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原本多是一些小国的公族,国灭之后便带着族人迁徙至此。随着氏族逐渐解体,他们也利用之前氏族社会的残余,为自己掠夺了众多的私田。

    他们或是被承认或是分封的小贵族,或是当地某个族群的家族首领,对于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攥的深沉。

    在他们看来,无论这里是谁的封地,总不好动自己这些人的利益,总得有人帮他们管辖、收税、征召,不可能大贵族就亲自在这里而不参与政治活动。

    这些家族,就是氏族小奴隶制走向封建小奴隶制的缩影。

    他们带着族人迁徙至此,按照氏族时代的习惯,分配土地和共同耕种一部分氏族公田和祭祀田。

    这些人不是殷商人,他们最开始不受宋国授田制的影响,宋国的管辖能力也没可能管辖这里。

    但是习惯性的农村村社份田制,作为氏族时代的普遍制度在这里也是存在的。最开始可能每隔几年互相换田,氏族内的人习惯性地集体耕种氏族公田和祭祀用田。

    随着人口增多、生产力的发展、私亩税的出现、大量的逃亡人口来到这里等等情况,换田制无人遵守、拥有分田权力的族老开始掠夺那些氏族公田成为自己的私田。

    逐渐开始出现了租赁土地、借贷、买卖等等情况,私有制的概念深入人心,家庭小奴隶制氏族群体也慢慢解体。

    他们与楚国的一部分县公群体很相似,本地自治、蛇鼠一窝、名义归属、把持着基层权力。

    只不过比起有开战权、治理权、停战权等等权力的楚国部分县公、县君还有不如,本地人的力量还不足以如此。

    后世这里便是西楚,作为楚国后期的重要根基,那也是宋人迁徙避三晋后清洗了一次、楚人迁都后又清洗了一次之后的情况。

    大量迁徙而来的宋人和楚人、变法之后有国家暴力机器做后盾的官吏强制、统治中心迁徙等等情况,才彻底改变了这些地方的局面。

    但于现在,这些旧时代的老者们自信满满。就算宋公亲来,也需要询问他们才能了解沛邑,也需要依靠他们收取沛邑的赋税,达成对沛邑的名义管辖。

    宋国如果能管辖到乡村,就不会是如今的弱宋了;反过来如果宋国能对这里有效治理管辖,那也不会有这样的群体存在。

    他们名义上作为宋国的低级贵族,拥有合法的部分封地和封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宋公以此来换取他们的封建军事义务。

    同时又把持着自己封地之外的基层管辖权,作为宋公和当地农夫之间的桥梁,完成本地的赋税上缴和必要时候的军事征召。

    墨者即便拥有名义上的征税权,也是无权触动他们小封地内的权益的,一旦触动那就是和整个宋国的分封贵族开战决裂。

    这些旧时代老者们的自信满满,并非没有根据。招惹他们,谁来管理这里?中央集权委任官吏制?别说此时的弱宋,放眼天下又有几国此时做到了?凡做到的,必成强国。

 第一零二章 葵花初绽金乌栖(四)

    沛邑真正的掌权者们济济一堂,讨论着墨者出现在这里到底要干什么。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我已派人去商丘询问是怎么回事。这些墨者说是不减赋而民用足,每年如数上缴一定的赋税,还要行义以让民众富庶。”

    “我观这些墨者这半年,大抵如此。世人均说,墨者行义,生死不惜。他们从商丘或是越人那里用黄金买盐,再平价售卖给村社,这也只是为了行义。”

    “巫祝的事,我看这些墨者只是想要不再用活人祭祀。我听人说,墨者重鬼神,许是他们觉得这些巫祝祭祀的方式会触怒鬼神,所以墨者极为不满?”

    说话的是一老者,姓氏难说,家族也是百年前避祸至此,也可谓源远流长。

    当年宋国勇士南宫万与鲁人交战时被俘,宋闵公将其赎回,结果在打猎的时候南宫万和闵公争夺猎物,闵公便拿他被俘的事说事。都说骂人不揭短,嘴贱的闵公当即被南宫万用了一招片羽绞拧断了脖子。

    宋国公室逃亡萧邑,最终借萧大夫之力复国杀死南宫万,萧从大夫邑升级为附庸国,后被楚所灭,后人便以萧为姓氏。

    此时礼法尚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戴氏取宋之类的让礼法荡然无存的事还未发生,此老者尚不能以萧为氏,日后姓氏普及或可。

    楚亡萧,却不能守,萧附庸的一部分贵族携带族人避祸到了沛地,逐渐在这里繁衍。

    老者家族在此避祸百年,并不太在意巫祝敛财的事,只是在意墨者会不会做出清查田亩之类的举动。

    另一人道:“前些日子我也宴请过几名墨者,观他们行事做事,大约都是贵裔出身。他们到底想要做什么?如果只是行义,也与我们无关。只怕他们另有所图啊。”

