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他对适的称赞也是符合墨子的理论体系的。

    “赏:上报下之功也。”

    既要报功,适又轻金重义,那除了夸奖也实在没有办法报此功。

    胜绰称呼适为“鞋匠适”,也是墨子说出那样夸奖适的原因。

    在其看来,“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天赋予了人平等的权利和资格,在天之下没有高低贵贱,人人平等自有道理。

    是故“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不看血统、不看资历、不看长幼,不看出身,只看能力,那句“鞋匠适”正是墨子话语中抨击对比的重要原因。

    其实胜绰有句话没说错。单单是那句天赋予了人人平等的权利和资格,墨子的大义在这个时代已经处于了“下流”。

    但在适看来,最神奇的也正是这一点。

    明明墨子只需要将人皆天之臣改为人皆天之子嗣,便可以与兼爱无缝连接,朝着一神教的邪路一路狂奔。

    可墨子在论证了人人平等皆天之臣的理论后,在兼爱的问题上用了极端世俗化的解释:交相利,人们兼爱互助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应该兼爱。而不是人人都是天之子所以融汇此时的血统亲亲理论自然应该兼爱。

    除了利益之外,墨子也是用辩术来完成兼爱的内部逻辑循环:爱所有人并非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有人之中。自己既在所爱之中,爱也加于自己。无差等的爱别人,就是人人都爱自己。爱自己只能得到一份爱,爱别人能得到所有爱别人的爱外加爱自己的爱,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兼爱,便是赚了得了利。

    适在村社的所作所为、适关于麦粉所得金为行义的做法,未必是出于爱所有人的兼爱之心。

    但适可以用诛心之言攻讦名声已坏的胜绰,别人却不能用诛心之言来攻击风头正盛的适。

    只能观其行、见其效,以其行效说知其心。

    因而在墨子看来,这一切所作所为,恰恰是爱所有人的表现。

    墨子认为适是一个兼爱他人如同爱己的人,当得起那样的夸奖。

    除胜绰等人外,绝大部分墨者都觉得这样的夸赞是可以的,也是对自己对其余墨者的一种鞭策。

    唯独一个和适很亲密的人,产生了一丝疑惑。

    跟在适后面的六指看了看适,又琢磨着刚才墨子的那番夸奖,回忆着适曾讲过的故事。

    虽有些紧张,可还是在咽了一口唾沫后,学着适的模样问道:“巨子,您……您这样夸奖适哥哥,是觉得他不堪大用吗?”

    这话一出口,众人都笑了起来,六指算是年纪最小的墨者,虽然是自称的,但在之前的表现已经博得了众人的认可。

    这时候忽然问出这样一句奇怪的话,众人均以为他年纪小,或许想错了什么,也只是笑,没有出言驳斥。

    墨子微笑看着这个让他觉得很是不错的孩子,笑问道:“你怎么这样说呢?”

    六指一直听适讲墨者的故事,对于墨子很尊重,可关系到适,他还是鼓足勇气开口说话。

    “巨子,适哥和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您越看重的人,越容易得到您的责骂。适哥说,若是以后我成了墨者,如果有人责骂我并且有道理,那我一定不能生气反而觉得我是被看重的,否则为什么要责骂呢?”

    “适哥说,当年耕柱子整日被您责骂,他不高兴。您说,如果要去太行山,一匹马一头牛,你会选择鞭策哪个呢?鞭策马,不是恨马,是因为认为马比牛更快。而对于牛,鞭策是没有用的,不如放在那里好好喂养,等到作为祭品祭祀……您不是想把适哥做祭品吧?”

    怯生生的声音,犹豫而又紧张的表情,想要维护自己敬重之人的内心,在这个不足十五岁的孩子身上糅合在一起,复杂而有趣。

    包括墨子在内的墨者都被六指的话逗得笑了起来。

    唯独之前连胜绰的诅咒都不在意的适,心里激灵了一下,浑身一抖,后背冷汗涔涔。

    刚才他还沉浸在墨子夸奖自己的兴奋当中,有这句话记在竹简上,这才是自己真正要想要的东西,比起胜绰的那句赠言不可同日而语。

    可六指看似孩童般的话,却给了适极大的警醒。

    这个故事是他将给六指的,可如今这个故事又被六指说出来,看似是童言无忌,实则让适冷汗直流。

    自己还没死!只有死去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祭品之说或是无稽之谈,墨子做事定有后手,自己刚才的高兴,恐怕有些早。

    他抬眼悄悄看了一下墨子,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墨子并未注意,而是笑着来到六指的身边,说道:“孩子,有人用豆喂马。马吃的很胖,于是他觉得动物都喜欢吃豆。有一天,有人送了他一头老虎,他也用豆子去喂老虎,结果老虎并不吃。那我问你,马喜欢吃豆,有错吗?老虎不喜欢吃豆,有错吗?”

