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8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马头要塞、广济棱堡、九江棱堡和湖口要塞火力点掩护下,足够击败任何从上游杀来的舰队了。

    “既然打不下江宁,还有什么办法取得海口?”赵桓问。

    “枢密院的机宜们认为可以从成都府路南下大理!”

    “南下大理?”赵桓叹了口气,“这次又要给大理国安什么罪名?还是莫须有?”

    他当然不想去进攻无辜的大理国了。毕竟大理国名义上也是西宋的属国,而且对西宋没有任何威胁,是个无害的存在。

    “这次不安罪名,这次要假道伐虢。”姚古道,“交趾郡王不靖,理应讨伐。而讨伐交趾的大军要从大理国通过……大理国如果不许,就有罪名讨伐了。”

    “如果段和誉和高顺贞同意借道呢?”

    赵桓说的段和誉,就是后世金庸笔下的段誉。他爹就是那位情人超多,女儿也超多的段正淳了。

    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段和誉会不会耍六脉神剑?就算真会六脉神剑,也没多大用处。因为西宋的王牌部队都有板甲,还有重型滑膛枪……估计也挺悬的。

    姚古笑道:“那就废除大理藩国,改设数个羁縻州,使段氏、高氏子弟世袭。”

    赵桓叹了口气:一个200年的家国,你们说废就废,也太霸道了吧?

    “谁去攻打大理?”赵桓又问。

    他知道自己是不能阻止大理国灭亡的……因为下面人需要立功,而大理国看上去又比较弱,也只能灭国了。

    弱小,就是最大的罪过啊!

    “枢密院认为应该由关中军和荆楚军各出一个师,”姚古道,“兵马都部署可以让岳飞出任。”

    现在西宋打仗不用文官宣抚了,而是委任都部署为三军总帅。

    “岳飞……”赵桓点了点头,“倒是个良将,好吧,就让他去吧。他现在在哪儿?”

    “回禀陛下,”姚古笑道,“岳飞前些日子都率部在南阳一线作战,和东贼打了几仗,互有胜负,还占了点便宜。不过最近东贼往南阳前线调集了一万多铁甲骑兵,岳飞的部队没有什么施展的机会,就调回襄阳了。”

    岳飞现在是荆楚军的台柱子了,所率领的兵马也都是王牌。哪怕遇上强大的周军也有的打!

    由于南阳是襄阳在北方的屏障,所以荆楚军就把他派出去支援南阳方向的作战了。

    而在南阳方向和他敌对的军团长,则是武好古的另外一个儿子武铁哥,参战的几个师长分别是刘锜、吴璘、韩常、杨政、慕容望之、西门扩等人,都是周军中的少壮才俊。

    可惜这么多才俊,就是拿一个岳飞没什么办法。在他的干扰下,围攻南阳的作战进行的非常不顺利。甚至还吃了几个不大不小的败仗!

    为此武铁哥还挨了武义信的训斥,武义信甚至想把吴玠从日本调回去替代武铁哥。还是武义久说了好话,才保住了铁哥的职位。

    不过武义信对这个“笨头笨脑”的弟弟还是不大放心,为了确保南阳作战不出纰漏,又从坝上草原调集了自己的老部队第四骑兵师(就是原来东辽左军万户)南下增援。

    而当这个强大的铁甲骑兵集群进入南阳盆地后,岳飞所部的施展空间就不多了。

    因为岳飞的军队在火力上不能和周军相比,所以打不了堂堂之阵,只能靠灵活机动和周军周旋。

    而当周军的骑兵集群抵达后,岳飞所部就丧失了机动性上的优势,机动不行,硬仗又不敢打。所以岳飞就退回襄阳去休整了。

    “如果将岳飞调走,南阳怎么办?”赵桓问,“难道真的不要南阳了?”

