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崛起-第6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一向读圣贤书,提倡忠孝仁义的曾国藩来做这个事,也实在是有辱斯文。

    曾国藩绑票的人里,最有名的一个人叫陶桄,是名臣陶澍的儿子。

    聪明的人,可能猜到了,陶桄还是左宗棠的学生兼女婿,也就是说曾国藩把左宗棠姑爷给绑了。

    当时陶澍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声望犹在,曾国藩此举不啻于跟整个湖南官绅为敌,在整个湖南官场都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亲自跑过去给陶家说情,曾国藩还是不给面子,硬是让陶家交了银子才放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宗棠本来就不是好脾气的人,他一怒之下,联合湖南士绅把曾国藩赶出了长沙。

    湘军在长沙呆不下去,只好移驻衡州。

    这才是二人交恶的开始。

    后来虽然曾国藩对左宗棠有举荐之恩,但是也难平二人嫌隙。

    多年以后,曾国藩还对人说:左季高(左宗棠字)以我劝陶少云(陶桄)家捐赀,缓颊未允,以致仇隙。”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完美圣人,道德完人,都是后来加给曾国藩的光环,一个道德完人,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的。

    曾左的恩怨,也不是一个光明磊落,一个自私狭隘可以概括的。

    曾纪泽心中好奇,不知道华皇忽然提起父亲,到底想要说什么呢?这跟我要出访德国,有什么关系吗?

    萌总裁微微一笑,像是看出了曾纪泽心中的想法:“大家佩服你的父亲,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才华,是因为他的情商,至少我是这样的,曾文正公并没有特别过人的才华,甚至可以说跟一个普通人差不多,但是他却靠着平凡的资质,取得了过人的成就,常人永远不可能取得的成就,所以,曾文正公一直是我暗暗学习的一个榜样。”

    “陛下。”曾纪泽感慨的看着华皇,心中暖洋洋的,似乎有点明白华皇找自己谈话的目的了,“我及不上家父万一的。”

    “现在的国际局势,其实对于我们华国来说,是很有利的!清中叶后,为维护满清统治的一个惯性恢复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合作,及太平天国崩溃,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平静时期,下开洋务运动。亦有人把清时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惯性恢复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恢复时期主要在同治统治年间。其实在这个阶段,华国的经济是得到了巩固的,江南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很不错。”华皇对曾纪泽道。

    曾纪泽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又从父亲身上说到经济上了,点点头,“陛下说的是,现在整个华国的发展形势很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192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我不是让你超过祖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不用多想。”华皇洒然一笑:“即便是祖父现在还活着,并且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其实,也只是做一个高级顾问罢了,恐怕,华国政府中,也不见得有适合他的位置,所以,他能够做的事情,并不见得比你多。”

    曾纪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仍然不清楚为什么华皇要让自己去找俾斯麦这么重要的人物,而他却在罗马尼亚王国这种‘小国’盘桓?却也不敢随便发问,知道华皇等会必定会说出来的,既然陛下想要聊天,那就聊聊呗。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三大名臣,各有所长,曾的长处是识人用人,培养人,对局势看的很明白,对自己个人人生的把握,看的很透彻。

    左的长处是战略头脑和军事才华,李的长处是精通时务,为人干练,三个人都各有擅场。

    晚清有四大幕府,陶澍、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当然,在华皇的这个时空中,不再会有袁世凯同志发挥的空间了,不是说华皇控制不了袁世凯,只是没有必要,袁世凯只是前清政府的一个小官,甚至连小官都不见得算的上,加上稍微知道一些历史,华皇没有必要给自己找不痛快。

    像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一批的人,到时候可能会冒出来,也可能不会冒出来,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了清朝,就不会有百日维新这些事情了,他们即便是通过自己的才学,在新政府中通过考核活的做官的机会,也需要在体制中锤炼。

    华皇不会特别去关注这些人了,而且,以华皇的猜测,像是康有为这种性格的人,顶多做到乡镇长官就到头了,华国的体制,不需要‘大师’。

    入了这种幕府,甚至比科举还要攀升得快,尤其是曾国藩的幕府,言传身教之下,无论是性格还是仕途,对于人的提升是很快的。

    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先是办团练,但那时候军事才能很一般,所以打了几次败仗。

    李鸿章之父跟曾国藩交情匪浅,他们是同年进士。

    李鸿章初入幕府,曾国藩就对他青眼有加,说他“少荃天资于公牍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有才的人总是骄傲的,曾国藩幕府有个规矩,早起都要跟幕僚一起吃饭,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偏偏散漫慵懒得厉害,有次装病偷懒,曾国藩干脆就等他开饭,等他来了之后教训他一顿,拂袖而去。