    六指摇摇头,说道:“没有错。”

    墨子点头道:“就是这样啊。有的人需要鞭策责骂,这是他们的豆。有的人需要夸赞嘉奖,这是他们的肉。喂马用肉,那是不对的。可喂虎用豆,难道就对了吗?都是食物,可要因为虎和马而分为豆和肉。”

    六指似乎明白了过来,觉得既然巨子不是要把适当做祭品,那就不用担心了。

    行了一礼后,乖巧地退到了适的身后,继续整理那些竹简。

    墨子说完了六指,又看了一眼适,忽然冲着一众墨者道:“为什么人死了才有谥呢?”

    禽滑厘回道:“因为死人不能改变他生前做的事。不能改变,所以才能定谥。”

    墨子又问道:“那么就是说,谥不是因为死,而是因为不能改变,是这样的道理吗?死可以不改变,但死只是不改变的小故,而非大故,是这样的道理吗?”

    禽滑厘点头,靠近的墨者也都点头。

    墨子忽然面朝适问道:“适,你既成为了墨者,行义之心能不变吗?”

    适几乎没有犹豫和停顿,用了一句此时还不存在的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弟子心之所善,乃是行义,故行义之心,九死不悔!”

    墨子大笑,说道:“我曾说,天子有错,亦要罚之。你说要我墨者铸赏罚天下之剑,你既不是天子,也用不到这赏罚天下之剑,便用三尺铜剑即可。这是令,亦是盟。”

    说罢,墨子不看适,长声呼唤了几个名字。

    每叫一人,便有一人应声上前。

    “禽滑厘!”

    “是!”

    “公造冶!”

    “是!”

    “孟胜!”

    “是!”

    “骆滑厘、高何、县子硕、曹让、卫徙栗……”

    一连呼喊了十余人的名字,每个名字都让适心中一惊。

    除了那几个熟悉的,后几人不是原本横行乡里的恶少年,便是动辄杀人的“勇士”,要么就是杀过贵族改名换姓后隐藏到墨者中的刺客……

    这十余人站到了墨子身前,墨子仍旧微笑道:“令由巨子出,不犯令则无罪,今日我便立一令。”

    “适通晓天志,又盟誓行义,若其不行义,必为天下害,甚于常人。天子有罪,尚且要罚,况于适?从今日起,若适仍在墨家,有违背大义之事,你们十三人定要提三尺剑将其诛杀!”

    禽滑厘、公造冶都很敬佩适,但听到墨子这样说,却也没有丝毫犹豫。

    “尊巨子令!弟子盟誓,若真如此,哪怕藏身洛邑王城,哪怕有甲士护卫,哪怕弟子身死,亦必诛杀!”

    适咽了口唾沫,看着领命的十三人,哪一个不是凶名赫赫之辈。

    公造冶这样的人,是有实力格杀数十甲士一击得手的。

    况且禽滑厘还是基本钦定的下一任巨子,禽滑厘既然领命也就是说之后所有的墨者都领了此令。

    自己所说的那些天志、赛先生与唐汉,墨子不是不在意,而是很在意,也明白里面蕴含着多大的力量。

    所以才会把自己用那篇赞颂高高捧起,再用这些人的三尺之剑监督。

    那篇赞颂,是墨子赌上了自己一世识人之名,编织的一道网,一道鞭策适前行的网,也是一道让适的背叛增加了无数心理上成本的网。

    整日被夸赞的人,那些夸赞也是一种束缚,逼着只能向前不能退后的束缚。

    那三尺剑,是墨子听了适说铸赏罚天下之剑后的反应,适不相信天罚天子所以想让墨者铸赏罚天下之剑,墨子便依着适说的铸了十三柄三尺之剑。

    罚适,不需要天下剑,只需三尺剑。

    那些天志、割圆、草帛、隶书、天下剑、乐土、四百丘甸皆属墨……种种这些说法,让墨子不得不防,而且不得不如此慎重地防备。

    不是不信,只是增加背叛的成本,让其不背叛。这便是律令的作用,是为了天下再不用律令。

    墨子终究还是讲道理的,在这十余人盟誓之后,墨子问适道:“你若不愿意,可以如胜绰一般离开墨者。你离开了墨者行伍,巨子之令便管不到你,除非行大乱天下之事,否则也不会有性命之危。但你若真的想要行义天下,留在墨者当中,就必须要执行这样的律令。你考虑一下,是离开?还是留下?”

    众人均以为适又会说出类似心之所善九死未悔之类的惊人之语时,却不想适没有直接回答离开还是留下,而是问道:“先生,我有两件事没弄清楚,所以我还不能决定。”

    “其一,大义总有目的,我们墨者心中行义大利天下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模样?这是我必须要知道的。”

    “有商丘人欲往楚,却向北行,必错。这我知道。先生如今行义,就如先生欲往楚,却不告诉驾车之人欲往楚,而是坐在车子左边说:向前、绕开那棵树、从那条河过去、到那座山转弯……”

    “先生的每句话都对,都是行义,但正如那些疑惑不分大义的墨者一样,不知道将往何处。”

    “所以,墨者必须要有一个章程,这个章程就是告诉每个墨者,到底行义后的天下应该是怎么样。知道了这个,那才能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在行义。就不会出现南辕而北辙,才能够真正尚同共义。”

    “知道了目的,才知道做法是否正确。知道了往楚,才能知道向北不对。”

    墨子没有回答,也没有教导,更没有责骂或是失望。

    而是面露微笑,问道:“其二?”

