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昭之埃心中一动,知晓适这人在墨家的特殊,又与楚人这次想要的守城器械息息相关,也急回礼。

    适便道:“墨家守城的器械,以非是墨家自己在用。为弭兵之约,中原小国俱有需求,所以只靠墨家弟子不能够制造那么多。”

    “如今商人出资、墨家出技、工匠出力、小国受益,这是对许多人有利的办法。”

    “若是以往,利于天下,墨家可以死不旋踵,更别提金玉等物……可现在这些守城的兵器,非是墨家自己的,那些商人工匠也非是墨者……”

    他说的云山雾罩,昭之埃却立刻听明白了适的意思。

    钱!

    交易!

    原来墨家守城都是无偿的,郑宋鲁都曾得利,根本不曾索要金玉。

    这一次,却是要做交易,而且说的很有道理:这些东西,不是墨家的,不能要求那些商人和工匠都有墨者的利天下之心。

    昭之埃原本悬着的心,瞬间放下。

    他从不怕墨家要钱和交易,怕的就是墨家认死理觉得这是不义之战狗咬狗,两不相帮。

    如今看似自己说服了墨子,鲁阳公的信札也触动了旧情,只是交易,那也好说。

    只是昭之埃也有些不便。

    楚国经过上次商丘围城战,府库消耗甚多,粮食不必说,回来之后的赏赐安抚、新君即位的礼仪、新君为了稳固人心的赏赐,都让楚国的府库空虚。

    即便尚且有余财,还要考虑之后长久的战争,还要预备万一的情况。

    这时候最大的赏赐是封地,然而墨家又不太可能接受,再说先王被墨者所俘是大辱,若是再封地给墨翟必然会导致一些贵族借机发难。

    适不知道楚国内部到底谁是支持楚王的,谁是支持出逃的王子定的,但印象中楚国这次动乱导致的“楚城多亡”。

    之后战国策中,也有陈蔡等国朝觐魏王的记载,吴起列传中也有吴起入楚北伐陈蔡的记载。

    而陈蔡两国早就亡国,陈田一族在齐国风生水起,很显然这一次陈蔡支持王子定,楚国分裂。

    最终的结局,只怕也是吴起让陈蔡两国重新名义上附属楚国,但由原本的县变为了类似于附庸国的地位,甚至这附庸国的地位还很特殊,否则之后也不会朝觐魏惠王。

    昭之埃历史上是死于数年之后的武阳决战,这一战应该也是吴起在魏的最后辉煌,一场大战弄死了楚国三个县公两位封君,一个重卿,由此楚王在痛定思痛之后才会如此器重吴起。

    墨家商丘一战,所创下的惊人传奇虽不如数年后武阳之战的吴起,却也弄死了一个司马一个执痈,只是这时候互相杀戮贵族之间多是私怨,国君并不会因为这样的仇恨就拒绝使用人才。

    现在楚王既然派昭之埃出使,可见对墨家的重视,右尹也是楚之重臣。而反过来也说明昭之埃是亲楚王这一派的,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适不用去猜想,只知道这个人心向楚王就够。

    适便又对昭之埃道:“此次楚人守御,以我观之,险之又险。”

    “鲁关方城若失,王子定必入楚。武阳大梁若失,只怕一些支持王子定的县公也会拥王子定为王,楚百年所得中原,尽数要失于三晋,百年难复。”

    “晋人又多精锐,楚师自庄王后鲜有胜晋,想要守住……这些守城的器械不能够少啊。”

    “方城不容有失,榆关大梁一带则必少援兵,那里守不住,就再难收复。”

    他看似分析的头头是道,实则这就是正常的历史走向,武阳一战魏国正式称霸,迁都大梁,引发天下围攻,可见大梁榆关防线对于楚国的重要性:失去它就等于彻底失去攻略中原北上的机会。

    昭之埃心中叹服,早就知道墨家对于天下大势的掌握,非比寻常人,“报”上所载诸事,往往让他甚至楚王拍案称奇。

    如今听适这样一说,心中更叹,沉声道:“正是如此。若以墨家利天下的道理来看,楚国若一分为二,战火频繁,三晋野心又岂能干休?”

