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利用宋国这个缓冲国,继续修筑南线的砀山、符离的城邑,使得在宋国中原方向一旦开战,墨家可以放弃宋国,拉长战线,寻找战机歼敌。

    至于南线,在符离以南,一直到泗水入淮地区,那算是之前吴楚、吴越争霸的重点地区。

    楚国在淮河东部的有效统治,也就到钟离,过了钟离就是墨家说的算。

    而且因为秦没有得巴蜀,也没有攻破郢都,所以楚国的统治重心仍旧在江汉和南阳,淮水下游地区楚国的力量十分不足。

    因为黄河尚未夺淮入海,所以洪泽湖此时并未形成,而是一大片上好的土地,在钟离之东,淮河以沿岸,那里是墨家之前定下的南郑、襄阳、桐柏山、淮河战略的进攻发起地。

    在铜器时代,尚未因为黄河夺淮入海形成的洪泽湖地区是逃亡农民、所谓“群盗”的聚居地。

    大大小小的小湖泊、湿润温暖的气候、上等的土质,是铁器时代最好的粮仓区之一,但在铜器时代却并不适合人的居住。

    之前泗上已经组织了大量的移民进入淮水,甚至于实行了“长工”贸易,从远方运来大量的人口充实这片地区,强效的组织术和执行力,以及民间资本配合“长工”贸易有利可图的背景,都使得这里开发的很快。

    泗上如今已经基本上拥有了苏北平原,并且在广袤的地区实现了有效统治,二十年的和平、土改、高产作物、铁器农具,再加上外地逃亡、南方贩卖人口等因素,使得苏北地区的人口急剧增加。

    苏北在农业铁器时代是富庶之地的前提,是黄河不要夺淮入海,要么就是夺淮入海之后有政府有足够的组织力彻底治理淮河。

    只要做到这两点中的一个,苏北地区就是最好的粮仓之一,历史上一直延续道宋代黄河夺淮之后,才使得这片地区逐渐萧条。

    现在整个平原区的北大门沂蒙山已经在墨家手中,最容易沿线突破的菏水泗水地区也是墨家的统治重心兵力充足防御稳固,这就为下一步战略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以洪泽湖地区为例,楚国钟离就在不远,越过钟离沿着淮水向西,就是下蔡和寿春这两个重要城邑。

    拿下下蔡寿春,实际上阻拦墨家夺取三关直抵襄阳的,只有楚国的“申息之师”这一支野战集团了。

    申息之师和陈蔡之师差不多,都是楚国类似于总督制的县公制下的野战军团,这里封君的力量很强,但是因为大别山、桐柏山的阻隔,如果墨家沿着淮河一线猛攻申息——也就是后世的信阳地区,实际上楚国的各部野战集团是被分割的。

    楚国的主力王师、车广都精锐,是在楚国都城。

    鄂君等地方实权贵族的部队,想要支援申息地区,必须要走大别山区,那里通行困难,实际上申息之师和鄂地武汉地区的楚军是被山川分割的。

    陈蔡之师在宋、魏、韩中原地区第一线,他们想要调动那需要外交等一系列的磋商,最大的可能就是和魏韩合兵攻宋到彭城,用类似于围魏救赵的方式逼墨家退兵。

    襄阳、桐柏山、淮河战略的重点,其实楚国也就有申息之师这一支成建制有战斗力的野战集团能够阻拦。

    这个战略的前提,其实有三点。

    其一,以宋国为缓冲,围绕着宋国、菏水、砀山、符离防线,拉长战线,有在豫东以东防守反击的力量,在重点地区能撑住魏韩和楚陈蔡之师的进攻。利用群众基础和城邑城防抗住中原诸侯的攻击。

    其二,舟师水军的建设,要求能在淮河、长江中占据主动权,压制楚国的舟师,将楚国分割为淮南淮北、江南江北。

    其三,符离塞也就是后世的宿州在手中,洪泽湖的水泽区为侧翼,在彭城的南线形成砀山、宿州、洪泽的侧翼防御区,使得楚陈蔡之师不能够轻易突破威胁彭城。

    如果魏楚韩联合动手,陈蔡之师必然要走中原宋国线,和魏楚联军会和。

    如果魏韩不动手或者没反应过来,陈蔡之师万一有强将雄才,很可能会攻符离宿州,以威胁彭城。

    故而这三点能够做到,实际上先楚后中原的战略就已经算是基本完成了准备。

    故而泗上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跳出宋国这个泥潭,加强砀山、符离等地区的防御,继续开发洪泽湖区,作为复制当年伍子胥入楚一战的后勤基地。

    楚国看似广袤,实际上却因为政治制度因素和山川地理因素所分割的一个个小的诸侯国。

    大别山、桐柏山横亘在南阳地区和淮北地区之间,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后世所谓的“义阳三关”。