    “陛下,南阳周围的地形从来都利于北军。”姚古答道,“现在叶县、方城都为敌所得,南阳又陷入重围,只是拖延时日罢了。不过南阳即便失去,邓州也还有可为。荆楚军利用岳飞牵制东贼的机会,又修建了邓州棱堡、光化军棱堡和邓城棱堡。完全可以进行节节抵抗。没有几年时间,东贼是无法将邓州、邓城两座堡垒拔除的,至于光化堡,那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光化棱堡位于汉水边上,处在襄阳的上游,对于拥有水军的荆楚军而言,就是个困不死的据点。而要打破这座堡垒所要付出的代价,则是大周共和军所不愿意承受的。

    所以即便失去了南阳,西宋在荆楚以北的防御体系仍然非常完整!

    至于洛阳的得失,也不是致命的。因为在洛阳以西还有新安、盐池、陕州、解池、河中等一系列的堡垒,几乎都是棱堡。而且地形一个比一个险要。

    因此周国即便拔出了洛阳、南阳堡垒,也不过是让自己的中原防线变得完整一些。

    对于西宋而言,真正构成威胁的还是河东战场的失败。因为西宋一旦在河东失败,周军就有可能推进到和潼关隔黄河对望的风陵渡。

    这样关中腹心之地就受到威胁了!

    因此前任的同知枢密院事曲端已经亲自坐镇河中府,指挥整个河东西南战场的防御。

    而在河东西北,朔方军的几个师已经开进了府州。在他们的震慑下,府州折家根本不可能倒向周国。而只要折家不倒戈,晋西北的局面总是可以维持的。

    姚古道:“枢密院认为,东贼在河东、河南的攻势是不可能持久的。拖到明年,差不多就该结束了。到时候咱们正好对大理下手……这叫失之于东贼,取之于大理。也算不亏了!

    打下大理后,咱们就能胁迫交趾归附,交趾一旦归附,朝廷就算有出海口了。”

    原来西宋的那帮靖康机宜还在打这个主意——他们知道河南、河东必败,只是输得好看还是难看,输多少的问题?所以就得有个出气筒可以立功振作国威,再把失去的利益找补回来。

    看看西宋四周,目前可以打一顿的,除了大理段誉之外也没别人了。

    赵桓吐了口气,悠悠地道:“就怕三哥儿不愿意让八哥儿归附于朕啊!

    到时候怎么办?兄弟操戈么?”

    姚古回答道:“陛下,拿下大理国也算是大功,又有不少人可以升官发财了,将来打不打交趾,将来再说吧。”

    赵桓叹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就让岳飞去讨伐段和誉吧!”

 第1441章 岳飞来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理的天色蒙蒙方亮的时候,大理国的皇帝段誉已经和王皇后一同在御花园中散步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段誉握着一把长剑,迎着大理城头的朝霞,停下了脚步。

    他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登基做皇帝也有二十三年之久了。

    不过他的这个皇帝(他在大理国内称帝,对大宋称国王)却也没多少实权,军国大事都由世袭清平官(丞相)之位的高氏家族掌控。在段誉年少之时,他的伯父段正明还一度被清平官(丞相)高升泰所迫,避位出家,并且禅位于高升泰,大理国号也被改为大中。高升泰在位两年而卒,临死时命其子高泰明将帝位还给段氏。因此段誉之父段正淳才得以成为大理国第十五代君王。

    而段誉也才有机会在父亲段正淳避位出家后,登基称帝,成为大理国第十六代君王。

    可是做了皇帝的段誉却没有什么实权,只不过是以善阐府(昆明)的高氏家族的傀儡。朝政先后被高泰明、高泰运、高明顺和高顺贞四代高氏清平官所把持。

    因为没有实权,所以段誉也不必在朝政上劳心费神,只需要在初一、十五在朝会上亮个相,让下面的群臣知道大理国还有他这么个皇帝就行了。

    余下的大把时间,就可以用来同王皇后和几位爱妃一起享受人生,研究佛法,还有练习传统武术上面了。

    听上去似乎很不错,当了皇帝还不用管朝政,天天享受生活,真是神仙都羡慕啊!

