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啃一个堡垒要围一年,不屠灭百姓,诸侯大军一散,墨家瞬间就能再起。屠灭百姓,那泗上之民必然决死反抗,战意极浓,那还怎么打?

    围困堡垒,按照牛阑邑一战的状况,两万围三千,一个个堡垒围下去,后勤怎么办?

    八十万诸侯联军不能聚在一起,聚在一起那非饿死不可,分散的话,墨家以堡垒固守,集结兵力吃掉一部,又怎么办?

    纵然我知兵有才,墨家与我野战未必就能站到便宜,可那些别的蠢货很容易打成越王翳这样的仗,这样的仗来个三五场,谁还有心思啃这硬骨头?早琢磨着背后捅刀子了!

    吴起向来瞧不起那些世卿贵族,觉得他们一个个本事不大,只是靠着血统才有如今的地位,从这一点上,墨家的一些道义他根本没有反对的理由。

    唯一也就是魏斯对他有知遇之恩。

    他这种人和世卿贵族不一样,有才能天下之大,哪里都能够扬名,而那些世卿贵族离开了封地一无是处。

    是故田子方才说,士可以傲于贵,而贵不能傲于士。

    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用墨家的话说,不在其阶层,那脑袋就不必为其余阶层的衰败而痛苦。世卿贵族自然不愿意看到平等尚贤,可对于他这种人又凭什么看不惯?

    再者,墨家在沛县做的那些事,其实与西河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他正思索着,那亲信问道:“公以为,那鞔之适经此一战,可算得上是天下名将了吗?”

    吴起是有资格评价的,他又重新看了看那八张图后,笑道:“鞔之适这一战,不在于他,而在于越王翳太愚蠢。既要说名将,当与天下名将对敌,如我。他若胜我,可算是名将,可他面对的却是越王翳这样的愚将,怎么能够判断他是否可算名将?”

    “如一人,高八尺而殴童子,殴而胜之,此人到底能不能打,谁又能知晓?”

    “不过……虽不算名将,可也算得上是智将了。”

    亲信不解,吴起道:“两军相望,不知其将,将欲相之,其术如何?”

    亲信不知,做求教之状,吴起道:“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

    “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喧华,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亲信琢磨一阵,吴起指着第三张图道:“此图,越人左翼溃逃,义师右翼却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

    “事已至此,越王翳就该清楚,勿与之战,早早收兵才是上策。”

    “如此愚钝之将,鞔之适与之对阵,即便获胜,也算不得名将。”

    亲信知道吴起素来自傲,但却不自大,自傲有自傲的本事在身。

    吴起思索片刻,又道:“不过……越是如此,越能看出义师之强。”

    “令行禁止,机动迅捷……天下诸国,能做到这样的,也就是各国那数千精锐。西河武卒或能做到,但恐怕也有不如。”

    “我曾言,夫齐阵重而不坚,秦阵散而自斗,楚阵整而不久,燕阵守而不走,三晋阵治而不用。”

    “现而观之,义师阵整且坚,能走且用,实乃强军。强军固守,无需名将,便不能破。这一战就算是鞔之适被流矢所杀,越王翳也不能破义师之阵,这才是可怕之处。”

    “只不过遇到了越王翳这样的愚将,以至于鞔之适此战成名,打出了歼灭战。”

    “他若遇到我,不会成此威名的!”

    亲信急忙道:“公之能,天下皆知。司马穰苴尚不能及。只是若攻为越王,这一战该怎么打?”

    吴起却不言语,笑问那亲信道:“你若为越王,现在已经看到了这八张图,又该怎么打?”

    那亲信既是亲信,也算是吴起弟子,明知道看过八张图之后再说占了便宜,却还是说道:“我会摊开兵力,拉长阵线,加强两翼的宽度。”

    吴起笑问道:“你攻?你守?”

    那亲信道:“自然守。”

    吴起大笑道:“那你必败。潡水距离滕城二十五里,距离琅琊七百里。你守,墨家为何要攻?二十五里,运送粮草,一日即到。七百里转运稻米,途中耗费之多,你守而不攻,必败。”

    那亲信又道:“那就全军向前,维持阵线,阵整而击。”

    吴起又大笑道:“你展开兵力,拉长阵线……难道你的步卒变阵,有墨家的骑兵快吗?骑兵迂回侧翼,背后突击,你这么薄的阵线,岂不是一冲即破?”

    “再者,你摊开兵力,一旅对一旅,难道是墨家义师的敌手吗?看这图第六张,越人两万中还有君子军,尚不能吃掉整阵坚守的义师六千,你摊开兵力,墨家只要反击,你也必败。”

    吴起的手指点了点潡水和左翼的堡垒,说道:“墨家选定的地方与越人决战,正是扬其长而避其短。”

    亲信又问:“那我避开此地,围攻墨家其余城邑如何?”

    吴起更是笑的上气不接下气道:“墨家守城之术,我尚且怕,你屯兵坚城之下,后勤粮草据此七百里,义师主力尚在,攻城能力之强五日破城,你若这样做,败的更快!”

