其实是以射箭为主的。长枪手、刀盾手在宋军中的作用就是保护弓弩手射箭。

    当然了,宋军中的弓弩手都配了直刀,因此是可以参加肉搏的,只是肉搏的能力完全比不上长枪手和刀盾手。

    而武好古的两直步兵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训练弓箭手和弩手。干脆就采取了比较省事儿的办法,把配属的府兵训练成长枪手,同时让作战技能高超的猛士兼任刀盾和弓箭手。

    薛嗣昌说:“虽然编队的办法不大合理,但是部队的训练看着还是不错的。仅仅一个多月,就已经有了模样,严整非常,看着像是精锐了。”

    “也就是凑合吧?”王恩还是摇头,“那些扛锄头的府兵没个两三年怎么调教得出来?可他们总共服役五年,谁会花两三年去调教?”

    “怕是用不着两三年……”薛嗣昌摸摸胡子,又瞥了一眼王恩,“武崇道从御前骑士中抽出了二百多个兵学司出身的去当了步矟指挥的军将,所以训练的进度很快。

    另外,武崇道又抽调了一些兵学司出身的骑士加上他自己的幕僚组成了一个军事机宜指挥,用来辅佐自己调度和训练部队。”

    王恩摇摇头,干笑道:“那是他自己不懂,只好用人了。也亏得慕容忘忧那个老儿给他调教了一批人,虽然不能当大将,但是却掌握了一些战阵之术。”

    陶节夫点点头,他也看过慕容忘忧编写的几本兵书,都是讲怎么指挥一队一部之兵,讲怎么训练战士和部队的。都是最实用和最粗浅的方法,其中仿佛就有关于步矟(队)都和步兵指挥(部)的编成及运用。

    不过也就到指挥(部)这一级了,再多的兵该怎么用,慕容忘忧的书上并没有说,而且也没提及大的军略之策。所以慕容忘忧的几本兵书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陶节夫在章楶那里看过抄本之后也就忘记在了脑后,今天听薛嗣昌一提才记起来。

    薛嗣昌又说:“武崇道还说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里面现在也教慕容忘忧的带兵之法,将来右榜进士科也是要考的,右榜进士可以去做队官带兵。”

    “瞎胡闹!”陶节夫摇了摇头,“右榜进士去当队官?那右榜进士科还有人考吗?”

    “可不是嘛!”王恩也附和道,“队正、都头也不是官啊!充其量就是个杂品武臣。要有官身怎么都得是部将和指挥使吧?”

    宋朝的武官地位低,带兵的武官地位更低,部将和指挥使都不一定由武官充任。队官和都头这个级别,基本上没有带官身的。

    而一个进士,哪怕是武进士,也是堂堂的从九品武官了。到部队里面带兵,起码是个部将或指挥使,多一点都能带上千人了。搁在后世就是个营长了——那都是校级军官!军校刚毕业怎么能干?况且宋朝的武进士根本不能和后世的军校毕业生相比,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军事……作为一个中世纪的军官,射箭居然不讲中靶,骑射的时候还得让马站稳了,这不是胡闹嘛?

    陶节夫摆摆手:“且由他闹吧,反正这一次咱们也不指着他的步兵。”

    “对,”王恩道,“只要他的三千骑兵能看住北面的草原和瀚海沙漠,别让西贼绕到咱们身后就行了。”

    三人正说话的时候,一个抚司的吏员跑了进来,拱拱手道:“使相,银州方面遣使来报,说河东路兵马副总管高太尉的大军先头,已经抵达了弥陀洞。”

 第726章 战无不胜高太尉 攻无不克武大郎 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的不会打仗的,所以陶节夫和王恩只管当他透明的就是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可高俅人家是国际名将,战无不胜的存在!

    而这一次他又作为河东路兵马副总管,带了三个步兵将、一个骑兵将外加2000府州番骑前来银州的——三个河东步兵将没有什么,但是一个骑兵将加2000折家番骑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至少5000骑兵。摆在哪里,都是一支雄兵了。

    “高师严至少带来了5000骑,武崇道的3000骑多半也会归他指挥,这样就是8000骑!其中还有1000甲骑。”陶节夫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而且弥陀洞那里还有许多御马直缴获的战马驮马……看来这经略草原瀚海的差事,非高师严莫属了。”

    老军事家王恩皱眉道:“一个朔州能喂饱高师严吗?”

    听他的口气,这一场战役似乎不是打仗,而是在分功劳了。如果不算最大的战果灵州,现在摆在东路军面前的就是夏州、宥州、盐州、朔州一共四个州了。而要抢夺这四个州的,则是河东、环庆、鄜延三军,再加上御前三直的兵马。

    陶节夫摇摇头:“不管了他饱不饱,就是这点儿了。环庆、鄜延两军再加上半个御前三直吃夏、宥、盐三州,也不是太饱。真想吃个满嘴油,怎么都得拿下灵州!