    可实际上段誉的烦心事儿也不少!

    他和王皇后还有什么钟贤妃、木贵妃、李淑妃等等的,早年的时候都其乐融融,相亲相敬。可是随着后妃们所生的子嗣长大,人人都盯着老爹屁股底下的皇位,还和高氏家族的内斗掺和在了一起,就让他头疼不已了。

    他这个皇帝没有实权的,所以立谁当太子他说了不算,没有办法快刀乱麻把问题解决了。而世袭清平官的高氏家族现在也在内讧!一堆兄弟叔侄都在争上游,人脑袋都快斗出狗脑袋了,也没个准数了。

    而且段誉的儿子们和高氏家族的几个实力派还互相勾结,扭在了一起,让段誉这个父皇一点辙没有……原本关系和睦的后妃们,也都反目成仇,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想到这些破事,他都恨不得出家为僧了!

    可是出家做和尚也清净不了啦!

    因为现在大理国中儒释二教又斗起来了!

    大理国一直以来都是儒释并用,号称儒治国,佛治心。

    可是自打三十年前大宋的儒学开始剧变,出现了什么实证派、理学派、理性派、天理教等等的。

    儒释之间的平衡就开始被打破了!

    儒家虽然陷入了分裂和内斗,可是总体上的实力却越斗越强了——真理这玩意越辩越明嘛!儒家要是死板一块,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可是现在儒家分裂出几块不算,还疯狂吸收起东西方各种思想的精髓,而且还一举解决了困扰儒家一千多年的“世界观”问题和“工具”问题。

    现在儒家已经能够用哲学思辩去探索“终极问题”,而且其理论比佛教丝毫不差,其斗争精神,更是远远超过了佛教。

    而大理国虽然偏安一隅,但是终究在儒家文化圈中,所以就难免受到儒家大分裂,大进化的波及。

    现在天龙寺那边,隔三差五就有“佛儒辩论”,大理本土的儒生,还有从中原跑过来的天理儒生(天理教的人),常常把天龙寺里面的高僧驳得哑口无言。

    常常感到心烦意乱的段誉,现在也只能将注意力转向自己最喜欢的传统武术了。

    想到这里,段誉锵踉一声,抽出了自己的长剑“六脉”,拔剑而舞!

    段誉打小就苦练过武艺,练了四十多年,虽然年近五十,可是身体依旧强壮结实,大理禁军中的硬手,来个三五人一起上,也不是他的对手。

    在原本历史上,他可是活到94岁高龄,死于1176年,比王重阳还晚死6年,所以王重阳的“天下第一”是有点水分的……他怎么可能打得过段誉?

    只是段誉的武功虽高,对于重振段氏王朝的威名却没有任何帮助,只能用于强身健体。因为火枪现在已经普及了,武功再高,也怕火枪啊!

    才舞了一刻钟,段誉就听见一人鼓掌叫好:“好剑法!陛下的剑法真是出神入化,堪称天下第一了!”

    段誉收剑立直,气不喘,脸不红,转眼一看,原来是清平官高顺贞。

    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高顺贞的眉头紧皱,脸色阴沉。

    “高卿,今日怎么一大早就入宫了?”

    高顺贞行了一礼:“陛下,昨日下午,大宋的使臣秦桧到了大理城。”

    大理是高氏掌权,所以到访的使臣一律先见高氏清平官,再去宫中面见段氏君王。

    “哪个大宋?”段誉问。

    现在大宋不止一个了……

    “是长安的那个大宋,”高顺贞道,“他给臣带来了个关系我大理存亡的消息!”

    “存亡?”段誉吃了一惊。

    “对!”高顺贞说,“长安的大宋官家要兴兵讨伐交趾的郡王。”

    “啊?”段誉一愣,“他们够得着?”