    在场诸人考虑了一番,实在想不明白墨者到底要干什么。

    除了祭祀的事外,墨者能触动他们利益的事只有两件。

    一件事清田洫,即便这些家族都是正式的被承认的分封贵族,但是不同等级贵族的封地是不同的,这些家族的封地超过了井田制下的数量。

    另一件事就是查私亩,私亩需要缴税,但是明面上缴税的私亩并不是这些家族真正的私亩。

    不管是想要全面复古的儒家当政、还是想要集权变革的变法派当政,他们这些人都是要被收拾的。

    但是他们想不通墨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所以有些担心墨者真的会借机做出一些变革的事。

    任何的变革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尤其是大族在本地根深蒂固,拥有解释权的前提下,很容易鼓动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

    昔年子产在郑变革,弄的大族怨怒,制造舆论,让众人唱道:“取我衣冠而贮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可见稍微的一场变革,就可以发展到唱童谣、准备雇刺客、来一场政变的地步。

    只是这些墨者行事却很怪异,丝毫没有露出一丁点变革的想法。

    按照他们的理解,墨者只想开源,在保持下流不变的前提下,以开源的方式增加民用。就像是一群割自己的肉喂养别人的圣人,至少别人看来就是这样。

    这似乎也算是一种变革,可这种变革却和这些大族没有丝毫的关系,相反一些先进的技术如果能够学到手,反而是可以增加自己庄园田产的收入的。

    已经派人去商丘打探过消息的老者又道:“我听闻了墨者的一些事,若是天下真有人可以自杀以利天下,做这样事的人一定是墨者。他们可能只是想要行义举,我看不必招惹他们。”

    他们作为拥有大量土地的大族,巫祝敛财的收入只是一部分。如今事已不济,随时可以抽身便走。

    可本地的一些小吏则有些不满,巫祝敛财是他们的重要收入,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可以不要,自己却不能不要。

    如果墨者此时露出了清查田亩的态度,那么大族和小吏的态度也会发生倒置,利益决定态度。

    墨者凶恶的獠牙还未露出,这些人只能猜测着这些超脱于时代的墨者能做什么,却怎么也猜不透。

    争论许久后,有人说道:“昔日三苗作乱,舜命人持干戚而舞,有苗乃服。如今墨者先动巫祝,虽然未动我等,可也需持干戚而舞,告诉这些墨者,想要在沛邑停留,必要臣服。”

    “若是此事不管,日后墨者尽收民心,一旦做清田洫、查私亩之事,我们怎么办?”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诗》也曾说:桑土绸缪。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我有一谋,可让墨者知难而退。”

    这人引经据典,显然也是贵胄出身。

    此人出身杞国贵族,便是杞人忧天的那个杞国,作为周的三恪之一,用来延续夏的祭祀。

    几十年前,楚人灭杞,杞公族部分逃亡鲁国,部分避祸沛、邹、滕等地。因其有夏禹祭祀,有曾是周之三恪,因而后人多以夏侯为氏。

    真正的夏侯氏尚在鲁,此氏只是小宗,此时尚不可以此为氏。

    这人又道:“如今墨者已自承毒杀巫祝事,可毒杀巫祝因淫祀事,不能以此定墨者之罪。”

    “但《礼》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血亲复仇,无人不认可,正可以用此借口,来让墨者知道沛邑之事他们最好不要管。”

    他这个借口一说,在场诸人幡然醒悟,连声称赞,这的确是个极好的办法。

    此时市井游侠死士极多,有些人专门就靠替别人报仇为生计,年入百金。

    社会的风气也是如此,法律不健全、氏族时代刚过去不久,血亲复仇、民间私斗这样的事,一般不管。

    秋官中有一官,隶属司寇,名为朝士。

    朝士的主要工作,就是登记私仇。

    如果谁的父亲、兄弟被人杀人,那么就可以到朝士这里登记。只要登记在册,日后你雇人或是亲自动手把仇人杀了便不犯禁。

    秋官掌刑、地官掌民。

    地官中又有官名为“调人”,主要的职责就是调解民事争端,尤其是私仇、血亲仇之类的事,在城中是需要地官出面的。

    要么将两人分开不准见面,要么就等到复仇完毕后再做登记:血亲复仇以一次为限,别人杀自己血亲,自己反过来可以报仇,但别人再杀回来就是犯禁。

    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秦一统之后,甚至到汉代的时候依旧有强烈的风气,而且愈演愈烈。

    苏不韦父亲被李暠所杀,李暠官至大司农,报仇不易。苏不韦怒挖一个月地道,挖错了屋只杀了李暠的妻妾和小儿子。仍不解气,去刨了李暠祖坟,把李暠父亲的头砍下来贴上字条,将李暠活活气死。然而此人最后大赦无罪,人们只是非议他挖坟的事,却对报仇的事大为赞赏。

    冠军侯因为李敢殴打了自己舅舅,用箭将李敢射死,天下舆论也未哗然,认为理所当然。

    阳球因为自己母亲受官员辱,带着十几人冲入官府杀官员全家一个不留,后被举孝廉、任尚书侍郎。

    这种风气不是一夜间形成的,源于氏族时代的残余和战国时代全民皆兵的传统,于此时这种复仇思想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秦国变法一个月,因为这种事被砍头的便有上百。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听起来极为简单的八个字,却足以安定一国,于此时却可望而不可及。

