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8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都是岳飞的兄弟或是好友。

    一营兵丁,只认识姓岳的!

    如果朝廷要动岳飞,那么这一营兵不哗变也自己散去了。

    当然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实力,秦桧也不会把这帮欠修理的兵头请来吃饭。

    想到这里,秦桧只是沉沉一叹:“诸位,你们可知道官家在纪太宰的蛊惑下,很快就要弃城而走了?”

    “知道,是去河南府……估计要往襄阳走吧?”岳飞倒是估计的挺准。

    “鹏举兄,”秦桧问,“你觉得官家该走吗?”

    “自是不该!”岳飞道,“现在汇集到开封府附近的新军不下五万,虽然都是新练之兵。但是军官、器械足备,军饷要非常充足。足够守卫城池了。

    同时,西军正在征召老卒入伍,很快就能编成六将新军,灵州有一将精锐随时可以出动。加上开封府的十个将,很快就能有十七个将汇集。

    有那么多的兵力,足够打败贸然渡河的东贼了!

    如果官家现在出走,那么汇集开封府的十将兵马就要护驾而出。西军、灵州军的援兵也不会再来。这样开封府就无兵可用,只需一两万东贼就能轻取。”

    岳飞咬咬牙,“开封一失,河北人心就会崩溃,各部兵马也会星散或者投敌。天下大事,就真的不可为了!

    官家现在,绝对不可以出京!”

    岳飞的一番话是有理有据,而且完全从战局出发,是站得住脚的。

    秦桧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等大宋的臣子,就应该挺身而出,向官家上书进言,乞斩奸相并罢御驾亲征!”

 第1375章 宣和复古——又有公车上书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宋宣和六年春,对于开封皇城和琼林宫来说,真是一个噩梦般的季节。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河北、河东的两路大溃败,将建中以来的中兴局面,毁了个干干净净。更有甚者,连大宋立国的基础——与士大夫治天下,也被拆了个七七八八。

    河北、河东,如今只有投降的士大夫,没有死节的士大夫。在大周共和军进攻线路上,也只有花费了无数民脂民膏建立起来的三十多万新军努力抵抗了一把。那些平日里面满口忠义的士大夫,则在扮演着夹道以迎王师的角色。

    共和军所过之处,一群群的所谓乡绅乡贤跑出来投诚效忠。听了周军的将领们关于“开科举和不抑兼并”的保证,更是感激涕零,高呼起“元首万岁”了。什么团练,什么乡勇,什么义兵,全都没有了踪影。

    连平时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都做不到!

    就是有个把想不开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种种桩桩,只要是个明白人都知道,与士大夫治天下是根本靠不住的!

    或者说,那些只知道读死书,考科举的乡下地主,压根就不配士大夫之名。

    也许那些披坚执锐,为国征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北周军事公民,才真正继承了起于战国乱世的士大夫的精神吧?

    琼林宫,崇政殿。

    大宋官家赵佶这个时候正在布置“御驾亲征”的事儿。他现在对河北、河东的战事近乎绝望,也不敢奢望守住开封府了。

    开封府本就是个不可守的大城市——一百多万人口,粮食都靠漕运补给,一旦被围就等着饿死吧。

    所以大宋朝廷在过去的布防计划中,都没有固守开封府的打算。现在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各方面报告上来的东贼兵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0余万!

    而且在河北正面战场就有60万之众,迂回河东的东贼也有10万。两路相加就是70万……那么多兵,用人堆也把开封府堆下来了,还守个屁?

    新任的知枢密院事蔡攸正愁眉苦脸的向赵佶在汇报“亲征”的准备情况。

    “……牟驮岗大营和万胜门大营中待命的新军一共有五万六千余人,大多是新兵,士卒没有完成训练。不过器械足备,粮饷也充足。从东南八州借贷来的一万万缗,现在已经陆续运抵开封府和襄阳府了。开封府这边到了2000余万,已经足够了。

    将武学宫的生员系数补充进去后,军官也足够了。100个营的兵马,补了约2000多个武官。足可以保证一营有20个武官带着,行军是没有问题的。

    马匹也足够用了,牟驮岗的天驷监马场存有两万多匹御马,其中不乏天津良马。”

    “好好好!”赵佶连连点头,“还要多征集一点大车,四轮的,两轮的都要!宫中有许多财货要运送,殿前军和官员也要跟着走。”

    老禁军虽然基本被裁撤一空了,但是护卫宫廷的殿前司诸军还是得到了保留——他们是替赵佶看家护院的保安兼充门面的仪仗队,总是需要的。

    “另外,”赵佶接着吩咐,“太府寺、户部,以及开封府的其余官仓中还有多少财帛?”

    纪忆马上出班奏道:“回禀陛下,太府寺、户部、大宋银行开封分行,以及开封府所属的各个官仓中,尚存金银铜钱绢帛,折钱不下4000万。”

    “统统运去襄阳!”赵佶马上吩咐。“一文钱也不留给东贼!”

