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赏赐的土地,包括在土地上耕种的人,人和土地是绑定的,贵族不可能亲自去地里刨食,所以绑定人身的封建土地农奴制度是贵族不可能放弃的底线。

    在铁器牛耕垄作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那种单纯的货币地租或者完全的实物地租,因为靠石头、木头、蚌壳和铜器,根本不可能保证剥削的效率。

    这就必然出现这种人身依附土地的半农奴制的情况,贵族们享受着劳役地租,也享受着这些封地上的农奴的劳动成果。

    当年赵籍既然将邯郸封给了儿子,那么邯郸的许多土地和人也都是归属于儿子的。

    墨家在邯郸开矿冶铁、传播牛耕马耕的技术、新作物的引入、赵国多马的物质基础,都让公子章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一些变革成为了现实。

    加上本身公子章的身边,还有一些隐藏的墨者,再加上三晋早已经出现的私亩制度,从赵籍死到现在的十三年时间,邯郸的变革已经初见成效。

    甚至于公子章身边的一些士人、属官,也都不是再分封土地的形式,而是给予足够的货币俸禄。

    商品经济的繁荣、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都让货币俸禄有了现实的意义。

 第二十二章 爱恨

    索卢参等人相隔十余年再一次看到邯郸城的时候,邯郸城的模样已经完全和当初不同了。/全本小说网/https://。/

    甚至已经看不出周礼中方方正正的规矩,那些突出的棱角、行墙、壕沟护城河、附近周边的几个小型的堡垒卫城、在城墙上发出青黑色光泽的铜炮……

    这一切都和十余年前截然不同。

    从北境高柳第一次进入中原、第一次看到真正的中原大城的马奶,看着那高耸的城墙和城门处的人来人往,暗暗咂舌。

    和身旁许多第一次进入中原看到中原大城的北境人一同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索卢参带着骄傲告诉他们,这城必是出自墨家人的手笔。

    随行的公子章那边的人笑着回道:“您说的没错。这正是工匠会的人帮着建筑的,花费巨多,却也值得。此时筑成,公子曾言,有两万士卒守御,十万之师不能破。”

    邯郸城比起北境的高柳城要高大的多,毕竟胡人不会攻城,高柳城完全没有中原攻城围城战的烈度基础,也就没有必要耗费巨大。加上人口却比这里差得远,实在不能相比。

    马奶听这些人一说,赞叹之余又问道:“这是咱们墨家建筑的,那泗上的城邑,岂不是比这个更加宏大?都说沛县,那沛县的城邑不知道又有多么大?”

    索卢参想了一下,摇头道:“只怕没多大。若真叫人围了沛县,只怕城邑再大也无用处了。”

    马奶似乎理解了,又似乎没有理解,心中竟然多少有些幻灭。

    总是听墨家说起泗上沛县的繁华,原本想象中那是一个比高柳要大的城邑,但是具体什么样他难以想象,就像是没有见过雪的人无法想象雪是什么模样一样。

    今日看到了邯郸城,已然震撼,索卢参却说沛县并没有如此雄伟,这样马奶觉得稍稍叹气。

    走在真正的中原大城之下,那种巨城的压迫感让马奶有些紧张,和那些第一次见到中原大城的其余人一样,看着高高的城墙,觉得自己有些矮小,有些慌张。

    索卢参倒是见多了城墙,也见多了巨大的城邑,只是粗略了估算了一下这座城邑修筑的花费,心里对于适所言的乐土需要每个人生产的东西很多很多才有可能的说法又有了几分理解。

    这样的大城,以往不是建不起来,但是能够在数年之内建起来、而且筑城的不是诸侯家主只能算是一邑大夫的公子,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与索卢参同行的徐益见索卢参抬头观望,便道:“这座城两年前刚刚建成,一共花费了五年时间。”

    徐益想到墨家那些关于仁义、民之三患之类的说法,许是担心索卢参有什么不好的想法,急忙又补充了几句。

    “所花费的钱财虽多,但是民众的生活亦有提升,公子真是仁义之人啊。”

    “邯郸为他的封地,便将自己的封田授人,得授田之人一万五千余户。最多分二十年还清,还清之后这些田产皆是农夫私产,邯郸人皆呼万岁。”

    “一万五千余户,户分田产百亩,又资以铁器、马匹,每户每年缴纳的税也不过十而取一。”

    “此外,公子又将自己的僮奴作为雇工,授予墨家在这边开办的冶铁作坊之中,每年得钱十万余。”

    “加之冶铁每年十一的收入,以及邯郸商贾往来的商税,加上一些从墨家的借款,又赶上荒年大修城邑,不但民众可以得食,又在不伤民力的前提下修筑好了此城。”

    这里面许多的做法,索卢参一听,心中暗笑,心道这里面要是没有墨家人的操作,那就有鬼了。虽说墨家之前重鬼神的,可索卢参现在已经对于鬼神之说颇为不信,因而想到不可能之事会想到有鬼了之说。