    昔年伍子胥灭楚,也正是突破了后世名为平靖关、如今的冥扼关。

    看上去楚国挺大的,可实际上要被分为淮北、淮南、云梦、洞庭、南阳等诸多分割的地区。

    襄阳如果被控制,三关一破,申息之师被歼灭,泗上淮北又被控制在手中,实际上南北对峙的局面就可以产生。

    三关者,淮汉兵争之要害;襄阳者,南北对峙之支点。

    得三关,申息存,则淮汉连为一体。丢三关,申息灭,则楚就要被分割。

    墨家在宋国的闹腾搅合,实际上也是在吸引各国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视线。

    王子定之乱后,楚王有能力直辖陈蔡地区,但中原地区犬牙交错,实际上等同于陈蔡之师被困在了中原。

    陈蔡之师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支魏、韩、泗上任何一边都动静就会疲于奔命的野战部队。既要防墨,又要防魏,还要防韩,彼此之间的信任是不可能的,晋楚可是打了百余年。

    申息地区以及淮河地区,那向来是楚国封君们的自留地,楚国的统治重心转移的前提是秦国控制巴蜀威胁江汉使得楚国东迁打破了当地的政治平衡,若不然淮河地区就是封君林立,楚国的重点大后方一直是云梦洞庭以及南阳。

    对于泗上而言,彭城地区有着二十年的统治基础,民众支持度也最高,这也就注定了将来南北对峙局面的解决,不会是南阳伊洛方向,而是只能走黄淮、山东、向西向北推进的方向。

    以襄阳为重心,直插南阳伊洛的前提是,是北方有统一的政权,沿此方向进军,将北方切割使得关中、山东不能首位相顾的局面。

    而襄阳守、泗上攻,这是此时天下已经分为诸侯大争之世的更胜一筹的选择。

    若要类比的话,一旦这个战略成功、稳固南方,完成土改和政权建设。

    那么局势就像是吞并了张士诚两淮地区的朱元璋。

    或者像是岳武穆北伐的时候两淮的张俊韩世忠与他同心同德同志,而且还有一支在淮北方向的不亚于岳家军的野战集团。

    泗水流域可以北进、也可以西征,与南阳一线互为犄角,或者占据平原向北推进收拢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区,都是可行的战略。

    整体战略是二十年前定下的,墨家一直也没有傻傻地等着“天下有变”,而是在主动地创造机会,挑唆各国矛盾。

    现在宋国这么一闹,可以说整个天下都会认为墨家会沿着宋国中原方向一点点地蚕食各国,却根本不从想到墨家要做的是鲸吞。

    至于楚国的两淮流域和申息之师,那不在于墨家,而在于楚国自己。

    想要在那边加强防御,就得收拢中央权力,这就要损害到实权贵族的利益。

    没有办法收拢中央权力,申息两淮地区也就无从组织有效的防御,一旦墨家击败了申息军团,楚国被分割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本来宋国忽然发生的政变和先发制人的选择,打乱了泗上继续发展高筑城广积粮的策略,但处理得当反倒是化劣势为优势,将各国的目光都吸引到中原地区。

    现在既然已经基本确定魏楚韩不可能合力出兵,那么下一步就要在南线投入更大的精力。

    以及……继续挑唆楚国的内部矛盾,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促使楚国因为变法积累起来的矛盾爆发出来。

 第一百章 下一步(下)

    为了等到楚国内部矛盾爆发的这一天,这些年墨家对楚国的渗透也可谓是不遗余力,投入极多。全本小说网https://。

    这种渗透和投入,又反过来激化催生了楚国内部的许多矛盾。

    原本的技术传播速度是很慢的,楚地要会牛耕,正常要到二百年后才会大规模地实行。

    新的生产力进步催化旧的生产关系的解体,统治阶级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统治,这就要出大问题。

    氏族制的解体、国野之别的消失、楚国过度扩张导致的有效统治能力不足、生产力进步导致的贵族力量继续膨胀等等因素,实际上都使得楚国变法面临的困难比原本历史上那一次人亡政息的吴起改革要多的多。

    十余年前墨家就开始获得了在楚国开矿的权力,并且和楚王分账,这是楚王得以组建一支新军王师和车广的经济基础之一。

    冶铁作坊在南阳开办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借助水运和上游便利,使得铁制农具很快在楚国推广,距离普及还有一段时间,但一些城邑的自耕农已然是“只认墨家不认王”。

    在一些城邑,墨家开办的银行用借贷的方式出售铁器,分期偿还,大量的农具被售卖的同时,也使得楚国民众对于墨家极为熟悉,丝毫不会陌生。

    墨家掌控大量资本,但在一些事上却并非为了短期盈利,虽然长期来看这个怪兽在逼着墨家改造天下,但至少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可以不至于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太过短视。

    几座大城邑中的工匠会也办的井井有条。

    楚国的统治能力不足以到基层,因为楚王甚至没有能力直接削减封君直辖封君土地,更何况那些基层呢?

