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8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脆找个借口让他们走吧……

    赵桓又道:“岳和护驾有功,让他做京西南路经略安抚使兼职襄阳府事。”

    岳和的官运真是没得说了,现在阶官到了节度使,职官到了安抚使……而且他从军以来还从没打过胜仗!

    不过两府宰执们却毫无异议,因为岳和护着赵佶……只要他把赵佶安全送到襄阳而不是徐州,那么就当得起节度使和安抚使了。

    安排好了爸爸的事儿。赵桓还是没功夫管妹夫武义勇,因为他还有个宝贝弟弟赵楷要对付。

    他向复古党的领袖,刚刚当上御史中丞的何栗打了个眼色。

    何栗马上出班上奏:“陛下,东海郡王、交趾郡王以皇子之身出镇藩国,有违祖宗家法,宜将二王召还,并在撤藩国行郡县。”

    “诸卿以为如何?”赵桓目光炯炯地看着殿中的臣子们。

    苏迟出班奏道:“交趾国距离开封府遥远,朝廷鞭长莫及,设立藩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东海国靠近中原,的确不应该设立藩国。臣以为可以将东海郡王转封去星州,封南洋国王。”

    “转封?”赵桓想了想,“东海郡王愿意去吗?”

    “陛下,老臣可以走一趟东海国。”苏迟道,“也许可以说服东海郡王答应转封。”

    “如果他不愿意呢?”赵桓问。

    苏迟沉默无言。

    东海国是有武装力量的!京东商市有商团,东海国本身还拥有一支实力不弱的舰队。

    如果朝廷要动粗,真不知道怎么收场……

    可是不拿下赵楷,赵桓的皇位也不踏实。就算赵楷不反,他老婆武美娘,东南八州的豪商,还有理性派的学者们,多半也会煽动赵楷造反。

    赵桓冷冷道:“苏卿,那就有劳你走一趟东海国了……朕总要先礼后兵!”

 第1380章 大宋好妹夫

    (全本小说网,HTTPS://。)

    郑州,河阴,孟津渡。/全本小说网/https://。/

    炮声隆隆,将孟津渡南岸的宋军阵地轰得烟尘斗乱。数十门4斤和6斤大炮就在岸边放列,炮手们都脱光了膀子,操弄着大炮,将一发发的炮弹装填进炮膛,再发射出去。

    共和军的官兵,以排为单位,纷纷登上纲船渡船,向黄河对岸的孟津渡口冲去。

    渡船冲上滩头后,挥舞着斧枪的壮士嗷嗷叫着跳下船头,冲向一处处宋军防守的残垣断壁。

    守在孟津渡的是从牟驼岗调来的新军,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不过就是实在有点“新”,士兵们在军官的组织下列阵而战还能凑合。可是不断从黄河对岸打来的炮弹让他们无法列阵。只好依托渡口的房屋残垣死守。

    不过部队散开后的厮杀,往往就在考验官兵的武艺了。能够使用斧枪的“二代军事公民”中的佼佼者,无论在武艺还是在士气上,都要超过他们的对手。

    而且……武义勇麾下的人马还多!

    他的两个师有两万六七千人,而被开封府的朝廷打发出来守河阴的曹勋麾下,只有不到5000人马。

    哪怕曹正将拼了命,把中军摆在了孟津渡前沿,还不时率领亲兵上去和敌人肉搏,但还是无法抵挡越来越多的,渡过黄河的共和军战士。

    共和军战士每夺下一处宋军死守的要冲之地,就会升起一面万符旗。看到万符旗升起,黄河北岸等待渡河的官兵,以及从怀州、卫州征集来的民伕,就会发出巨大的欢呼声音!

    在河北岸的渡口码头附近,来来往往的都是装满物资的车马。怀州和卫州来的民伕一队队的粮食辎重输送上来。又将从河南撤下来的伤员撤下去照顾。骑兵马队四下奔驰,传递命令,警戒战场。

    新组建的共和军的河南军团(督军武义勇)对孟津渡南岸的攻击,正如火如荼!