    适嘿然道:“邦国之固,在德而不在险,昔年三苗……”

    他把那番话用了一遍后,缓缓道:“当日商丘一战,我便说楚王与贵族不智,若是勤修政治,节用发展,变革法度,再把我说的楚国隐患去除,哪里会有今日事?”

    当日商丘城外帐内,适大鸣大放,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摆在了明面上说给楚王和贵族们听。

    昭之埃除非是那种不顾家族的真正“忠臣”,否则不可能不对这番话心生警觉,只是分封制下,有绝对的“忠臣”吗?

    见适这样说,昭之埃只道:“商丘之事,上天已经降下了惩罚,难道这还不够吗?如今就算想要这样做,外部不平,内部变乱,难道是可以做到的吗?”

    “是故王上纵想变革,也需要先守住楚地。况且,王子定放言先王遇刺与墨家有关,难道这是一个有‘利天下’之心并且用墨家道理的人吗?”

    他又恐适的口舌尖锐,又说出一些话,急忙求助于墨子道:“我曾听闻,昔年白公胜之乱,王子闾拒不即位,众人皆以为仁。唯独墨翟先生以为这距离仁还很遥远,若有才能仁义贤德,应该即位才对,哪里管这君位是怎么来的。难道这不是墨家的道理吗?难道墨家愿意一个仇视墨家道理的王子定管辖楚地数千里吗?”

    墨子闻言不语,心中却暗喜,看着适心中称赞。

    适所管辖的宣义部做的不错,墨家商丘一战天下震动的同时,宣义部的各种文章也是流传各处。

    只昭之埃用墨家的道理来求墨翟,这本身就是宣义部的胜利:用我的道理来说服我,不管能否说服,都证明我的道理已经开始被人接受,哪怕是表现上接受。

    白公胜之乱王子闾之事,算是墨家君王继承观的一种直白的体现。

    你行你就上,别管这王位这么来的,你觉得自己没资格于是推辞这不是仁,这是傻!觉得君王资格不够,那就让他滚蛋,换个可以的,不要推让,该上就上。

    昭之埃的这番话,也是再用墨家的功利思潮告诉墨家:如果按照你们的道理,王子疑支持墨家的一些道理甚至可以变革,那么你们就不该考虑继承权的问题,而是直接应该支持楚王,并且认为是正义。

    毕竟,你们墨家不维护周礼,继承权在你们看来和顺位无关,只和能力与贤德有关。那么楚国被攻打这件事,于你们墨家的道理看来,就是郑魏韩不义!

    继承权不在墨家义与不义的范畴之内,那么因为继承权而入侵楚国那就不是“不能确定是义还是不义”,而根本就是进攻方不义。

 第二八九章 渴极贻醴酒含鸩(三)

    墨子依旧不语,更不接话,拒谈义与不义的问题,因为这还牵扯到楚国这一次挺过去之后,是否真的不兴不义之战了?

    中原弭兵会的夭折,让墨子彻底对王公贵族失掉了幻想,他们靠不住,天帝的惩罚他们根本就不信。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政策已改,再争论下去也没有意义。

    适见墨子不回答,便再次对昭之埃行礼道:“墨家不参与此次征伐,只是因为魏侯韩侯等,皆告知禽子,三年后他们将会参与弭兵。这是天下大利,而参与助楚人守城是为小利,所以这是墨家所顾虑的。”

    “只是墨者虽不参与,售卖只能守城却不能攻击的兵器,却是可以的。若天下之盾皆不可摧,那么好战之君也就不敢轻战。”

    昭之埃松了口气,心说你只要不提什么在德不在险之类的话就好。

    适略微迟钝片刻,说道:“既要修天下之盾,这一次倒是可以帮助楚国。”

