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8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显然,襄城方向的周军第18军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还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原来大周共和国的军事动员,在战争爆发后的近一个月内,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效果。

    河南省所属的州府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动员。几乎所有的预备役军人都已经向各地的防御使司报到,大部分的18到28岁的适龄男子,也都接到了入伍通知书。其中的大半,也已经报到并且开始接受新兵训练了。

    而在共和225年的人口普查中,河南省拥有102万户,840余万口。符合第一期动员要求的适龄男子及预备役军人总数高达45万。其中的36万人,现在已经在河南省各州府防御使司的掌握之中了。

    也就是说,单是河南一省,周军就有36万后备兵源可以使用。

    另外,在襄城大棱堡、郾城大棱堡这样的大型棱堡中,都有归属河南防御使司主管的军械库。

    所以位于河南省的军械库中储存的步枪、火炮、弹药、被服、各种装具足够装备60万大军!

    这还仅仅是一个省的第一期动员!如果整个大周共和国全部转向战争状态,上千万大军都是有可能拉出来的。

    这就是一个一亿八千万人口的工业化国家的战争潜力。

    仅仅只能武装几十万精兵的西宋,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哪怕他们拥有的都是精兵良将,也不值一提。

    ……

    由于河南的一期动员已经完成,所以从姜山战场撤到襄城大棱堡的第18军,很快就得到了加强——襄城距离河南省的人口大州(府)郑州洛阳都不远,所以在赵良将率部追逐第19军的时候,洛阳、郑州的动员兵中的预备役军人都已经抵达襄城了。

    抵达襄城的大量后备兵立即就被补充进了第18军,不仅补足了上姜山之战的损失。而且还将一个驻守襄城的架子师补充完整,因此第18军现在有了4个齐装满员的师,总兵力达到了64000人。

    而从郾城北上的第19军人数更多,总兵力都超过7万了。

    两支大军相加,总兵力已经高达十三万四千。

    另外,还有两个刚刚完成整补的军,正从开封府和徐州方向往颍昌府开进。

    而颍昌府城内虽然没有正规的共和军布防,但是民兵的数量也超过了两万人。

    不知不觉间,从襄阳府一路打过来战无不胜的赵良将,正陷入工业化国家公民军队的汪洋大海!

    而在9月28日、29日,赵良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危机。而且他还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歼灭周军第18军的良机。

    不过他也在姜山战役中尝够了周军阵地的厉害,不想再去进攻处于严密布防中的周军了。

    所以就将自己的9个师一分为二,以5个步兵师的兵力从正面压向周军第18军。再以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先南下,假装去迎击北上的宋军第19军,然后再急行军北上,加入决战。

    在后来的历史书上被吹成盖世名将,其实有点笨头笨脑的武元镇果然上了当。他率领得到了加强的第18军在长社县的湛涧镇一带,同赵良将指挥的5个步兵师展开了又一次会战。

    和上一次的姜山战役不同,在这次长社战役中,周军并没有据守险要,而是在大平原上和宋军来了一场堂堂之阵。

    武元镇希望可以借助猛烈的炮击,打败不可一世的西宋常胜将军赵良将。

    所以在交战开始的时候,周军的一百多门大炮就集中猛烈开火。对宋军战线的中央猛轰了足足一个时辰,打掉了上万发炮弹。将西宋陆军第三师的阵地和两宋联军的5个炮兵营的阵地,全都打成了一片火海。

    在炮兵火力方面,西宋军队是根本不能和大周共和国相比的。

    在长达一个时辰的炮战结束后,武元镇果断投入了两个步兵师,发起了轮番冲击。赵良将也投入了两个师步兵师的兵力迎战。

    双方的30多个营的步兵,全都摆出了排队枪毙的队形,在宽阔的战场上互相射击。期间还有大量的散兵使用线膛枪进行精准的狙击。

    当然了,这么多步兵也不是一股脑冲上去开火的。而是和炮兵配合着依次攻击,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大炮打完步兵上,步兵冲完大炮轰。

    完全没有什么奇谋诡计的硬扛式作战,一打就是一个白天。

    周军方面的优势在炮兵,打得准,打得狠,最主要炮还多——上回从姜山战场撤退的时候已经扔了不少大炮(都钉死火门了),结果回到襄城后就补齐了。

    大炮这种东西,对西宋军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产。而对工业化的大周共和国来说,不过是消耗品而已。

    而西宋方面,在靠排队枪毙和白兵突击打仗的步兵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

    西宋没有义务兵役制,都是军户、枪大夫当兵,自然是走精兵路线的。

    所以他们的步兵可以承受比较大的伤亡,顶着周军的排枪冲到距离周军战线二三十步的近距离上才开火齐射。

    在这个距离上打出的步枪齐射威力极大,可以给对手造成致命的打击!在很多时候,两轮近距离的齐射就能摧毁敌人的士气。

    但是周军炮兵的威力,又将西宋精锐的近距离排枪的绝活给抵消了。

    战斗就这样陷入了胶着,双方的损失也不相上下,一直打到黄昏时分,两宋联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抵达战场,加入决战,才迫使杀得兴起的武元镇再次下令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撤出了战场。

