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6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临死之前,司马琼觉得身边的伙伴看了他一眼,又似乎是错觉他们根本没有看。

    导致司马琼死亡的那次射击,是对面齐军连队的最后一次射击。

    这一次射击完毕后,火绳枪还要继续装填,矛手们则在这一枪之后继续前进。

    当前进到三十步距离的时候,两侧的火绳枪手距离装填完毕还有一段时间。

    默默忍受了之前那一次待宰羔羊一般射击的墨家士兵们终于听到了连长和司马长让他们射击的命令。

    很多人长长地松了口气,这些老兵知道,现在射击意味着他们在这场短暂的战斗中很可能会活下来。

    于是很多人终于有心情去哀悼一下倒下的同袍伙伴,默默地悲戚,然后扣动了扳机。

    长长的河边,千百人在几乎可以看到对面敌人胡子的距离站稳,对射。

    眼看着同袍同乡的伙伴被铅弹打碎了脑袋的情况下谁能稳住手不抖、目睹着对面正在奋力装填却能抹去血低下头不去分心,听着对面的话音就在身旁谁能忍住不听命令扣动扳机的冲动,谁就能赢。

    后世庄周言,后世庄子言,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闻同袍死而不悲、闻将军死而不惧,当世第一强军,必要呆若木鸡。齐军的优势是那些麻木到极致的封地隶农兵员,而泗上的优势是三年的脱产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做到让士兵在阵前呆若木鸡,宛若木偶。

    。

    w23051412

 第二百五十六章 奇功(上)

    并非所有泗上的军种都是呆若木鸡,譬如正从左翼悄悄渡河的三个轻骑兵连队。(全本小说网,https://。)

    泗上的轻骑以富裕农夫为主要兵员,一部分中层军官也都是从赵地和胡人作战前线回来的。

    他们的马术很好,个人技巧也不错,但终究比不上呆滞一些的泗上武骑士,也就是那些纪律性更强些的冲阵重骑。

    正面渡河开打的时候,三个连队的轻骑已经从别处绕过了河流。

    马可以游泳,轻骑也不标配火枪,他们的任务是在侧翼威胁齐军,使得齐军难以展开更多的兵力。

    三个连队的轻骑可以迫使至少七八百人的齐军防备侧翼而不能加强正面,齐国的骑兵不多,这就需要更多的步兵来加强侧翼的防守。

    带队的副旅帅接到的命令和任务,只是牵制。

    但他却注意到了一个完美的、很适合轻骑的战机。

    齐军的四门大炮就侧翼的一座小丘上,在这里死守的齐军一共也没有几门炮,小丘上的炮兵指挥官应该是在泗上求学过的贵族,选择的位置很科班,正可以轰击到渡口浮桥处,又处在侧翼步兵的掩护下。

    三个骑兵连从侧翼出现,给齐人带来的一定的恐慌,但此时还只是远远地对峙。

    副旅帅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对面的情况,那四门闪亮的齐国铜炮就像是一个摆在鱼面前的饵,明知道可能会有鱼钩,却仍旧让这些赵地出身的骑兵军官们心痒难耐。

    观察了一阵,确定如果贸然冲击,就算冲上去,怕是也会得不偿失。

    小丘下的步兵严阵以待,大约有三个连队的齐军步兵,炮兵阵地附近还有大约半个连队的齐军。

    这一次上面的决议是正面渡河,构筑阵地后正面突破,侧翼只是派出了战场机动性很好的轻骑兵策应。

    配合轻骑兵作战的步兵还在后面,他们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渡河。

    如果等一等,等到步兵跟上,倒的确有机会在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搞掉齐军的那四门铜炮。

    副旅帅又看了看正面浮桥处的战况,时间却有些不等人。

    浮桥处,泗上的炮兵正在渡河,前面的步兵在齐射之后反冲击成功,驱赶了前来驱赶他们的齐军。

    齐军的四门铜炮利用在小丘上的位置优势也在开始轰击浮桥外的泗上步兵。

    副旅帅确信齐国已经没有骑兵了,若不然自己这三个连队的骑兵在左翼如此显摆,齐国肯定是要派出骑兵来驱赶他们的。

    因为有这么一支轻骑在侧翼活动,齐军就只能摆圆阵固守了,难以做出有效的反击。

    他没有贸然冲击,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战场的局面后,和那几个连长们商量了一下。

    现在没有战机和漏洞可钻,但他觉得可以找机会制造一个战机或者漏洞。

    现在他们这三个连的骑兵是死的,只是策应,在没有步兵配合的情况下很难突破坚守的齐军。

    就像是平原决战上轻骑的突袭一样,在阵型对抗的转换移动中抓住战机忽然冲击侧翼;和敌军侧翼严阵以待的情况系在距离很远的地方发起冲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人数上墨家这边有优势,而且优势很大,所以这三个连的任务如果只是牵制的话,其实就是立下了大功。