 第六十三章 正本清源来日长(五)

    “其二。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先生,我今年十七,先生今年七十。先生逝后,谁来决定我是否是在行义?先生逝后,禽滑厘、公造冶、孟胜……我、哪怕还是孩子的六指等人都会死。我们死后,谁又能保证成为巨子的不是胜绰那样的人?”

    “先生可以赏罚我,将来谁又依大义来赏罚那些违背大义的墨者?”

    “人都是会变的。所以先生才要铸剑十三以备我叛。那么,怎么才能保证选出的巨子是行大义的?怎么保证巨子之心便是每个墨者之心?怎么保证上下同义的同时,又保证巨子之言秉持先生现在的义?”

    “约后世的巨子之十三剑,又在何处?”

    “这些人逝去后,怎么保证所有的墨者都尊巨子之言?只有巨子之义与天下墨者同义,方能保证,所以怎么保证巨子与天下墨者同义?”

    “既可思辨、又能集中,方为后世正途。”

    “这两件事不解决,弟子不敢答应。”

    “不是怕死,是怕大义难行!我信先生,可我不信百年之后的巨子!先生在,禽滑厘、公造冶、孟胜、摹成子等人在,我不担忧我墨家,可我担忧他们逝去后的墨家!”

    “仲尼逝,儒者六分。子思、子夏、子张、颜回之后、仲梁子、漆雕开,各传弟子。第一件事不解决,墨家亦有此忧;第二件事不解决,墨者亦或六分!”

    他说的,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又不全是危言耸听。

    此时荀子尚未出生,儒家八分之说还未出现,但是儒家六分之势已成。

    六人均是仲尼弟子,各自认为自己的儒才是真正的儒,虽还未到互相指责对方为异端的地步,但也快了。

    墨者如今可以这样嘲笑儒生,可墨家的下场也差不多。

    孟胜被吴起临死反击之计所杀,成组织的墨者全灭,墨家的纪律被孟胜破坏:他在赴死之前将巨子之位传给了田襄子,墨者弟子却没有听从田襄子的命令。

    骨干成员全灭后,墨家便一分为三。一入秦,一入楚,另一部分来到稷下学宫。

    每一派都选出了自己的巨子,每一派都认为别家是异端别墨。

    归其根本,就是在于适说的第一点。

    墨子行义,却没有将这些道理体系化,也没有提出行义后的天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墨子的学识是后世墨者不能比的,比不了学识,那就只能学墨子其余的地方:以苦为乐。

    本来吃苦只是为了行义,而后世的一部分墨者将吃苦变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最终这一支没有入秦融合官吏体系的墨者也消亡——他们不再比谁知晓的天志多、谁行的义大,而是比谁能吃苦、谁能如大禹一样累的腿上的汗毛都被汗浸秃了。

    吃苦很难。

    但相较于墨子其余的本事,吃苦学起来反而是最容易的。

    当一个人成不了圣人却又想学圣人的时候,总会选择圣人身上最容易的一点去学习,然后再把这最容易的一点化为整个圣人,于是便与圣人更近了。

    但圣人也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而是自己造出来的一个有着相同名字的、古怪的、自我创造的异形。

    孔子也是儒生的圣人,于是也被后世的儒生变为名字相同,却根本不是六艺精湛、精于驾车射箭的夫子。

    对墨者而言,后世这种异化的苦修主义的墨家思想,又杜绝了更多的人加入墨家的可能。

    从而在孟胜之死后,墨家的组织规模一直没有恢复,再没有到处平事干涉的实力了。

    适现在处在墨家最好的时代。

    墨子还在,墨家规模最盛并且还在不断扩充。

    创立墨家的人还活着,一些漏洞还能被堵住、一些时代局限性的糟粕还可能被去除。

    所以他必须在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墨家的命运不可避免。即便避开了吴起的死后之谋,也无法扭转天下局势。

    第一个疑惑,是为了让墨家从一个神秘团体变为一个有明确政治目的的团体;第二个疑惑,则是为了自己今后能够跻身为墨者的首脑人物,哪怕是之一。

    墨子听到适的两个疑问,既没有生气也没有指责,神情变得有些慎重。

    他在那场大病之后,就在思索墨家的将来。

    一为自己将死,一为鬼神之说难撑。

    在村社处理桑生的那件事上,墨子亲眼看到,有所触动,似乎想明白了一些,又抓不住精粹。

    明明那些农夫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但最终的意见还是适的意见。

    那不是墨者的组织方式,但却达到了墨子想要追求的效果。

    适所讲的南辕北辙的故事,墨子也触动极深。

    的确,他现在做事都是在行义,可就像适说的一样,驾车的人在听他指挥,驾车的自己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自己活着还好,自己死了怎么办?

    自己死后,或许第二代巨子能知道驾车前往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