    墨家在楚国秉持的政策,一直是“无冕政府”。

    如今天下诸侯对于“政府”的理解,基本还停留在“征税、征赋、征兵”之上,至于说“利民”,在诸侯看来这是“仁政”而非“义务”。

    即我做了仁政,那是道德高尚。

    但我不做,那也没错,因为使得民众得利并不是一个政权的义务。

    可墨家一直在宣传的“利民、利天下、解民之三困”等学说,实际上让很多民众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存在的意义是墨家所说的而非是君主所希望的。

    君主认为收上来税和军赋、能够组织士卒这就是一个政权的全部。

    但民众不这么看,相反楚国中枢政府所没有做到的,墨家却在悄悄地做。

    这就使得墨家在楚国的活动开展的如鱼得水。

    对付墨家的这种渗透,最好的办法是“走墨家的路,让墨家无路可走”。

    比如墨家整日嚷嚷着土地归属民众,那么楚王和楚国统治阶层自己土改、革自己的命,那墨家的宣传还有人听吗?

    比如墨家整日嚷嚷着解民三困,比如当年淮河中游受灾的时候,楚国要是能够高效地运送粮食救济灾荒,那么墨家的宣传还有人听吗?

    比如比如很多,然而走墨家的路让墨家无路可走的想法根本不能实施。

    贵族阶层不会革自己的命,楚王就算站在王权的角度想要借民众之力打压贵族,却没钱没力。

    墨家不是楚国政府,所以比如有十件事可以利民,墨家做了一件,那么墨家在楚国民众眼中那就是“好”,剩下九件显然是楚王以及楚国贵族封君的“坏”。

    当年制定的先南后北战略,和之前伍子胥灭楚不是一回事。

    伍子胥灭楚,灭了楚不妨碍楚国复国。

    墨家要灭楚,就要楚没有复国的机会,所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

    二十年的渗透,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让楚国民众知道墨家是好的,让楚国民众至少不会站在“楚人”的角度去反对墨家。

    这也是适为什么一直迟迟推迟动手的原因,这种渗透没有做好,那就没有意义。

    终究,这和一国内部的起义还不一样,楚国是楚国,泗上是泗上,虽然是个地理位置的区别,人种语言乃至于往上推千年的祖宗都一样,然而楚国仍旧有部分人认可自己“楚人”的身份。

    这也是墨家一直宣传“天下人”,用九州代替“诸侯国”的原因。

    如今墨家开辟了岭南,以五岭为隔,贸易往来,使得楚苍梧、洞庭地区的人和墨家的经济往来愈发密切。

    墨家占据了南郑,同时在巴蜀开垦井盐,使得长江沿岸地区和楚人息息相关的盐业贸易也是墨家的人。

    墨家占据了淮水下游,通过数年前的救灾,使得淮水地区的楚人对于墨家极为熟悉。

    墨家在南阳开办铁矿冶铁业,使得楚国的南阳地区和墨家生产的商品密不可分。

    穿着巫觋服装的巫医、在城邑组织手工业合作的工匠会、讲学传播文字的公开身份的墨者、往来贩运货物的商人、贷款给民众铁器的利民商会……

    种种这些,都使得楚人对于墨家的熟悉程度不下于楚王,尤其是一些基层地方,有什么困难找在当地的墨者主持公道或者是借钱、问事等等。

    这是将来能够一战而定、站住不走的基础。

    但只有基础还不够,墨家还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楚国内乱的机会。

    原本历史上,也就是这几年间,吴起主持的楚国变法遭到了反攻倒算,临死之际贵族疯狂反扑甚至于不惜箭射楚王尸体,那是已经把贵族逼疯了,逼到了不顾一切歇斯底里的程度。

    如今吴起虽然远走秦国,然而楚国的变法依旧进行,在墨家的渗透和“金银贷款”的帮助下,以及免税权之外的“贸易关税”和“开矿分成”的帮助下,楚王手里有了钱有了一支新军,也有了更多的伴随着纸张印刷术传播而增加的识字阶层为官吏。

    物质基础的改变,有时候比起一两个不世出的天才带来的改变更大,也更混乱。

    根据这些年搜集的情报,楚国的内部矛盾基本上都在压着,压到楚王死。

    楚王不死,以威望、能力,至少还能控制住局面。

    楚王死,局面就要控制不住。

    新楚王是变法派还是守旧派?这是贵族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士人阶层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稳定的没有实权封地贵族的大一统时代,没有惯性的君位继承机制。

    政变、兄弟相残、篡位的事,时有发生。

    王子定事件就是个例子,以及更早的白公胜之乱种种,实权贵族不会容忍一个继续变法的君主。

    因为再变下去,这些楚国贵族都明白自己的一切都会被毁掉,甚至会比原本历史上吴起变法毁的更厉害。

    更多的识字阶层、被火枪火药毁掉的武士优势、新农具高产作物带来的民众渴求更好生活的意愿……

    这注定了楚国的政权交割会比历史上吴起临死前的那场政变更为震荡。

    太子臧没有生育能力,这也是个大问题,其弟弟良夫又和贵族们交好,这都为政变埋下了伏笔。

    如今楚王的雄心和变法的坚定,更使得这种矛盾激化的越来越厉害。

    屈、景、昭三族牢牢把持着楚国的政权体系,楚王的新军和墨家的贷款以及关税等与之对抗,也就堪堪能够压制。

    诸子百家关于天下大利学说的传播、墨家无孔不入的渗透,其实都让楚王明白一个问题。

    墨家的路,不可能全走以至于墨家无路可走,但是最起码要走几步,不然楚国的民众早晚要被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