    亲信连声问道:“以公之见,难道越人必败?”

    吴起摇头道:“不是必败。胜败也要看对方将帅是否犯错。只是越人一开始的战术就不对,所以没有胜的可能。让我来打,至少能做到不败,但想要吞掉义师,也需要鞔之适犯错。”

    说罢,他拿出直尺,点了点墨家义师的右翼道:“墨家以堡垒和潡水为撑点,想要获胜,就需要让墨家变两个撑点为一个撑点。”

    “我可以引诱义师的右翼继续向前,做出全军欲退的态势。若是他不追击,那么我可以退出战场。”

    “若他追击,右翼离开潡水的掩护,侧翼暴露,我以君子军突袭侧翼,义师右翼便会溃败。再者,右翼若追击,战线前移,墨家的骑兵和这两个旅需要移动的距离就更远,留给我吃掉他右翼的时间也就越长。”

    吴起侃侃而谈,分析了一番,若是义师第七旅的旅帅也在这里,必要震惊。这个被适称之为天下知兵第一人的想法,竟然和阵前六指所说的越人唯一获胜的可能并无二致。

    那亲信想了一下,终于问道:“可您既说,那鞔之适是‘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的智将,他若不准追击怎么办呢?”

    吴起大笑道:“他若不追,我能如何?鸣金收兵呗。可他没有全歼我,甚至我损失不大,那你说他还能算是名将吗?所以我说,他这一战,不是源于他有多强,而源于义师之强,源于越王翳是愚将。”

    亲信忍不住问道:“可您刚刚说,琅琊据此七百里而滕据此二十五里,避而不战,越人不败而败。”

    吴起拍案感叹道:“正是如此。正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谋者无赫赫之名!越人不得不出兵,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若避战而逃,鞔之适就不会有此赫赫之名,可墨家依旧是获胜了。”

    “墨家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行政、制度、道义、军制、兵工、练兵、大略、大势……在战场之外他们已经胜了。只不过愚钝的翳成就了鞔之适成名的机会。如今我们在此与楚对峙,这也算是墨家敢打这一仗的原因,连这一点都算到了,如何不胜?”

    那亲信似懂非懂,又问道:“若公在鞔之适的位上,这一战又能打成什么样?”

    吴起哈哈大笑道:“打成什么样?以两万七千对阵五万,全歼敌军,自损两千,就是我来打,又能打成什么样?只不过墨家义师再少五千,我还能胜,就是不知道他鞔之适能不能获胜了。”

    吴起叹息一声道:“你们只看到战场厮杀,眼界太小。名将不名将,意气之辞。”

    “若将眼界放于淮北泗上,墨家自此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主动进攻就能主动进攻,泗上淮北自此不归越人,攻守之势易矣。”

    “若将眼界放于天下,这一战可谓:步兵之兴、骑兵之曙、车兵之末、贵卿之冢。可惜世人又有几人能看透?”

 第三九七章 政行百里谋万域(十)

    受制于眼界,亲信并不能够放眼天下,自然也就难以理解吴起所说的那句“步兵之兴、骑兵之曙、车兵之末、贵卿之冢”的话。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然而他和当年跑到左丘明亲传弟子那里学史的吴起差距太大,甚至都不能放眼泗上淮北,问道:“以公之言,义师固然善战。可越尚有土地千里,八十余城,人口百万。昔年勾践以二十年生聚卧薪尝胆而复夫差之仇,其时甲士不过三千。如今越地广阔,义师不过三五城邑,难道真的是攻守之势相易了?”

    吴起教育道:“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越王朱勾当年弑父而登君位,越国岂能和?国不和则不能出军,又如何战?”

    “再者,纵越国八十城,百万人,可潡水一战,君子军全覆,越人岂敢再以五万之师出战?提十万之师,在堡垒广筑的墨家控制的泗上游走,这岂非自寻死路?”

    “非十万之众,越人不敢与墨家战。提十万之众,粮食不济又不能攻,只能守。十万之众又不能整日集结,义师其疾如风,破城又快,三万出征越人非十万不敢对阵,征召十万非半年不能,期间又要稼穑耕收……墨家岂不是想攻哪里攻哪里,想去哪里去哪里?”

    吴起说到这,低头沉思片刻道:“只是不知墨家在此一战后,又要如何?他们既说要天下弭兵,行墨家的仁义之政……”

    “凡兵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墨家起兵却以利天下为名,不争名利、无有积恶内乱,更无饥荒……前所未有,不能判断。”

    那亲信闻言道:“墨翟此次派出使节去见魏侯,莫不是想要借魏侯之口,请天子封侯?”

    吴起一怔,即刻大笑道:“断无可能。墨家真的在意天子?既不在意,又自行政,何求公侯之名?”

    “你啊,小觑了天下英雄。墨家求不朽,不会在意公侯万代之名的。因为他们的道义中,公侯分封贵胄世卿,本身就是要腐朽消亡的,他们又怎么会求让自己成为他们认为将要消亡的东西呢?”