    众人听那人说出这样的计谋,便知道这件事大可做的。

    如今巫祝已失民心,民意滔滔,敛财事、药杀事、伪祀事,这些都不合大义民心。

    但如果将失去的大义偷换为复仇,借这个理由与墨者发生冲突,不但可以搅乱舆论,更是可以借此警告墨者不要试图深入地插手沛邑的事。

    以此算是未雨绸缪,以防某一天墨者真的行清田洫、查田亩的事。

    众人讨论之后,立刻想出来各种细节。

    “待那日乡民大聚时,可让巫祝与信徒、徒众、子嗣、以及请来的游侠、各家的死士身穿丧服。”

    “抬棺而去,失声痛哭,先声夺人。届时跪地痛哭,万万不可提当日毒杀事,只说平日慈爱、亲情这些动人心事。”

    “毕竟咱们只是敛财,药杀祭祀的女儿也不多。众人或会因墨者杀人血亲而心伤,甚至觉得墨者凶残。”

    “届时,邑内隶属、大族均至,这些死士、勇士便请复仇事,当众登记于竹简上,由我等大族认可,也逼迫墨者接受。”

    “借此杀几名墨者,墨者又不能复仇,也好让他们知道我等手段,不敢再做这样的事,也或许他们便会离开沛地。”

    “若他们不接受,便当众鼓噪,只说为亲复仇、鬼神亦允。”

    “民心易变最是无用!”

    “他们可能之前会痛恨巫祝,但转过来又会同情这些做儿子、徒众的孝心。”

    “氓众无知,难分对错,墨者欲要借氓众对付我们,我们却也可以借氓众对付他们。”

    “这便是执干戚舞而惊有苗,亦能让人淡忘巫祝不义事,只让人盯着复仇事。”

    “你我家中各养有死士,这墨者虽然多负剑,也有名声,但未必精于单人搏杀。只要杀其十余人,便可让墨者知难而返。”

    将各种细节商量好,在场诸人均放声大笑,以为此谋大妙,不但可以扭转乾坤,更能搅浑沛邑之水,让民意再变。

    反正死的不是自家女儿,又能有几人真正关心巫祝做的那些事呢?相反血亲复仇这样的事,反倒是激动人心,说起那些平日的慈爱亲情,以人性撼是非,最是容易。

    这些人又不知墨者手段到底如何,墨者也很少在沛邑城内露面,于他们想来倒是可以用这样的办法吓走墨者。

    听起来是完美的奇谋,也是可行的妙计。

    于是送走了巫祝,暗中联络,各自准备。

    自家养的死士、本地依附大族生存的游侠儿、精通剑术的族人、善于搏斗的甲士……

    各式各样的人被集中起来,隐蔽着风声,准备着各色升数的麻布,只待着金乌栖之时,演一出血亲复仇的戏码,让人忘却巫祝敛财行恶的坏,只记得为亲报仇的情。

 第一零三章 葵花初绽金乌栖(完)

    为了厮杀准备了许久的墨者,一连等了两天,对面却全无动静。/全本小说网/https://。/

    既没有逃亡,也没有准备一举将墨者灭杀。

    城内传来的消息,让墨者更是无所适从,这算是怎么回事?这些巫祝想直接到那天等死?

    到第三天的时候,穿了三天皮甲的适终于卸下了皮甲,其余墨者也都一一如此。

    公造冶从城内回来,说起那些与巫祝勾连的家族门庭,再由适绘制成图于纸上。

    墨子问道:“城内没有消息?”

    公造冶摇头道:“只知道那些人相聚一起共商,但是商量了什么无人知晓。巫祝也并不离开。”

    墨子皱眉苦思,他是千算万算没算到会是这样一种局面。

    老聃曾言:上士闻道,躬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那些人商量的所谓奇计,若在商丘、曲阜、临淄这些素知墨者名声的巨城大邑,定会有人捧腹大笑。

    可在这里,墨者的名声还不够响亮,传闻中的事太多反而让本地人觉得有些不实。

    正如墨子可以和楚王斗法、与宋公谈笑,但却会因为经过城门时兵卒不识而在城外淋了一夜的雨。

    此事若在商丘,恐怕那些大族早就脱身逃开,绝不会沾上一丁点的事端。可在这里,他们不但想沾事端,甚至还想要杀鸡儆猴吓走墨者。

    饶是墨子机智,可哪里能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这样的情形?

    墨者七悟害虽未聚齐,但大半已归,商议了一阵,也想不出个子午卯酉,只觉平生所见之事以此为最怪。

    适跪坐一旁,继续负责记录,乖巧无比,丝毫不能和那个被巫祝说成是谈笑间毒死几十人的恶人联系到一起。

    墨子见一时间想不出道理,笑道:“既如此,骆猾厘已把话说出,到时照做就是。适明日找机会揭穿巫祝行骗事,以女儿命、万众财为由,杀。杀过之后,再行你说的万众立约的事。”

    “万众相聚,非是小事,不可出乱。既要万众立约,恐怕不是一两天可以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