    而两宋联军则随即展开追逐战,迫使武元镇的第18军丢弃了大量的装备、辎重,还扔了八个殿后的步兵营,才狼狈逃回了襄城大棱堡。

    不过一个月后,武元镇的第18军就再一次恢复了元气。不仅恢复了元气,而还变成了第十二兵团,拥有了两个五万人的步兵军(第18军、第30军),再一次回到了战场。

    而在这一个月中,本想杀向开封府的赵良将却被周军的名将吴休指挥的第19军给纠缠住了。

    第19军趁着赵良将追击武元镇的机会,打垮了负责牵制自己的西宋步兵师,随后进入颍昌府和颍昌民兵会师,并且将后者变成了自己所属的第8个师。

    而在赵良将返回后,拥有了8个师的吴休却又一次避战。在之后的一个月间,吴休的第19军就采取了牛皮糖式的尾行战术,在避免决战的情况下,紧紧咬着入侵的两宋联军。

    使得他们不敢北上开封府,只得在颍昌、汝州、陈州、蔡州一带徘徊运动。

    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也扯动了周军的淮河防线,但是却失去了北上开封府的机会……中原陆上的战争,还是陷入了持久之中。

 第1504章 东宋兴亡,在此一战

    (全本小说网,HTTPS://。)

    神洲大陆上的战争陷入持久其实早就在大周共和国高层和都机宜司预料之中,这是交战双方实力对比所决定的。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西宋有几十万经过实战和严酷训练的精锐步兵,而东宋的本土也有一亿人口,而且也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动员和装备几百万军队根本不在话下。

    想要依靠一场速决战击败这样两个对手,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当然了,两宋联军在河南省地面上打出的一连串攻势作战,也出乎了都机宜司的预料。

    在赵良将被阻挡在襄城、郾城、颍昌一线前,还着实手忙脚乱了一阵——他们也知道赵良将的目标是黄河大坝。这几乎是大周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弱点。

    不过工业化国家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同西宋这样的封建国家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赵良将在河南取得的胜利,很快就被迅速动员起来的兵海给淹没了。

    除了工业化的动员能力惊人外,由蒸汽机所带来的中原运河运力的提升,也成了压倒赵良将的巨大砝码。

    经过二百多年的“黄、淮、运综合治理”,到共和226年的时候,以五丈河、汴河、蔡河、金水河、黄河和永济河为主干的水运体系,不仅没有残破,而且还发挥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要的作用!

    说到中原水运体系,又难免要牵扯一下如今大周共和国的工农业和城市布局了。

    在走了200多年资本主义道路后,大周本土的人口分布变得很不均衡。出现了燕津、徐海、辽河、日本关东等四大都市圈。一亿四千万本土人口中的60%生活在这四大都市圈中。而余下的5600余万人口则分布在异常辽阔的土地上。

    此时奚王领地已经变成了大周共和国的本土,而奚国的王公都变成了从大周共和国执政府领取年金的富家翁。所以大周共和国的本土也就变得非常辽阔,不仅包括了后世的蒙古高原、内外东北,而且还拥有整个东西伯利亚。

    而支撑人口集中的大都会圈经济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也只能是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了。

    大周的四大都会圈都是纺织工业中心,不过有着各种不同的发展重点。

    其中辽河流域的城市大多以毛纺织业及其关联产业为支柱——靠近辽河的牧区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羊毛,使得辽河流域城市的毛纺工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燕津地区则是棉纺和毛纺并存,因为燕津地区正处于大草原和棉花种植地带的交汇处。

    徐海地区则是世界最大的棉纺业生产中心,因为临近徐海的河南、山东,现在都是棉花种植的大省。

    而东日本省的关东城市圈则发展成了丝织业的中心。这是因为日本列岛是大周共和国本土最适合种植桑树养蚕的地区,那里的丝绸质量不在江南所产的丝绸之下。

    从这四大都市圈的纺织工业布局,就不难看出,现在大周共和国的农村其实也是工业化的一部分。那里的生产和工商业城市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中原、河北等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也就成了整个国家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了。

    而大力发展水运,在铁路出现和普及前,自然就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在过去的200多年中,遍布中原、河北、山东西部的运河网络,都得到了精心的维护。

    在蒸汽机出现后,人们最先想到的也不是铁路,而是将蒸汽机装上内河船只,用于内河水运。

    所以在共和226年的时候,遍布中原的内河河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冒着浓烟的汽船拖着一长船没有动力的木船,轰隆隆的往来航行。

    因为蒸汽动力在内河运输上的运用,使得中原运河系统的运力陡然增加,在为河南、河北腹地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让军队在中原战场上的调集变得非常迅速。

    徐海和燕津一带的动员兵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内河水运送往河南前线。后勤补给物资,也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大批量的发往前线。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共和国也就拥有了在河南战场上大量集中兵力的可能。

    不是十万级别的集中,而是能够集中上百万规模的超大战役集群!

