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京摇摇头:“怕是不行吧?”

    “怎会不行?”武好古一笑,“大宋的官家、亲王都是崇道的。

    而端王殿下尤其相信道家。十八,你可曾听过端王喜和道士往来?”

    潘巧莲笑了笑:“听过一些,只是端王聪颖,恐怕不易相欺。”

    “只要灵验,端王如何不信?”武好古说,“端王将微服来做我的学生,这是我的机会,也是郭三哥和刘小乙的机会。”

    “有这事?”

    “怎么说?”

    郭京和刘无忌同时吃了一惊。

    武好古笑了笑:“西贼今秋将要在平夏城大败,小梁太后很快就要身故,而北面也不会有甚兵灾。至于端王本人,不出两年将为天子!

    这四件事情,都是天机!”

    “天机?大郎你。。。。。。”

    “大郎,你真遇上神仙了?”

    “大武哥哥,你莫不是真有仙缘?”

    这下潘巧莲、郭京和刘无忌三人都惊讶了。他们本来就因为武好古的画技突飞猛进而有所怀疑,现在又听他说了“天机”,可就更加怀疑武好古是真的遇上神仙了!

    武好古笑了笑,不置可否,“待回了开封府,便给你们在城西建个道观,专做端王的买卖,包你们在道家路上前途无量!”

    其实这就是分散投资了。

    如果只有书画一途可以结交宋徽宗,风险就太集中了,万一出点什么意外,武好古的救国大业可就要面临失败了。

    因此,武好古还打算把自己的两个好朋友郭京和刘无忌拉进来,发挥他们的“神棍”技能去忽悠宋徽宗。历史上,宋徽宗可是位道君皇帝,迷信着呢!

    而且那两个“神棍”还拥有神棍界的核心竞争力——未卜先知!

    说不定他们将来说话会比自己还管用呢。通过他们,武好古就可以借助宋徽宗和朝廷的财力搞自己的“抗金革命根据地”建设了。

    比如营建云台岛,或者在开封府境内的险要之处建一座“城堡式”的皇家道观,再比如造几艘大船去海外寻仙等等。

 第101章 明教(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海州高丽馆边上,有一座小而精致的白莲社,这个晚上,白莲社内的一座楼阁之中,灯火通明。全本小说网,HTTPS://。m;

    白莲社是佛教白莲宗的寺社,白莲宗又称白莲教,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

    和其他佛教宗派不同,白莲宗教义简单,修行简便(最低要求会念佛就行),又号召信徒敬奉祖先,而且寺社主持也不必出家修行,所以在民间流传极快。

    不过由于白莲宗教义过于简单,又没有多少清规戒律,因此很容易被其他教派渗透。特别在唐朝时禁绝摩尼教(明教)后,摩尼教残余势力便借着白莲宗的名义在民间秘密流传。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佛教白莲宗和摩尼教融合的情况。

    而建在海州高丽馆侧的这座白莲社,便是如此。在正堂里面,供奉的是一尊真人大小的鎏金弥勒佛。可是在白莲社后院的楼阁内挂着的,却是一副工笔白描的明尊法像。

    法像两旁,分列着十二支灌了龙涎香的蜡烛,不仅将法像上的明尊笼罩在一片光明之中,而且还散出袭人的幽香,更添了几分神圣光明。

    白天在通海巷的酒楼中为武好古等人献唱的那明州籍的白番美人墨娘子,此刻正身着白衣,头戴乌帽,跪坐在明尊法像之前,口中低声吟唱: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虽然只是低声吟唱,也没有伴奏,却有如天籁,让听者从内心深处感到了无比宁静祥和。

    这明教的经文《下部赞》中的叹明界文,被墨娘子唱得几乎有了神性和魔力。

    除了正在吟唱《下部赞》的墨娘子,阁楼之中还有一人,便是那纪忆之,纪大官人了。

    烛光下,只见纪大官人穿着和墨娘子一样的白衣乌帽,也跪坐在蒲团上面,手中拿着一个画卷,闭着眼睛,静静等待。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籁般的吟唱终于结束了,阁楼里面,出现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宁静。

    又过了一会儿,那个充满魔性的声音,终于打破了这份宁静。

    “忆之,画拿来了?”

    纪大官人这才睁开眼睛,发现墨娘子已经转过身,正面朝自己。

    “拿来了。”纪大官人将画卷摆在他和墨娘子之间的地板上,缓缓展开,正是一幅米友仁摹的《毗沙门天图》。

    “这是武好古画的?”

    “是摹本,小米官人摹的,他拜武好古为师了。”

    “哦?是吗?”墨娘子的语气平静,似乎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今日他似乎对奴很有兴趣啊,有没有可能向你索要奴啊?”

    “应该不会……”纪忆想了想,摇摇头,“他现在和潘家那丫头正两情相悦,不会对别的女人动那种心思的。

    而且,以他的身份迎娶潘娘子可是高攀,纳妾和蓄养家伎恐怕都是妄想。至少一二十年间,是不必想的。”

    “也对。”墨娘子点点头,“那有无可能让他崇拜明尊呢?”