    曾国藩的幕府,还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湖南人,李鸿章一个安徽人难免有些扎眼。

    有次,将帅们和幕僚一次聊天,说着说着说到各自的家乡,湖南人当然说自己家乡好,李鸿章也说些安徽的好处。

    这时候,曾国藩帐下名将彭玉麟忽然说了一句:少荃每日晚睡懒起,想必皖地民风若此,无怪合省以负贩为业,少有正途。

    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鸿章本来就对偷懒这事觉得很没有面子,更何况,还把偷懒安到所有安徽人头上,这就涉及到地域攻击了,再说彭玉麟虽然是湖南人,但是却是在安徽生的。

    李鸿章当然不干,正好彭玉麟父亲在安徽当过官,他脑子反应很快,立即反唇相讥:雪琴(彭玉麟字)有所不知,安徽民风勤勉,然自令尊执掌数载,竟令做慵懒之态尔。

    要不说名臣就是名臣,反应就是快,合着安徽的民风都是彭玉麟老爹带坏的。不过这里李鸿章犯了一个错误,地域攻击尚可原谅,辱骂别人父亲可是要出事的。

    彭玉麟日后有三个美名“不要官,不要钱”,第三个叫“不要命”,通常有这样名声的人脾气不会太好。

    李鸿章如此侮辱他父亲,他当然不干,“遂用老拳”,李鸿章也不含糊,“亦施毒手”,一场撕逼大战立刻开始了。

    李鸿章这里又犯了一个错误,彭玉麟虽然又瘦又小,又是读书人,他李鸿章虽然身材高大,但是彭玉麟是带兵的,曾经“初习拳脚”,后来又“逐队杀贼”,也就是说,彭玉麟是练过的。

    这场仗,李鸿章应该没占到便宜,彭玉麟跟他“相扭扑地”,这两人被曾国藩称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日后的两个大佬就在地上打得滚来滚去。

    旁边这帮大佬包括曾国藩居然就袖手看戏,可以看出来,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幕府没啥人缘,曾国藩对他也是想磨练一下,挫挫他的锐气。

    这事发生后,李鸿章就萌生去意。

    1860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移驻祁门,李鸿章与他意见相左,曾国藩一意孤行。

    后来发生了李元度事件,李元度是最早曾国藩办团练的时候就跟他的人,后来曾国藩被太平军打的大败,两度想自杀,都是李元度拦住了他。

    可以说此人是曾国藩的恩人。

    曾国藩对他也很感恩,保荐他驻守徽州,但是这人是个书生,本就没有领兵之能,太平军一来,他又不听曾国藩的坚壁据守的命令,擅自出战,丢了徽州。

    李元度兵败后直接跑到浙江巡抚王有龄处,王有龄是曾国藩政敌。

    曾国藩大怒,准备上书弹劾他,让李鸿章拟稿,李鸿章坚决反对,愤而扬长而去。

    李鸿章在外面闲逛了一年,四处碰壁,后来还是回到曾国藩幕府。

    为李鸿章牵线的是郭嵩焘,当初劝曾国藩出来办团练的也是郭嵩焘,劝左宗棠出山的也是他。

    曾国藩跟李鸿章可以说更多的是长辈对晚辈的栽培,后来李鸿章给曾纪泽写信,也说“鸿章从游几三十年,尝谓在诸门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切”三、左李之争如果说曾左之间的矛盾还有些偶然性因素的话,那么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简直是天生的对头,两人从性格到到经历,从洋务方针到防务理念,都有本质的区别。

    性格上,左宗棠直爽任勇,李鸿章圆滑世故;经历上,左宗棠以军功显,李鸿章虽然也有军功,但是上面说了,他的最大长处就是精通时务,也就是洋务,擅长跟洋人打交道,左宗棠虽然也办洋务,但是对洋人插手中国事务,一向是深恶痛绝的。

    左宗棠办洋务,是立足于造的,他办的福州船政局,逐渐的用国人替代洋员,李鸿章则是,非洋人洋匠不可;至于塞防海防之争,李鸿章认为,“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而左宗棠则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代表李鸿章就是卖国贼,而是晚清在财力窘迫的情况下,选择重点的不同。

    左宗棠也说,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习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

    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已之私见自封者也。

    两人的斗争一直到左宗棠死才画上句号。

    曾国藩对左宗棠、李鸿章,都有提携知遇之恩。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诸葛亮,后期与曾国藩多有不和。

    曾国藩死时,曾家人对左宗棠来吊唁战战兢兢——知道左宗棠生性高傲,生怕他送来一副刻薄讥讽的挽联,那样在众人面前可真是颜面扫地。想不到左宗棠写的却是: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为官清廉,没有留下什么钱财,死后居然连办丧事都颇为困窘,左宗棠见此,还赠与一笔银子,供曾家办丧事。

