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8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桓脸上闪过一丝不快,“朕知道!对质之后,当由大理寺、御史台、兵部和枢密院四堂会审。”

    “陛下圣明!”曲端说。

    既然代表军方的曲端都说赵桓圣明了,将赵构和岳和、岳飞父子召入长安的事儿就算敲定了。

    至于执行这项使命的,自然是御史中丞秦桧了——还真挺合适的!赵桓也不知是不是有先见之明,居然派个御史中丞册封襄阳王,而且完事时候还让秦桧滞留襄阳。

    现在正好把赵构、岳和、岳飞都一块儿带回长安府。

    而随行的,还有牛皋率领的一营王府护军。千余兵将,护送也不知道押送着赵构、岳和、岳飞,一块儿向长安府浩浩荡荡而去了。

    “中丞,前日离开襄阳的时候,为何在码头上相送岳家父子的官员众多,而他们对孤王却十分冷淡?”

    在离开了荆楚王府的辖区后,赵构忽然向和他并辔而行的秦桧提了一个问题。

    “哦,”秦桧笑道,“岳家父子毕竟是荆楚军的人,同袍的情谊总还是在的。荆楚这边的官员和大王不熟,自然拘谨了一点,并不是冷淡。”

    “是吗?”赵构听了秦桧的话,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是有点,是很不对劲儿啊!

    “中丞,官家说要孤王和岳和、岳飞对质,孤王该怎么说啊?”

    “这个……”秦桧想了想,笑道,“大王照实说就是了。”

    “照实说?”赵构眉头大皱,“中丞难道要孤王告诉官家,孤王曾经命人捆了中丞,想交给太上的事儿?”

    秦桧连忙摇头,“这事儿就不必说了……就说大王在岳飞率部来攻打时镇定自若,指挥护卫据守王府,屡次击破岳飞所部,最后迫使太上离开襄阳府去成都颐养。”

    “这样说好吗?”

    “好啊,”秦桧笑道,“下官和牛营将也都这么说……这次襄阳事定,完全是大王的功劳啊!”

    “是孤王的功劳吗?”赵构还是觉得不对劲儿,自己都吓尿了,哪有功劳?

    可是太上皇怎么就走了呢?不是自己的功劳,这事儿又怎么解释?

    “大王放心吧,”秦桧笑着,“大王在襄阳居功至伟,官家一定会重赏大王的,今后下官还要仰仗大王提携一二呢。”

    赵构勉强笑了笑:“好说,好说。”

 第1417章 风波亭 下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宋靖康元年十二月。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长安府,皇宫,崇政殿。

    襄阳王赵构和岳和、岳飞三人,同时进入了这座挂着“崇政殿”的名头,但是怎么看都显得寒酸破旧的厅堂之内。

    和开封府的那两座崇政殿相比,赵桓现在拥有的崇政殿面积很小,所以挤不进几号人。除了三个当殿对质的“疑犯”,就是官家赵桓,判宗人府事越王赵偲,太宰蔡攸,少宰耿南仲,知枢密院事种师中,同知枢密院事曲端,大理寺卿李光,御史中丞秦桧,翰林学士丞旨张浚,中书舍人陈东,还有几个小黄门以及几个御带(御前侍卫),还有一个充当证人的牛皋。拢共就是二十来人。

    其中赵桓、赵偲、赵构三人都是坐着的,其他人都是站立在殿中。这个安排让赵构安心了不少,他是坐着的,岳和、岳飞是站着的。这说明他是证人,岳和、岳飞是案犯……

    “岳飞。”赵桓开口就点了岳飞的名字。

    “臣在。”

    “朕问你,你是否在靖康元年九月十日至九月二十五日之间,率兵进攻襄阳的康王府?”

    “陛下,臣并没有率部进攻,否则康王府早就被臣所攻破。臣只是率部包围了康王府,并且和康王府的护卫相隔200步互放火枪。”

    “皇兄,岳飞欺君,他明明率部围攻臣弟的王府!”赵构大声嚷嚷了起来。

    赵桓问:“九哥,你说岳飞率部围攻了王府?因何没有攻破?”