    “已经在安排运输了。”纪忆道,“如果必须离京时还来不及完全运走,就用纲船运去徐州存放。”

    “不,不必运去徐州。”赵佶道,“运不走的就发给随行的将士和官员。

    不,现在就发犒赏,从优从厚!”

    现在正是人心最慌张的时候!发点钱收买一下,就能多几分安泰。

    赵佶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现在的事情已经不是钱能摆平的了。

    因为开封府城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大宋急需一场彻底的变法图强!

    就在琼林宫中的赵佶忙着布置总退却的时候,一群儒服举子,有几个看着还有点寒酸,神情严肃,沿着万胜门内大街缓缓向前,直奔琼林宫的宣德门而去。

    当先一人,二十七八年纪,目如朗星,美髯飘飘,身材飞扬。温文之中自有一种阳刚雄健之气。

    正是复兴君子之一的抚州举子欧阳澈。

    因为陈东早就是朝臣级别的官人了,自然不能参加公车上书。所以这一次公车上书的领袖,就变成了几个著名的复兴党举子。其中又以欧阳澈、张柄、雷观等几个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复古党举子为核心。

    现在他们就走在众人的前列,已经到了宣德门广场的登闻鼓楼前。

    登闻鼓楼前已经有接应他们的人了,知登闻检院事赵鼎正立在鼓楼下面,看守鼓楼的老禁军士兵,都恭敬站立在两旁。

    因为在宋太宗时期,登闻鼓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时被敲响,所以就有了规定,必须要有敌兵围城,太子薨逝等重大事由才能击鼓。

    而判断事情大不大的,则是知登闻检院事,也就是赵鼎现在所担任的官职。

    举子们公车上书的时候,还有许多人沿途散发传单,传单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反对迁都襄阳”和“坚守开封抗敌”的。

    那些散发传单的人也都是士子打扮,一边发传单还一边大声鼓动:“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不少开封市民也被鼓动起来了,作为天子脚下的臣民,他们当然反对迁都。天子迁都可不会带上他们!

    而大周共和国的元老院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天津不住,跑到吃饭都成问题的开封来建都。

    所以大宋官家一走,开封府就将不可避免走向没落。

    不少依靠大宋朝廷的官人兵士吃饭的开封市民,又怎么会支持迁都?

    所以当上书队伍走到宣德门外广场的时候,人数已经不是以千计,而是以万计了!

    大家都高喊着口号:“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呼喊声震天响起,和隆隆敲响的登闻鼓声一起,直透过重重高墙,传入了崇政殿中。

    在登闻鼓楼下取了欧阳澈等人写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等两篇上疏的赵鼎,也几乎同时到达了崇政殿——根据宋朝的祖制,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

    知登闻检院事则须立即入殿面君,上报击鼓的原因,如有上书,则需立即转交给君王。

    “陛下,宣德门外有数千举子公车上书,另有数万百姓跟从……”赵鼎将两份上疏高高举过头顶,“这是数千举子所上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请陛下过目!”

    “混帐!”赵鼎的话刚刚说完,赵佶就喝骂了一句,“这些举子是想让朕做武三郎的俘虏吗?”

    说完,他也不看赵鼎逞上来的上书,只是大声道:“宣王宗濋速来!”

    王宗濋是殿前都指挥使,管着为数不多的禁军,也兼管驻防万胜门的一将新军。

    在赵佶宣召王宗濋的时候,这位殿帅已经带着几百名禁军到了宣德门广场,看着外面的人山人海,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得到官家的宣召后,他马上一路小跑着去了崇政殿。只看见气急败坏的赵佶在大殿里面来回踱步,一群宰执人人肃立,大气儿也不敢出一下。

    “王宗濋,命尔速调万胜门兵弹压!”赵佶看见满头大汗的王宗濋,毫不犹豫就下达了镇压的命令。

    现在可不能听那些读书人和小市民的话!

    暴周随时过河,等他们过了河,再跑就难了……

    王宗濋这厮昏头昏脑的,早就没了主张,领了赵佶的旨意蒙着头就去万胜门大营调兵了。

    。。。。。。。

    几乎同时,开封府郊外牟驼岗大营之内,一群青年军官正在校场上聚集!

    武学学丞秦桧正站在一处木台上,高声朗读着欧阳澈等人所写的《抗敌十策疏》。

    这份《抗敌十策疏》虽然是欧阳澈他们写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却都出自复古党的几个大君子,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战守方案,主要就是说变法改革的。

    提出了“授田土以置军户”、“以贤士大夫办理乡兵、团练”、“免夏钱以养小民”、“重征东南商税以充军资国用”、“尽收冶铁之业以产器械”、“严禁东南商人与敌国贸易”、“撤东海、交趾藩国以归一统”、“联合金、凉二国以制东贼”、“以钱财、器械资助高丽义士复国”、“严惩通敌卖国之贼”等抗敌十策。

    这十策如果全都实行了,那无异于在大宋进行了一场彻底的社会改革。大宋将会从“重文轻武,重视工商”,转变成“文武并重,重农抑商”。而东南八州一国的工商阶级的好日子,将会一去不返,彻底沦为朝廷的肥猪。

    与此同时,武人将会得到授田的权力,在政治地位上也能和士大夫略同。而士大夫也要负担起办团练抗敌的责任。普通的农民则可以变“二税”为“一税”。

    总之,在场的武夫军官,毫无疑问将是“十策”的受益者!