    心中除了暗笑,也有暗讽。

    这邯郸城本就是公子章的封地,公子章是为了当赵侯而收买邯郸的民心,加上邯郸城作为赵氏一族一直以来的重要封地,本地别家贵族不多,自然施展变革就容易。

    可要是推广全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敢这么推广,贵族就会推翻公子章的统治,斥之为暴政。

    索卢参心想,到头来也就是妥协和稀泥,这最后彻底干掉世卿贵族的重任,还得放在墨家身上,靠明君王侯终究不行。

    一个可以当国君的人,根本不会在乎那点封地,哪怕邯郸这样的大城。国君恨不得天底下一个大贵族都没有,全都变成小农,以便于集权。

    可那些当不了国君的贵族,封地和封地上的人口却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他们权力的根源。

    不过这种变革,终究还是利于天下的。索卢参想到之前听适说起的一些说法:一直在黑夜中的人,根本不知道光明的美好。最期盼光明的人,永远都在黎明之时,东方将晓,人们看到的光明,才会明白黑暗的可怕,才会想到推翻那些东西。

    邯郸城如今的局面,对于赵国别处,那就是曙光,一个可以让别人看到的曙光。

    而墨家关于此时乐土的推断,所需要的基础正需要这种变革来提供。索卢参坚信适所言的那些乐土之说,是推论推理之后最适合时代的,但这个时代的到来,还需要各国的变革,最终发现变革不彻底的时候,民众才会期待真正符合此时生产水平的制度。

    他心中琢磨了许多,嘴上却不多说。既然墨家在邯郸开办冶铁作坊,想来在邯郸的渗透已经不浅,不敢说到了这里就像是回家一样,但至少会有足够的影响力。

    公子章的变革,墨家不可能全然让公子章收买人心,必然会暗中活动,以政治要求作为借贷的一项条件。

    这些附加的政治条件虽然徐益并没有说,但索卢参觉得这是一定存在的。

    索卢参心想,这徐益只说公子章在邯郸人皆称万岁,只怕墨家在邯郸民众眼中,也该是交口称赞了。

    …………

    邯郸城内,一处楼台遮掩深处,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披白孝。

    年轻人名叫郭纵。

    郭家,是邯郸之前的豪族大户,原本是靠冶铁为生,当然不是高炉铁,而是那种低温锻打出来的海绵铁。

    炉铁的技术掌握在墨家手里,他们并不会。

    有名有姓,自然是贵族。

    郭纵的祖先,乃是周武王的叔叔,封于虢,后虢被灭于晋,子孙以郭为氏。

    后赵简子围晋之绛,郭氏迁于晋阳,后来的分支又有一支迁于邯郸。

    自从低温锻打海绵铁的技术出现后,邯郸这里的几个大家族便开始合作垄断了铁器的生产。

    邯郸郭氏作为晋阳郭氏的分支,依靠着冶铁业积累的财富,在墨家出现之前,已经隐隐可以涉足赵国的政治。

    兵器需铁、工具需铁,这必然和赵国的贵族之间有颇多的联系,这是氏族壮大的另一种方式,由商人成为“素封”之君,然后逐渐获得权力。

    在墨家出现之前,郭氏累积巨富,家有万金,到郭纵父亲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邯郸城首富之家。

    除了冶铁,还放高利贷,做马匹生意,郭纵之父在许多贵族面前都是座上宾,地位超然。

    然而随着十年前墨家的人来到邯郸,随着公子章的一些列变革,随着泗上那种新型的冶铁方式的出现和墨家的技术垄断,郭家的产业和地位一落千丈。

    两次降价相争,一次公子章土地变革、墨家出面赊欠铁器日后低息偿还,双管齐下。

    郭纵的父亲觉得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以万金作为根基,想要和墨家斗下去。

    可是斗了不到半年,郭氏一族就已经撑不下去,这万金砸下去似乎根本不可能触动墨家的根基。

    之后不久,墨家在这边的冶铁作坊就开始开出高价,招收郭氏冶铁作坊中的那些锻打工匠,许多人逃亡,甚至有些卖身为奴的也多逃亡。

    若是以往,郭氏自然可以凭借和贵族之间的关系,将这些人要回。

    但是,如今墨家和公子章走的极近,这些逃亡的奴隶竟然只是赔偿了原本的赎金,就做无事。

    不久之后,邯郸城市面上的奇怪商品越来越多,墨家在这边的产业全面铺开,但凡和墨家出售的货物有竞争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棉布和毛呢彻底毁掉了本地的麻布生产。

    炉铁农具导致那些磨制工具的骨匠、石匠纷纷转行,或是成为墨家作坊的雇工。

    那些囤积粮食的大商人,也在这几年的粮价暴跌中赔的血本无归。

    然而有人忧愁,便有人欢喜,那些与墨家产业并不冲突的手工业者这几年都赚了一笔,而那些和墨家的产业有关联的、诸如烧炭、烧陶、木工等行业,更是迅猛发展。

    郭纵的父亲便派遣了几个心腹之人去了一趟泗上,回来后将见闻一说,郭纵的父亲一夜之间苍老了数岁,卧病不起。

    这个曾经在邯郸的大人物、这个可以和许多赵国贵族分庭抗礼的富商、这个赵国本土手工业的代表性人物,在病床上冲着郭纵说了一番话。

    “斗不赢的,家有万金,在墨家看来也不过是区区之数。墨家那边动动手指,咱们家这点产业就要撑不下去。”

