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吧?

    “十八,这些日子我去寻了你几次,你十一哥总拦着不让我见你……”

    酒足饭饱后从丰乐楼里出来的时候,武好古和潘巧莲都不约而同走在众人的后面,接着这个机会,多日不见的两人,总算能说点悄悄话了。

    一听武好古提起这件事,潘巧莲的秀眉也蹙了起来。

    “也不知是谁在嚼舌头,说我们俩私奔了……你也知道的,将门是非多,十一哥也是为我好。”

    武好古听了,忍不住看了眼被一堆人围在中间的端王赵佶。

    “十八,你怎么和他一起来我家的?他可是……”

    潘巧莲没有从武好古的话中听出醋意,只是说:“这事儿也赖你,上次在潘家园给我画的写真出了大名气,他也知道了,就叫人索了去。临摹不过瘾,还要画真人。

    不过现在好了,他要去寻你的墨娘子了!”

    什么叫“你的墨娘子”?

    武好古也听出醋味儿了,连忙笑着解释道:“那不是为了和赵小乙比试嘛……不对,这事儿怕是纪大官人的一个局吧?”

    潘巧莲瞥了自己的情郎一眼,低声说:“才看出来啊,你呀……就是人家的梯子!”

    可不是嘛,纪大官人现在就跟在赵佶身边,聊得可起劲儿呢!看来赵佶和他,是相见恨晚啊!

    若是来日赵佶登基亲政了,纪忆还不得红得发紫发亮?搞不好还能当上蔡京老贼的接班人,成为北宋新党的第四代掌门人……如果北宋还有未来的话。

    “做梯子就做梯子吧,”武好古看了眼高高大大的赵佶,低声对潘巧莲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我看纪忆之是个人物,将来肯定有用得上的时候。”

    武好古知道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也不打算在官场上呼风唤雨,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官场上的朋友。

    相比勋贵和北人背景的米友仁,南人和平民出身的纪忆才是有资格进入新党核心的人物。

    而且米友仁的学识(儒学)肯定不如纪忆,不一定能考上进士。若是考不上进士,未来要出头就不容易。

    所以能结交上纪忆这个朋友也不错!说不定将来可以通过他去影响宣和北伐的结果。

    潘巧莲看了武好古一眼,还是摇摇头:“纪忆之眼里未必会有你这么一号人物……不过我们也不做大事,面子上他总还是会敬你一些的。”

    “若是要做大事呢?”武好古试探着问。

    “做大事?你要做甚大事?”潘巧莲又些警惕地看着武好古。她根本不希望武好古去做大事,不仅不希望,最好武好古连那个心思都别起。

    因为生在将门的潘巧莲本就是游走在大宋权力核心周围的人物,知道那些可以做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都付出了什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只是说说,”武好古笑了笑,“我能做甚啊?”

    他也知道潘巧莲的心思,可是未来的历史进程如此悲惨,不由得武好古不努力奋斗。

    潘巧莲点点头:“那就好……不过你若真的要做大事,那以后就没有朋友,只有同党了!

    现在关系再好,将来一旦处于不同阵营,可就是死对头了!便是同党,为了利益,还是会斗个你死我活的!”

    她顿了顿,笑道:“不过,想要做大事,你得先考个进士……你考得上吗?”

    “考不上啊!”武好古摇摇头。

    可做大事一定要考进士吗?

    武好古可不这么认为,而且他还知道自己的大事如果不成功,纪忆马屁本事再好,将来也是挡不住女真铁骑的!

    ……

    丰乐楼是在马行街上的,众人从丰乐楼出来,沿着马行街向南,行到潘楼街和马行街相交的十字街口时,便要分手了。

    赵佶和米友仁、马植一起走了,郭京、刘无忌、林万成、林冲四人则折返向北,往北厢的住所而去。

    武好古、武好文、纪忆、苏大郎还有潘巧莲一起,则沿着潘楼街往东走。今天的天气很不错,晴空万里,也没有什么风,走在街上感到非常温暖。因此潘楼街上也是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小吃摊都摆了出来,飘着香气,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一幕,又让武好古想起了自己在后世生活工作的城市,也想起了二十多年后的天倾之劫。

    所以大事儿还得干,可不能遂了潘巧莲的心思。

    “忆之兄,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现在已经是武好古和纪忆并肩而行了。

    纪忆闻言苦苦一笑,对武好古道:“既然入了官场,便是要努力向上,耍点手段也是不得已。

    其实还是崇道你比较自在啊,风流才子一个,又有大把的钱可使,可以云游天下,自由自在,便是宰相都不如你快活。”

    “宰相?”武好古一笑,“那么是忆之兄见过章相公了?”

    “几面之缘而已。”纪忆笑道。

    还真会巴结大官!

    武好古心想:历史上他不会是受了章惇的牵连,在宋徽宗即位后就淡出官场,最后湮灭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吧?真要那样,自己可就是帮了他一个大忙了。

    “看来忆之兄今后定能飞黄腾达,在下可得交你这个好朋友。”

    纪忆应景似的大笑:“崇道,你我现在就已经是至交好友了……对了,那位马植是何来头?我看他不大像商人啊。”

    “不像商人?”武好古早就知道纪忆会问起马植了,所以没有感到诧异,“你觉得他是何人物?”