 第1376章 宣和复古——岳衙内进步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太好了!早就该实行抗敌十策了!”

    “没错,再不实行以土养兵,大宋就要亡国了!”

    “是啊,河北之战就说明问题啦!兵少啊……寡不敌众!俺们大宋的人口分明比他们多几倍,养的兵还没有人家一半多,这怎么能行?”

    “得快些实行啊!再晚就来不及了!”

    “现在就有点晚了……”

    牟驼岗大营校场上的青年军官们听完秦桧朗读的《抗敌十策》,就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这帮青年军官可都是上过军校,有文化会思考的主儿。

    当然会思考河北之战为什么会打成这个德行?

    河北宣抚司的指挥当然有问题,河东路的溃败也是重要的原因。但即便没有指挥上的错误,也没有东贼迂回河东作战的行动,河北战场还是必败!

    因为河北战场上是至少60万东贼打30万官军。东贼多一倍啊!如果东贼不向河东迂回,那么河北战场上的东贼就有75万了。

    这可不是75万被裹挟的流民,而是75万(其实没有那么多)组织良好,训练有素的精锐。是个个都能上阵厮杀的!

    30万官军怎么打得过?

    而且也不应该用30万官军去打75万东贼啊!

    大宋人口比东贼多好几倍,土地和财税也多好几倍!

    咋到上战场的时候人就没了呢?

    秦桧看着台下议论纷纷的青年军官,提起嗓子大声吼道:“诸君,现在聚集开封的举子正在公车上书!开封的百姓也和举子们一同向官家进言了!

    诸位都是朝廷的武官,抗贼的英豪,难道不应该向天子进言吗?”

    马上就有人响应,“对,对!我等也应该进言!”

    “没错,若不进谏,回头又得去以寡击众,白白死了不说,国家也会灭亡的!”

    “是啊,自古成王败寇!若是再败,我们就是寇,东贼就是王了!”

    军中也是有复古党支持者的!前几日秦桧借口上任之喜,在牟驼岗大营外的酒楼设宴,就请了军中的复古党人。酒宴就是吹风的,让大家在今日跟着起哄。

    为了将牟驼岗的新军军官煽动起来,复古党的君子们可是动足了脑筋。

    所以今天秦桧只说《抗敌十策》,而闭口不提《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因为新军军官们都是内行,如何不知开封府难守?

    因此他们并不反对放弃开封府,只是在什么时候放弃开封的问题上有所争议——依岳飞日前在宴席上所言,守开封不过是为了营救收拢河北溃兵。

    真到百万东贼过黄河的时候,开封还是得放弃的!

    而另有一些军官则主张立即尽快放弃开封府。因为和河北的败兵相比,开封的朝廷无疑更加重要。

    兵没有了可以再招,要是朝廷被人连锅端了,那可就是玩完了!

    因此秦桧今天就干脆不说《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只求牟驼岗大营这里有1800余青年军官在《抗敌十策》上署名……只要他们署名了,大事就成功了一半!

    这可是九个将的基层军官啊!开封府百分之九十的刀把子都在他们手上,他们要是想搞政变,呵呵……

    所以只要骗到他们的联名上书,琼林宫里面的那位官家马上就压力山大了!

    ……

    同一时刻,枢密院军机房主事张浚也到了牟驼岗,不过他并没有出现在校场上,而是在牟驼岗大营外的一所宅邸内,宴请驻牟驼岗的九个将主。

    他们分别是姚古的儿子的姚平仲,王禀的儿子王荀,在平交趾之战中冒头的田师中,西军将门出身的王庶、张中孚,高俅的次子高尧辅,宗泽的儿子宗颖,周同的儿子周云清和曹家将门出身的曹勋。

    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可靠军头,其中西军出身的有三人,开封军将门出身的也是三人,文官子弟出身的一人,还有三人是开封军的底层军官提拔上来的。

    其中的高尧辅、周云清更是赵佶的心腹。

    这九个军头再加上一个驻扎万胜门的岳和,就掌握了保卫开封府的五万几千新军!

    不过驻扎在牟驼岗的这九个军头也不敢不给张浚面子。毕竟张浚是枢密院军机房的主事,论起真来,也是大家的顶头上司。

    而且张浚也有堂堂正正的理由,就是要制定“御驾亲征”的作战方案,现在来摸一下各部的底细。

    谁也不能不来吧?不仅各将的将主,连各将的副将、机宜长都被叫到了这所不知道是谁的宅邸里面。由张浚和枢密院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