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7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让苏迟蛊惑了,将来一旦登基,可就麻烦了。

    “陛下,”蔡京立即出班上奏,“定王殿下也是万金之躯,怎么可以冒此奇险?不如让老臣走一趟河北吧。”

    苏迟马上道:“陛下,臣所主管的枢密院北面房昨日上报,说辽国萧太后有意将爱女余里衍许配定王殿下为妃。定王北去,实为相亲,怎么会有危险?”

    “什么?”赵佶皱眉,“消息可靠?”

    “应该是可靠的。”苏迟回答道。

    消息的出处是武好古,怎么会不可靠?只是苏迟不能明言,只好推给枢密院北面房。

    苏迟道:“在三方会盟前,还会有辽国的使团来开封府。到时候,应该会正式提及此事。”

    “陛下,”蔡京上奏道,“萧太后之女名为贵胄,实为蛮夷,不可为定王妃!”

    苏迟道:“可是萧太后想以陪嫁的名义归还太原、平定二地。”

    “陛下……”蔡京还想说什么,却被赵佶摆摆手打断了。

    赵佶道:“若真能收回太原、平定二地,定王怎不能娶契丹的公主为妃?

    孔子作《春秋》说:夷狄如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若余里衍入中国,朕当以中国之人视之。”

    赵佶的话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却是别有用心的。他并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定王赵桓,赵桓像他的母后王皇后,也不大聪明。而赵佶的三子嘉王赵楷简直和赵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聪明伶俐,书画双绝,而且读书读得特别好,无论新学旧论,都是一学就会。

    这才是太子的首选啊!

    可问题是定王赵桓是嫡长子,没有个合适的理由也不能剥夺他的继承权啊!

    而且赵桓的“笨”只是相对赵佶、赵楷而言的,如果真要测个智商,10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赵佶只是卡着太子的位置不给赵桓,却也不能把赵楷立为太子。

    而苏迟提及的“联姻契丹”之事,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赵桓以契丹公主为妃,似乎就不合适去继承大宋的皇位了……要不然再传下去,不是要出现拥有蛮夷血统的官家了吗?

    蔡京眉头大皱,似乎还想说话,赵佶却拿起御案上的一份奏章,开口道:“这是纪忆的奏章,控告交趾郡王不臣,在本国之中自称皇帝,还收容海盗,掠夺我国的商船,为祸广南海上多年。

    日前纪忆亲率战船队剿灭海寇的时候,顺藤摸瓜抄到了海寇在交趾陆上的巢穴,这才发现了交趾郡王的诸多劣迹……诸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纪忆这是在倒打一耙!

    虽然交趾李氏王朝在国内称皇帝,对大宋也一直不臣,甚至在神宗年间还发兵掠边。但是海上的确不是交趾国能玩转的地方。

    特别是大宋设立了海路市舶制置司这个“殖民加海军”的衙署之后。

    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就只有大宋海路市舶制置司和周国海军这两个强权,根本没有第三者生存的空间。

    “陛下,”知枢密院苏迟马上上奏,“臣素知交趾国目无君上,纪忆所奏应当属实。”

    “便是属实,也是擅开边衅!”蔡京厉声道。

    “此非擅开边衅,”苏迟针锋相对道,“乃是忠于职守,海路市舶制置司本就有剿灭海寇,以保海路通畅之责。而交趾国是大宋属邦,国主世袭安南都护。交趾近海,本就是海路市舶制置司的辖区!”

    “可是人家不承认啊!”蔡京道。

    苏迟一笑:“若不承认,为何上奏朝廷控告纪忆?”

    咦,好像是这个道理……

    在场的大臣们一下都愣住了。

    这一次交趾国并没有发兵扰境,而是恭恭敬敬的遣使上奏控告纪忆。这不就是承认大宋的宗主权了?

    这是怎么回事?不符合交趾国的作风啊!

    苏迟又道:“既然交趾国承认了我朝的宗主之权,上奏控告。那么交趾就是羁縻之地,并非独立之国。交趾近海也就是海路市舶制置司的辖区,纪忆所为自然谈不上开边衅了。至于其所为是否过当,朝廷可以派出御史去调查。”

    赵佶点了点头,说的不错!这事儿应该查清楚才好。

    蔡京道:“将御史派去哪里调查?”

    苏迟说:“自是交趾国内了!不仅要查海路市舶制置司是否不当,也要查交趾郡王有否不臣!”

 第1216章 被逼无奈宋道宗

    (全本小说网,HTTPS://。)

    听了苏迟的建议,饶是沉迷道教的赵佶也回过味儿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苏迟这是想和交趾国开战啊!

    交趾郡王臣不臣的,还用得着御史去查吗?交趾国可是多次发兵入侵大宋边境州郡,没少干烧杀抢掠的事情!在熙宁年间交趾国还有一次大举入口,攻破钦州、廉州、邕州等地,屠杀民众数十万人,比之西贼有过之而不及!