    后来,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在前清做官,也多得左宗棠提携保荐。

    当然,曾纪泽不会为左宗棠在华国任职而多说什么,因为左宗棠已经进入过陛下的视线,华皇要怎么安排,轮不到曾纪泽说,曾纪泽也知道,自己说了也是白说。

    李鸿章以曾国藩门生自居,对曾国藩十分恭敬,但是与左宗棠却互不喜欢。

    李鸿章对曾国藩的恭敬,也在华皇这里加分不少,因为李鸿章对曾国藩的恭敬,不是伪装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尤其是在曾国藩死的时候,和死后的态度,都和一个做儿子的人无异。

    左宗棠不喜欢李鸿章做人太圆滑,才识不及自己,官位却此自己高;李鸿章觉得左宗棠挥霍军费,好大喜功,过于自负,对其行径处处看不惯。

    两个人明争暗斗几十年,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倒台,就是两个人政治争斗的牺牲品。

    李鸿章为人比较圆滑,这在晚清混浊官场自然更受欢迎,左李二人争斗,终以李鸿章胜利收场。

    萌总裁这样对曾纪泽下决断:“曾文正公会做人,李鸿章会做官,左宗棠会打仗,也能做实事。”

    曾纪泽点头道:“我同意陛下的看法,做具体的事情,李鸿章不见得比左宗棠强,左宗棠有一股劲,李鸿章想法太多,不过,李鸿章在总揽全局上面,还是可以的。”

    曾左之争只在于政见之争,曾国藩的思想较为保守,而左宗棠的思想则较为激进。而两人其实还是互相十分欣赏的。

    而左李之争已经由政见之争转化为了义气之争,即只要是李鸿章说的,我左宗棠就是不同意;而你左宗棠要做事,我李鸿章自然也要拆台。

    最终,两人之争以华国推翻了清廷的统治,改天换日,李鸿章的胜利而结束。

    李鸿章的胜利在于到了华国政府的时代,李鸿章仍然能够发挥才能,能够妥善处理和华皇的关系。

    这不仅仅是李鸿章个人对于左宗棠的胜利。

    李鸿章是继承了曾国藩的思想,李左之争中李的胜利表明曾左之争,其实曾国藩是完全可以胜利的,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

    而李鸿章继承了曾国藩的思想,却没继承他的宽容。

    回首这些往事,曾纪泽和华皇两个人都可以说是感慨万千的。

    华皇并不是一个很喜欢怀念过去的人,“我说这些,算是和你共勉吧,你父亲代表了目前大部分前清下来的读书人,我相信,他的成功之道,在华国的新时代,仍然有用。你父亲三十岁以前是庸人,三十岁之后是一个很自律的人,是自律成就了他的事业。”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193 华皇对曾纪泽的期许】

    额,超人?

    曾纪泽一头雾水,没有听过这个词,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懵懵懂懂的点了半个头,华皇的眼界,他已经很佩服了。

    佩服的点在于,华皇看人准确,看事情客观,很少带有个人喜好,或者说,很少将个人喜好和工作混淆在一起。

    萌总裁拍了拍巴掌。

    王占奎即开门而入,“陛下。”

    萌总裁对王占奎道:“把我每天看的两本书拿过来。”

    王占奎点头答应,然后下去了。

    曾纪泽好奇,不知道陛下要给自己看什么书?

    “我刚刚开始做皇帝的时候,内心是不安的,但是我现在这种不安的情绪,越来越少,活的越来越自信。”华皇笑着对曾纪泽道。

    曾纪泽嗯了一声,“陛下天纵奇才,这么年轻就成就了旷古的功业,刚开始不安是因为还不熟悉,随着对全国的掌控越来越熟悉,便自然会安心了。”

    华皇摇头道:“这不是关键的地方,等会你看过我的两本书,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越来越心安的原因了。”

    曾纪泽哦了一声,不知道是哪两本书,会有这么的力量?

    王占奎不到一会就回来了,手里面拿着两本书。

    曾纪泽一看书名,眼眶又红了,眼泪就出来了。

    华皇没有要引曾纪泽哭的意思,是曾纪泽睹物伤情,因为两本书的书名分别叫做《曾文正公日记》和《曾文正公家书》

    后世有类似的作品,但都是后人整理的,肯定没有华皇手中的这么全面,这是统计局帮助整理的。

    “你看一看,没有什么问题的话,这两本书会放入华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中。”萌总裁对曾纪泽笑道,“这个得征求你的同意。”

    “陛下,这是对曾家的厚爱,我怎么会不同意?多谢陛下。”曾纪泽从华皇手中接过两本书,感觉沉甸甸的。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上千封。

    后世当然找不到这么多,而且,这两本书还是华皇亲自参与编纂的,现在只是样本。

    《曾文正公家书》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