    纪忆眯着眼睛沉吟了一会儿:“北人多崇佛信道,信奉明尊之人甚少。不过这个武好古似乎不大相信佛道……”

    “不信佛道?”墨娘子愣了愣,“难道信奉景教?”

    “也不是景教,”纪忆道,“他可能压根就不信神佛之说。”

    “嗯,不信总比妄信要好。”墨娘子蹙了下秀眉,“妄信从来就是诸教大患,便是圣教亦不例外……”

    “圣女……”纪大官人居然称呼墨娘子为圣女!

    若是武好古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怀疑自己穿越到金大侠的武侠小说中去了。

    不过纪忆和墨娘子这两个“魔教妖人”是没有盖世武功的……纪忆他家祖上本是明州海商(同时也是海盗),入教只是为了获得明教从海外带来的阿拉伯、波斯人的造船技术和海上商路而已。正因为得到了明教的这些支持,纪家先人才会成为江南巨富。

    而墨娘子的祖先是波斯人,“墨”这个姓氏其实是“摩尼”的谐音。墨家先人本是波斯摩尼教(就是明教)选民(普通教士)和听者(在家信徒),为了躲避阿拉伯帝国的迫害逃到中国来的。投靠了在东南海上势力颇大的明州纪家,并且向纪家传播了摩尼教,同时也把从波斯带出来的造船技术和海上商路图给了纪家的祖先。

    而被称为“圣女”的墨娘子则是中原明教的二位“慕阇”(一男一女)之一,因为是女性,所以被教众称为圣女。另外还有一位男性“慕阇”,被称为圣公。

    摩尼教理论上有十二慕阇,之上还有一个教宗称为“阎默”,不过跑到中国来的摩尼教理论上只是分支,所以只有二“慕阇”,没有“阎默”。

    不过纪大官人并不是明教的教士,他只是个“听者”,也就是在家的信徒。

    但他也不是寻常的“听者”,而是世世代代都供养着一名女“慕阇”的超级听者。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纪家就是明教的大金主。对于教中事务,乃至明教“慕阇”的产生,都有相当大的发言权。

    从某种角度而言,平江纪家是可以通过他们供养的女“慕阇”,也就是圣女,控制半个明教的。

    根据纪家祖先和从波斯逃亡而来的摩尼教慕阇家族(慕阇和选民都不能结婚生子,但是他们的兄弟姐妹可以)达成的协议,摩尼教的女慕阇,也就是明教圣女,世世代代都从七个波斯血统的选民家族中选出,然后由纪家负责保护和供养。

    而那七个拥有波斯血统的“选民家族”,实际上也是七个定居在明州、泉州和广州的白番海商家族。

    通过这种宗教上的特殊联系,纪家也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和阿拉伯海商集团相抗衡的明教海商集团的首领家族。

    不过以纪家豪门为首领的这个明教海商集团,在两三百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却遇上了一个极大的危机——明教的传播已经失控!

    原来纪家先祖和那七个波斯明教选民家族的先祖,两三百年来都把主要精力投在了商业上,对传教的兴趣不大,传教的对象也主要是明州、扬州、海州、广州、泉州的商人。

    而且,他们虽然也挂出白莲社的牌子,但是在传教活动中仍然坚持波斯明教的那一套清规戒律和繁文缛节。所以教徒人数一直不多。

    可与此同时,明教的“圣公系统”,却走了一条本土化和底层化的发展路线,把明教的大部分教义和戒律都丢在了一边,只管拉人头扩势力,而入教之人又鱼龙混杂,持什么心思的都有。

    到如今,甚至连明教圣公静明和尚自己,都有点控制不住了,因此求助到了圣女墨娘子和平江纪家。

    而纪家也害怕江南明教徒失控,殃及到他们这些“规规矩矩”的商人,所以就谋划着走上层路线,让明教再次获得合法公开的地位,以方便管控。

    “圣女,”纪大官人这时又对墨娘子道,“便是武好古不成为圣教听者,他也是可以为我所用的。

    因为端王殿下很快便要和他学画了……到时候,只要我家的影儿出马,还怕迷不到这位大宋端王吗?”

 第102章 海上的生意经(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朝阳,缓缓升起。全本小说网,HTTPS://。.COm;

    驱散了弥漫着海州湾内的薄雾。

    暗灰色的海水,上下起伏,仿佛一匹轻轻波动的锦缎,令人心旷神怡。

    海船在风帆和长桨的共同作用下,破浪而行,从海州湾南部穿行,直往十几里外的云台仙山而去。武好古坐在舱中,品着云台山产出的云雾点茶,悠然自得。

    米友仁、西门青、马植、郭京、刘无忌、花满山和潘巧莲也都坐在舱中,一边品茶,一边欣赏着舱外的景色。

    “这里便是进出海州的商船海舟停泊之处了。”花满山是海州人士,他家从宋初开始,就在海州经商,对海州的情况再了解不过了,所以就客串起了“导游”。

    武好古很感兴趣地问:“这里那么多船,都是哪里来的?是谁建造的?”