    “是臣弟命牛皋拼死抵抗,才得保全王府,臣弟才得生还啊……”

    “是吗?谁人可以作证?”

    “王府护卫营将牛皋可以作证。”

    “牛皋,可有此事?”

    一副忠厚模样的牛皋马上奏道:“陛下,襄阳王的确命臣抵抗,还让臣代为传令给襄阳府诸军,让他们服从王府命令。”

    “九哥,牛皋说的可是事实?”

    “没错,”赵构说,“可是襄阳诸军都不听臣弟的,岳飞所部尤其可恶,一连攻打王府十数日,请皇兄穷治其罪!”

    “岳飞!”赵桓的语气已经放沉,“尔因何围襄阳王府十数日?”

    “回禀陛下,”岳飞道,“臣乃奉太上皇旨意行事,请康王入太上宫中相见。康王非但不愿入太上宫中,还指使护卫筑垒抗拒,实属忤逆不孝!”

    “一派胡言!”赵构那个生气啊,“皇兄,岳飞此贼完全是一派胡言,臣弟被围十数日,府王枪声不断,臣弟就算想去见父皇,也出不得府啊!”

    “大王若是出府,谁还敢放枪?”岳飞反问一句。

    “胡说,本王若是出府,就被尔等打死了!”

    “没有太上的谕旨,谁敢打死大王?”

    赵桓嗯咳了一声,赵构和岳飞都不吱声了。

    “岳飞,你说是太上之旨,那么后来为什么由撤兵回营?”

    “也是太上之旨,”岳飞道,“太上有权节制荆楚诸军,臣只是奉命行事。”

    赵桓说:“可是朕已经封康王为襄阳王,天下兵马副元帅,京湖、江南宣抚大使了。你可知道吗?”

    “臣知道。”岳飞说。

    “那你为何不听襄阳王的命令?”赵桓问,“九哥,你向岳飞下过命令吗?”

    赵构答道:“下了,下了,可他不听臣弟的!”

    岳飞看了一眼满脸得意表情的赵构,目光当中除了鄙夷,还有那么一点可怜,随后他冲着赵桓行了一礼,“本朝孝治天下,陛下又是至孝之君,怎会夺太上之权?陛下封襄阳王,天下兵马副元帅,京湖、江南宣抚大使乃是为了替太上分忧解劳,绝不是要夺太上之权。所以太上自己不交权,臣就听太上的!”

    赵桓转过头,目光阴沉地看着赵构,“九弟,父皇当面交权给你了?”

    “没,没……”赵构道,“他,他自己走了……”

    岳和忽然放声痛哭起来,“太上是给你这忤逆子气走的!襄阳诸将都说要用大炮轰击王府,太上不愿父子相残,才避走成都的……”

    “你,你,你胡说!”赵构猛地站了起来,指着岳和就骂,“你个逆臣竟敢离间天家骨肉,实在罪该万死!”

    “赵构!”赵桓喝了一声,语气已经相当不善了。

    赵构的心理咯噔一下,扭头看着哥哥,只见赵桓满脸都是杀气,目光阴沉的可怕。

    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要杀谁?不会要杀自己吧?

    “秦桧!”赵桓移开视线,转向了秦桧,“你说。”

    “陛下,”秦桧回答道,“臣在襄阳明察暗访后确定,岳和、岳飞所言句句属实!”

    什么!?赵构一下从头顶心凉到脚底板了。

    秦桧原来是叛徒!

    他要出卖自己啊!

    “皇兄,秦桧他是奸臣……”

    赵桓冷哼一声,也不理秦桧,而是问大理寺卿李光,“李光,你说吧。”

    “陛下,”李光上奏道,“既然岳和、岳飞是奉太上旨意行事,那就没有过错。至于襄阳王虽奉旨,但圣旨中并没有让他夺太上之权。

    所以……襄阳王的确不孝忤逆!”

