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7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讲台上,用沉稳中带着些许悲痛的声音说完了自己将要采取的政策后,武义久清了清嗓子,目光炯炯地看着会场内的好几百元老,开始了最后的演说。

    “元老诸公,我大周共和之国,实乃是诸公与家父历经二十余年之辛苦,由一商市创立而来的。

    以二十余年创立一国,已然是有史以来少有之伟业。而吾大周共和国又迥异于两千年来之家国,乃是上承尧舜的共和为公之邦。

    昔日尧舜之国以德立而疏忽法度,所以禅让不得持久,为公终成为家,才有两千年之家国专权,兴亡勃忽。太平安乐之时不过数百年,倒悬危难之际却不下一千数百年。

    而吾大周之共和,虽然法度森然,民生安乐,但如今也遇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契丹叛乱于大定府,女真又咄咄虎视,大宋亦不失亡我之心,家父又遭逢变故,至今下落不明。

    所以义久不得不以弱冠之龄,挺身而出,竞选元老之首,以捍卫共和之国。诸位元老如果以为义久堪当此任,请投义久一票。

    义久在此保证,必会尽心尽力,不负所托,将家父所创之基业,发扬光大!

    将共和国之天理,行于四海之内!”

    武义久的演说一完,台下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鼓掌。

    当然得鼓掌了!难不成还想磕头吗?

    武义久这个小元首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年轻有为不说,而且还有理想有抱负,不像老元首这几年暮气沉沉——小元首可说了,要把“共和国之天理,行于四海之内”啊!

    这是要一统天下,灭金灭宋了……这得有多少利润!多少田庄啊!

    掌声之后,当然就是投票表决。是不记名的投票!

    武义久对自家还是很有信心的——在如今的天津,除了他,没别人敢当元首的。因为他爸爸武好古至今还是“失踪”状态……

    而投票的结果也没让武义久失望,虽然不是百分百的支持,但还是高票当选为大周共和国的代理元首。

    元首武义久,终于登场了!

    ……

    “武好古死矣!周国乱矣!”

    大宋公使馆内,眼睛通红,嗓子也沙哑了的秦桧,却是兴奋到了极点,手舞足蹈地对公使张邦昌道:“武好古不死,武义久岂敢称代理元首?而且还那么急……显然是要抢在两个哥哥回军前把位子坐稳了。

    可惜啊,他还是太年轻,想得太简单了。自古以来,天子都是兵强马壮者为之,他武义久没有一兵一卒,就靠元老院的选票能摆平周国那么多拥兵自重的将军?做梦吧!”

    这回连张邦昌都同意秦桧的看法了!

    武义久快刀斩乱麻夺位不能说不对,但是他的两个哥哥不服也是肯定的。这事儿换谁都不会服气的,凭什么大好江山让出去?

    就在这时,一个使馆的从事快步走了进来,冲着张邦昌、秦桧行了一礼。

    “公使、副使,方才周国的礼部派人来通报,说明天早上开始就要封锁界河。如果二位想要离开,请在今天动身。”

    张邦昌和秦桧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抑制不住的喜悦啊!

    武义久下令备战了!

    他早不封锁界河,现在封锁干什么?武好古死亡的消息早传出去了。

    现在封锁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防止忠于武义勇、武义信的军队渡过界河进入天津市!

    张邦昌道:“周国的陆军贪图土地,海军贪图钱财。武义久有的是钱,收买海军不成问题。他应该是想用海军封锁界河,以保全天津的南市、西市和东市。”

    “一定是这样的,”秦桧道,“公使,趁着还有时间,咱们去见一见帝姬吧?”

    “也好,”张邦昌点点头道,“顺便打听一下武义勇、武义信的消息。”

    张邦昌和秦桧并没有见到茂德帝姬,因为帝姬并不在天津南市,而是和潘巧莲一起去了天津东市的要塞——这是随时准备跑路去东海国投靠东海王和王妃了?

    虽然没有见到茂德帝姬,但是张邦昌和秦桧还是得到了和武义勇、武义信有关的消息。

    刚刚当上代理元首的武义久签署命令成立了讨逆军团,并且授予武义勇少将衔,出任讨逆军团督军,授予武义信上校衔,出任讨逆军团下属的奚军督军。

    也就是说,武义久承认了两个哥哥的兵权……这也说明武义久没有能力将他两个哥哥拿下,只能用姑息的办法稳住他们!

    可是他又能稳住多久呢?最多支撑到耶律敖卢斡被击败,武家兄弟就该开内战了吧?

    也许都到不了那时候,武义勇、武义信就会起兵南下了。

    两个大宋的使臣都觉得大周内乱在即,天津也不能久留,于是立即雇了快船,趁着界河被封锁之前,离开了天津这个是非之地。

    而在他们俩乘坐的快船接近三河口的时候,更加让人兴奋的场景出现在了界河南岸周国的土地上。

    大队的步兵,正从位于三河口周国一侧的一座棱堡中离开,向天津市方向步行前进!