    花满山笑道:“此处的船自是哪里来的都有,有从江南开来的,有日本国的,有高丽国的,有大辽国的,还有西方白番国的……和其他地方的船相比,这白番国的船才是最好的,都是能跑远海的。”

    他口中的“白番国”指得是阿拉伯帝国。这个公元7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大帝国,如今早就进入了暮年。但是因为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使得这个老大帝国看上去出现了中兴的局面——虽然国家的实权都落在了塞尔柱突厥人之手,但是这些皈依了ysl教的突厥人基本上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各种制度和文化传统。

    巴格达城的繁华和阿拉伯海商对东西方贸易航线的控制,大体上也没有收到什么影响。

    而控制了东西方贸易航线的阿拉伯商人,自然也攫取了大量的财富,生意也越做越大,都把生意做到海州来了!

    “我们大宋的船跑不了远海?”武好古问。

    “也有能跑远海的,”花满山说,“在明州、泉州和广州就一些海商会跑远海,最远的都去过天竺国。

    哦,东翁有所不知,这跑远海的船和船帆都是有讲究的,操船的办法也不一样。这里面的道亨,可深着呢。

    还有,在远海航行因为看不到陆地,还得会看星星和阳光掌握方向,还得有专门的海图,才不至于迷行。另外,还得掌握各处海域一年四季的气候和风向……

    而这些,都是各家海商的命根子,外人很难学到的。”

    原来做海商是很难的!

    没有多年(通常是几代十几代人)的积累,你的船只能在近海走走,要去远海那是想都甭想。

    更不用说去发现一个新大陆了……

    “你们花家呢?”武好古接着问,“你们能跑远海吗?”

    花满山苦苦一笑,摇摇头说:“我家最多跑跑高丽国,就这样还遇了台风翻了船!

    东翁,您该不是想做海上的勾当吧?这可难了,还不仅是船只、天气、海图和水手难搞,还有这个!”

    说着话,花满山就做了个砍人的手势。

    “花四郎,你在做甚?”武好古没明白花满山的意思。

    “他在砍人!”西门青一边喝茶一边说。

    “砍人?”正在看风景的潘巧莲听了一耳朵,眨着眼睛好奇地看着花满山,“难道海上也有梁山好汉吗?”

    花满山笑了笑:“潘小郎,大海上可是没王法的,哪条商路不是用弓箭刀枪打出来的?

    别说是遇上恁等杀人越货的海贼,便是正经海商,看见你船小人少,照样起歹心。

    至于大商帮争航路抢地盘时,那打起来就更凶狠了。可是成百艘几千料的大船在海上开战啊!”

    “成百艘几千料的大船海战?”郭京吸了口凉气,“便是朝廷的水师都没恁般多大船吧?”

    “没有,”花满山笑道,“朝廷的水师也就在近海转转,远海连去都不成。

    在远海上,便是海商、海盗的天下了!”

    “哎哟,那海上的勾当可真不好做啊,”潘巧莲说,“大武哥哥,你说是不是啊?”

    可不是吗?海商这碗饭不好吃啊!武好古心说:看来自己之前想得太简单了,要把海州建设成“抗金基地”也不容易啊。

    不过这些海商成天在海上打打杀杀,战斗力应该是有的。要真的能发展起来,可是一支能够依靠的武力,这海商虽然不容易搞,但还是得硬着头皮上项目啊!

    哪怕烧钱也得烧出支船队来……

    ……

    今天海上的风向不对,武好古等人乘坐的客舟是逆风航行,只能靠长桨划水,所以行进速度很慢。

    等武好古和花满山聊完了海商,船才行到一半。

    于是武好古又将话锋转向了和西门青合伙开商社的事儿。

    “商……社?”西门青有些懵懂。

    一旁的马植倒是马上给出了解释:“大约就是合伙办个商行的意思吧?”

    ”没错。“武好古说。

    “是书画文玩行的商社?”西门青问。

    “嗯。”武好古点点头,“眼下先做这一行,等牢牢把持住了开封府的书画行,再向别的勾当扩展。”

    在开封府外转悠了一大圈后,武好古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生意难做的理儿。

    所以他的野心固然不小,然而步子却是很谨慎的,要先吃下最熟悉的书画行,之后才图谋别的行业。

    “那我可得投点钱,”西门青笑了笑,看了眼武好古和米友仁,“开封府书画行还不是你们师徒俩说了算?”

    “还要做别的勾当?”马植对武好古的生意经也有些兴趣,笑着问,“可说了听听吗?”

    “可以啊,”武好古说,“书画行和刻书行只隔了一层纸,最容易进去。”

    他只是和马植说了一半话,进入刻书行其实不是为了刻书出版的那些利益,而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发行报纸——报纸是舆论喉舌,可不是轻易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