    …………

    魏都。

    老迈的魏斯正在与群臣议政,太子击沉默不语,看似情绪不佳。

    墨家的使者团前日抵达,伴随而来的还有墨家义师俘获越王的消息,立刻引发了魏国群臣的震撼。

    魏斯听到这个消息后,却先以此教育了一番太子击,当年太子击认为魏斯对于墨家的态度有些过软。

    儿子骄傲,这是魏斯欣慰的,但这骄傲之外的容忍和大局思量终究和自己相比差了些。

    借潡水一战,魏斯便问,若是当初牛阑邑一战之后,兴师问罪于宋,如今在大梁对峙的,便可能是一支类似于全歼越师的楚师,又该如何?

    太子击不能对,只得口称错误,拜服跪听,徐徐而退。

    昨日墨家的使者团抵达,魏斯设宴款待,也给足了墨家颜面,舍弃了部分周礼。

    墨家非乐,魏斯在宴会的安排上也没有奏鸣钟鼓,单单是这一点便是前所未有的待遇,更是严重违背了周礼的。

    墨家的正使这一次不再是禽滑厘,级别相对而言不高,可魏斯还是亲自接见,并且设宴与群臣一同听了墨家使者的建议。

    既是建议,自然要有名,而名又要符合墨家的道义,无非就是非攻兼爱利天下之类的说辞,这些都是不需要争辩的,因为争辩起来没有意义。

    魏斯和群臣关注的,是墨家在潡水一战后,下一步要做什么。毕竟,越国一直是三晋的铁杆盟友,有齐、楚两个共同敌人,关系向来融洽。

    昨日的宴会上,墨家提出了会盟的邀请,同时给出了会盟的种种提议。

    魏斯不得不承认墨家众人的大势眼光,此时提出的这些条件,他竟然找不出任何理由不接受。

    这三年时间,韩国已经做出了选择,看到了楚国的虚弱,利用了郑国的内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韩国方面派人与魏斯密商,希望魏国和韩国合力,瓜分郑国的部分土地。韩国会出兵与魏国一同对抗楚国,入王子定,同时郑国的东西两部分,东边的归魏国,西边的一部分允许韩国占领。

    这件事商议完毕,魏国的首要战略就是战胜楚国,所以这时候无力干涉泗上之事。

    越国是魏国的盟友,魏斯也清楚,这一次越国大败,齐国不可能不去摘桃子。

    但是,魏国无力在两线作战,不可能干涉齐国对越国的反击。

    然而,三晋中还有一家赵国,让他们合力去打楚国,赵国肯定各种推脱,因为那等于是用赵国的血去肥魏国的势。

    可若是让他们去打齐国,赵国定然欢喜,可是魏斯用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赵国赶出这个势力范围,真要是三晋干涉齐国,那么得利最大的必然是赵国,因为赵国出力最多,分饼的时候要的也一定最多。

    墨家选了个好时候,魏韩联军已经确定在明年攻打大梁城,这种情况下不能再有任何的意外。

    潡水一战,墨家的势力更大,也展示了足以掰腕子的力量,这时候去招惹墨家、指责墨家祸乱天下,笑的最开心的必是楚国。

    而墨家给出了一个好建议:三国一家干涉还建阳、巨陵,给齐国一定的利益,但又不损害越国的根基。

    必要的话,如果越国内部发生了政变,墨家可以提供贷款和武器,帮助越王翳复位,只要越王翳能够遵守一些“利天下”弭兵的条件。

    魏国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去会盟,支持墨家的意见,就可以得到两个好处。

    盟友越国仍在,可以继续威胁齐国和楚国,不使齐国扩张力量到泗水流域,同时又可以让田氏领魏国一个人情,毕竟建阳、巨陵是齐侯割让出去的,但此时却算是田氏要回来的。

    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杜绝赵国干涉齐国,避免赵国把触角伸到东方。魏韩又可以全力准备对楚一战。

    越国不倒,齐国的后方始终有威胁,对抗魏国就不敢用全力。越国不倒,楚国的东方依旧面临着威胁。而墨家在泗水流域崛起,暂时魏国又无法染指,那就没有必要招惹墨家。

    唯一受损的,也就是越国需要放弃泗上的霸权,但是不放弃也没意义,墨家想打还是可以获胜的。

    墨家嘴上说的是小国非攻结盟,实则魏斯很清楚,到时候那些君侯不过傀儡,墨家才是泗上的无冕之君。

    他也警惕于墨家扩张的速度,但却不希望自己做天下贵胄世卿的“殉道者”,拼尽全力扑灭墨家的结果就是被赵、韩、楚、齐、秦瓜分。

    在宴会上,魏斯也询问了墨家使者这次会盟的基调和底线。

    墨家使者表示,墨家这一战是迫不得已,越王翳好战先攻,墨家只是防御。而打完之后,又不忍齐越开战,所以……

    听墨家说完一堆“利天下”非攻的理由后,终于说到了最后的底线。

    越国以沭水为界,沭水以西墨家代行其政,十五小国非攻同盟,不攻不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