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崛起-第6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皇的军事进步方案中,不强求军队的数量,而是主要依靠军队的质量。

    随着军事的现代化,人多人少,不是主要方面。

    装备才是第一位的!

    “我们国家现在配备的总裁1878式步枪,大公见过吗?”华皇问道。

    “见过了,非常的好,虽然质量上还是有待加强,但是性能非常优秀,已经算是最先进的步枪了。”卡罗尔一世大公诚实道。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188 相见恨晚】

    俩人越聊越是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卡罗尔一世也详细向华皇介绍了罗马尼亚王国的军队现在的状况。

    萌总裁边听边点头,顺便发表一点自己的个人意见。

    华皇的心中,一直是将军队的素质和武器装备,看的比军队的数量更加重要的。

    现在的欧洲国家的军队,除了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三家,对于现代化的战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就连奥匈帝国和沙俄这种介于列强和次强之间的强大国家的军队,也都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冷热兵器交替的军队的范畴。

    当然,他们的军队或者说上层的大部分没有脱离这种范畴。

    不代表小部分有远见卓识的高级军事官员没有看见国家军队发展的未来,其中,华皇非常欣赏的沙俄的陆军大臣,就不错。

    重机枪刚出来的时候,一挺重机枪可以打几千人,上万人,要不然也不会有列强军队往往不到万人,就敢到处去开发殖民地的事情了。

    摩托化步兵师,升级到机械化步兵师,再升级到装甲师!

    这是华军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同步还要发展海军,如果科技升级的速度能跟上的话,华皇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空军!

    海军是一个国家的拳头的话,空军就是一个国家的翅膀!

    当然,这对于科技和工业都还只能勉强算是次强的华国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对于穿越巨萌总裁来说,萌总裁的路线一直没有问题,从来不走弯路!

    装甲师和坦克师只是称呼上的不同,实质都一样!

    坦克师是以坦克作为主要作战兵器的师,装备大量的坦克和一定数量的步、炮、工等部队,这种称法是从苏军沿袭下来的。好像最近为体现合成性的加强,坦克师都该称为装甲师了。

    装甲师则是以装甲车辆为主要作战兵器的师,与坦克师的区别在于加大了步、炮、工以及陆航的比例,使师的突击力量更多的表现为多兵种合成突击,而不再局限于坦克。

    机械化师(机械化步兵师)是指以履带式车辆作为主要机动手段的步兵部队。

    摩托化师(摩托化步兵师)指以轮式车辆为主要机动手段的步兵师。

    在苏军编制里,摩托化师就是指的机械化师,没有另外的机械化师的编制。

    在西方国家编制里,没有摩托化师的编制,只有机械化师。

    装甲师:即坦克师

    作战部队主力通常配置为:2个坦克团+1个机步团+1个自行火炮团+1个防空团

    机械化师:以履带式装甲车辆为主要机动装备

    作战部队主力通常配置为:2个机步团+1个坦克团+1个自行火炮团+1个防空团

    摩托化是较早出现的一个理念,顾名思义摩托化就是说摩托车(长江750原来就是这个作用)、卡车、装甲车(这个装甲车可不是现在说的装甲车,)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部队。

    摩步师:以轮式车辆为主要机动装备

    作战部队主力通常配置为:2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1个牵引炮兵团+1个防空团

    至于步兵师就不用太解释了。步兵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不过现在这样的军队基本上正在消失。

    装甲师是指以装甲车辆为主要作战兵器的师,与坦克师的区别在于加大了步、炮、工以及陆航的比例,以步兵为主体,使师的突击力量更多的表现为多兵种合成突击,而不再局限于坦克。

    未来华国的装甲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团,1个装甲步兵团,1个炮兵团,一个防空团,师部,还直辖有侦察营,防化营,反坦克(导弹)营,修理营,运输营等。装甲团编制团部,3个坦克营,一个装甲步兵营,1个炮兵,1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

    装甲步兵团标准编制为3个装甲步兵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

    机械化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步兵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师部,直辖的几个营。

    基本上装甲部队是以坦克营,装甲步兵营为最小单一单位。

    机械化步兵师主要是由履带式车辆作为载体,摩托化步兵师主要是由轮式车辆作为载体,重型装甲师则是以坦克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部队。

    机械化步兵师是坦克为辅,步兵战车为主,步兵辅助,战役突击较慢,扩大战果较快。

    而摩托化步兵师则是以步兵为主的快速突击集群,战役突击较快,扩大战果较慢。

    重型装甲师是以坦克为主,步战车为辅的突击部队,战役机动较快。

    “我希望,罗马尼亚和华国能够成为真正的好朋友,我希望的是全方面的合作!”卡罗尔一世虽然听不懂华皇大部分的话,但是就冲着华国汽车这么神奇的东西,他对于华国的科技实力,已经不再怀疑,甚至认为,华国已经有了和英法的科技和工业能力相抗衡的实力了。

    华皇知道卡罗尔一世有点在心中夸大了华国的实力,但是却不会说破的,这种将华国看大的‘失误’其实对于华国和罗马尼亚王国,都是好事。

    失误并不总是坏事!