    “够不着,所以要向我大理借道。”

    段誉抽了口凉气儿:“借道?他们不会顺手把大理国给……”

    高顺贞点点头,“臣也担心宋人会假道灭虢。”

    “那可如何是好?”段誉问,“我国能抗拒宋人的兵马吗?”

    “臣以为……”高顺贞说,“只有向升龙府求援,引东宋之援以抗西宋了。”

    现在升龙府是向江宁称臣的,向升龙求援,就等于向东宋求援了。

    只是东宋是远水,如何能解大理国的近渴?

    “引东宋之援?”段誉眉头皱皱,“是不是太远了?”

    高顺贞道:“陛下放心,我们大理也不是小国,昔日宋朝一统的时候尚且不敢征讨。现在中国都三分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臣已经命高量成率领10万大军,北上建昌府御敌了。也不求大获全胜,只要能拖延数月时间,使之师老兵疲即可。”

    就在高顺贞和段誉商量着要向东宋求援的时候,西宋的云南路都部署岳飞已经率领27000大军,开到了成都府路下属的黎州汉源县,距离大理城只有1000余里了。

    1000余里也不近了,而且还都是连绵的山路,照理说是没有那么容易通过的。

    可问题这1000余里中的大部分地段,都掌握在各种各样的蛮部手中。

    大理国从来都没有搞定过所有的蛮部,哪怕在强盛的时候,朝廷的政令也就能在国都大理、善阐府、弄栋府、谋统府、会川府、威楚府这几个核心的府郡中通行。

    对于边远的部落,也都只能用羁縻统治的办法进行管理。

    而到了段誉当皇帝的时候,这些羁縻部落就不停造反。到了大宋的宣和年间,反叛的三十七部蛮甚至一度攻破高氏家族的老巢鄯阐府,杀死了督军的清平官高泰明的四子,平国公高明清。

    蛮部的叛乱虽然被高氏家族的高泰运镇压下去了,可是赢得非常勉强,所以大理朝廷对蛮部的控制力很弱。

    一旦大理国在和西宋的战争中露出颓势,蛮部就极有可能倒戈投靠宋朝。

    而只要得到蛮部的支持,岳飞的27000大军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这1000余里山路,出现在大理城下。

    所以驻兵汉源的岳飞,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千里山路,也不是大理国的兵马,而是大理国将兵力收缩到建昌府城。

    因为他非常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向大理国北部的蛮部证明大宋天兵无敌。

    只要那些蛮部相信大宋天兵可以毫不费力暴打大理,那么他们的归附也就没有一点问题了。

    有了他们提供向导和补给,千里山路不过是二十天走完的事情。

    等大兵到了大理城下,段誉还有什么出路?还不是出逃或者投降?

    “都部署,大理兵到了!”

    正在岳飞有些忐忑的时候,他的总军机张宪快步走进了他的白虎节堂。

    “多少?”岳飞看着张宪追问。

    “根据虚恨部酋长的报告,大理兵马共有10万,还有上百头战象,领兵的是政国公高量成。”

    虚恨部是一个位于宋理边境上的部落,和大部分中原边境上的部落,都采取了吃两头的策略。一边向大理称臣,一边又通好成都府路。

    “10万?”岳飞一笑,“那么多啊!太好了!

    你马上派人带上战书去虚恨部,让他们代为转交给高量成。就说我大宋是仁义之师,不愿意让理宋两家的百姓陷于水火。因此愿意在大渡河南岸选择一处开阔之地,与大理兵决战。若不能胜,便率兵而退,从此再不袭扰大理。”

    “在大渡河南岸?”张宪一愣,“就不怕他们半渡而击?”

    岳飞笑道:“呵呵,半渡?有三分之一渡了大渡河,还怕打不垮他们的10万大军?击垮之后,再以骑兵尾衔追击,一路掩杀过去。这10万人算是扔在千里山路上了……”

 第1442章 这不符合兵法

    (全本小说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