    武义久正在往天津市调动部队!往天津调兵当然不是为了攻打东辽,而是为了保卫天津。而且是为了防备来自北方的敌人!这敌人,也不可能是东辽,只能是武义勇、武义信。

    周国真的大乱在即!

    ……

    “宣帅,节帅,周军好像从三河口东岸堡垒撤兵了!”

    “是啊,撤出了上千人!”

    张邦昌和秦桧在宋国的三河口棱堡要塞中见到了才抵达不久的吕颐浩、种师道二人后,立即报告了他们在船上见到的周军撤离三河口东岸堡垒的情况。

    “彝叔,你怎么看?”吕颐浩似乎有点犹豫,便问一旁的种师道。

    “黄河对岸的那个棱堡是守卫天津的门户,”种师道摇摇头,“门户怎么可能洞开?这事儿莫不是有诈吧?”

    “有诈?”吕颐浩问,“能有什么诈?”

    “这个……”种师道摇摇头,“难道周军伏兵其中?”

    “可以先探查清楚再下手,不是问题。”吕颐浩皱眉道,“一个棱堡能捞到手总是好的……若是周国真的内乱起来,也能从河东堡垒出兵天津。”

    种师道也想拿下河对岸的棱堡。可是又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宣帅,咱们以什么名义过河?”

    “保护帝姬啊!”陪同吕颐浩来三河口的姚古笑道,“两位帝姬都在天津,一旦他们兄弟反目,帝姬不是要跟着遭殃?咱们可以用迎接帝姬的名义过河。然后再伺机而动,若是能得到进入天津南市的名义,那可是一件奇功了。”

    “万一边衅大开该怎么办?”种师道在河北督军多年,知道周军的厉害。

    “不至于吧?”姚古道,“周国自己就要打起来了,还和咱们打?我看这个便宜可以占一下,大不了让两边的使臣去扯皮。就算最后撤出了,也就是白跑一趟。总不至于武义久那厮想和咱大宋大战一场?他有兵吗?”

    “也对……”种师道想了想也对,武义久没有什么兵权的。“要不先派一队硬探过河瞧瞧?”

    吕颐浩也点了头:“那就先派一队人过去瞧瞧。”

    “过河瞧瞧”的意思就是个过河侦察记,这几年在宋周边境上,越境侦察也很多见。双方一般也不会开打,见个面骂几句就算了。就是开了打,死了人,最后也不了了之。

    可是这一次,情况不一样了!不仅吕颐浩、种师道这些高层知道周国要打内战了,下面的新军军官们大多也知道了。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可以立功了!所以当过河的宋军新军斥候发现周军的棱堡空空如也后,没有二话,立即就发兵将之占据。

    而吕颐浩和种师道等人得知之后,也没将部队调回,反而将开封第一将的数千兵马,全数派过了黄河,进入了这座被周国称为南岸一号堡的棱堡之中。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都不曾想到,这次行动将拉开宋周战争的序幕!

 第1342章 兵临都门,无路可退矣

    (全本小说网,HTTPS://。)

    天津市,元首宫。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终于坐上元首宝座的武义久先睡了个安稳觉,在八月初八这天,才精神抖擞的出现在了元首宫的会堂当中,第一次主持执政会议。

    周国的政府实行的是元首负责制,不过也配属了左右二相,二相之下,才是六部和六监,另外还有一个直接向元首负责的都军机司。

    而执政会议则是周国政府的最高决策会议,除了元首之外,左右二相,都军机使,六部尚书和六监堂官,通常都要参加的。

    而今天的会议,因为是武义久第一次主持执政会议,所以该到的全部到齐了。

    “陈军机,”武义久瞅了眼陈剑,吩咐道,“你先说吧。”

    陈剑向武义久欠了下身,然后就道:“刚刚收到报告,宋国向我们开战了!”

    “什么!?”

    “怎么可能?”

    “是不是边境上的摩擦?”

    当下就有不少共和国是高官惊呼起来了。现在大周也有点风雨飘摇,东辽的逆贼敖卢斡还没搞定,和金国的战争也没结束,武好古又生死未卜,怎么能再和大宋开战?

    就算要打,也得一个个来啊!

    章之凤嗯咳了一声,沉声道:“的确已经开战!我们的南岸一号棱堡,已经被宋军占领!

    大周共和国和宋国的战争,已经爆发了!”

    占领了一个棱堡?

    这怎么可能!?

    这下执政府的高官们都傻眼了,全都愣愣看着武义久。

    武义久倒是镇定自若,“打吧!有什么呢?咱们这个共和国什么时候怕打仗了?

    二三十万骑士和府兵家中都有好多儿子长成,都等着立功授田……和金国打,和东辽打没那么多的田可以分啊!也只有宋国了!

    天津市、燕京市,还有宣德府那边还有许多的工坊都想替军队打造兵器。打金国、打东辽可不能敞开了花钱。也就是宋国豪阔,怎么打都不会亏本的。

    辽河流域的黑土地也年年丰收,粮食早就吃不完,卖不掉了。一打仗正好收来做军粮!