    纪忆眉头微皱,“他像高丽人。”

    “像高丽人?”武好古一愣,马植哪里像高丽棒子了?

    “这几日住在同文馆里面的高丽枢密院知奏事尹瓘的气质就和他挺相似的。”

    纪忆提到的这个高丽大臣的确和马植有差不多的背景,他出身在高丽功臣之家,是坡平尹氏的嫡子,虽然是状元出身的文官,但是高丽的科举主要是拼爹的。

    所以尹瓘受得并不是科举应试教育,而是和马植一样,允文允武,还会带兵打仗——和宋朝文官在后方运筹帷幄的带兵方法可不一样,人家是要临阵指挥,而且兵有时候还是自己练的。

    “这尹瓘是何等气质?”武好古问。

    “不似文官,也不像武将,似乎是兼具两者之长。”

    “允文允武,”武好古一笑,“古之名将,不多是如此吗?”

    纪忆一想,点了点头,皱眉道:“对,就是这样……可他一个商人,又何来这等气质?”

    武好古说:“他不是商人……他现在就住在米府,等过上几日,我把他约出来和你单独见面如何?”

    纪忆显然发现了马植的价值!今日宴席上马植说的那一番话,肯定会引起他的注意。

    “那便多谢了。”纪忆笑着一拱手。“今日就此别过,待来日各楼花魁选出来了,再请你去莲花庵画画吧。”

    “好,”武好古笑道,“一言为定。”

    说完这番话,纪忆又和武好文招呼了一下,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语,便就此别过,快步往任店街上的宅邸走去。

    今天他可是收获颇丰,而接下去还有许多事情要安排,可要忙碌一阵子了。

    ……

    “你拜了武好古为师?元晖,你家可是书画双绝啊!”

    “大王,那武好古在绘画一图上的本事可比我强太多了,不服不行啊。”

    “强太多了?孤王怎不知道?”

    “大王,我家有一些老师亲笔写的绘画书册和样图,明天我给您送去,您看了就知道了。”

    “那他的画比孤王……”

    “这可不好比,绘画一图,写实写意,各有千秋,我师父的本事在写实上面。若无师父的教导,以在下的愚笨之资,穷尽一生,都不可能达到师父的三成。”

    “他真的恁般厉害?”

    “真的,我师父的绘画本身可高强了。”

    天色将近黄昏的时候,武好古的好学生米友仁已经亲自将端王赵佶送回王府了。还跟着赵佶一起进了书房,见到了赵佶画的一大堆“潘巧莲图”。而且他一看就看出了赵佶并没有掌握武好古人体绘画的皮毛,基本上还循着“吴家样”的路子在画。

    虽然通过临摹《潘巧莲写真图》掌握了潘巧莲的脸部和手部的绘画法方,加上“吴家样”的衣带当风,也能画出不错的人像图,但是绝对画不了衣服穿得很少的墨娘子。

    好在武好古已经教了米友仁不少真本事,现在米友仁正好拿出来转授给赵佶,这样赵佶就能继续玩下去,也会知道自己和武好古的差距有多大。同时,米友仁也会得到一部登天之梯……

 第153章 待诏直长

    (全本小说网,HTTPS://。)

    汴河大街上,潘孝庵潘大官人的宅子里面,武好古和潘巧莲双双而至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早上出门的时候,潘巧莲是和端王赵佶一起走的,回来的时候,赵佶变成了武大郎……

    站在门口望眼欲穿,等着妹子回家的潘大官人,顿时就有挨了一闷棍的感觉。

    这是怎么回事?

    武大郎这臭小子怎么又和自己的好妹妹勾搭在一起了呢?

    端王殿下在哪里?他便是不亲自送潘巧莲回家也该派高俅走一趟啊!怎么变成了武大郎?难道……难道端王殿下知道了武大郎和潘巧莲的情事儿?

    自己的国舅爷就要没有了?

    想到这里,潘孝庵连拔剑砍死武好古的心思都有了。不过心思归心思,大庭广众下砍死妹子的情郎还是不行的。

    况且,皇后大位的角逐也不是恁般容易的,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官家的意思,向太后的意思,宰相的意思……若是向太后和官家心里有了人选,轮不到潘巧莲做皇后,那武好古也是不错的妹夫人选。

    “大郎,十八,可把你们等回来了。”

    潘孝庵四下望了望,没见到什么不该出现的人,便连忙将武好古和潘巧莲请进了自己的宅子,还一路把他们带进了内堂。

    “大宅门里是非多,你们两个……以后还是少见面为好,省得有人嚼舌头根子。”

    在内堂里面坐下后,潘孝庵就一脸诚恳地对武好古和潘巧莲说。

    “知道了,”潘巧莲并不怀疑哥哥,只是笑道,“奴以后会小心的……大武哥哥,你以后也得小心些才好。”

    “那就好,那就好了。”潘孝庵连连点头,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妹妹叫武大郎小心什么?难到是小心自己?