    王老太尉,这一次环庆军领兵的大将人选可定下了?”

    王恩王老军事家本来是环庆路的兵马总管,不久前才调到鄜延路,不过在环庆军中还有不少门生故吏,消息是非常灵通的。

    “已经定下了,”王恩说,“是都钤辖郭信之。”

    郭信之就是郭成,在元符元年的第二次平夏城战役中以5000守军对抗小梁太后的几十万大军,立下奇功。稍后又和折可适一起偷袭天都山,再次立功。因此得到超擢,现在官拜雄州防御使,环庆路都钤辖。

    “好!郭信之也是不可多得的虎将。”陶节夫闻言笑道,“咱们鄜延军自然要仰仗王老太尉您了!”

    “使相言重了,”王恩振奋起精神道,“老夫本就是厮杀汉,上阵杀敌是份内之事啊。”

    “那就赶紧叫人把郭信之、高师严都请到延安,哦,把武崇道也请来,一起议议吧。”

    虽然陶节夫早就胸有成竹,但是军议还是要的。毕竟四路大军账面上有十万出头的兵马,即便扣掉武好古留在银州的一万多人,也还剩下八万多快九万了。

    不好好商量则个,大军开动起来会不协调的。所以哪怕看不上武好古,陶节夫也让人去请他来延安府一聚了。

    ……

    弥陀洞城东门之外,武好古骑在一匹高大的河曲骏马上,身后一领红色的披风,被野外的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1000名披甲骑士,列阵而后,只是站在各自的战马旁边静静等待。

    这些骑士当然就是威震河套的殿前御马直的骑士了!虽然武好古从中抽调出了二三百人去20个步矟指挥和自己的军事机宜指挥,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这支精锐骑兵的战斗力。

    在补充了完颜斜也带来的“敢达骑士”和武好古自己的“问题少年骑士”后,御马直变得更加犀利。

    看着都犀利啊!

    原本都是靠皮甲护身的骑士,现在已经将近一成半披上了闪闪发亮的青唐瘊子甲。

    这些瘊子甲大部分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也有几十副是青唐的蕃人送给童贯的。本来童贯打算把这批甲胄和几十匹龙种马一起送去开封府。可是却被武好古截留,龙种马都养在了弥陀洞附近的草场上和牧马牵蹄子。青唐甲则分发给了骑士们使用,平均一个队(50人队)分了七八副的样子。

    分到青唐甲的骑士,在以后的冲锋作战中,就会摆在队形的前列或者中央,充当起全队的锋矢!

    骑士们的战马也都换了个遍,清一色都是比较高大的河曲骏马了。

    另外,有点阴损的骑兵弩也普及装备到了所有的甲骑,包括四十八骑女真敢达(又死了俩,其中一个是病死的)都得到了被称为“界河骑弩”的武器。以后他们充当远拦子的时候,就能用骑弩去阴人了。

    而这支甲骑的战术,在一个多月的集训后,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轻骑兵战术来自武好古的假子军团,而重骑兵冲阵的战术则是女真式的车轮战术。

    有了这样的一支骑兵,莫说西贼的铁鹞子,就是契丹人的铁林军来了,武好古也有一战的决心——呃,决心是有的!房契也是有的!不过临阵指挥是不去的……

    武好古正琢磨该让赵铁牛,还是让慕容鹉,又或者干脆让完颜斜也去指挥这支骑兵的时候,就看见前面派出去迎候的十几骑快马飞也似的赶了回来,远远的就朝武好古这里大呼:“高太尉到了,高太尉到了。”

    等候的骑士中有不少是高俅的老部下,这时嗡的发出一声低哗,不自主的就开始整理战袍盔甲,马匹也随之噪动了起来。

    远处传来了马蹄响动,由远及近,最后连成了一片,让大地都在微微颤抖了!

    武好古回头看了一眼赵钟哥,低声问:“差不多有5000骑了吧?”

    赵钟哥点了点头:“不止,该有10000骑以上了。”

    “一人双马?”武好古一愣,“河东军有恁般阔绰?”

    “一人双马是不可能的,”赵钟哥笑了笑道,“不过一马一驴或是一马一骡还是能办到的。”

    一人双马的骑兵,整个大宋大约也只有御前骑士和熙河路的番汉骑兵以及一部分将门效用可以做到了。

    不过河东路毕竟是对抗西贼和契丹的前线,在马匹的供应上是享有优先权的。骑兵总是有马可以骑的……在河北、京畿这些地方,骑兵都不一定有马了。没有马的骑兵,当然还是骑兵啦!因为大宋朝廷会按照骑兵的标准发饷,骑兵拿钱可比禁军步兵的上兵还要多啊!