    至少,同样见识过华国汽车实力的希腊王国国王乔治一世同志,就没有什么反应,乔治一世同志只是将华国的汽车,看作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业发明而已!

    只有卡罗尔一世这种军人出身的人,才会懂得装甲,速度,对于战争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很好,大公,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们已经是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了,不但是在经济,工业,科技上面的全面合作,还包括战略合作,一旦有人对付罗马尼亚王国,我华国会第一时间出面,并且,会武力支持!”萌总裁当机立断道。

    华皇也同样是军人出身,不喜欢拐弯抹角,他已经看出来这个卡罗尔一世大公的急迫了,这点,让华皇很是满意。

    后面跟上来的卡特莉娜卡芙公主很是好奇,这是怎么了?从火车站到皇宫,总共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华国和罗马尼亚王国就已经谈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地步了吗?

    “好的!华皇陛下的性格很对我的脾气,请。”卡罗尔一世拉着华皇的手。

    萌总裁微微一笑,也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大公,请!”

    罗马尼亚王国的这顿国宴也极具规格,虽然欧洲人的菜式简单,但是隆重不隆重,华皇还是能够分辨的出来的。

    罗马尼亚王国曾是土耳其人的属地,某个古堡曾是德国人或者匈牙利人的属地,不同的统治者留下了不同的文化痕迹,甚至还有血淋淋的记忆。

    罗马尼亚虽然在19世纪才独立出来,但罗马尼亚民族在这个地区生活了很久。

    罗马尼亚人讲拉丁语,“鹤立鸡群”于周围讲斯拉夫语的民族(乌克兰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等等)。

    华皇和卡罗尔一世谈笑风生,双方都对于这次君主级会谈,非常满意。

    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曾纪泽更是感觉‘神奇’!

    到底还是要陛下亲自出手啊?

    难怪陛下不让我先跟对方接触呢!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189 卡罗尔一世热情招待】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也加入了华皇和卡罗尔一世的谈话。

    赵轻萝,洁格格,雅科捷琳娜克里莫娃和凯瑟琳则热络的和卡罗尔一世大公的夫人聊天。

    曾纪泽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了,华皇这是直接将国事,当成了和卡罗尔一世大公的家事了!

    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击败了当地的达契亚人王国,把这个地区编制成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罗马帝国的领土绝大多数在多瑙河以南,基本没有行省在多瑙河的北面,罗马尼亚大概是唯一的一个。

    这个行省对罗马帝国的财政非常重要,因为这里有金矿。

    金矿吸引了大批罗马人来淘金,这些人带来了罗马的拉丁语,冲刷了当地人的语言(达契亚人属色雷斯人,是希腊人的近亲),于是,多瑙河北岸的这片土地被快速罗马化了。

    罗马尼亚矿产丰富,除了金矿著名,石油也很著名。

    在原本的历史中,1930年代的时候,罗马尼亚的产油量在欧洲名列前茅,纳粹德国二战中所需的石油大量来自罗马尼亚,是其生命线。

    二战之后,罗马尼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了很多炼油厂,还有很多高耗油的工业(重化工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罗马尼亚逐渐需要进口石油。

    1970年代爆发了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飞涨,这给罗马尼亚造成了大量的贸易赤字,它不得不借外汇来支付石油的进口。

    当时好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已经开始向苏联集团以外的国家和机构借款,譬如波兰、匈牙利、捷克等等,这些国家借外汇主要是为了进口西方的消费。

    罗马尼亚虽然也有消费品不足的问题,但它借款是为了进口石油。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在东欧集团中是一个异类,他在处理外债和消费品方面的政策表现得非常异端。

    1979年美国忽然大幅提高了利息,世界资本市场的贷款变得非常昂贵,借了外债的国家必须用越来越多的外汇来支付利息,借新债还旧债,“高利贷”使很多国家的外债滚雪球地恶化。

    1982年,罗马尼亚需要用80%左右的出口收入来支付外债利息,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豪华的佩莱斯堡在喀尔巴阡山中,罗马尼亚第一任国王卡罗尔一世给自己修建的夏宫。

    卡罗尔并不是罗马尼亚人,而是德国的王子,他的登基反映了罗马尼亚建国过程中的强国博弈,也折射出19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1848革命潮”。

    这股革命潮始于法国,后来蔓延到许多国家,革命者追求自由主义的浪漫理想,推动激进的社会变革。

    罗马尼亚地区也出现了“48斗士”,他们的斗争还带有本土特色——反对土耳其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摩尔达维亚的一位王子(库沙)是出色的斗士,他通过上层选举把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受土耳其管控的小国联合起来,然后积极推行土地改革和普及教育,同时也进行体制改革来加强他个人的权力。