    在二月下旬,开封府发生变乱的时候,武义勇一直在准备渡河战役。

    岳和当时蒙骗了赵佶,在二月政变发生的当天,武义勇的部队虽然到了孟津渡北岸,但是并没有船只随行。

    而且他的两个师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已经变得相当疲惫,急需休整。

    所以武义勇根本没有办法马上发起渡河作战,如果没有二月政变,他可能要在黄河边上准备到四月份以后。

    可是当开封发生变乱,赵佶黯然退位,赵桓被牟驼岗新军拥戴上台的消息传来后。

    黄河北岸的人心再一次发生大动摇。不仅在被共和军占领的怀州地面上有更多的士绅投靠,连尚未被全部占领的卫州,也望风归顺。

    得到了怀、卫二州士绅官员的支持,武义勇自然很快得到了足够的船只。

    渡河战役也就可以提前发动了!

    而在黄河对岸,变乱中的大宋朝廷也没有多少力量可以布防,只是把牟驼岗诸部中比较靠不住的曹勋派去当知郑州事,负责防守黄河。

    可是曹勋的兵力有限,又算不上精锐,实在抵挡不住共和军的优势兵力不停攻打。

    眼看阵地一块块丢失,曹勋也知道守不住了!没有办法,只得一边收拾残军退往荥阳要地挖壕坚守,一边差人去向开封府的大宋官家告急——您的妹夫武义勇带兵过河来了!

    您赶紧拿个主意吧!

    ……

    “恭喜督军,宋贼逃跑了!”

    在黄河北岸孟津渡口,正在向武义勇道喜的是个穿着绯色官服的宋朝文官,名叫郑亿年。是前任知枢密院事郑居中的儿子,政和七年的进士,不久之前还是宋朝的权知卫州事。

    在李孝忠的大军途径卫州时弃城而逃,躲到了黄河北岸的新乡(也属于卫州),在得知开封之变后,立即投降了武义勇——他和武义勇算是亲戚,那个郑居中认了郑皇后做妹子,而武义勇的老婆赵玉盘是郑皇后的女儿,也就是郑亿年的表妹。所以武义勇算是郑亿年的表妹夫……

    既然是表妹夫,当然是自己人了。所以郑亿年跟着武义勇鞍前马后,非常卖力。武义勇可以那么快就筹集到足够的船只,他可功不可没。

    “唔。”武义勇点了点头,笑道,“长卿,你是汴梁子,该知何处的汴梁的死穴要冲,且说来听听。”

    “回中将的话,”郑亿年满脸堆笑,“开封府的命门有两处,一是黄河;二是陈留。

    黄河者,悬河也!只要掘开黄河堤坝,就能放水淹城。中将军中有火药,炸坝应该不难吧?”

    武义勇瞅了郑亿年,不置可否,“还是说说陈留吧。”

    开封府有一百多万人口,放大水都淹了……武义勇还没那么凶残,而且他摆明了是胜利者,何苦干这种自招骂名的事情。

    “陈留扼守汴河水道,这是东南六路米粮入开封府的咽喉要冲。”郑亿年道,“中将只要挥师绕过开封,进占陈留,再派出骑兵劫持纲船,夺取米粮,就能在陈留长驻久留。甚至可以用抢到的东南财帛招诱京东、京西各路好汉,扩大声势,吓跑宋主赵桓。”

    “还是这个办法好!”武义勇点点头。

    “另外,”郑亿年又道,“赵桓此人胆气不旺,与其父无二,若闻天兵过河,一定胆战心惊,多半会遣使议和。”

    “议和?”武义勇一愣,他压根没请示过上面应该怎么和宋朝议和。

    郑亿年笑着:“我大周天朝自然要灭宋一统天下的,但是也不妨先哄骗一下赵桓,开出个让赵桓心痒的条件……这样中将的兵马就容易在陈留站住脚跟了。”

    “也是个办法!”武义勇想了想,“那什么是让赵桓心痒的条件?”