    “李光,你胡说,孤王是孝子……”赵构已经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了。

    今天的这场会审,好像不是审岳和、岳飞的,是审自己的!怪不得判宗人府事老越王也来了……

    赵桓这时问越王赵偲,“皇叔,你怎么看?”

    赵偲冲赵桓拱了拱手:“陛下,襄阳王的确忤逆不孝!应该治罪!”

    赵构听了皇叔的宣判,腿肚子一软,一屁股就坐地上了,浑身颤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赵桓点了点头,“那就先革去王爵及本兼各职,押往宗人府看管吧。”

    “冤枉!冤枉啊……”当几个御带来拿人的时候,身材高大强壮的赵构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叫唤着“冤枉”。

    看着弟弟被押走了,赵桓又换上一张笑脸,对岳和、岳飞、牛皋三人道:“二位岳卿、牛卿,你们忠于职守,是本朝武人的典范,很好!朕会让兵部、枢密院给你们议功,你们先回馆驿休息吧。”

    赵桓当然没有收拾岳和、岳飞、牛皋的意思。因为他们仨根本就是奉了赵桓的密诏行事……赵桓要对付的本来就是赵佶、赵构!

    对,包括人畜无害的赵构!

    现在已经出了一个在江宁称帝的赵楷了,赵桓可不想再来一个在襄阳称帝的赵构。哪怕荆楚方面的确需要一个亲王坐镇,赵桓也不会让弟弟留在襄阳。

    因为他有儿子啊!他现在有三个儿子!除了一个当太子,还有两个可以外放,儿子怎么都比用弟弟让人放心吧?

    另外,赵佶当年想要封建南洋,给好多儿子建了王府、设了属官。现在没有南洋可以封了,这些儿子却都还有王府属官,一个个很不安分!正好用赵构的性命压一压他们!

    ……

    这是一个大雪天,时间是靖康二年正月十六。

    在宗人府里过了新年和上元节的赵构,这是穿着布衣棉袄,坐在宗人府后花园中的一个破破烂烂的亭子里面看雪。

    亭子上还挂着个木头牌匾,上书三个大字“风波亭”。

    赵构一脸崩溃的表情,目光呆滞,口中只是喃喃自语:“孤王到底错在哪里?错在哪里?”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站在赵构的身后,叹了口气回答道:“九哥,你不该投胎在帝王家啊!这是一错!

    第二错就是你不该对权位有非分之想!”

    和赵佶说话的,自然就是判宗人府事赵偲了。

    赵偲说完这话,就冲着亭子外面招了招手,马上就有几个内侍和御带走了进来,其中的三人手上还各捧着个托盘,托盘中分别放着白绫、酒壶和酒杯、匕首。

    这些东西都是给赵构预备的!

    白绫可以上吊,也可以由武士用来把他勒死。

    酒壶里面是上等的鹤顶红,赵构可以品鉴一二。

    匕首可以用来割腕、抹脖子、切腹……如果赵构不怕疼的话。

    “九哥,赐死的诏书你也看了……老夫也不想这样,可是官家决心以下,你看要不就趁着赏雪的时候,来一杯鹤顶红助兴?”

    鹤顶红助兴?

    赵构呜哇一声就哭起来了,跪在赵偲跟前,“十四叔,求求你了,你再去和官家说说,把我废为庶人算了,哪怕终身圈禁也行……”

    赵偲一声叹息,“九哥,老夫说了,也求了……可是你三哥都在江宁称帝了!”

    赵构那个恨啊,赵楷那厮称帝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又不是自己要他称帝的,赵桓拿不住赵楷,就拿自己出气?这算哪门子事儿?

    “九哥,”赵偲又道,“要不用白绫吧?上好的蜀绫,又细又滑,是成都府的贡品,一般人还用不上呢!”

    一般人也不上吊啊……赵构只是摇头。

    “用刀子戳?”赵偲皱着脸,一副肉疼的样子,“那可疼了!”