    面对如此庞大的动员兵力和调动兵力的能力,西宋的那些身经百战的军事家们的谋略,完全不值一提了。

    虽然在共和226年的10月、11月间,两宋联军(主要是西宋军),又在河南省的汝、颍、蔡、洛等州府打出了几场比较漂亮的野战。但是虽然冬季的到来,黄河进入了冰封季节,炸坝淹田的计划完全破产。

    两宋联军也不得不在12月初开始了收缩。因为等到来年春天,周国动员的新兵都差不多完成训练了,那可是几百万人啊!

    对于河南战场上的主力西宋军而言,那么多敌人根本是不可战胜的。

    而且在9月、10月和11月的连场战斗中,西宋军也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没有一场胜利是容易的,在3个月的交战之后,单是在河南战场上,西宋军的伤亡和失踪人员就超过了15万……

    现在陆上的战争陷入了僵持,这是两个人口过亿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生死之战(西宋已经不是个角色了),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分出最后的胜负。

    但是大海上的形势却完全不同!

    东宋最强大的南洋舰队的主力,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星州本据港,移动到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西侧的果瓦海军要塞。

    果瓦就是果阿,原属于天竺的遮娄其王朝所有。后来被东宋攫取,成为了东宋在天竺大半岛上最大的据点,同时也是贸易中心和海军基地。

    经过100余年的经营,果瓦已经从一个小西洋上的贸易港口,发展成了一个拥有10000平方里土地,五十多万人口,拥有发达的商业、采矿业、造船业和农业的东宋海外藩国了。

    现在统治这个藩国的东宋的果郡王赵良弼。他是大宋太宗系的良字辈,和赵良将是同辈人。不过同辈不同命,赵良弼是个奔波劳碌的苦命,一大把年纪还忙着在战场上替国家征战。而赵良弼却是个享福的命,他是在果瓦郡国的首都果州城的西海宫出生的。他并不是嫡子,而是他爸爸和天竺波罗王家迎娶来的妾室所生,有一半天竺白番的血统。

    不过他爸爸赵必成就他一个儿子,也就不分嫡庶了。所以生下来没多久就是郡王世子,享尽了荣华富贵。二十多岁时他爸爸死了,所以就顺理成章即位当了郡王。成为了海外一国之主!

    而他这个果瓦国主也好当的很,果瓦国的地理位置很好,是天竺西海岸对外交往的窗口。拥有整个天竺最好的天然港祖阿港,境内拥有许多条大河,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路交通也异常便利。

    更为难得的是,果瓦郡国的气候在天竺中南部来说是非常凉爽的。其内陆地区因为海拔较高,显得更加凉爽,完全适合汉人居住。

    另外,在果瓦郡国的内陆地区还拥有丰富的铁矿、粘土、石灰石等矿产。这些矿产可以通过方便的水路交通运到果州城,或者在当地进行加工,或者通过海港出口。为果瓦郡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不过果瓦郡国最大的财源并不是矿产,甚至也不是贸易,更不是农业,而是金融业。

    天竺大半岛在过去的200多年间,也是列国纷争,兴亡迭起。比起华夏神洲的三雄并起更加混乱,而且也没那么多的规矩。

    华夏三雄中的大周、东宋,一个共和,一个合众,都是资本主义法治社会,对私人财产的保护还是非常充分的。

    可是天竺这边不一样,这里可是讲“权在昌,权失亡”的地方。

    所以果瓦郡国这个天竺的“化外之地”也就应运而起,成了天竺群雄们储存财富和下台避难的所在。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天竺各地的财富,也就源源不断流向了果瓦郡国。

    久而久之,果瓦郡国的金融业也就有了蓬勃发展的基础。到了合众200年后,整个天竺的金融命脉,就操在小小的果瓦郡国手中

    从位于祖阿河南岸,三面环水的西海宫的西面城墙上向西望去,祖阿河畔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都是顶着个中国式屋顶的三层、四层高的楼房,一栋比一栋气派。这些高楼全都属于大周、东宋、埃及、蒙古、金帐,以及果瓦本地的大银行所有。祖阿河畔大街,也因此被人称为果瓦金街。

    每天在这些银行中进进出出的资金,那可数以千万(两)计的!

    而天竺群雄的起起落落,一半是由战场和宫廷阴谋来决定的,还有一半则是祖阿河畔大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