    “这个……下官也不知道,”郑亿年笑着,“不过下官可以去替中将探听一二。”

    “好!”武义勇笑道,“长卿,你好好干,等本督取了开封府,一定保举你做知开封府事!”

    “谢过中将。”郑亿年满脸堆笑,向着武义勇就是一礼揖拜。

    ……

    武义勇大军渡过黄河,并且向开封府快速推进的噩耗,在三月初三这天就传到赵桓耳中了。

    这回赵桓不在公开讨论这事儿,而是把耿南仲和何栗叫到了崇政殿私下商量对策了。

    “陛下,不能打啊!”耿南仲只是摇头,“还是得讲和……哪怕割了河北、河东,只要能转寰几年,让咱们行了复古之法,就不怕打不回来。”

    “不可,万万不可!”何栗摇头道,“天下强兵,无非燕赵秦晋。割让了河北、河东,燕赵晋三地皆为周有!大宋独有一个秦地,如何以一敌三?”

    “可是现在河东大部、河北大部已经为敌所有了。”耿南仲道,“全取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若不议和,开封府都没有了!”

    “陛下,”何栗道,“议和可以,但是割地不行……至少不能真的割!否则开封府的人心军心,又得动荡一回啊!”

    听见开封府的人心、军心,赵桓就心惊肉跳。

    “若东贼攻城,可守得住?”赵桓又问。

    何栗点点头,耿南仲却摇摇头。

    何栗道:“开封府有百姓上百万,其中丁壮不下20万,另外朝廷还可以招四方勤王之兵。”

    耿南仲问:“粮食有吗?器械有吗?空有20万壮丁,没有粮饷器械有何用处?

    至于天下勤王之兵……如今攻打开封的一非蛮夷;二非流寇。与天下人何干?”

    隋唐五代时汉族割据政权互相兼并的例子太多了,也没见几回能号召到天下秦王之师的。

    从这一点来说,大宋现在的处境还不如历史上挨金国胖揍的时候呢!

    那时至少有不少民间的义军助战。而如今,只看见各处喜迎王师……义军?宋朝有啥好的?周国又有啥不好的?

    姓武姓赵,共和帝业,和老百姓有啥关系?

    现在可不是天下兴亡,而是国家兴亡。

    对天下的匹夫来说,周兴宋亡其实挺好的。别的不说,因为周国搞土地兵役制,而且执政府的管理能力更强,所以周国私田的负担比宋国轻多了。没有夏钱,只有秋税,税率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迁都呢?”赵桓问起了最关心的事儿,“什么时候可以走?开封府可守不住太久!”

    “陛下,”何栗道,“都肯定要迁,可现在不行啊!”

    耿南仲也认可了何栗的观点,“现在如果西迁,东海王没准就在东南登基了!而且太上皇也有可能复辟,到时候大宋就一分为三了。”

    “那什么时候可以迁?”

    何栗道:“必须先收天下之心,然后才能迁都。”

    “怎么收人心?”

    “陛下得实行《抗敌十策》中的部分主张!”何栗道,“还要得到西军将门的支持!陛下要在关陇行均田府兵,没有他们的支持可不行。”

    “他们会支持朕吗?”赵桓有些忧郁。

    “会!”何栗咬咬牙,“陛下以关陇为本,他们就是隋唐的勋贵,如何不追随陛下?至于土地……陛下可以调徐州的金银铜钱补偿他们。”

    赵桓问:“徐州有许多金银铜钱?”

    何栗道:“有!就是大宋银行中的钱啊!”

