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兀衷谥至诵矶喙鸹ㄊ鳎羰乔謇硪徊糠殖隼矗箍梢杂美唇ㄔ焓榛峁荨R豢榈兀湍馨炝郊隆!

    “是啊,”刘无忌也道,“那块地边上就是汴河,还带个码头,可以停靠画舫。这样开封府的亲贵就可以乘着画舫过来了。”

    “地有多大?”武好古问。

    “总共有一百八十亩!”郭京笑道,“足够盖房子了,就算要跑马都够了。”

    一百八十亩搁在开封城内得几百万了,若是离城再远一点,就得按照寻常农地计价,最多就是几百缗……这房地产最重要的,还是地段啊!

    “一百八十亩……倒是不小了。”武好古点点头。

    他是预备在开封府城西弄块地好好开发一下的,书画会馆仅仅是第一步。之后他还想在书画会馆附近修建一座“武家画学”。

    如果可能的话,武好古还想鼓动宋徽宗将国子监、太学、武学、医学、律学、开封府学等等一大堆官办学校,统统迁出开封府城,都搬到城西来。

    这样就能在城西建起一片“学院区”,从而带动“学区房”的销售……

    三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前行,很快就到了一座隐藏在一片桂花树林中的道观前。

    这座道观名叫白云观,规模有点袖珍,不过建筑却极为精致,透出浓浓的富贵气息。

    武好古等人抵达白云观的时候,道观内外冷冷清清,除了一个看门的老头和提前抵达的花满山,就没有别的人了,也没有一个道士。

    很显然,这是一座已经被废弃的道观,也不知道原来在这里修道的是什么人?

    花满山就在道观山门灵观殿(与山门合一)外迎候武好古,他一拱手道:“东翁,高家的高刺史有事来不了了。”

    高家如今的家主是宁州刺史高公纪,目前正在坐冷板凳,应该是没有什么大事的,或许是因为卖祖产没脸面,所以才不来的吧?

    “能看看吗?”

    “能看,能看的。”和花满楼一起的那个老头子连声应道。

    这老头约莫六十多岁,头发花白,气色也很不错,穿着一件有点褪色的青色绵袍,也比较体面,看来是高家的老仆,被安排在这里养老的。

    “老人家贵姓。”武好古从驴子上下来,客气地问。

    “免贵,姓高。”

    武好古点点头,仆人跟主家姓在宋朝也是常有的。

    “高老伯,可以领着我们看一看吗?”

    “行啊,跟我来吧。”高老头做了个肃客的手势,然后就在前面带路,把武好古等三人领进了道观。

    观内不是很干净,地上积雪很厚,显然没有人打扫。三清殿的门窗都闭着,不过窗户纸大部分都破了,不少地方油漆也剥落下来。

    “破败了,”高老头苦笑着说,“多少年没有人在这里了……越来越破了。”

    其实维持在开封府城外的别墅、宫观和寺庙是非常费钱的,家道中落的将门都负担不起——将门家大业大人也多,如果经营不得法,衰弱起来也很快的。

    要经营将门,最好的路子是经商,如潘家将门有潘楼和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所以才能长保富庶。

    而高家的产业主要是土地,收入有限,一旦在政治上失势就很难维持了。

    不过高家的苦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一旦哲宗皇帝去世,向太后临朝,高家人一定会得到重用的。

    穿过灵官殿,武好古随着高老头,走到一座主神殿中,发现里面空空荡荡的,没有神像,四周墙壁上也没有壁画。

    根据道观的寻常布局,入门的灵官殿供奉的大多是王灵官,用来镇守山门。灵观殿后则是主神殿,各处供奉的就不一样了,就看信什么神仙了。主神殿后一般是三清殿,供奉道教体系中的最高天神——三清尊神。

    “三哥,小乙,”武好古就在空空荡荡的主神殿里驻了足,对跟着他的郭京、刘无忌道,“便在这里供奉画仙人如何?”

    “画仙人?”

    郭京和刘无忌一愣,没听说过有这个仙人啊?

    莫非是吴道子成了仙?

    又或者……你武好古自己就是画仙人?

    看见两个好兄弟不说话,武好古只是淡淡一笑:“便如此吧,就将这里改为画仙观吧,供奉画仙……我还要在这间大殿中画上壁画《八十七仙人图》,然后供奉上画仙的雕塑。”

 第169章 画仙观 下

    (全本小说网,HTTPS://。)

    白云观,也就是将来的画仙观,现在看起来有些破旧失修,但是底子还是很不错的。(全本小说网,https://。)

    房屋的用料都很结实,建造的也非常讲究,而且这座宫观的年头也不大久,只需要进行一番整修,就能让它焕然一新了。

    这座宫观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却五脏俱全。不仅有灵官殿、主神殿和三清殿,还有财神殿、文昌殿、祖师殿、三官殿、药王殿、娘娘殿、救苦殿和斗姆殿等八个偏殿。

    另外,还有钟楼、鼓楼、藏书楼、斋堂、客堂、单房、书房等等的附属建筑,全都修建的非常精巧别致。

    “平面图……就是白云观的图样。”

    “大官人所说的,老朽就不知了,兴许有,兴许丢失了,毕竟恁多年了……”

    在离开白云观的时候,武好古问了一下建筑平面图的情况,而那高老头的回答也不让人意外,就是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武好古也就不再追问了。反正房子在这里,回头自己费些时间再画就是了。

    除了建筑平面图,还要画下周遭的地形图,还要画下道观中每一座建筑的结构图和外观图——这就是建筑学的起源啊!