    这可真是皆大欢喜了!诸位觉得如何?”

    听着怎么像栽赃嫁祸?

    左相米友仁小声道:“老元首和大宋官家情谊颇深,两家又是秦晋之好……”

    武义久笑了笑:“家父受大宋官家厚恩,自然不方便翻脸。

    而且几年前,骑士、府兵家中的儿郎年幼,还不能当兵,骤然开战也无兵可用。辽河、高丽也需要时间开垦安置。

    但如今我是元首了!骑士、府兵家中的儿郎也逐渐长成。辽河、高丽的开发也初见成效。已经到了用兵的时候!”

    会堂里面的官员这下都明白了,这是武义久给宋军下了个套。

    现在宋国占据了周国一个棱堡!发动侵略战争的证据确凿。

    这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大周共和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能不奋起抵抗,保家卫国吗?

    右相苏过摇摇头,“元首,宋国是大国,有万里疆域,亿万人口。我们周国是小邦,只有一千多万人口,而且又……实行军功田制,要击败大宋容易,可要鲸吞大宋可难啊!一旦开战,持续数十年都是有可能。还望元首三思!”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如果我国可以在土地和取士之策上稍加通融,驰禁兼并,开科取士。倒是可以得士大夫拥护,十年之内取宋而代,也不是不可能的。”

    苏过这番话不是反对开战,而是提出了一个可以速灭宋朝的策略。

    就是拉拢士大夫!

    宋朝是与士大夫治天下。而士大夫的利益诉求则是两方面,一是土地私有;二是科举考试。

    如果周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要求,把皇上换成元首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我国也是有私田的,”武义久道,“依法课税而已!职田当兵,私田纳税。至于科举……要做官可以去考大学,可以去从军立功,可以去竞选公职,机会很多啊。”

    周国的私田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周国的土地面积有限,耕地不过一亿多亩。维持三十万户府兵、骑士后就所剩不多了。因此军事公民之外的地主和自耕农数量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譬如在燕地就有不少勋贵地主,武家就有许多私田。在高丽又有十万户中等自耕农,一户有50亩土地,都是纳税的私田。在辽东、辽西,也有少量拥有私田的勋贵和农户。

    但是绝对的主流还是职田!

    而宋朝现在有六亿亩土地,大周吞并宋朝后当然不可能把六亿亩都整成职田,那得有几百万骑士、府兵了,也太多了。所以肯定会保留大量纳税的私田。

    但是周国的私田管理很严,绝对不允许逃税和隐田存在。由于周国的官吏必须拥有公民身份,所以在几个工商城市之外任职的基层官吏,大多是没有私田的军事公民。在清田收税的时候当然不会手软!

    而且私田和职田在经济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如果私田可以隐没逃税,那么需要负担兵役职田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进而就会出现职田庄园大量破产或经营困难的局面,那么大周公民兵制也就无法维持了。

    所以大周政权对私田并不太友好,持有私田也无法获得让人满意的回报。

    如果周国的官府将这种对待私田的态度带去现在属于宋国的土地,恐怕会遭到很大的反弹——而周国一旦在私田问题上让步,那么周国本土的私田户和军事公民就会遭到打击!

    而在科举的问题上,武义久更加没有让步的余地,因为周国的官制根本没有为科举制度留出空间。

    周国也有考试做官的路线,但是通过考试得到的官职都很低微,在宋朝那边只不过是吏员。考试考出一个县尉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云台学宫的毕业生要入仕通常也只能从吏员级别的小官开始,怎么可能让乡村士大夫一步登天考上个县尉级别的高级事务官?

    而且科举制度还有一个很大的负面作用——解除地主阶级的武装!

    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说,读书考科举比从军打仗划算太多了。前者不但安全,投入很少。而后者有可能会送命,投入又大。

    所以科举制度一旦引入周国,必然会造成军事公民阶层逐渐转向科举取士,战斗力自然会逐步崩解。

    苏过摇摇头道:“我国的私田法度甚严,在宋人看来无异于苛政。而书院、学宫又费用高昂。如果全都要私人承担,也只有工商富户能够担待。行之我国尚可,若通行天下,就会绝了寒门上升之途。只怕会徒增无数敌手,使周宋之战旷日持久啊!”

    武义久放沉了声音:“那就旷日持久吧!我们的共和之国本就是两三千年来所未有。行之天下,犹如秦汉之分而合一。如果费数十年之功,易家国天下为天下为公,又有何不可?”

    从某种角度而言,宋周之战将比历史上的宋金之战更为激烈!

    因为在宋人看来,女真蛮夷是不可能一统天下的,所以宋朝的君臣可以屈膝求饶,苟延残喘。而大周共和,天下为公,当然是可以代宋而有天下的。

    如此一来,宋周战火一起,就很难有妥协的余地了!

    另外,科举公平而且廉价的优点,已经深入宋朝的人心。科举不仅是寒门上升的通道,而且还承担着农村财富分配的功能——考中科举当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