    “郢都年久失修,还是百年前的筑城法,难以支撑,当年吴人破楚,楚都空有数万国人却不能守,这也助长了各国想要攻伐的心思。”

    “墨家可以帮助指导,修缮楚都,真要是支撑不住,楚王尚且可以在楚都固守,等待天下封君回援。”

    昭之埃点头道:“是这样的。郢都的确应该修缮。”

    适又道:“武阳大梁一带,墨家本就受聘帮助修缮城防,这一次也可以出售一些职能在城头防备使用的武器,如果晋人久攻不下,或许能够弭兵休战,这也是利天下的。”

    昭之埃大喜,心道晋人弭兵休战只怕难,可真要是大梁城能够守住,楚人就可以撑住中原的支撑点。

    既说要售卖武器,那就再好不过。

    墨家的守城兵器,别人不知,参加过商丘之战的昭之埃也太明白其威力的。

    籍车、转射机,还有那些火药雷,都是守城利器。

    随后,适又说道:“鲁关方城一带,乃是楚之精华。此地不失,楚地不乱,楚民不凄,这也是需要防御的。”

    “盘算一下,这些武器要有先后。我若为魏侯,必纠集魏韩郑联军,先破鲁关方城。若不能入王子定,再转而围大梁一线。”

    “魏韩兵力,不能两线作战,事有轻重缓急。”

    昭之埃也懂军略,这种事原本是该贵族掌握的知识技巧,适这人知晓的却多,只是并非第一次知道,也不必震惊,只道:“正是这样的。王上亦是如此考虑!”

    赞叹之余,心中也暗暗担忧。

    墨家这些人的作为,很明显可以对得起“人物贵贱,尚贤而任”的说辞,这些人便是做令尹,只怕也未必不如当年唯一的外姓令尹彭仲爽。

    若真的按照墨家的道理变革,楚国贵族必要哀嚎遍野,因为这些人真的有能力,而不只是嘴上说说。

    只此魏韩入王子定的军略分析,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肯定要先打方城鲁关,若攻不下来才会转而去围困东线突出部的大梁中牟等城。

    楚国内部如今对于鲁关防线的防御还有不同的看法。

    有认为已经纠集重兵,与魏平原决战,因为楚人守城能力不强。

    楚王则将希望寄托在昭之埃的这次出使上,若能得到墨家守城器械的援助,就打防守反击,鲁阳公引楚军精锐等到魏韩围城疲惫的时候再发动反击。

    这两者意义大为不同,楚王知晓楚军的实力,也因为商丘一战被墨家穿阵留下了诸多阴影。

    三军决战,成功了固然好,可一旦失败,精华的南阳地区就算是彻底易手,楚王就要学学先祖逃到云梦泽去了。

    昭之埃见适分析的明确,赶忙又夸赞几句,适道:“我们巨子曾言,守城以弓弩为上。”

    墨家弩颇有名声,墨翟也是制弩大师,昭之埃心动,心说难道墨家要售卖楚人弩?

    不想适却道:“然而,弓弩不仅可以守城,还能攻城,这是墨家所不能允许的。也不希望将来楚师拿着墨家的弓弩去兴不义之战……”

    昭之埃默然,之前的兴奋全部浇熄之后,适又道:“然而墨家还有一物,犹如弓弩,却只能用来守城,难以用来攻城野战……”