    三个连的骑兵,牵制了至少八百人的齐军步兵,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参与反击。

    牵制者和被牵制者都是死的数字,虽然有益于大局,可是却没有什么实在的战功。

    副旅帅指着齐军阵地的更侧后的方向道:“如果我们在那里冲击一次,能够诱使小丘下的齐军步兵朝那边移动,便可以制造出一个破绽,利用我们的速度,在调离了步兵之后冲上小丘,搞掉那几门铜炮。”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几个连长也是跃跃欲试。

    大致看了一下,似乎这个想法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但风险也很大。

    侧后方有一处齐军阵型的薄弱处,那里正有齐军一个连。

    如果能够发动冲击击溃那个连队,作出要冲击阵中斩将夺旗的态势,炮兵小丘下的齐军很有可能会选择向侧后移动。

    倒不是为了追上这支骑兵,而是要切断他们的退路,让他们被围在阵中,从而击溃他们。

    一旦他们开始调动、转向、行进,那么己方便在合适的时间退回来,利用速度绕开这支动起来的步兵,一鼓作气冲上小丘,毁掉那四门铜炮。

    风险就在于冲进去后,阵型还能不能保持、会不会有人擅自冲的太往里以至于真的被困住。那样的话,退不出来,很可能三个连队的骑兵就撤掉报销了,被步兵切断了退路,四面合围,又无法施展开速度,那就不是主观能动性的战功,而是擅自冲锋导致的大败,就算活下来也是要被审判的。

    此外就是冲进去后,退早了不行,那样调动不起来;退晚了也不行,那样会被困在里面。

    这不只是对指挥官的考验,更是对平时训练的纪律性的考验。

    稳妥一点是等一等后面的步兵跟上,双方配合创造出战机,但后面的步兵跟上来至少也得半个时辰……

    四门铜炮,非是小功。

    不少人都觉得,这一仗打完,诸侯联军就根本跑不掉了,一旦解决了诸侯联军,杀死了天子、齐侯和韩侯,只怕之后天下也难有大战。

    既如此,不如拼一下,以为战功。

    他们既做侧翼策应,通信手段落后,本就有战前临机之权,尤其是上面给出的命令是圆融不清的策应的时候,更是如此。

    开了个小会,内部表决了一下通过之后,三个连队便整队朝着齐军的更侧后的地方行军。

    齐军侧后方的那个连队注意到了墨家骑兵的动向,火枪手们纷纷展开,提着沉重的火绳枪架在了木叉上。

    这里正好一个连的齐军,八十名长矛手,一百一十多火枪手。

    长矛手列成四列,火枪手在两翼,也是分为四列,循环在前面共用的木叉上射击,这是齐军标准的防守战术,基本上源于齐墨战争或者齐越泗上霸权之战的经验。

    只是这种战术体系需要很好的骑兵配合,齐国养不出足够的骑兵,战车兵种又已经证明难以发挥,齐国战术体系的问题很大。

    如今一个连队二百人面对着将近五百的骑兵,很多齐军兵卒极为慌张,因为他们的侧翼没有掩护,在这里他们是一支孤军。

    侧面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连队在二百步外,齐军的兵力捉襟见肘,又要组织在正面的反击,又要防备这支侧翼机动过来的骑兵,之前为了防备这支骑兵调动之后出现了这么大的漏洞,而墨家的骑兵军官也发觉了这个漏洞。

    相距大约四百步的时候,对面的三个骑兵连开始展开,形成了一条波浪一样的长线,已经开始催促马匹缓步跑以热身。

    对面轻骑的主要武器是铁剑,但是冲击的时候会选择用长长的木矛。

    说是矛,实则连个矛头都没有,只是一根长木棍,前面用刀剑削出一个尖。

    这种冲击用的木矛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打扫战场的时候再捡回去。

    大部分刺中人后都会被折断,没有折断的也会在冲入敌阵混战的时候换上铁剑。

    墨家的轻骑训练的严苛程度远不如那些武骑士,不过依旧有章法。

    前面的军官身边跟着几个号兵,一旦冲起来,只有角号才能够传递命令。号手和传令兵用的木矛上带着一面颜色鲜艳的小旗。

    军官们下达了命令后,将木矛握在手中,木矛的后面有一截绳子,可以再行军的时候挂在马镫的侧面。

    两个连队三百人在中间,剩余一个连队在侧面,突破之后如有需要,要在敌后大约五六十步的地方重新整队从背后冲。

    “慢步跑!”

    副旅帅下达着命令,身边的号手将命令吹为号音,前面的骑兵半蜷伏着身体,开始缓慢地加速。

    不能一开始就跑的太快,那样马不能在冲击的时候将速度保持最大。

    也不能一开始跑的太慢,那样靠近之后战马不能在规定的距离内提速。

    仿佛一层海浪一样的冲击,在距离齐军还有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时候,齐军已经选择了第一次开枪。

    四个骑兵被击中落下了马,七八匹马被打伤。

    齐军采取了轮流射击的方式,然而侧翼没有掩护,薄弱的长矛手不足以提供信心,这让火枪手的装填速度大为降低。

    四队人射完之后,第一批开枪的火枪手还没有完成装填。

    一个齐军火枪手的手已经开始颤抖,仿佛那些马蹄震动的大地也让他的手抖了起来。

    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看对面的骑兵距离自己还有多远,每一次抬头都意味着自己的装填速度会慢下来。