    所以虽然没有马,但是大宋的骑兵真心不少,说不定比汉唐还要多。

    不过在慕容忘忧、赵钟哥和慕容鹉这些骑兵专家们看来,就算能凑出一人一马的骑兵,大部分也没有存续的必要。

    因为他们胯下的马大部分达不到战马的标准,而且照料得也不好。上了战场根本冲不起来,不过就是个代步工具。就算勉强冲起来,说不定会把马背上的骑兵震翻下去,一下就失去战斗力了。养着这样的骑兵,还不如养点骑驴子的步兵实惠……至少驴比马便宜,大宋也不缺驴子,骑驴行军,下驴作战也不错啊。

    高俅的将旗很快出现在了武好古的视线之中,迎着草原上的大风,猎猎飞扬。然后才是数百甲士,簇拥着高太尉和杨可弼出现在视线当中。

    这数百骑士,都是精壮的汉子,衣甲整齐,盔甲都是用上好的皮料制作的,漆成了黑色,而且背上都背着长长的马矟。数百黑甲骑士,乌沉沉的聚集在一起,闪闪发亮的矟尖跳动,还真有那么一点气势。

    再走近些,武好古又注意到那些黑甲骑士,居然都是一人双骑!

    武好古扭头对赵钟哥说:“钟哥儿,看来高太尉还是学到了你的真本事了。”

    赵钟哥点了点头:“不错……差不多有500甲骑,用好了也能以一敌十了。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充远拦子?”

    “有点难,”武好古笑着,“远拦子可比冲阵的枪骑难练啊。

    不过有500甲骑也不错了!加上咱们的1000甲骑就是1500骑了。够西贼的铁鹞子喝一壶的了!”

    两人说话的时候,高俅和杨可弼已经在甲骑簇拥下到了武好古的跟前。

    这500甲骑可是高太尉从河东军的四个骑兵将中一个个选拔出来的!

    虽然高太尉在历史上没干什么好事儿,但是并不代表他脑子笨——他真要笨得不开窍也当不上国际蹴鞠明星,更不可能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三衙管军。虽然他在三衙管军任上没把兵带好,不过他这也不全是他的错。整个北宋压根就没人知道该怎么调教开封府的那帮房奴兵,除了武好古!

    而现在,国际名将高太尉已经从战场上学到了不少带兵打仗的办法。其中一条就是要有一支能在战场上一锤定音的冲击骑兵!

    要搞几百个能站在飞奔的马背上射箭的远拦子他是办不到的,但是要从人数众多的河东禁军中选出500个能骑马夹枪冲锋的精壮汉子,还是可以达成的。

    所以高俅就花了一个多月,和杨可弼一起,一个个挑选,总算选出了500甲骑,号称黑甲选锋骑。

    看到武好古和赵钟哥都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朝自家这边行来,高俅也哈哈笑着从马背上下来,看着武好古大笑:“大郎,某家带来的这500黑甲选锋骑如何?有没有御前骑士的气势?他们可都是冲着骑士的1500亩职田来的!”

    呃,脑袋换房子的把戏现在变成了脑袋换土地的把戏了!也不知道高太尉准备好了地契没有?

 第727章 战无不胜高太尉 攻无不克武大郎 三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打量了一番黑甲选锋骑,他们也和御马直的1000骑一样,排出了还算整齐的队形,不过并没有下马,而是坐在马背上看着御马直骑士们身边的高大战马眼馋。全本小说网,HTTPS://。m;

    另外,还有大约500名牵制驴子的辅兵跟在高俅的500骑士之后。

    武好古嘿嘿一笑,点点头道:“不错,不错……”他上前两步,大模大样的一指周边空旷的原野,“看到了没有?这里便是河套大草原,是汉唐牧马之地,打完这仗就归咱们大宋了。到时候群牧监的马群就挪到这儿,腾出来的土地用来安置御前骑士!你们都给高太尉好好打,到时候一人一个骑士好不好?”

    “好!”

    欢呼之声雷动!

    武好古笑着对高俅道:“高大哥,你可真有一套,恁短的时间,就带出一支精骑了。”

    高俅哈哈大笑,真个有了一点名将的豪气,他拉着武好古的手腕,“跟着某过来的可不止500骑,而是整整5500骑兵呐,还都是有马的骑兵。

    咱们稍等一会儿,折衙内的2000折家骑兵就在后面。”

    “2000折家兵?”武好古笑道,“折家这次也下了血本了。”

    高俅笑着道:“那是啊,这次指不定就要灭亡西贼了。折家能不眼热?不仅折家人来了,连麟州杨家的杨宗闵也带了500骑,归在折家兵马之内了。”

    麟州杨家就是杨家将他们一家,杨家在五代时是麟州的军阀,和府州折家,丰州王家组成三家同盟。刚入北宋的时候,三家都是世袭州事。不过真正传承下来的,只有府州折家。而麟州杨家的情况比较奇怪,本来已经把世袭的知麟州事弄没了。但是到了元丰四年时,麟州杨家的杨宗闵在折克行的提拔下成了麟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