    而且交趾郡王只是对大宋而言的,在国内,交趾是以大越为国号,交趾郡王也向来以皇帝自居。

    大宋派御史去查?查个屁!派去的御史搞不好被人家一刀砍了,到时候怎么办?

    虽然猜中了苏迟的心思,但是赵佶也没有在崇政殿上点破,而是将派御史调查纪忆和交趾国的事情压了下来。

    在崇政殿问对后,则留苏迟独对。

    众臣离开后,赵佶眉头大皱,看着苏迟问:“苏卿,汝欲以兵威犯交趾乎?”

    苏迟居然点点头,“陛下圣明!臣正有此意。”

    “这是为何?”赵佶一愣,“汝父苏辙素来不喜言兵,汝怎喜言兵事若此?”

    苏迟叹了一声:“陛下有所不知,臣是不得不喜言兵事……如今军中少壮,日夜思战,臣为枢密,若不言兵,如何安抚人心?”

    “军中人心思战?”赵佶一怔,“是军中人心畏敌惧战吧?”

    “有人畏敌惧战,也有人思战啊!”苏迟道,“三衙管军所辖的禁军兵将自是畏敌惧战的,可枢府所管的新军将佐,多有好战思斗者……若无仗可打,臣怕这些人会对朝廷心生怨言啊!”

    “竟有这等事体?”赵佶狠吃了一惊。

    他现在不是沉迷道教了吗?所以也不怎么关心军队的情况,在他看来,大宋的军事是振作不了,也不敢振作了。所以就全都丢给两府集议,民主得很,你们下面怎么议,他就照准。

    而下面的两府宰执也不好,都是没担当的。也没人提解散新军的事儿,也没人想要把专出革命党的军校给关闭了。

    而且几乎所有的宰执都觉得朝廷还是要有点武力在手里的,要不然怎么抵挡契丹人、武好古和章援?

    所以在枢密院接管了都军机司后,本来应该“抑武”的文官集团,居然很认真的开始办军校,办新军了——不办不行啊,且不说武好古和章援会不会打过来,就是手头的开封新军、陕西新军、东南新军、河东新军(张叔夜建立的)、朔方新军、灵州新军,林林总总也有二十几个将。

    而且步兵学堂(后来改成武学学宫)每年也有几百个毕业生出来,不安排怎么能行?你把新军解散了,这些年轻武人去哪儿?都去去天津投武好古?

    另外,陕西新军、河东新军、朔方新军、灵州新军,还有韩家的昭义军,还有海路市舶制置司都向朝廷提出要用武学生带兵。而且还不断举荐少年武人到开封府的军校求学。

    在朝廷大臣们看来,这是陕西军、河东军、朔方军、灵州军、昭义军、海路市舶制置司忠于朝廷的体现。你要是停办军校,人家都去天津骑士学院招人了,朝廷还怎么控制他们?

    所以形势倒逼着朝廷办军校,办新军。不仅要办,还要办好,而且也有条件办好。

    首先是有钱!蔡京的钱引改革目前看来是成功的,所以朝廷并不缺钱。

    其次,人才也不是很缺。因为朝廷系统中还是有许多早年从兵学司、骑士学院毕业的人才。

    同时,朝廷这边还有六所“大学”,每年也能培养出大量的新学人才。这些人才,也为武学学宫的师资力量提供了保障。

    另外,六所“大学”的毕业生中的一部分,还直接加入了新军、枢密院、军器监、海路市舶制置司等和军事相关的衙署。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军的管理水平。

    当然了,不利于新军发展的因素也是存在的。

    一是科举文臣始终占据主流,武人无论新旧,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之中。

    而且由于新军和武学学宫同武好古始终存在传承关系,所以朝廷对军校和新军也存有戒心。早就腐朽得不能战斗的开封禁军始终没有被解散的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宋朝的府兵制改革终于失败了。不花钱又没有土地的府兵,终究是维持不下去的。

    到了政和三年,除了陕西新军、灵州新军和朔方新军(他们是有土地的)的兵源尚有一点保证,其余各部新军,都出现了士卒大量逃亡的现象。

    就算是陕西新军和朔方新军,也出现了无田的辅兵大量逃亡,有田的正兵也因为服役时间过长而难以维持,大量面临破产。

    而发给军饷的开封新军,同样因为开封府物价腾贵和辅兵无饷、无田等原因出现了动摇。军心不稳,士卒逃亡甚多。

    在这种情况下,在政和三年初,两府集议,提出了废府兵,改募兵的建议。

    虽然反复折腾的兵制改革对提升宋军的战斗力非常不利,但是新军的军官团却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了。

    几千名武学学宫、各家大学,以及早先的房奴兵出身的军官(包括官员和杂品武臣),构成了大宋新军的骨干。

    而这伙人中的大部分,都只是没有官身的杂品武臣(北宋带兵的武臣地位比较低,很多都是没品的),水平不低,薪俸不高,也没有资格借无息贷款买房。特别是困在开封府枢密院、军校、开封新军系统中的杂品武臣,没有一个不盼着打仗的!