    他的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最终被迫下台流亡。

    接替他的就是华皇现在正在与之谈笑风生的德国王子卡罗尔,这是西方诸国博弈后的决定,它们害怕俄罗斯的势力在这里扩大,而激进改革造成的不稳定局面是很容易“引狼入室”的。

    德国在特兰西瓦尼亚原本就很有势力,把卡罗尔扶上位还可以把特兰西瓦尼亚带入罗马尼亚,由此可以增强罗马尼亚亲西方的元素,可以使罗马尼亚成为即反对土耳其、又不亲近俄罗斯的国家。

    华皇知道,等到卡罗尔一世在罗马尼亚正式建国,卡罗尔加冕成为国王,他的权利将会到达巅峰,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盟友,是稳固的。

    盟友之间,不是看短期,而是要看长期,长久才是王道。

    至于说卡罗尔一世这个人在罗马尼亚王国国内老百姓当中的口碑不行,横征暴敛这些的东西,华皇就不关心了,也没有必要关心,只是利益结合,又不是要娶老婆。

    吃完饭后,卡罗尔一世很热情的要亲自带华皇参观自己的宫殿。

    佩莱斯堡极其豪华,精雕细刻的木壁墙,美轮美奂的彩绘玻璃窗,有的房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有的房间是法国路易十四的款式,甚至还有奢华绚丽的奥斯曼式客厅……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萌总裁不时的问出一点问题,虽然对于参观宫殿并不是很热衷。

    卡罗尔一世在向华皇介绍佩莱斯堡的时候,表现出对佩莱斯堡的自豪,好像这豪华美丽是民族的骄傲。

    佩莱斯堡是卡罗尔国王的私人宅邸,佩莱斯堡是罗马尼亚第一位国王卡罗尔一世为自己建造的夏宫,非常豪华。每一扇木墙都精雕细刻,尽显豪华。

    罗马尼亚王国现在还没有完全脱离奥斯曼帝国完全独立,卡罗尔也还没有加冕成为第一任国王。

    但是这个国家,已经掌握在卡罗尔一世的手中了,有德国势力的扶持,有沙俄势力的虎视眈眈,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残余,这就是罗马尼亚王国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非常差了。

    华皇认为,这样的国家,基本上永远都无法发展起来,尤其是在一点点大的欧洲,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只能成为列强的附庸。

    1806年,奥斯曼帝国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怂恿下,对俄罗斯帝国发动了第七次俄土战争。

    尽管俄军主力被牵制在遥远的普鲁士,但日暮西山的“欧洲病夫”在战争中的表现已大不如前,奥斯曼帝国无力独自面对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高加索与黑海三条战线的同时进攻。

    库图佐夫率领俄军在人数劣势下击败奥斯曼军队,并于1812年迫使其投降,奥斯曼因此割让藩属国摩尔达维亚的一部分比萨比拉亚(今摩尔多瓦)给俄国。

    由此,俄罗斯势力进入罗马尼亚,并希望将比萨比拉亚作为前线据点,继续南下控制奥斯曼的黑海南岸及海峡从而进入地中海。

    罗马尼亚所在的多瑙河流域相对高加索地区来说,更适合黑海北岸的俄罗斯一路直攻到君士坦丁堡,彻底控制黑海,进而进入地中海。

    随着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俄罗斯认为这是获得一个控制黑海、占领巴尔干、通向地中海的好机会。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引起英法的反对,英法视近东和东地中海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俄国南下温暖海洋的征途中,控制克里米亚和黑海至关重要。

    1853年,俄罗斯借口保护东正教教徒对奥斯曼帝国宣战,英法支持奥斯曼对抗俄罗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技术和运输上的落后,俄国战败。

    1859年法国为了制衡俄罗斯,阻止其再次南下,鼓励奥斯曼的两个藩属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合并为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并于1877年,罗马尼亚王国脱离奥斯曼藩属独立。

    罗马尼亚人虽然在200多年后成功复国,然而这并不是他们自己争取的结果,只是大国在巴尔干博弈的妥协产物,在英法看来,罗马尼亚只是俄国与奥斯曼之间的缓冲区,迟滞俄国在东南欧和地中海方向的扩张。

    斯拉夫人在欧洲的分布,可见罗马尼亚不光是几大国相争之地,也位于三大斯拉夫民族之间,而罗马尼亚人认为自己是罗马人的后裔。

    此时的罗马尼亚主体由于其宗主国奥斯曼长期发展停滞,且自身远离西欧工业化与现代化中心,尽管罗马尼亚拥有大量的粮食和石油资源,但自身贫弱,无力收复大罗马尼亚剩余的特兰西瓦尼亚(奥匈帝国统治)与比萨比拉亚(今摩尔多瓦,俄罗斯帝国统治)。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