 第1381章 现在开始搞复古

    (全本小说网,HTTPS://。)

    “动大宋银行的钱?不合适吧?”赵桓多少也知道一点经济,知道大宋银行里面的金银和铜钱不属于朝廷,而是各大银行发行银行券的保证金。//全本小说网,HTTPS://。)//

    如果朝廷把这笔钱提走了,大宋的银行券马上崩盘,而且绝大部分银行也得跟着倒闭。

    大宋的工商业也将蒙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几乎就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何栗道:“陛下,我大宋国情与东贼不同。东贼可以农商并重,而我朝必须一重一抑。这是因为东贼地广人稀,田土肥沃,又无多少私田遗留。自然可以走农商合一的路线。”

    “何为农商合一?”赵桓不大明白。

    “所谓农商合一就是农庄和商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门赚钱的营生。”何栗解释道,“这周国的骑士庄园、府兵农庄和我朝大部分的农户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田庄少则百亩,多则千五百亩,一家一户经营恁多土地,而且又处在水路交通方便,土地也非常肥沃的地区。因此早就不是为了养命,而是为了致富在经营了。

    所以东贼的农商其实是一回事儿,而且他们的农商二民都可以通过纳税立功成为公民,也就无分贵贱了。”

    不得不说,复古党人对周国的观察是相当细致的!

    周国的农业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农场经济——周国本就人少地多,而且骑士和府兵的职田又实行长子继承制。

    因此周国的农场主要,同时也只能为了市场进行生产,农场主自然也是商人资本家了。

    何栗顿了顿,又解释道:“东贼农商既然是一体,也就大致能够协力同心了。所以东贼重商就是重农,惠农就是利商。根本不存在重农抑商或者重商害农的事情。

    可我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我朝人多地上,一万万人共六亿亩田,人均不过六亩。而且颇多贫瘠苦寒或交通不便之地,种地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为了养育生民。

    而东南工商大兴之后,内陆三百数十州便饱受其害。除耕田以外诸业,皆为东南及天津所侵,小农日困而夏税又无从征收。土地则进一步向富商豪门集中。此等工商之兴,虽有一利,但为害过百。实在得不偿失!

    如果陛下欲以东南为本,自当重商贱农。若欲以关陇为本,又何须考虑工商之利?”

    按照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现在大周共和国和大宋东南工商业已经发展到了工场手工业的阶段。虽然还没有达到机器工业的水平,但是对大宋内地的小农经济,还是形成了持续而且猛烈的冲击。

    所以在何栗看来,赵桓必须要有所选择!要么重商,要么重农。前者就迁去东南,徐州和海州都不行,应该以江宁府,依靠工商业的财富在两淮堆石头(筑垒),同时建立起可以和周国对抗的海军和强大的长江水师。

    走这条路线当然就只能立足于偏安一隅了……不过考虑到周国海军目前拥有的优势,大宋恐怕连偏安很可能都是奢求。

    而后者就得去关中或襄阳建都。这两块地盘都不是发展工商业的理想基地,因此就只能采取抑制工商,依靠土地的发展路线。

    可问题是关中和襄阳都存在不少垄断土地的大地主,特别是关中的大地主还和西军关系匪浅。

    如果朝廷也动他们的土地,那他们就有可能把朝廷卖给东贼!

    所以朝廷只能采取赎买的政策,用金钱换取土地。

    而换取土地的金钱,也只能取自东南,取自徐州大宋银行的金库了!

    “取走徐州银行金库的钱,东南诸州不会有变故吧?”赵桓有些犹豫地问,“三哥儿还在东海国啊!”

    万一东南诸州的奸商急了眼,拥立赵楷在江南登基可怎么办?

    看到赵桓在关键时刻犹豫起来,何栗道:“可以让赵鼎以户部员外郎的名义走一趟徐州,以转移徐州所存金银铜钱及镔铁器械等物资往江宁府的名义行事。东西一道江宁,马上往关中转运!”

    “对,对!”赵桓道,“徐州靠近前线,的确不宜存放大额金银了。”

    他顿了顿,“再让宗颖带兵一将护送,想那苏适也不敢对抗朝廷兵马吧?”

    “陛下,”耿南仲提醒道,“苏适一介书生,自不敢这么做。但是童贯是太上皇的心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