    武好古虽然是学油画的,但是也修过一点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他前世就读的美院有建筑学院,学生可以选修跨专业的课程),所以能画一点建筑平面图和结构图,也会做点设计。

    至于古建筑和工程,他虽然不懂,但是可以凭着之前修过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课程,再慢慢进行研究。

    在回城的途中,武好古一路上都在琢磨着要怎么对白云观(画仙观)进行改建和装潢,不知不觉间就行到了金水河畔……

    “老师!”

    正骑着毛驴行进间,忽听有人叫他的名字。

    顺声音看过去,却见在路旁一座茶肆里,米友仁从二楼的一个窗户探出头,正向他招手。

    “咏茶?”

    武好古看了眼那茶楼门口挂着的匾额上的两个大字,顿时一怔。

    这是苏东坡的字啊!

    他又想了想,才忆起米芾曾经做过一首《满庭芳》的词牌,词题就叫《咏茶》,而且还是和苏东坡在扬州一起品茗名茶“密云龙”时所作的。

    这茶楼不会是米家的产业吧?

    武好古四下一看,果然发现这里就在米芾的宅邸附近。

    “小乙,这座茶肆不会是你家的产业吧?”

    武好古从毛驴上下来,然后就和郭京、刘无忌道别,独自上了茶楼二楼,一边打发问,一边打量周遭环境。

    茶楼面积不大,根本不能和苏大郎的茶楼相比,而且一层并不迎客,就是二楼的三四百平方米的面积在经营。不过这里的装饰却充满了文人气息,还带着几分江南风韵。茶楼的墙壁也极有特色,白色的石灰墙壁上写满了大字儿。

    当然不是乱写的,都是一首首诗词,内容多和茶有关。

    如此一座茶楼,俨然就是一处开封府文人墨客们聚会品茗的地方。

    “此处是家父昔年和东坡先生在扬州品茗‘密云龙’后,回京所设的。主要用来招待一些朋友和士子。

    哦,今日赵小乙和潘小郎也在此处。”

    赵小乙和……潘小郎?

    武好古皱皱眉头,总觉得不对。米芾却拉着武好古,走到茶桌旁边坐下。

    茶桌是用竹子做成的,显得有些陈旧,但是却韵味十足。在茶桌周围,除了赵佶和男装打扮的潘金莲,还有一个两个年轻文士,其中一个正是潘家将门少主,左卫将军潘意。另一个看着比潘巧莲还“鲜嫩”,而且生得十分娇小,雪白的肌肤,纯洁的明眸,一副恬恬静静的模样。

    “这位是赵十郎,是潘左卫的朋友。”米友仁指着那美少年给武好古介绍。“这位是武崇道,方得了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

    又是一个姓赵的……而且还不以真名示人。

    武好古心中已经有了点数,这位赵十郎,多半是赵小乙的弟弟……也可能是妹子。

    “在下赵十,多次听人谈及画中第一人,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

    那赵十郎微微欠身,朝武好古笑道。他说话的声音很细,还有故意捏着嗓子的感觉,和潘巧莲扮成男装时的腔调很像,多半是个雌儿。

    而武好古忙还了一礼,然后又给赵佶、潘巧莲和潘意施了礼。这三位也都还了礼,就仿佛是文人士子茶楼相会似的。

    见完了礼,武好古就在潘巧莲身边坐了下来,低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赵佶听他一问,怔了下,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武好古。

    潘巧莲看了眼武好古,微微一笑,显得有些得意,“今日是陪我家大哥儿出来转转的。”

    什么意思?

    武好古听着这话有些发懵。其实潘巧莲是陪她的侄子潘意来“相亲”的,现在是北宋,可不是理学大兴的时代。虽然婚姻大事是要父母做主的,但是婚姻的当事人也可以在上床之前见一见面,也可以表达一些不同意见。

    而见面的地点,要么就是“诗会”、“茶会”上,要么就是在“咏茶”这样的高级茶楼里。

    潘意今天要见的,当然就是赵佶带来的德国公主,就是那位赵十郎了。他是神宗皇帝的十女,也是官家赵煦和端王赵佶的小妹妹。小妹妹去相亲,自然要哥哥作陪。

    德国公主最长的哥哥是官家,当然不可能管这事儿,比官家小的是申王赵佖,但他是个瞎子,不可能让个瞎子陪着德国公主去相亲吧?所以就是赵佶陪着德国公主出门了。

    而相亲的地点,也是赵佶安排的。就选在了最近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米友仁家的茶楼里面了。

    结果正好撞上了武好古。

    “方才见老师骑着毛驴从西而来,可是从城外回来的?”