    不过他们现在盼着攻打的目标并不是交趾,而是从没落的辽人手中收复河东。

    可现在河东可以通过和平手段收回大部分了……这帮苦哈哈的新军武官怎么办?怎么买房子?怎么发财?怎么升官?

    没有出路给他们,他们会不会造反?

    北方可马上就要有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共和国了!

    就在苏迟想不出该和谁开战的时候,交趾国的使团正好上京告状——如果让交趾国仁宗皇帝李乾德知道这事儿,怕是要在皇宫里面哭死了!

    “陛下,”苏迟低声道,“就给下面的军官一个立功的机会,让他们去攻打交趾吧。”

    “攻打交趾……”赵佶眉头大皱,“交趾瘴痢,若兴兵夺取,死伤必多!”

    苏迟摇摇头,低声道:“若死一些,兴许就安稳了……”

    这倒挺好,打胜破外敌,打死除内患!怎么都不亏啊!

    赵佶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只是朝中的御史一定害怕交趾国路途遥远,不肯前往,如之奈何?”

    苏迟道:“陛下可以降诏给舍弟苏适,让他去查明真相。”

    让苏适去给交趾国罗织罪名吧?赵佶心想,交趾郡王也真倒霉,让纪忆欺负了忍一忍就过去了,偏偏派人到开封府控告,结果让更狠的苏迟给瞄上了。

    也不知道会不会步了那个黑汗回鹘的“狮子王”的后尘?

    赵佶道:“那谁可以统军南征?又要出兵多少?现在正在改募兵,开封新军有多少兵马可用?”

    苏迟道:“臣推荐军机房主事(原都军机司缩编)张孝纯出任兵马总管,也不必调动北军南下,只需要调集一部分军官南下,在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处募兵,再由海路置司筹措军费,购置器械。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的。”

    “也罢!”赵佶又叹,“枢密院拟个方略,再和东府集议吧。”

    “臣领旨。”苏迟大松口气。

    总算给下面一帮刺头找到事儿干了。

    就去祸害交趾国吧!

    赵佶又开口问:“苏卿,如今开封新军中有没有数千威武之师?”

    “数千精锐还是有的,便是上万也能抽出来。”

    “那就好。”赵佶说,“等定王北上的时候,就让开封新军抽调一万精兵护卫。怎么都不能在武好古和萧太后跟前坠了我大宋的国威!”

    “臣领旨……”苏迟行了一礼,正想告退,却看见一个胖乎乎的大貂珰一边喘一边跑了进来,脸上还带着哭腔。

    苏迟有点奇怪,天子和枢相独对,宦官怎么可以进来?

    而赵佶看见这个大貂珰却是脸色一变,怒道:“怎地?又和朕装上吊?”

    那大貂珰显然是方寸大乱,完全没有注意到苏迟在场,脱口就道:“陛下,这次太后娘娘来真的了……”

    “真的?”赵佶哼了一声。“又来这一套,可是救过来了?”

    “没有!这次没有……”大貂珰噗通一下就跪了,“太后,太后已经,已经气绝了!”

    “气,气绝?”赵佶一愣。“死了?”

    “太后驾崩了!”

    赵佶瞪着眼珠子看着那大貂珰,失声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朕又不是真的要废她,只是吓唬一下……”

    苏迟听着这话也呆住了。

    刘太后死了,哦,应该是崩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听那大貂珰的话,好像是想不开寻了短见!

    这事儿……自己不合适知道吧?

 第1217章 共和国,成立!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周,共和元年二月初一。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大周共和国宪法》终于由幽州元老院政治协商会议全票赞成通过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意味着中国的一部分,终于跨过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门槛。

    中国历史的一个全新篇章,已经拉开了序幕!

    根据这部《宪法》。周国的国体为共和制,全称是“大周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治理者为元首,由元老院从元老中选举产生。元老的任期为五年,元首的任期也同样为五年,但是可以连选连任——对于这一条,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大家在心目中认可的还是家天下,所以武好古这个元首,在元老们看来就是皇帝。

    元首的职权则是领导共和政府,统领大周陆海军,主持元老院会议。

    而元老院的职权则是订立或修改律法,弹劾不法官员,审查政府预算,批准进行战争或订立和约,批准政府各部主官人选,批准直辖州府主官人选等等。

    在《大周共和国宪法》得到通过后,幽州元老院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使命也算结束。在随后的一个半月中,大周共和国举行了大选,由三十余万元勋公民、勋贵公民、贵族公民、终身公民和临时公民投票,选出了180名贵族元老和180名公民元老。

    其中参加投票的元勋公民一共有360人,勋贵公民一共有720人,贵族公民一共有1440人。这2名“贵族公民”,分别来自500个贵族之家。其中武好古的天津武家就独占了252人,也就是说,靠着武氏家族自己的贵族公民票,理论上就能选出18名贵族元老!

    除了依靠武氏家族的选票掌握了18名贵族元老之外,武好古控制的博士团,也是大周第一大政治团体。360名元老和2名贵族中的大多数,都是博士团的成员。

    而武好古则是博士团的总团长和主要金主!通过对博士团的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