    越来越近的骑兵到六十步左右的时候,号音忽变,前排的骑兵开始将马匹加速到最大,夹在腋下的、并不闪亮的、便宜的竹木或者柘木的木矛仿佛已经刺到了齐军士兵的身上。

    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近,还没有完成装填的火枪手怪叫一声,扔下了火枪快速地跑到了长矛手的身边寻求庇护。

 第二百五十七章 奇功(中)

    几个在两翼远处的来不及跑,被马匹带起来的木矛刺中,骑兵松开了手里的木矛,既是怕自己被冲击力的反震带下马,也担心后面的战友刺到自己。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侧翼的火枪手完全被冲散了,骑兵没有追击砍杀,而是换上了铁剑,在连长的号令下在后面重新集结。

    正面冲击长矛手的骑兵们被齐军的长矛刺中了十余个,但也将最前面一排的步兵冲开。

    落下马的骑兵侥幸没有折断颈椎的,摸出了匕首或者自己配的短铳,混乱地厮杀着。

    不知道是谁先扔下了长矛向后跑,一个人带动了几十人,齐军的阵型迅速乱掉,扔掉了木矛的骑兵用铁剑追杀砍杀着,但没有追击太远,就听到了号角声,纷纷折回重新整队。

    这一队齐军的溃败,立刻引起了在营垒中齐军主将的注意。

    自从军制战术改革之后,合格的将军其实并不多,能够指挥数千人作战并且能做到井然有序的,并不多。

    留在这里死守拖延的齐将算是一个,而若是让他指挥数万人的联军主力,他就会不知所措,只能选择结乌龟阵死守。

    放在这里,也算是人尽其用。

    他虽有能力,可形势逼人,他也没有办法。

    墨家前锋一万一千多人,他才不过六千。

    墨家前锋有至少一千五百人的骑兵,他只有二三百人。

    铜炮的数量更不必提。

    要在这里死守,这不是靠他有必死之心就能做到的。

    事实上他自觉已经做得很好,卡住了关键的位置,避开了墨家的火炮从而可以形成局部反击,如果将主力筑垒在河边,一旦被突破了河岸就要溃散。

    可设想最终要化为现实,还是要看双反的厮杀。

    正面骑兵引开缠住了墨家先渡河的轻骑,墨家的先头步兵过河之后他也立刻组织的反击,但是效果寥寥。

    反击的数量不能太多,因为他需要坚守营垒防卫侧翼,墨家兵力多,可以从侧翼分兵策应,他最多只能拿出七八百人在正面反击。

    如果全线反击,侧翼没有骑兵的掩护,那些让他烦躁的墨家侧翼的骑兵会抓住机会冲乱他们的。

    事实上左翼的墨家轻骑渡河之后,他就已经注意到了,所以在左翼部署了七八百人的兵力,只是不小心露出了一个缺口。

    一个连队的步兵根本挡不住对面骑兵的冲击,现在他需要猜测或者说预判那些骑兵想干什么?

    是趁着击溃那个连队后继续往营垒方向突击以为正面创造机会?还是另有所图?

    三个连队的骑兵有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若是正面渡河的墨家部队已经展开了炮兵准备进攻的时候,这一支在侧后的骑兵一旦冲向中阵,就会造就极大的混乱。

    如果他手里有一支骑兵,自然会用手里的骑兵驱赶走侧翼的骑兵,可是他没有。

    他也不知道墨家那支骑兵的真正目的,只能靠猜,猜的对不对这就是一个将军的天赋。

    而对面那三个连的墨家骑兵的副旅帅选的破绽非常完美,尤其是一击冲散了那个齐军连队后,更是占据了主动。

    击溃冲散了那个连队,意味着这支骑兵一旦抓住机会在侧翼突袭就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占据了主动的位置,选择很多。

    可以在正面混战的时候趁机突袭主将、造成混乱;也可以在正面混战的时候迫使齐军难以调动侧翼的兵力支援。

    然而其时骑兵副旅帅的目的只是那四门铜炮。

    齐军主将需要为全局考虑,他是弱势一方,需要考虑怎么才能坚守到最后赢下最后的时间,在此之前不能出现大规模的溃败。

    墨家骑兵副旅帅不需要从全局考虑,他们的主要任务只是策应,兵力优势之下,正面渡河一样可以获胜,他要考虑的只是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更多的战功。

    双方考虑的层次不同,齐军主将终于为了大局,下达了命令,让侧面的几个连队的步兵接近那里,作出切断围困的态势,驱赶走这些可恶的轻骑。

    命令刚刚下达,齐军主将的注意力就被正面的战况吸引。

    正面很不顺利,墨家的步兵齐射之后反击成功,已经巩固了阵型。

    那些铜炮正在通过浮桥,耗子一样的墨家工兵也已经挖好了简易的营垒阵地。

    一旦要是那些铜炮渡河成功,在河这边展开,那么这场仗就要输了,无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