    米友仁看见场面稍有尴尬,于是就打了个岔。

    武好古点点头道:“是从城西高家的白云观而来。”

    “高家将门的白云观?”

    潘意知道这个地方,“那里可荒废好几年了。”

    “某想将那边盘下来,交给两位道友做个子孙观。”

    道教宫观向来有“子孙观”和“丛林观”之分,所谓子孙观就是观主的私产,可以父子相传或师徒相传,而丛林观则是天下道众公有,观主由道众信徒选举产生,不得世袭继承。

    一般而言,丛林观都是大道观,往往在北宋朝廷的控制下。而子孙观都是小观,就如城西高家白云观这样的。

    “那两位道友,可是日前在丰乐楼见过的?”赵佶又问。

    他对道士是很有兴趣的,况且这两位道人在丰乐楼的那次酒宴中表现出了一点道亨。

    “正是。”武好古道,“等道观盘下来,某还打算重新修缮一番……好好花点心思。”

    赵佶问:“打算供奉那路神仙?”

    武好古答道:“供奉画仙人。”

    “画仙人?”化名赵十郎的德国公主来了兴趣,“可没听说过天上有这路神仙啊。”

    武好古笑了笑,“绘画一途也有道的,既然有道,就一定有神仙在管。”

    赵佶点了点头,然后又认真地端详着武好古。

    他早就让人打听过武好古的经历了,所以知道武好古在被开封府逮去之前,本是个平庸的画师,而在被开封府大牢释放后突然就在画技上突飞猛进,俨然就是一代画圣了。

    而武好古后来又在云台山遇到了两个道亨高深的道人,现在又要弄个“画仙观”……他是不是真的在开封府大牢里眯着的时候被画仙人点化过了?

    武好古也瞧了一眼赵佶,又看了看女扮男装的潘巧莲,再扫了眼自己的好学生米友仁。

    本来是自己想巴结宋徽宗的,现在怎么人人都在巴结他,而且都巴结的比自己还成功呢?

    看来自己得努力一点了。

    “小乙哥,你也是画中高人,不如一起来替画仙观的修缮出点力吧。”

    “出力?”赵佶一愣。“怎么出力?”

    赵佶心想:装修房子我可不会啊。

    武好古笑道:“其实绘画一途并不全是雅趣,也是实用之学。山水画可以用来绘制地图,界画楼台可以用来修缮房屋,颜料设色可以用来印染布料。”

    似乎有点道理!

    赵佶听了武好古的说法,微微点头。

    绘画果然是实用之学!

    只是这界画楼台怕是不能用在盖房子上面吧?那得先有房子才能画啊,若是没有房子,要怎么去画?

    “大郎,”赵佶道,“这界画楼台之法怎么用来修缮房屋?”

    “自是先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再照着画来修房子。”

    武好古肯定是要涉足建筑业的!因为他不能放过房地产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而在宋朝,开发商的模式是行不通的。现在可没一个成熟的建筑市场,也没多少家建筑商可以发包。

    而且,武好古想要造的房子也没有现成的式样,必须重新设计,精心建造。

    这种事情,可不能假手他人。

    “似乎是可以的,”潘意接过了武好古的话题道,“开封府的潘家园和大名府的老宅修缮的时候,有些工匠手里就有图样。”

    米友仁补充道:“将作监里不就存了许多样图?而且还有专门的图集,称为《元祐法式》,如今正在丁忧的前将作监李明仲还受命编修新版的营造法式。”

    武好古抚掌笑道:“这可好啊,元晖,你路子广,可能将《元祐法式》借出来给我和小乙一观?”

 第170章 大学在哪里 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借《元祐法式》吗?”米友仁思索着道,“这倒不成问题,家父和李明仲有些交情,莫说是《元祐法式》,便是正在编修新版的营造法式也可以借出来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米友仁说的李明仲就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李诫,他是官宦世家出身,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亲李南公和弟弟李譓都是文官。他的父亲李南公为官几十年,如今还在世,官拜户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他的哥哥李譓则是前任的陕西转运判官,因为不久前死了老妈(李南公的老婆),和哥哥一样在家里丁忧。

    丁忧这事儿放他们家是挺奇怪的,一个快八十岁,刚刚丧偶的爸爸天天上班赚钱养家,俩六十上下的儿子整天宅家里做孝子——这怎么看都有点变扭啊!

    难道不应该是伤心欲绝的爸爸在家养着,两个老孝子出给官家打工赚钱养家吗?

    不过俩老孝子在家呆着也有好处,就是方便了武好古、米友仁和赵小乙登门拜访。

    因为李南公家也在开封府右一厢,距离米家的茶楼很近——俩老头也是“咏茶”的常客,如果去写满大字的墙壁上仔细找找,还能发现他们俩的诗词呢。

    从茶楼出来,武好古、米友仁就同赵佶和潘意约了时间,在第二天中午就去李南公府上拜访。

    因为李南公是个老寿星,所以他俩儿子到了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