    昭之埃不知道这是什么,但知道墨家并不说谎,又相信墨家的技术,连声说好。

    适要给楚人的,自然是原始的火器。

    只是原始的程度,要比墨家众人在大泽中见到的那支管状的重火门枪还要原始。

    他想卖给楚人的,就是一些粗制滥造的原始火器。

    一根不需要太精细的粗铁管,后面绑上个棍子做把手,前面能塞下火药和铅丸射出去三五十步的那种……最原始、最为简易、也注定被淘汰的类似于“胡斯手炮”这种火器。

    制作简便。

    就算用来进攻也不会对沛县这边走长管火绳枪的未来产生威胁。

    凑合着用似乎比没有要强。

    听听动静或者靠着火光可以壮胆……

    守城可以缓慢装填。

    等等这些,都可以大赚一笔。

    适说的天花烂坠,将这种武器的优点大肆放大,丝毫不提其中的各种缺点。

    而只是这些优点,已经足够让昭之埃心动。

    楚国有弓手,但是弓手都是精锐,不是那么容易训练的。

    弩的制作周期太长,成本太高,墨家也根本不卖,楚国一时间也拿不出这么多的弩来守城,更别说制作复杂的箭。

    很多守城的城中农兵,他们这辈子可能都没摸过弓,可是守城没有远程武器又不好守,真正精锐的弓手还要调离准备等到魏韩疲惫后决战。

    适也是希望九州民众早点接触到火药武器,尤其是战国时代全民皆兵的情况下,让火药武器早点扎根,也算是为将来准备。

    除了这些原始的手炮累武器之外,适表示墨家还可以提供一些特制的、不能用来进攻投掷,只能用来守城的火药雷。

    这是大手笔,此时尚无大宗的武器买卖,各国都是自产自用,而且以铜为主。

    弓之类的武器,更因为制作周期太长的缘故,根本不可能大规模交易。

    最多各国也就是买卖一些胶、羽毛、柘木之类的原材料。

    墨家直接出卖守城武器,这还是头一遭,而且适表示数量也不是问题,可以尽快提供一批,运送到鲁关方向。

    甚至于教授农兵施放的墨者,也可以跟随前往,但是不会参与守城,并且在围城之时就会离开,以彰显墨家这一次的绝对中立。

    昭之埃心中大喜,觉得墨家的兵器一旦到手,鲁关方城一带的防御就算是安稳了,自己也算是达成了使命。

    之前已经明确,这就是一场交易,那么价格问题也是必须要讨价还价的。

    适不等昭之埃先说,便道:“世间皆知我墨家不以珠玉为宝,所以珠玉墨家适不收的。而且珠玉价格难定,又不能够吃喝,那些工匠也不能认同。”

    “以铜交易,楚国面临此祸,又大量需求。毕竟战争持久,除了这些守城的兵器,恐怕也需要戈矛之类……”

    “况且,既有此战,楚王也必重赏封君,这些钱财皆源于赋税,而赋税又源于楚之民众,墨家收取这些,等于是转嫁了灾祸给那些楚人……还是对民众不利!”

    昭之埃原本心中觉得适想的挺周到,可听到后来顿生警觉。

    什么都不要,珠玉不要,税赋得来的钱财也不要……可之前又明确说是交易,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适想了想,说道:“我原本想,我墨家倒是还有些金铜,倒是可以借贷给楚王。毕竟墨家的金铜,是为了利天下而用的,如今封君贵族各放贷收息,就按照一定的利息出借给楚王,慢慢偿还……”

    这种借款的事,此时虽还未出现,但是于商人实力强大的战国时代很快就会出现。

    国君借贷,民众逼债,由此才有了债台高筑这个成语。

    周天子问商人借贷,连利息都还不起,以至于被商人逼得建筑债台躲起来,至少比起皇权无限集中的时代,商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放在封建皇权集大成的满清,只怕借贷就算还不起,商人们也未必敢去紫禁城逼债。

    昭之埃也觉得这办法可行,以楚王的信誉保证来借贷,贵族们未必肯借,而且听起来墨家这一次出卖的武器数量不少,贵族们也未必借的出。

    墨家手中其实也未必有这么多现金,只是货物从墨家手中出,等于墨家借钱给楚王买墨家的武器,然后楚王再还本金和利息……这是后世学来的很好用的手段。

    然而适不是商人,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他赚钱的目的只是为了墨家将来谋大事。

    所以在昭之埃点头认为此事可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