    “不要刀子……”赵构哪里肯用刀子?只是哭着哀求,“就让我再见皇兄一面,就一面……”

    赵偲摇头,“没有用的……老夫和你十二叔一起去求了,都没有用。唉,还是老夫替你选吧。

    就用白绫勒吧,手脚麻利一点!”

    “喏!”

    马上就有带御器械的高手应声,当下就摁住哭成泪人的赵构,用三尺白绫缠着他的脖子,两边用力一拉……赵构卒!

 第1418章 千年大计

    (全本小说网,HTTPS://。)

    东西两宋的父子公媳兄弟之间,忙着上演一处处慈孝亲情的伦理剧的时候,北方的大周共和国却正在陷入疲惫。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没错,是疲惫了!

    给赵桓、杜充这两个该上绞架的战争罪犯害的!

    黄河又一次泛滥成灾,而且再次发生了改道!上一年夺淮入海的黄河,在梁山泊附近再次分叉改道,一路南流入淮,一路东流入济。

    这是理所当然的,黄河每一次大改道后,通常都会折腾上许多年,才能最后安稳下来。

    历史上杜充在1128年掘了黄河,之后的几十年黄河中下游河道就一直飘忽不定,一会儿南流入淮,一会儿东流入济,一会则南东分流。直到1194年才最终确定了夺淮入海的路线,之后直到1855年才再次东流。不过期间也多次发生中等规模的改道,可把山东、河南、安徽、苏北等地给折腾惨了。

    最后到了新中国才算安稳下来……

    这几百年的折腾,黄河中下游自然是彻底废了,中国的经济中心离开了昔日繁华云集的中原。

    而如今,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也许还有扭转的可能。

    “……这次又淹了濮州、郓州、齐州、淄州、青州的不少地盘。特别是濮、郓二州受灾尤为严重。去年安置在那里的不少府兵户也受了灾!”

    天津市元老院的一间大议事厅内,左相章之凤正在一张大地图台前面,向刚刚成立的元老院水利分会的成员的介绍今年夏天黄河再度泛滥的情况。

    武好古也在议事厅中。他并不是水利分会的成员,他在元老院中分管军事和外交分会——设立这种元老院的“分会”主要是为了方便元老们研究实际事务。不过各个“分会”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也允许“串门”,因为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分会”可以单独处理的。

    比如黄河、淮河大工的问题!

    “去年不是才修过,今年怎么就又淹了?”水利分会的黄四郎提出疑问。

    黄四郎是工程营造的专家,也懂一点水利,因此主管着水利、营造两个分会的事务。

    “去年河工的重点是保徐州。”工部尚书沐公阳回答道,“重点修了利国大坝,泗水湖泄洪区,疏通了泗水入淮的河道。没想到今年黄河又分出了东流……”

    黄河现在失去了原有河道的控制,到处乱流!

    “其实分出东流也不错!”发话的是苏籥,他现在是武义久内阁的工部侍郎,“如果黄河可以分东、南二流,对于下游的压力可以大大减轻,不容易形成大的泛滥。”

    “能够维持两流吗?”分管财政分会的元老苏大郎问,“黄河可不大愿意东流……东流的河床太高了吧?”

    黄河原本就是东流的,但是在北宋中期就出现了南北流改道的趋势!

    因为害怕黄河北流让辽人顺流而下(其实辽人是逆流),北宋中期折腾出了“三易回河”,人为要将黄河进行改道!结果折腾出了大祸,苏大郎知道这些事儿,所以才显得非常担心。

    “如果算上杜充这一回,黄河就是四易了!真是造孽啊!”苏大郎连连摇头。

    “河工的人怎么说?”武好古这时才问。

    他并不知道历史上的黄河是怎么流的,但是他却知道现在的苏北地形很不对……少了好多!

    考虑到苏北是冲击平原,少掉的土地一定是淮河泥沙淤积而来到。

    可淮河哪有那么多泥沙?想想也只有靠黄河水了。

    也就是说,黄河夺淮是大趋势。这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