    之后不久,老人便一命呜呼。

    郭氏一族的宗主之位落在年轻的郭纵身上,人心散乱,各自惶惶。

    他这个宗子接手的,是一个已经开始衰败的家族。

    他这个宗子和父亲一样,清楚依靠技术和财力想要斗过墨家全无可能。

    他也曾读过一些墨家的书籍,一开始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有道理,可是现在却恨恨想到:“墨家说让民得利,若真要让民得利,便不该与我家相争。不过是群口称仁义的小人罢了。与民争利,又谈什么仁义?”

 第二十三章 暗流

    乱世之下,已经不能独善其身。全本小说网;HTTPS://。m;

    墨家的资本和技术冲击之下,郭纵想要壮大家族,只有权力才有可能。而要获取权力,就该参与到赵国的公子之争中。

    到时候凭借对公子朝的支持,一旦公子朝上位,就需要回报他。

    届时不准墨家在赵国活动、收回墨家的铁矿作坊、专许专营,这便是唯一可能获胜的手段。

    幸好,墨家与民争利的民,很多。

    对于墨家不满的民便很多,这些人都有着巨大的能量,是时候聚在一起参与到这件几乎人尽皆知的大事之中了。

    身着孝服的郭纵召集了很多在邯郸改革中对墨家和公子章报以仇恨的一批人,此时此刻,他问了众人一句话。

    “如今天下,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今天聚集在这里的这些人,对于公子章和墨家的仇恨,根源就是自己的利益受损。

    说起财富,这些人有说是金银、有说是珠玉、有说是土地,但这一切都被郭纵反驳。

    到最后,郭纵说道:“这天下最大的财富,就是权力。倘若你我有权力,墨家纵然有钱、纵然产业众多你我不能相抗,又能如何?”

    “下达法令,收回墨家的产业,分于我们,只准我们专营,难道墨家还有什么办法与我们对抗吗?”

    “你我都是工商之人,所求者,金银之利。贩运马匹,倍利;冶炼铜铁,五倍之利;走转珠玉,十倍之利。可若是投资于权力,却能得到百倍之利。”

    不枉他读了许多墨家的书,也因为这些书的存在让他能够小小年纪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若无适的出现,能够在史书上留名一笔的郭纵,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后世曾载,郭纵此人“居邯郸,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正是因为这种巨额的财富,以及因为从事的是和军事战争极有关系的冶铁行业,郭氏一族作为外姓逐渐走入了赵国的核心决策层。

    再到他的后人已经可以成为决定赵国败亡的人物……诬陷武安君李牧被赵王所杀的幕后主使;行贿使者让使者说出廉颇尚能饭否只是顷刻三遗屎矣之人,便是郭纵一族的后人郭开。

    战国时代,是为数不多商人可以纵横捭阖参与列国政治纷争的年代,商人的视野也因为没有纸张、印刷术以及贵族知识垄断等因素,胜于一般的平民。

    郭纵年纪轻轻,能够想到这一点,已经颇为不易,或者说这是他面对墨家按照资本的意愿改造社会的浪潮之下,唯一能够想到可以对抗的方式。

    只是,他没有想,若是君权王权可以扶植他、出言即法打压其余人,那么又靠什么来保障整个工商业阶层的利益不被王权所压制呢?

    墨家所做的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一个将来有一天工商业阶层足够强大、强大到有了阶级意识、根本不希望头顶上压着一个王权的时候,将悬在头顶的掣肘之物砸的粉碎。

    这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一些理论和说法让底层和他们站在一起。富户出钱、底层出力、名义上的平等兼爱来代替血统的天然不平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纵想要做的事,眼界终究还是太小。

    然而就现在来看,郭纵已经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对抗泗上的这头怪兽,除非依靠权力。

    其余因为仇恨或是利益受损而聚集在这里的人,也不可能想出比郭纵更为合用、更为实际的想法。

    众人咂摸着这句“投资权力、获利百倍”的话语,愈发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滋味。

    原本他们不太愿意投身这样的事,因为不论谁做了赵侯,在一些事上终究需要他们的帮助,也不会轻易招惹他们这些巨富,反而会以礼相待。

    然而现在他们被墨家无意中的竞争和打压之下,已经从穿鞋的变为了光脚的,需要拼死一搏否则就只能慢慢等死。

    心态转变之下,郭纵这种放在二十年前会被在场的许多人认为不可取的想法,在此时获得了交口称赞。

    众人静下来,听着郭纵提出的一些意见,考虑着若是成功之后自己想要的特权,计算着自己手中能够拿出的仆从、军械、金钱,越发兴奋起来。

    …………

    郭纵这样的看不到的暗流,尚且算是赵国内部人的选择,是时代冲击之下的一国之内的内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