    武好古知道潘巧莲还在吃墨娘子的醋,她的话是叫自己离墨娘子远一些,人家现在是端王赵佶的女人了!

    不过正是因为墨娘子看上去要归端王了,潘巧莲也就没有继续吃醋……况且,武好古只是为墨娘子画了幅画,又没有做别的事情。

    潘巧莲心道:应该没做吧……不过就算有甚底也不要紧,那女人落到端王手里,不会再吐出来了。

    “知道,知道了。”武好古苦笑道,“接下去可得忙上一阵子了……这些日子到画宅订画的人太多了,光是订金就收了超过五万,恐怕得忙上几个月才能画完。

    另外,还得筹备书画商行的事情……城外的会馆,城内的保真画斋,都得尽快建起来。画斋最好能在花魁大比结束前开张,这样就能将我和端王所画的二十幅画都放进去供人观摩上一阵子了。

    只要能打响招牌,那下面的生意就容易做了。”

    武好古慢慢说着自己的商业计划,其实也谈不上什么计划,不过是些摸着石头过河的设想。

    他是个不错的画家,但并不是一个商业上的管理人才。对于如何创建并且打理一家商行或者公司,是没有多少经验的,一切都得摸索着来。

    幸好他挑了一个自己非常熟悉,而且是有高利润的行业入手。这样管理上就算粗放一些,利润还是有保障的。

    若是冒冒失失进入一些低利润的行业,比如开个饭馆,以他的经营水平,多半会亏得血本无归的。

    潘巧莲听着很感兴趣,显然她并没有想到自己有可能成为皇后娘娘,而是一心一意准备当个逍遥自在的老板娘。

    而潘孝庵根本没心思听这个,他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看到妹子的表情,就有点心焦了。

    他这些日子,其实也在端王府和刘有方那里使了钱。知道端王殿下和自家妹子相处的还算愉快。虽然没有看出什么男女之情,但至少两个人能说到一块儿,玩到一块儿。

    这就已经可以了……毕竟别的皇后大位竞争者,端王殿下连画像都没见过!

    潘巧莲的领先优势,还是颇大的。

    生意上的事情谈得差不多了,潘孝庵正要在家中设宴,招待武好古时,门外女使突然来报,“有武家人前来,在门外求见。”

    武好古一怔,忙站起身来。

    这几日他可一直在等宫中的宣召,现在家里来人,莫非是宫里的官家、太后想要自己去画图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门外走进一人,正是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他没有和哥哥一起送潘巧莲回家,而是自己先回了第一甜水巷的宅院。

    “大哥,快些回家。”

    “怎么了?家中出了何事?”

    “宫中来人了,是翰林图画院的梁大官,是有敕命于你,让你立刻返回家中。”

    梁大官就是梁师成,原本是勾当翰林书艺局,在刘瑷去西军当走马后,就被任命为图画院的勾当官了。

    这个人,日后可要位列六贼的,而且还号称是苏东坡的私生子,还以中官身份中了进士,可是个大牛!

    武好古正巡视着要结交一下梁师成的时候,潘孝庵已经大笑着给他道喜了。

    “恭喜大郎,看来要不几日,你便不再是布衣了。”

    潘巧莲更是大喜,笑道:“大武哥哥,终于等来了,快些回去吧……若是得了绘画称旨,就叫张二郎(张熙载)来通报则个。”

    “好,好的,”武好古吸了口气,冲着潘大官人一拱手,笑道,“十一哥,那好古便先告辞了。”

    ……

    梁师成说起来也是武诚之、武好古父子的熟人,因为武家画斋的主营其实是书画——不仅有绘画,还有书法作品。而梁师成之前管的是翰林书艺局,是负责宫中书法作品的收集、制作和管理的,也从武家手里进过货,上次的退货风波也有他一份。

    不过那时他是奉命行事,而且也没怎么出头,所以也谈不上和武家结怨。

    当武好古跟着弟弟武好文急匆匆回到第一甜水巷的家宅中的时候,穿着一身绿色官袍,面白无须,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梁师成正在厅堂里面和武诚之一起喝茶说话。

    “大郎,快过来拜见梁大官。”

    看见儿子进来,武诚之连忙招手唤武大郎上前。

    “见过梁大官。”

    武好古上前行了一礼,并不是磕头大礼,仅仅是拱了拱手,弯了下腰——这是宋朝平民见官的标准礼仪,叩头什么的……那是认罪哀求的时候才行的礼。

    “不必多礼,先接敕命吧。”

    梁师成满脸堆笑,显得非常客气,说话的声音也极温和,没有一点“大奸臣”的模样儿。

    说着话,梁师成就站起身,取出了一封黄麻敕书。宋朝的“王言”,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圣旨是分为: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类型的,各自代表不同的概念。

    其中诰和敕,是指官吏接受封赠的寻常文书,一般是黄麻纸上书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